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升学班 姓名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享乐旅行”是指出自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
2.旅游的特点包括:广泛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节性。
3.农业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它是指以______________为对象的旅游活动。
4.人类早期的旅游形式,也是目前最普遍和最主要的旅游活动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5.我国于________年被世界旅游组织接纳为第106个成员国。
6.意大利著名旅行家_______________为经商来中国,是第一个完整地走过丝绸之路全程的人,由他口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书,诱发了欧洲人探索东方的热情。
7.1845年,英国人________________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旅行社。
8.主题公园最典型的代表是1954年始建于美国洛杉矶市的“__________________”,而在我国现代主题公园的兴起时以深圳于19年建成的“______________”为标志的。
9.旅游业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发展国际旅游业性特别强,因此,加强政治责任感、自觉遵守外事纪律是每个旅游从业人员的天职。
10.旅游资源、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旅游业经营管理的三大要素。
二、选择题(1-6单选题2分,7-12多选题3分,共30分)
1. 旅游的前提是( )
A。游览 B。旅行 C。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 D。以上三个
2、PATA是下列哪个国际旅游组织的英文缩写( )
A。世界旅游组织 B。国际旅馆协会
C。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 D。国际旅游科学专家协会
3、( )的发展方针为我国旅游业改革振兴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决策依据。
A。积极发展,量力而行,稳步前进
B。搞活市场、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提高质量
C。多方面努力提供供给,加强行政管理
D。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
4、从长沙到深圳、、澳门、珠海的七日游属( )
A.地方性旅游 B.全国性旅游 C.区域性旅游 D.旅游
5、我国历史上由中国人设立的最早、规模最大的旅行社是( )
A。通济隆洋行旅行部 B。广州中国旅行社
C。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 D。厦门华侨服务社
6、下列旅游资源中,哪一项不属于人文旅游资源( )
A。峨眉山佛光 B。敦煌莫高窟 C。江南园林 D。昆明世博园
7、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旅游在哪些方面的建设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 )
A.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规划、开发 B.旅游交通 C.旅游饭店
D.旅游教育与培训 E。旅行社
8、旅游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包括( )
A.经济属性 B。文化属性 C。审美属性 D。社会属性 E。消费属性
9、国际会议旅游的主要接待国有( )
A。美国 B。瑞士 C。法国 D。英国 E。泰国
10、旅游者的基本要求有( )
A。要有比较宽松的旅游
B。要有更多的旅游产品自由选择
C。要有强烈的旅游愿望和兴趣
D。要在旅游过程中行得安全、住得舒坦、吃得满意、游得愉快、购得称心、娱而得乐。
11、夏商周三代的旅游主要是( )
A。帝王巡游 B。政治旅行 C。公务旅行 D。商旅活动
12、.旅游者进行旅游消费活动应当具备的个人条件是( )
A.有可随意支配收入 B。有闲暇时间 C。有旅游动机 D。身体健康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旅游者
2、旅游业
3、主题公园
4、工业旅游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说说艾斯特定义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五、案例分析(9分)
材料一: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悠久的历史为河南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龙门石窟、少林寺、河南博物院、殷墟、清明上河园等文化旅游产品不胜枚举。然而河南的旅游业相对落后,2007年河南旅游外汇收入为3.18亿美元,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第20位。“长期以来我们对旅游的开发没有重视,以至于守着金山没饭吃,坐在船上找水喝。”河南省旅游局杨盛道说:“河南省旅游局是全国省级旅游局里成立最晚的一个,直到2000年8月才正式挂牌成立。”
材料二:对于旅游业,深圳人首先从主题公园入手,从文化入手,重在创意。创意有第一性和唯一性,这就是深圳的特色,是无价旅游资源。深圳市旅游局池雄标说:“没有资源找资源,没有资源建资源,没有资源买资源,正是改变了传统的旅游资源观,才会有深圳旅游业的发展。没有像黄山、漓江那样的自然景观;也没有像长城、故宫那样的人文景点,本土旅游资源贫乏的深圳2004年旅游外汇收入近18亿美元。”
结合以上材料,从旅游业依赖性角度比较分析河南与深圳旅游业业绩悬殊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