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补地面光伏电站项目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年 月 日
目 录
一、 编制说明 1
1、工程概况 1
2、编制依据 4
3、组织机构 4
二、施工准备 5
1、技术准备 6
2、土方开挖施条件 6
3、土方开挖操作工工艺流程 6
三、施工组织及保障措施 7
1、开挖施工 7
2、质量保证措施 8
3、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9
4、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9
一、 编制说明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孝感市大悟县四姑镇。项目设计占地面积630亩。项目光伏组件发电系统全部采用22°固定倾角方式安装在支架上,光伏组件最低处离地1.5米,安装容量20MWp,施工场地分为18个方阵,每个方阵有190个组串,每个组串有22块265W的多晶硅光伏组件串联组成。每16个组串所发的电通过16进1出的直流汇流箱汇流后进入逆变器逆变成交流电,再通过1100KVA升压变压器升压35KV,通过汇流至开关站同等电压并网接入约0.5km外的35kV四姑镇变电站。
全站设有35kV开关站一座、辅助楼一座,逆变器及1100KVA升压变压器各18台,16进1出直流汇流箱216个,265W的多晶硅光伏组件75240块。
计划2016 年 3 月 6 日开工,2016 年 6 月 10 日前具备并网条件。于 2016 年 6 月 30 日前完成并网工作。
2 编制依据
2.1 浙江合大大悟四姑20MWp农光互补光伏电站总承包合同。
2.2 国家现行的法律、施工规范和标准,业主相关企业标准和管理规定。
2.3 拟采用的国家、行业现行规范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026-2007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15
等有关国家规定以及图纸上的相关要求。
3 组织机构
3.1、项目部组织结构
项目经理:谷开波
项目副经理:颜昌琪
吴佳
主任工程师:陈白弟
质量员:钟静武
技术员:
蔡昆
杜积春
毛丹青
安全员:张志保
材料员:张永刚
资料员:毛丹青
测量员:张福林
施工员:
龚建国
毛丹青
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
3.2、项目部管理流程
技术负责人
施工经理
项目经理
技术管理
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
检查
服务指导
监督复查
劳务班组
协作
测量组
各专业工长
| 职 务 | 姓 名 | 职责范围 | 通讯方式 | 备注 |
| 土建负责人 | 毛丹青 | 负责开关站土建施工 | ||
| 测量技术员 | 张福林 | 测量员 | ||
| 班组长 | 催学成 | 土建施工员 |
1 技术准备
开关站站区主体结构由配电房和辅助楼组成,设计勘察院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已对站区进行了坐标定位。其中配电房基础开挖长宽深分别为42.4m、12.7m、2.5m,辅助楼基础开挖长宽深分别为36m、12.2m、1.5m,开挖使用2台反铲挖土机人工配合进行挖掘,所有基槽边坡按照1:0.5的比率放坡,坡顶预留1.5m的走道不得堆放挖土。
1.2 坐标数据准备
现场预留控制点数据表
| 点号 | 北坐标(X) | 东坐标(Y) | 高程(Z) | 备注 |
| 开关站 | 3476184.2222 | 537991.7338 | 65.7m | 相当于±0 |
| 围栏 | 见边界坐标 | |||
| 道路 | 见道路坐标 | |||
| 注:此数据坐标系为xi'an80坐标系;数据采集使用思拓力STONEX S3完成。 | ||||
| 名 称 | 型号或规格 | 精 度 | 数 量 | 备注 |
| 机站式GPSgggggfGGGPS | STONEX S3/C315531032TW | 2mm+2ppmm | 1 | |
| 经纬仪 | TDJ2E | 2″ | 1 | |
| 水准仪 | DS24 | ±2mm | 2 | |
| 塔尺 | 铝合金5M | 3 | ||
| 红油漆 | 25mml | 2 | ||
| 小铁锤 | 1把 | |||
| 石灰粉 | 25KG | 1袋 | ||
| 钢卷尺 | 50M | 2 | ||
| 大铅锤 | 5KG | 4 | ||
| 木楔 | L=300mm | 20根 | ||
| 尼龙绳 | 50m | 1捆 | ||
| 反铲挖掘机 | 柳工D250 | 1台 | 0.8m3 | |
| 反铲挖掘机 | 龙工LG6225 | 1台 | 1m3 |
a 先对辅助楼和配电房开挖边界进行GPS测量定位、将涂好红油漆的木楔敲入定位定中,确定好开挖边界线四角,用尼龙绳将定位四角进行连接好、再使用石灰粉沿线进行撒灰,定位放线完成。
b 使用GPS高程测量工能对±0进行确定、并确保现场平整\通视、±0标高设定点牢固不沉降,清除影响测量障碍物。
c 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及机械和相关材料、人员。
2 土方开挖施条件
2. 1 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2. 2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2..3 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 防止错挖或超挖。
2.4 开挖有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一般要降至开挖面以下 0.5m, 然后才能开挖。
2.5 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
2.6 选择土方机械,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的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综合考虑, 以能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来确定, 编好施工方案。
2.7 施工区域运行路线的布置,应根据作业区域工程的大小、机械性能、运距和地形起伏等情况加以确定。
2.8 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
2.9 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3 土方开挖操作工工艺流程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 → 分层平均下挖 → 修边和清底
3.2 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础坑(槽)、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规定时,可不放坡,不加支撑。
3.3 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一1.0rn。
3.4 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一1.25m。
3.5 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1.5m。
3.6 坚硬性粘土一2.0m。
3.7 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表 l-3 的规定。
各类土的边坡坡度
| 边 坡 坡 度 (高∶宽) | ||||
| 坡顶无荷载 | 坡顶有静载 | 坡顶有动载 | ||
| 1 | 中密的砂土 | 1∶1.00 | 1∶1.25 | 1∶1.50 |
| 2 | 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 3 | 1:0.75 | 1:1.0 | 1:1.25 |
| 3 | 硬塑的轻亚粘土 | 1∶1.065 | 1∶0.75 | 1∶1.00 |
| 4 | 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 | 1:0.5 | 1:0.67 | 1:0.75 |
| 5 | 硬塑的亚粘土、粘土 | 1:0.33 | 1:0.5 | 1:0.67 |
| 6 | 老黄土 | 1:0.1 | 1:0.25 | 1:0.33 |
| 7 | 软土(经井点降水后) | |||
| 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按表 1-4 确定: | ||||||||||
| 各类土的挖方边坡坡度 | ||||||||||
| 项次 | 土 的 类 | 别 | 边坡坡度 (高∶宽) | |||||||
| 1 | 砂土 (不包括细砂、粉砂) | 1 | ∶ | 1.25 | 1 | ∶ | 1.15 | |||
| ~ | ||||||||||
| 2 | 坚 | 硬 | 1∶0.75~1∶1.00 | |||||||
| 硬 | 塑 | 1∶1.0~1∶1.25 | ||||||||
| 充填坚硬、硬塑性粘土 | 1∶0.5~1∶1.00 | |||||||||
| 充填砂土 | 1∶1.00~1∶1.50 | |||||||||
| 注:当有成熟经验时,可不受本表。 | ||||||||||
1、开挖施工
本项目土方开挖深度较浅,整体开挖土方量大约为13 m³,根据施工现场情况项目部将在场地周边设立临时土方堆放场将多余土方采用机械开挖辅以人工清理并修理边坡的方式进行,由反铲配自卸汽车挖运。选用推土机推土储存和弃料。储土和弃土要作好现场土方平衡计算,将预备回填土堆存在开挖场地附近,堆放整齐,采取防冲、防雨措施以备回填,多余外运业主指定地点堆弃,为保证土方开挖满足进度要求,拟配置1台1.0m³反铲、1台0.8m³反铲、2辆15t自卸汽车。
在开挖过程施工中,视土质情况及基坑深度和基坑暴露时间的长短,进行稳定边坡处理。当基坑开挖深度不大(软土地区挖深不超过4米;地下水位低的土质较好地区亦可较大),周边环境又允许时采用1:0.5放坡。如基坑较深(超过5m),且暴露时间过长的,采用1:1放坡,或设置多级平台分层开挖。当土方挖至设计标高上300mm时,为避免扰动原土,改用人工挖至到设计高程。
土方开挖完毕,经验槽合格后立即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有停歇来不及下道工序的施工,预留一层松散土层不挖去,待下道工序施工时,再清除到设计高程。基坑开挖完毕后,为避免基底暴露时间过长,应及时通知业主、监理及设计等有关人员进行验槽,合格后随即封好垫层。
2、质量保证措施
2.1、加强施工材料管理,所有进场材料必须具备完备的材质合格证明,按要求需要复检的材料应现场取样复检合格方可使用。
2.2、加强施工过程管理,施工员和质量员跟班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3、开工前技术负责人对施工员进行交底;每周施工员对班组进行交底;每天施工班组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
2.4、确立挂牌作业制度,对现场的材料和设备进行挂牌检查,确保材料和设备的可追溯性,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2.5、土方开挖前,必须作好充分准备,并提前预约总包、监理、业主、设计院、勘测院进行验槽,填好验槽记录,并请各方代表签字认可。
2.6、挖土到基坑底应预留10~20cm由人工清土,防止超挖扰动地基,坑底清土时,必须将坑底清至设计标高,应在清土时设置标高桩,并拉线清土。保证坑底平整。
2.7、精确的控制轴线、标高应严格控制在设计和规范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2.8、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缝的质量管理。质量专检员在浇筑前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同意浇灌砼。
3、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3.1、施工现场应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定》和各有关安全生产文件,健全和落实工程安全责任制,切实做好“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进入施工现场应遵守“安全生产六大纪律”。
3.2、所有参加施工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操作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进行施工。特殊工程必须持有操作证上岗作业,严禁无证上岗作业。各工序施工前均应由施工负责人进行书面交底。
3.3、专职安全员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结合安全生产制度和有关规定,经常进行现场检查督促整改,如发现严重的不安全情况时,有权指令停止施工,并立即报告项目经理,经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3.4、反铲挖土时,启动前应进行机械的例行和保养,经空车试运转正常后再开始作业。施工时进铲不应过深,提升不应过猛。铲斗未离开工作面时不得做行走、旋转动作。操作人员离开驾驶室时,须将铲斗放在地面。
3.5、反铲履带距基坑边缘至少1.5m,其回转半径内不许停留人员。
3.6、施工现场夜间施工时,必须确保足够亮度的夜间照明灯光,现场电工加强值班巡视及时修复损坏的灯,确保施工部位的照明需要。
3.7、工程施工过程中,专职安全监督人员须经常检查工作面的安全设施,杜绝、消灭有关的违章行为。
3.8、雨季施工必须作好防雷、防电、防漏、防塌等工作,机电设备要遮盖防雨,并接零线和漏电断电设备。
3.9、动火或动电焊前应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查,如发现有易燃、易爆或电缆、光缆等敏感性物质应进行有效保护方可进行。
3.10、上班前应进行现场安全隐患的清除,工作时要集中精力,严禁吵闹,下班前应进行施工区域清扫及清除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3.11、进入作业现场,作业人员一定要穿戴好防护用品,电焊专业人员应戴好防护镜或防护面罩。集体操作的作业,操作前应明确分工,操作时统一指挥,密切配合,步调一致。
3.12、每次砼浇灌收尾剩余的砼不得随意排放,并在砼浇灌完毕后对砼泵车站位场地进行清理;未经清洗严禁驶出施工现场。
4、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4.1、所有进入现场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安全帽。
4.2、所有施工人员都要听从领导和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
4.3、临时施工用电要按要求搭设,严禁乱扯乱拉。
4.4、所用的工具,机具放整齐,不得随意摆放。
4.5、需在现场临时堆放的钢筋、模板、预埋件等材料,应一律按施工综合进度和有关要求,有计划、有条理地进场堆放和组装。
4.6、作业现场保持清洁整齐,安全防护设施完善,建筑垃圾不得乱堆、乱放、乱甩,严禁飞扬,做到工完料清,垃圾日产日清。
4.7、基础施工期间土方集中在指定地点堆放,施工完毕,必须及时回填平整。
4.8、运输建筑垃圾和黄沙、泥土等散装物时,用篷布遮盖,以防止散落在市政道路上。
4.9、操作现场设专用垃圾箱,不乱丢垃圾。
4.10、搞好协作配合,建立责任区,共同搞好文明施工、文明工地创建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