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八年级上生物知识点总结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26:23
文档

八年级上生物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第一学期生物复习资料1、鱼类的主要特征:体表常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如:鲨鱼、海马等。2、鱼鳍作用:胸鳍—平衡、转向;腹鳍--平衡,防止左右摇摆;背鳍--平衡,防止鱼体侧翻;尾鳍—产生前进动力,决定运动方向。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如:海蛰、水母、珊瑚虫等。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柔软,表面有贝壳(或内壳)。5、甲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如:虾蟹水蚤。6、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推荐度:
导读八年级第一学期生物复习资料1、鱼类的主要特征:体表常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如:鲨鱼、海马等。2、鱼鳍作用:胸鳍—平衡、转向;腹鳍--平衡,防止左右摇摆;背鳍--平衡,防止鱼体侧翻;尾鳍—产生前进动力,决定运动方向。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如:海蛰、水母、珊瑚虫等。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柔软,表面有贝壳(或内壳)。5、甲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如:虾蟹水蚤。6、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八年级第一学期生物复习资料

1、鱼类的主要特征:体表常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如:鲨鱼、海马等。

2、鱼鳍作用:胸鳍—平衡、转向;腹鳍--平衡,防止左右摇摆;背鳍--平衡,防止鱼体侧翻;尾鳍—产生前进动力,决定运动方向。

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如:海蛰、水母、珊瑚虫等。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柔软,表面有贝壳(或内壳)。

5、甲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如:虾蟹水蚤。

6、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使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构成。如:蚯蚓、沙蚕、水蛭等。

7、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雨后蚯蚓爬出地面因为土壤中缺氧。

8、昆虫纲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体表有外骨骼。如:蝗虫、蚂蚁、蝶、蜂等。

9、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组成;足和触角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如:昆虫、蜘蛛、蜈蚣等。

10、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如:蛙、大鲵等。

11、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1、外部形态(1)体呈流线型—减小飞行阻力(2)体表被覆羽毛—保温、保护(3)前肢变成翼—适于扇动空气。2、内部构造(1)胸肌发达—为振翅提供强大的动力(2)骨骼轻、薄、中空、坚固—减轻体重3、生理(1)消化:消化能力强—及时提供能量、排便快—减轻飞行负担;食量大—供能持久(2)循环系统完善:高效运输养料和氧气(3)呼吸系统完善:呼吸效率高、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减小身体比重、保护内脏器官(双重呼吸)。

1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恒温,用肺呼吸,心脏四腔,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13、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一般都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3、一般都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气管、肺)。4、普遍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14、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15、运动系统由骨骼(包括骨和关节)和肌肉组成。关节结构看书P29右上图;骨骼肌由肌腹(中间)和肌腱(两端)组成。肌腱要附着在相邻的不同骨上。

16、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在肌肉的牵引下围绕关节活动。

17、动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可分为: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和学习行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决定)。

18、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19、动物个体间通讯方式:动作、气味(如性外激素)、声音等。

20、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45)、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进行生物防治。

21、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细胞内无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腐生、寄生)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P60图

22、细菌个体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每个细菌是生活的.细菌通过进行生殖。

23、细菌菌落: 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真菌菌落: 较大、颜色丰富、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在实验探究中,常根据菌落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大致区别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24、细菌或真菌的培养方法:配置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培养

25、细菌和真菌生存的必需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26、真菌的主要特征:1、多细胞或单细胞。2、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3、营养方式——异养。  4、绝大多数为孢子繁殖。

27、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与动植物共生(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

28、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即生物的相似程度)

29、生物分类等级按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30、种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小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分类单位越小,其中所包括的生物,它们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31、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的意义在年于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2、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由瑞典著名植物学家林奈提出;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属名,第二部分为种加词。

33、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方面: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4、基因的多样性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35、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36、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1、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2、滥砍乱伐、滥捕乱杀;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的入侵。

3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3、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4、法律保护。

38、我国特有珍惜物种:金丝猴、白鳍豚、朱鹮 、扬子鳄、大鲵、麋鹿、藏羚羊等;银杉、珙桐、水杉、银杏、攀枝花苏铁等。

文档

八年级上生物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第一学期生物复习资料1、鱼类的主要特征:体表常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如:鲨鱼、海马等。2、鱼鳍作用:胸鳍—平衡、转向;腹鳍--平衡,防止左右摇摆;背鳍--平衡,防止鱼体侧翻;尾鳍—产生前进动力,决定运动方向。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如:海蛰、水母、珊瑚虫等。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柔软,表面有贝壳(或内壳)。5、甲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如:虾蟹水蚤。6、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