
(一)操作前的检查与准备
1、进入站区必须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
2、卸下火种及通迅工具。
3、装卸车前及时与司机联系,让车准确停靠在装卸台处。
4、启动前清除链条两侧及链条上的障碍物。
(二)操作步骤
1、当车停稳熄火后方可进行装卸,装卸时确保推瓶车、挡板无漏铁现象。
2、装卸车时要注意力集中,平稳操作,轻拿轻放。
3、装空罐时确保钢瓶角阀关闭,无火烤水烫、变型、附件不齐全、非本单位钢瓶。
4、掉在车厢内的胶圈要捡起回收好,放在指定位置。
5、卸重罐时要对每个钢瓶逐一进行检测确保无漏气现象。
6、要按照规定装卸,避免液化气钢瓶防倒、倒置。
7、监督押运员工作,避免液化气钢瓶两层拉运。
(三)操作后检查
装卸车前后关车厢板时,提升自我安全防范意识,防止扭伤。
(四)安全注意事项
1、检查钢瓶的附件,及时补齐缺少的液化气钢瓶胶圈,认真检查钢瓶的附件,出现问题钢瓶禁止装卸。
2、装卸车时要注意力集中,雨雪天气注意防滑,避免出现摔、磕、碰、砸伤。
3、装卸液化气钢瓶时要轻拿轻放,避免出现钢瓶摔、滚、撞、碰等现象。
4、投放钢瓶时要平稳,严禁摔砸钢瓶和链条。
5、在链条没有启动之前,严禁投放钢瓶。
6、如链条前方及充装间发现故障,应立即停止投放钢瓶。
7、装卸液化气钢瓶时要轻拿轻放,避免出现摔、滚、撞、碰等现象。
13进站管理制度
13.1.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及任何火种进站。
13.2.进入生产区须将火种、通讯工具及其它非防爆电子产品交门卫暂时保管。
13.3.未经允许,谢绝任何非生产人员进入站内,禁止站内工作人员在生产区内会客。
13.5.进入站内人员必须更换防静电工作服和工作鞋,触摸静电消除器。
13.5.非专业人员不准随便动用站内任何设施。
13.6.非本站人员进站必须由站内专业人员进行引导。
13.7.站内工作人员要自觉遵守有关规定,维护好站内的各种设备。
13.8.禁止外来车辆进入站内,进入生产区的车辆必须配备阻火器、导电拖地带、灭火器 、“危险品”标志。
13.8.站内严格执行HSE管理体系,杜绝一切违章现象的发生。
| 工种(岗位) | 装卸工 | 从事本岗位时间 | 2007.3 |
| 属地区域 | 卸车台 | ||
| HSE职责 | 1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环保规章制度,认真学习液化气安全知识,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2进入站区必须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 3装卸液化气钢瓶要轻拿轻放,避免出现摔、滚、撞、碰等现象。 4要按照规定装卸,避免液化气钢瓶防倒、倒置。避免外单位钢瓶混入。 5监督押运员,避免液化气钢瓶两层拉运。 6检查钢瓶的附件,及时补齐缺少的液化气钢瓶胶圈,认真检查钢瓶的附件,出现问题钢瓶禁止装卸。 7积极参加各项安全活动,协助配合站长的工作,搞好本站的安全生产。 | ||
| 岗位关键操作及风险防控 | |||
| 操作项目 | 主要风险 | 控制措施 | |
| 钢瓶的搬运 | 易出现火花、产生火险隐患、火灾、爆炸、泄漏、设备损坏、人员伤亡 | 勤检查,及时更换; 严格操作规程,轻拿轻放、文明装卸;避免出现摔、滚、撞、碰等现象。加强日常管理,发现违规行为,严肃处理。 | |
| 进入生产区、库区 |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 所有进入易燃易爆区域人员必须穿戴防静电劳保用品,使用防爆工具。 | |
| 钢瓶管理 |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 加强检查。 | |
| 反违章禁令 | 应急联络方式 | ||
| 一、严禁特种作业无有效操作证人员上岗操作; 二、严禁违反操作规程操作; 三、严禁无票证从事危险作业; 四、严禁脱岗、睡岗和酒后上岗; 五、严禁违反规定运输民爆物品、放射源和危险化学品; 六、严禁违章指挥、强令他人违章作业。 | |||
| 岗位应急处置 | |||
| 突发事件 | 应急处置措施 | ||
| 雷电天气 | 立即停止作业,切断生产区电源,拔下不必要插头。 | ||
| 人身伤害(摔伤、扭伤、碰伤、冻伤、砸伤等) | 根据伤情,清洁伤口,涂抹伤药,严重的,护送伤员到欢采医院抢救。 | ||
| 触电 | 大声呼救同时切断电源,用绝缘物使触电者脱离触电部位,进行抢救,严重时用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急救,直至医生到达。 | ||
| 管线破裂、阀门泄漏 | 立即停止作业,切断气源(关泄漏处两端阀门);上报,切断生产区电源;罐区启喷淋;进行监护;气体检测合格后维修;严重时,报火警 。 | ||
| 火灾 | 立即停止作业,使用灭火器扑救初起火灾,切断气源(关泄漏处两端阀门)、生产区电源,抢修;罐区关闭紧急切断阀、生产区电源,启喷淋;上报、报火警 ,撤离到安全位置。 | ||
| 电路火灾 | 立即停止作业,切断电源,使用灭火器扑救,严重时,上报,报火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