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 (2)
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目标 (2)
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2)
2.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 (2)
2.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2)
3. 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4)
3.1 职业健康安全设施 (4)
3.2 劳动保护措施 (5)
3.3 医疗卫生保护措施 (6)
3.4 职业病防治措施 (9)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
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目标
保证职工生活及工作场所干净卫生整洁、施工现场粉尘及有害气体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劳动保护符合有关规定;防止食物中毒、传染病扩散、职业病、地方病发生。
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2.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
本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总工、安全总监为副组长,质量部、安全环境部、工程技术部、综合办公室、财务部、物资部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职业健康安全领导小组。安全环境部为主管部门,设专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主抓本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
物资设备部、计划财务部作为协作部门,负责采购职业健康安全防护用品。详见“图2-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框图”。
职业健康安全领导小组制定各项保障措施,明确各级分工,将职业健康安全保障纳入日常工作,对生活、办公及施工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检查指导,以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和防止职业病的发生。详见“图2-2 职业健康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2.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2.2.1 职业健康安全教育与培训
根据有关法规、工程特点及总公司的程序文件,确定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对培训实施控制,确保职业健康安全岗位人员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培训需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
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意识的培训,理解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提高其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和持续改进的自觉性;
对职业健康安全岗位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明确自己的职责,具备本岗位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技能,掌握本岗位应急准备与反应的要求。
每年末安全环保部对培训工作进行总结,检查培训计划的完成情况,调查培训效果。
所有的培训和教育须留存相关记录。 2.2.2 职业健康安全检查
建立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制度的实施。按检查制度及职业健康管理要求,定期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查思想,主要是检查组织领导和职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 查管理,主要是检查组织的安全生产管理是否有效;
查隐患,主要是检查生产作业现场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要求;
桩基施工队
其他施工队
劳务施工队 装饰施工队 劳务施工队 安全环境部:张磊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小组组长:贺伍指
项目副经理:熊文胜
总工程师:何清澄
安全总监:董孝礼 物资部:李斌林
财务部:杨传松
图2-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框图
综合办公室:姜克成
劳务施工队
查整改,主要是检查组织对过去提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查事故处理,主要是检查组织对伤亡事故是否及时报告、认真调查、严肃处理。
做好检查记录,及时通报相关部门。
2.2.3 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交底
根据相关法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专项安全技术方案进
行逐级交底,确保每一名施工人员充分了解相应的职业健康要求及措施。
3. 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3.1 职业健康安全设施
职业健康安全领导小组
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卫生检查 职业健康安全教育
建立工地卫生防疫站
设立职工健康档案
环境卫生检查
食堂卫生检查
职业疾病的预防及宣传
职业健康自我保护宣传
实行工地职工预防接种
职工的心理素质教育
职工岗前身体检查率100%,保证健康上岗。
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无疾病传染源。
提高职工健康安全意识,
保持心身健康。
图2-2 职业健康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职工生活区建在避风、向阳、静辟处,与施工现场保持一定的距离,并设置防尘隔离带,以防止施工对宿舍的污染,为职工营造一个较清洁的生活环境。
在生活房屋、办公房屋室内安装风扇、空调及取暖设施,以利夏季防暑降温及冬季取暖。
在生活区设立职工活动中心,配备一定数量的运动设施,以利于职工在空闲时间能锻炼身体。
生活区设立足够数量的卫生设施,保持职工宿舍区内的卫生。室内外卫生经常清扫,保持地面干净,日常用品摆放整齐,注意室内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清新,有条件时在室外种植花草,美化环境。
在生活区外围偏僻处设立生活垃圾池,生活垃圾在生活区内采用封闭式容器收集,然后统一倒入垃圾池,再按当地环保规定运至指定垃圾处理地点统一处理。严禁随地丢弃生活垃圾。
生活区内设置有取暖设施的公共洗澡间,洗澡间内设置冷热水管,保证职工在工作后能洗澡,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
3.2 劳动保护措施
接触粉尘、有害气体、煤层瓦斯等有毒、有害和从事危险作业职工,按有关规定发放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以确保正常使用。
加强机械保养,减少施工机械不正常运转造成的噪音。
对于噪音超标的机械设备,采用消音器降低噪音。运输机械行驶过程中,只许按低音喇叭,严禁长时间鸣笛。
对经常接触有噪音的职工,加强个人防护,佩带耳塞,消除影响。
按照劳动法的要求,做好本工程的劳动保护装备工作,根据每个工种的人数以及劳动性质,由物资部门负责采购,配备充足而且符合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同时加强行政管理,落实劳动保护措施。本工程计划配置的劳动保护装备详见“表3-1 劳动保护用品配备表”。
表3-1 劳动保护用品配备表
劳动保护装备要符合以下要求:
采购劳动保护用品时,必须审核产品的“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安全;对于未列入国家“生产许可证”管理范围的劳动防护用品,按“路用劳动防护用品许可证”制度进行质量管理。
施工人员必须分工种、按规定配齐劳动保护用品,并配戴上岗。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闲杂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项目部由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对施工人员进行劳动保护方面的检查,对漏配、缺配劳动保护用品的施工人员,责令补发劳动保护用品。
对不按规定配戴劳动保护用品上岗的人员,实行批评教育,并责令其改正,对屡教不改的人员,将采取罚款、停岗等措施予以惩罚。
3.3 医疗卫生保护措施
3.3.1 医疗保证措施
组建工地医疗卫生室,负责项目的日常医疗卫生防疫工作,配备一般的医疗设备和准备一定数量的常用药品,负责日常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和传染病、地方病防治的监测监督工作,落实防治措施,做好职工的健康教育工作。对项目出现的疫情,及时向上一级医疗卫生机构报告。对内规范管理、对外加强协调联系,建造一个良好的内外卫生防疫工作系统。
夏季发放防暑药品,防止中暑。冬季发放防寒、防冻药品,防止冻伤;春秋两季是传染病、病毒性疾病高发季节,医务人员将加强对职工的健康检查,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搞好环境卫生,切断蚊蝇等传播孳生源,有效控制疾病。
建立突发疫情应急处理机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交通检疫条例》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制定“工地突发疫情应急处理办法”。在突发疫情出现时,应急处理机动队及时出动,按照防治预案采取措施,并将疫情和措施报告有关部门。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指示和要求,制定疫情控制方案,统一部署,彻底控制疫情的扩散。
建立工地医疗紧急预案:在工地发生突发性高危疾病、人身意外伤亡事故时,起动医疗应急预案,确保病人或伤员能及时到医院就医。
应急医疗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工地医务室与就近多家医院保持联系,建立医疗协作关系,当出现应急情况时,能快速选择合适的医院就医;
工地医务室常备各种应急医疗物品,遇到紧急情况时,能使病症或伤情得到缓解和有效控制;
项目部配备应急医疗急救车,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及时派出;
存入一定数量的医疗急救资金,确保能够及时入院就医。
3.3.2 卫生保证措施
工地卫生管理主要包括环境卫生、食堂卫生和个人卫生三大部分。
3.3.2.1环境卫生保证措施
工地配备一定数量的环境卫生清扫人员,每天对工地的环境卫生进行打扫,尤其是职工宿舍周围的环境卫生。每天做到场地清洁,房屋四周排水畅通,无污水死水、无病毒孳生源,生活垃圾统一装入垃
圾箱并运往指定的垃圾场。
积极开展讲卫生活动,消除蚊、蝇孳生源,开展灭鼠防鼠运动,在每年鼠类繁殖高峰进行2~3次的突击灭鼠,同时抓好消毒、杀虫工作。
保持施工场地的整洁,每天下班后,施工人员应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整理,保到材料分类成堆,机械设备停放有序。
3.3.2.2 食堂卫生保证措施
建立食堂卫生监督机制,安全环保部门对食堂卫生进行不定期抽查,职工进行监督,确保食堂卫生。
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学习食品卫生有关的规定和法规,主理厨师必须取得三级以上的厨师证。
食堂人员(炊事员)要进行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生熟食分开储存,两套用具。
食堂工作人员统一着白色工作服,工作服每日消毒,保持自身的清洁、卫生。
加强饮食管理,保证职工的营养供给。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要求搞好职工食堂饮食工作。对食品制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技能培训,保证饭菜可口卫生、营养合理。
加强食品的采购和储存管理,保证食品安全卫生。采购人员必须具备较丰富的食品卫生知识和较强的责任心,掌握食品优劣的标准。特别是水产品和肉类,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经卫生部门检验合格的产品。
按食品卫生规定及储存器材性能储存与保管食品。
为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工地卫生室的卫生员每周要对食堂的卫生状况进行检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小组也要不定期进行食品安全卫生检查,凡是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品一律不采购,从源头杜绝由于食品卫生问题造成的严重后果。
3.3.2.3 个人卫生保证措施
项目部将极积为职工搞好个人卫生创造条件,如购置洗衣机、修建浴室、购买了电热水器和浴霸,保证了职工卫生健康,及时向员工发放劳保用品等;
加强个人卫生的宣传,搞好形象教育,使每个职工能够从我做起,在为单位树立形象的同时,也做好自身的卫生保健工作,使职工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壮的体魄投入到工作之中。
3.4 职业病防治措施
项目部设立卫生所,配备相应的设施、药物和医护人员。负责职工的疾病治疗及事故中受伤职工的抢救。
建立职业病台帐,按公司有关程序上报与处置。
卫生防疫部门定期对工地及生活区进行防疫检查和处理,按时接种有关疫苗、消灭鼠害、蚊蝇和其它虫害,以防对职工造成危害。
强化施工和管理人员卫生意识,定期对职业病检查,发现病情时,及时分析病情,寻找发病根源,加强和改进施工方法及工艺,消除发病根源,防止病情的漫延。
对特殊工种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按规定采取防范措施。及时发放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并监督检查正确使用。
加强健身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职工抗病能力。积极开展各种文娱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消除职工的疲劳和工作压力,使职工在良好的心态下工作,有效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做好对职工卫生防病的宣传教育工作,针对季节性流行病、传染病等,要利用板报等形式向职工介绍防病、治病的知识和方法。
保护工作环境,有效消除或控制环境毒源,做好自我防护工作,预防职业中毒事故。施工现场的各种机械排出的废气废物、材料装卸和搬运过程中产生的扬尘,被人体吸入后,对身体产生很大的危害,所以机械操作手要作好机械的维护工作,减少机械的噪声和废气的排
放量,材料装卸和搬运时应轻拿轻放,减少扬尘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作业人员要配戴防尘口罩从而有效地预防职业中毒事故。
做好施工现场防尘、降尘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尘土对施工人员的危害,具体措施如下:
加强施工运输道路的防尘工作。预制场内的行车道路,均采用砼硬化处理,对粉尘较多的进场施工便道,采取填筑砂砾等材料铺设路面,以减少扬尘。指派专人对施工运输道路进行维护,并采用洒水车经常洒水,保持道路湿润,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扬尘。
保持作业场地、运输车辆以及其它各种施工设备的清洁。作业场地经常进行整理和清扫;运输车辆在运输土、灰等易飞散的物料时,采用篷布覆盖的维护措施,出场前要把车清理干净,停运时注意冲洗;施工区内的搅拌、运输设备、模板、输送泵等机械设备按谁管理谁负责保养的原则,经常进行清洁。
爱护环境,保护当地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对制梁场外围的草皮、树木不得进行破坏,必要时对在施工区域内易扬尘的地方实行绿化。
减小振动和噪声的危害,具体措施如下:
对施工场地经常运转设备如震动压路机、冲击夯等机械进行合理布置,分散安置,以分散振动和噪声源,有效避免各种振动和噪声产生共振,降低其危害程度;
振动和噪声较大的大型机械布置尽可能布置离居民区及职工生活区较远的地方,并尽可能避免夜间施工,深夜必须停工,以免影响当地居民及职工的正常休息;
在各种施工机械和常运转设备中安器来降低振动和噪声;
对产生较大振动和噪声的常运转固定设备(如发电机、空压机等)采用搭设隔音棚或修建隔音墙等措施来降低振动和噪声的危害;
处于振动和噪声区的施工人员,合理配戴手套、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来减轻危害。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众卫生法》及所在地有关职业病管理与疾病防治的规章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