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0-2021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答案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12:19
文档

2020-2021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20分,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将答题卡的对应项涂层。)1.(2分)车站上并排停着两列客车,坐在其中一列车上的乘客想准确判断哪列车先开动,应选参照物是()A.乘客本人B.本人所乘的车C.另一列客车D.地面上固定的物体2.(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C.同学们听老师讲误
推荐度:
导读2020-2021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20分,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将答题卡的对应项涂层。)1.(2分)车站上并排停着两列客车,坐在其中一列车上的乘客想准确判断哪列车先开动,应选参照物是()A.乘客本人B.本人所乘的车C.另一列客车D.地面上固定的物体2.(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C.同学们听老师讲误
2020-2021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20分,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将答题卡的对应项涂层。)

1.(2分)车站上并排停着两列客车,坐在其中一列车上的乘客想准确判断哪列车先开动,应选参照物是(  )

A.乘客本人    B.本人所乘的车    

C.另一列客车    D.地面上固定的物体

2.(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    

C.同学们听老师讲误是利用声能够传递能量    

D.“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

3.(2分)冬天的早晨,窗玻璃上形成一层水珠,这是由于(  )

A.室外的冷空气在玻璃上液化成的小水珠,水珠在玻璃的室外表面上    

B.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水珠在玻璃的室内表面上    

C.室内空气遇到玻璃放热凝华而成,水珠在玻离的室内表面上    

D.室外的水蒸气遇到玻璃放热液化而成,水珠在玻璃的室内表面上

4.(2分)在如图所示中,描述晶体的凝固图象是(  )

A.    B.    

C.    D.

5.(2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时间之比为1:2,通过路程之比为3:2,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是(  )

A.3:4    B.4:3    C.3:1    D.1:3

6.(2分)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雪消融是熔化,需要吸热    

B.滴水成冰是凝华,会放热    

C.樟脑丸变小是升华,不需要吸热    

D.水蒸气凝固成霜,会放热

7.(2分)在实验里,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8.(2分)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9.(2分)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分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10,求得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

10.(2分)关于实验仪器的使用,下列要求正确的是(  )

A.使用刻度尺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B.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C.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玻璃泡应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立即开始读数    

D.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平行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5分,共5个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3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11.(3分)关于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B.水的沸点是100℃    

C.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12.(3分)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关于v=,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与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    

D.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13.(3分)下面是小明所做的验证性实验,正确的是(  )

A.将大豆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大豆被震起,听到打鼓声音,说明物体振动发声    

B.在桌面一端放块表,耳朵贴到另一端,可听到表的走动声,说明声音可在固体中传播    

C.将尺子的一端固定,分别轻拨和重拨另一端,听到的声音大小不同,说明音调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D.将酒精抹在手背上感到凉说明液化吸热

14.(3分)如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固态氢﹣259℃

固态酒精﹣117℃

固态水银﹣39℃

10℃

1300℃

3410℃

A.在﹣268℃时,氢是固态    

B.灯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    

C.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D.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15.(3分)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2s~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0s~2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满分38分,共4个题)

16.(9分)测量平均速度

(1)原理公式     。

(2)实验中需要用     测量小车下滑的路程,用     测量小车下滑所用的时间。

(3)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者“小”),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

(4)数据表格:

请将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好。

路段距离s/c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m•s﹣1

AB40.020.2
BC     

     

     

AC90.030.3
(5)实验中如果过了A点才开始计,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     (选填“大”或者“小”)。

17.(9分)探究“真空不能传声”

(1)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会发现声音逐渐     ,推理到当罩内的空气没有时,     (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这说明     不能传声,该实验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法。

(2)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小明在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实验时,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子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     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     ,改变钢尺     ,多次进行实验。发现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     ,音调越     。

18.(10分)探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1)实验中用到的加热方法是     法,这种加热的好处是     。

(2)实验中所用的温度计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请读出图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     。

(3)根据实验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体,ab 段物质处在     态,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该物质的固态名称叫     。

(4)请将表格的空格填好

固体相同点不同点
晶体

     

温度

     

有熔点
非晶体温度升高无熔点

19.(10分)探究水沸腾的规律:

(1)用到的实验器材有:酒精灯、烧杯、水、     、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

(2)给水加热,水温开始不断上升,图     能体现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实验数据如表,加热到第     min时水开始沸腾,沸点是     ℃,继续给水加热,水温将     :若撤去酒精灯,沸腾现象     (填“会”或“不会”>停止。实验过程中,需要加热较长时间水才沸腾,这可能是因为     (写出一种即可)。

(4)请将表格的空格填写好。

时间(min)

01234567
温度(℃)90939699100100     

100
(5)请根据表格中数据,用描点法画出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

四、基础问答和计算题(本题满分15分,共5个题)

20.(2分)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

21.(3分)农民晒粮食时要把粮食尽量摊开,这是因为蒸发快慢与     有关。摊开可以增大水的     从而加快水分的     。

22.(3分)等量的0℃的水和0℃的冰用来冷却物体,哪一个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     的冷却效果更好。因为它在     过程中需要     热。

23.(3分)如图所示,从看到图中所示的两个标志牌的地方到达洛阳,汽车最快需要几小时才能到达?

24.(4分)一列火车长200m,穿过一个长1600m的隧道用了3min,如果以这个速度通过长3.6km 的大桥,需多长时间?

五、综合能力题(本题满分12分,共4个题)

25.(3分)一般固体受热时,在各个方向上的长度都会胀大,在冷却时都会缩小,物体在某一方向上长度的膨胀称为线膨胀。下表是科技小组的同学探究影响物体线膨胀因素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问题。

实验序号材料升高的温度(℃)原长(m)

伸长量(mm)

1黄铜101.000000.19
2黄铜102.000000.38
3康铜101.000000.15
4康铜301.000000.65
5102.000000.46
6301.000000.69
(1)从1、3(2、5或4、6)两组实验记录可以看出物体的伸长量与     有关。

(2)从     (填序号)两组实验记录可以看出物体的伸长量还与原长有关。

(3)某设备中有一个由黄铜片与康铜片组成的双金属片(如图所示),当温度升高时,双金属片向上弯曲。请参考上面的实验记录,确定双金属片下面一边所用的材料是     。

26.(3分)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5s。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 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为35m,则经过     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为40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     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     。(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27.(3分)归纳探究:探究玩具小车的运动。

玩具小车在启动时,速度会越来越快。小雨想知道他的玩具小车启动时的速度与时间有怎样的关系。如表是小雨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的一组数据(其中:t为时间,v是小车速度):

(1)小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写成v=kt,其中k=     (填上数字和单位)。

(2)小车做     (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图象中的图线     表示。

时间t/s

01234
速度v(m•s﹣1)

0481216

28.(3分)小明有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但标度却不准确。将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0.2℃,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读数为     ℃。将它放水中的读数是102.8℃,则当它指示的气温是10℃时,实际的温度是     ℃;在某房间内,该房间的实际温度是20℃,则温度计指示的示数是     ℃,它在     ℃附近该温度计读数最准确。

2020-2021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20分,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将答题卡的对应项涂层。)

1.解:(1)如果乘客选择他自己或者他乘坐的车为参照物,它乘坐的客车始终是静止的,故AB不合题意;

(2)如果乘客选择另一列客车为参照物,无论谁先开动,两辆车之间的距离都是变大的,故C不合题意;

(3)如果选择地面上的固定物体为参照物,哪一列先开动,它与参照物间的距离就变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解:

A、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都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A正确;

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演奏吉他时是琴弦振动发声,故B正确;

C、同学们听老师讲误是利用声能够传递信息,故C错误;

D、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故D正确。

故选:C。

3.解:冬天早晨,室内的温度高于室外,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不是室内空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内侧;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解:A.由图象知: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不断上升,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温度不变,应该是晶体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B.由图象知: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不断降低,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温度不变,应该是晶体凝固图象。符合题意。

C.由图象知:随时间的增加,温度持续降低,应该是非晶体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D.由图象知:随时间的增加,温度持续上升,应该是非晶体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解:由题知,t甲:t乙=1:2,s甲:s乙=3:2,

它们的速度之比:

==×=×=,

故选:C。

6.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为液体的过程,是熔化,需要吸热,符合题意;

B、滴水成冰,是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会放热,不符合题意;

C、樟脑丸变小就是变为了气态,消散在空气中,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需要吸热,不符合题意;

D、水蒸气变成成霜,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不是凝固,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解: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玻璃泡中沾有酒精,酒精在常温下汽化,从玻璃泡上吸收热量,使温度计的示数降低。当酒精蒸发完后,空气向温度计的玻璃泡传热,示数又会升高。

故选:D。

8.解: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达到熔点后,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完全熔化前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从烧杯中吸热,达到熔点,但由于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发生热传递,则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

故选:C。

9.解:

由于一枚1分硬币的厚度很小,不易直接测量,若直接测量则误差会很大;同理可知,也不能多次测量一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

为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需要用累积法,即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10,求得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故D正确;

故选:D。

10.解:

A、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注意刻度尺的0刻度线是否磨损,已经磨损的,应该从其它整刻度量起,然后减去前面的刻度作为物体的长度,故A错误;

B、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正对刻度线,故B正确;

C、使用温度计测温度,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等到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C错误;

D、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读数,故D错误。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5分,共5个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3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11.解:A、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升高,液体的沸点升高,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故选项符合题意。

C、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故选项符合题意。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可能发生物态变化,物体的温度可能升高,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CD。

12.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该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都不变。它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及物体运动时间的长短无关,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3.解:A、通过大豆被振起,将鼓面的振动放大,证实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故A正确;

B、在桌面的一端放块表,耳朵贴到另一端可听到表的走动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B正确;

C、将尺子的一端固定,分别轻拨和重拨另一端,听到的声音大小不同,即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故C错误;

D、将酒精抹在手背上,酒精蒸发,从手上吸收热量,所以会感到凉,故D错误。

故选:AB。

14.解:A、固态氢的熔点是﹣259℃,﹣268℃低于﹣259℃,所以在﹣268℃时,氢是固态,故A正确。

B、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熔点高,灯丝不容易熔化,故B正确。

C、钢的熔点是1300℃,钢水的温度等于或高于1300℃,金的熔点是10℃,金放在钢水中,金能达到熔点,能从钢水中吸收热量,所以金在钢水中一定熔化,故C错误。

D、水银的凝固点和熔点相等,所以水银的凝固点是﹣39℃,低于﹣39℃时水银是固态,不能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工作,故在﹣40℃时不能使用,故D正确。

故选:ABD。

15.解:

AB、由图象可知,在0∼5s的时间内,小车先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运动的总路程为2m,小车的平均速度v1===0.4m/s;

在0∼7s的时间内,小车先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再后来又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运动的总路程为6m,小车的平均速度v2==≈0.86m/s,故A正确、B错误;

C、由图象可知,在2s∼5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0m,小车的速度为零,处于静止状态,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在0∼2s内,小车的s﹣t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AD。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满分38分,共4个题)

16.解: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v=;

(2)根据实验原理可知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因此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下滑的路程,用秒表测量小车下滑所用的时间;

(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越快,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斜面坡度应小一些;

(4)由表中数据知,小车从B到C的路程sBC=sAC﹣sAB=90.0cm﹣40.0cm=50.0cm=0.5m,tBC=tAC﹣tAB=3s﹣2s=1s,

则小车从B下滑到C的平均速度:

vBC===0.5m/s;

(5)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由v=可知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1)v=;(2)刻度尺;秒表;(3)小;时间;(4)50.0;1;0.5;(5)大。

17.解:(1)要探究真空能否传声,首先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比较抽气过程中声音的变化;实验会发现声音逐渐减弱,当罩内的空气几乎没有时,不能听到声音。由此我们运用科学推理法可以得到:如果将闹钟放在真空环境中发声,声音将无法传播,即真空不能传声;

(2)要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子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多次进行实验,实验发现,钢尺伸长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所以结论是: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故答案为:(1)减弱;不能;真空;科学推理法;(2)振动;快慢;长度;快;高。

18.解:

(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实验常用的加热方法为水浴法,将需要加热的物质放入玻璃试管,浸入水中进行加热,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使得物质受热均匀。

(2)实验室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一般采用煤油、酒精等液体。温度计进行读数时,看清楚量程、分度值,图中的从30℃到40℃间隔十个小格,说明分度值为1℃,对应示数即为38℃。

(3)从图中曲线可以明显看出,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存在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因此该物质即为晶体。该物质从0min开始加热,从0min到3min阶段都是固体,此时物质逐渐吸收热量;从a点(3min)开始发生熔化,ab阶段为熔化阶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到b点(7min)完全熔化成液体;从b点以后全部为液体。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a点对应的时间为3min,b点对应的时间为7min,因此ab段对应的熔化过程持续了4min。ab段对应的温度即为该物质的熔点,从图中可以看出为0℃,这种物质的固态名称就是冰。

(4)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的相同点是熔化都需要持续加热、吸收热量,而区别在于,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不变,对应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升高,无固定熔点。

19.解:(1)实验中要得到水温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所以测量器材需要温度计和秒表,所以实验器材还需要秒表;

(2)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气泡不断升高,深度不断减小,水压不断减小,并且有大量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逐渐变大,故图甲能体现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4)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根据表格中实验数据,水从第4min开始沸腾,保持100℃不变,故水的沸点是100℃,所以第6min水的温度应是100℃;若撤去酒精灯,水就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沸腾现象会停止;实验过程中,需要加热较长时间水才沸腾,这可能是因为水的质量太大;

(5)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作图如下:

故答案为:(1)秒表;(2)甲;(3)4;100;不变;会;水的质量太大;(4)100;(5)见解答。

四、基础问答和计算题(本题满分15分,共5个题)

20.解:(1)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听到“风声、雨声、读书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故答案为:空气;声波。

21.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农民晒粮食时要把粮食尽量摊开,这是因为摊开可以增大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加快水分的蒸发。

故答案为:液体表面积;表面积;蒸发。

22.解:0℃的冰变成0℃的水是熔化过程,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所以等量的0℃的水和0℃的冰用来冷却物体,0℃的冰冷却效果更好。

故答案为:0℃的冰;熔化;吸。

23.解:交通标志牌上数字80表示从标志牌起到洛阳汽车的速度最大为80km/h;120km代表从此地到洛阳的路程是120km;

由v=可得,汽车从标志牌到达洛阳所用的最少时间:

t===1.5h。

答:从标志牌起到洛阳汽车最快要用1.5h。

24.解:

(1)火车穿过隧道走的路程:

s=L车+L隧道=200m+1600m=1800m,

火车速度:

v===10m/s;

(2)火车经过大桥走的路程:

s′=L车+L桥=200m+3600m=3800m,

根据v=得,

火车经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t′===380s。

答:火车经过大桥需要的时间为380s。

五、综合能力题(本题满分12分,共4个题)

25.解:(1)影响物体线性膨胀的因素中有三个:材料、升高的温度、原长,研究线膨胀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的两个因素不变;

由1、3(2、5或4、6)比较可知这几组中原长、升高的温度相同,只有材料不同,从1、3(2、5或4、6)两组实验记录可以看出物体的伸长量与材料有关;

(2)研究物体的伸长量要与原长有关,要控制材料、升高的温度相同,而原长不同,故选择1、2两组实验记录可以看出物体的伸长量还与原长有关;

(3)因为当温度升高,金属片变长,双金属片向上弯曲,就必须让下面的金属片线膨胀比上面的金属片线膨胀大,才能达到目的。通过实验数据可知,在其它因素相同时,黄铜的伸长量比康铜大。所以双金属片与固定触点接触的一边所用的材料应是黄铜。

故答案为:(1)材料; (2)1、2;(3)黄铜。

26.解:(1)汽车行驶的速度:

v=72km/h=20m/s,

由v=可得,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减速的距离:

s1=vt1=20m/s×0.5s=10m;

则汽车开始减速到停下来的距离:

s2=s﹣s1=35m﹣10m=25m;

(2)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且汽车速度不变时,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减速的距离:

s3=s′﹣s2=40m﹣25m=15m,

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

t2===0.75s;

因为t2>t1,所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变慢。

故答案为:10;0.75;变慢。

27.解:

(1)小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写成v=kt,

其中k===4m/s2;

(2)由表中数据知,小车的速度逐渐变大,故做加速运动;因t=0时,速度为0,故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图象中的图线B表示。

故答案为:(1)4m/s2; (2)加速;B。

28.解:(1)在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

(2)设实际的温度为t1℃,有=,

解得t1≈9.9;

(3)设温度计指示的示数为t2℃,有=,

解得t2=20.4;

(4)设在t3℃附近该温度计读数最准确,则实际温度也为t3℃,有=,

解得t3≈6.7;

故答案为:100;9.9;20.4;6.7。

文档

2020-2021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20分,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将答题卡的对应项涂层。)1.(2分)车站上并排停着两列客车,坐在其中一列车上的乘客想准确判断哪列车先开动,应选参照物是()A.乘客本人B.本人所乘的车C.另一列客车D.地面上固定的物体2.(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C.同学们听老师讲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