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目的
为辨识厂范围内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评价准则对其进行评价,确定重大风险,制定并落实相关控制措施,将风险,特别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适用于厂范围内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3 职责
3.1 厂分管安全负责人负责组织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风险源的辨识。
3.3 安全科负责对风险源进行汇总和评价。
3.4 厂长负责批准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
4 工作程序
4.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辅材料、产品的装卸、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备、设施、安全防护用品与应急器具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4.2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时机,除安全标准化策划阶段的初次辨识和评价:
(1)设定第二年度的安全目标前,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价
(2)厂组织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时,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价
(3)有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时、工艺条件或操作要求发生重大变更时、危险作业活动作业前、相关方的要求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进行专项辨识和评价
(4)厂认为有必要时
4.3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方法
4.3.1 安全科将《危险、有害因素调查表》发放到相关部门或岗位。
4.3.2 各部门及岗位根据安全评价报告,结合活动、设备、设施、产品、服务、运行条件等,找出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填写《危险、有害因素调查表》,并反馈到安全科。
4.3.3 安全科对收集回来的《危险、有害因素调查表》进行审核、汇总,填写《危险、有害因素评价汇总表》。
4.4 风险评价
4.4.1 安全科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采用LEC法对《危险、有害因素评价汇总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逐条进行评价。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是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是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用这三个因素的乘积D=L×E×C来进行评价。D值越大,危险性越高。危险、有害因素等级赋分标准见下表:
| 危险、有害因素 | 评价条件 | 分数值 | 
|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完全会被预料到 | 10 | 
| 相当可能 | 6 | |
| 可能,但不经常 | 3 | |
| 完全意外 | 1 | |
| 可以设想,很不可能 | 0.5 | |
| 极不可能 | 0.2 | |
| 实际上不可能 | 0.1 | |
| 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 连续暴露 | 10 | 
|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 6 | |
| 每周一次或偶尔暴露 | 3 | |
| 每月暴露一次 | 2 | |
| 每年几次暴露 | 1 | |
| 非常罕见的暴露 | 0.5 | |
| 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 十人以上死亡 | 100 | 
| 数人死亡 | 40 | |
| 一人死亡 | 15 | |
| 严重伤残 | 7 | |
| 有伤残 | 3 | |
| 轻伤,需救护 | 1 | 
| 风险等级 | 危险、有害因素分值(D) | 危险程度 | 
| 一级风险 | ≥320 | 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 
| 二级风险 | ≥160,<320 |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 
| 三级风险 | ≥70,<160 |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 
| 四级风险 | ≥20,<70 |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 
| 五级风险 | <20 |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 
(1)违反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的
(2)不符合安全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的
(3)违反厂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
(4)违背厂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的
(5)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6)曾经发生过事故,至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7)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8)评价出的一、二、三级风险
4.4.3 将依据评价准则确定的重大安全风险登记到《重大安全风险及其控制措施一览表》中,报总经理批准后,由安全科下发至各部门或岗位。
4.5 风险控制策划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策划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包括:
4.5.1 对重大安全风险制定的控制目标和方案。
4.5.2 对一级风险应立即停止作业,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的措施进行评估;对二级风险应立即整改,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对三级风险应立即或近期整改,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对四级、五级风险应制定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和检查制度,加强培训及沟通。
4.5.3 对于潜在的事件或紧急情况,按应急预案的要求执行。
4.6 危险、有害因素更新
当发生本制度4.2中所列的情况时,安全科应根据辨识和评价的结果对《危险、有害因素评价汇总表》以及《重大安全风险及其控制措施一览表》进行更新,并报总经理批准。
4.7 厂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5 相关记录
5.1 《危险、有害因素调查表》
5.2 《危险、有害因素评价汇总表》
5.3 《重大安全风险及其控制措施一览表》
危险、有害因素调查表
| 序号 | 涉及部门 | 涉及岗位 | 涉及作业 | 风险源 | 危险、有害因素 | 
| 序号 | 涉及部门 | 涉及作业 | 风险源 | 类别 | 风险评价(分值) | 评价 结论  | 控制措施 | 备注(是否隐患项目) | |||
| 可能性 | 暴露 频率 | 后果 | 评定分值 | ||||||||
| 重大安全风险及其控制措施一览表 | ||||||||
| 序号 | 重大安全风险 | 危险、有害因素 | 涉及部门或区域 | 涉及作业 | 类别 | 危害或可能导致的事故 | 风险级别级别 | 控制措施 | 
| 编制:                                                     审核:                                                    批准:       时间: 时间: 时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