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录B是“焊接工艺指导书”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表格推荐格式。
设计这两份表格考虑了两方面情况,其一是表格内容要与标准条文相配合,表格内只能列出标准条文所写明内容,不应超出其范围;其二这两份表格供执行JB 4708标准的所有单位一个推荐格式,故其内容力求详尽完整,以便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删减某些项目内容时,有所依照,以免漏掉必要内容。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中所列两份正式文件“焊接工艺指导书”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集中体现了焊接工艺评定目的、程序和方法,应当正确填写。为了减少焊接工艺评定数量,在实施焊接工艺评定时要充分利用这两份文件和里面的各项内容。
经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指导书”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都可以拿出来单独使用,当重要因素、补加因素不变时,可以依据一份“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多份“焊接工艺指导书”,此时这些“焊接工艺指导书”已经得到评定。从两份或两份以上“焊接工艺评定报告”中抽取其中重要因素、补加因素相同部分,编制一份“焊接工艺指导书”,则该份文件应当承认是评定合格的。
目前焊接工艺评定两份文件中有一个普遍的毛病,就是“焊接工艺指导书”与“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所记录的内容相同,数值一致。实际上,在“焊接工艺指导书”中所记录的焊接工艺评定因素应是一个在将来焊接生产时可能使用的范围,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所记录的则是应在实际焊接生产时所用的窄小范围。如果严格遵照评定规则,该窄小范围选择得当则可以大大减少焊接工艺评定数量。
1 对表Bl“焊接工艺指导书”填写要求说明如下:
为简化起见将表B1中各项内容都用数字代号表示,参见附件I:
(1)焊接工艺指导书编号方法请各单位制订,原则上要求简单、易懂、易查找和便于计算机管理。注意按同一份“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同时编制出几份“焊接工艺指导书”时编号如何处理。
(2)该份“焊接工艺指导书”经评定合格才能填写,日期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批准日期或更晚。
(3)填写对该“焊接工艺指导书”进行评定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的编号,有多少评定报告就都填上。评定报告编号方法应区别指导书编号方法,最好在编号中看出两份文件的联系。
(4)填写所用的焊接方法,若是组合评定,则需同时填出所有焊接方法。
(5)机械化程度是相应于焊接方法而言,表Bl内“自动”“半自动”也包括“机械化”或“半机械化”。
表B1 焊接接工艺指导书
单位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焊接工艺指导书编号 (1) __日期 (2)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号 _____(3)_____
| 焊接方法 (4) 机械化程度 (5)(手工、半自功、自动)____________ | ||||||||||||
| 焊接接头:                 坡口形式 ____ (6) ________ 衬垫(材料及规格) ________(7)_______ 其他 ______ (9)____________  | 简图:(接头形式、坡口形式与尺           层、焊道布置及顺序 _________(8)  | |||||||||||
| 母材:                                                               类别号 __(10) 组别号 _________ 与类别号 组别号 相焊及标准号 钢 号 (11) 与标准号 钢 号 相焊 厚度范围: 母材:对接焊缝 (12) 角焊缝 (13) 管子直径、壁厚范围:对接焊缝 (14) 角焊缝 焊缝金属厚度范围: 对接焊缝 (15) 角焊缝 其他 (16)  | ||||||||||||
| 焊接材料: 焊材类别  | (17) | |||||||||||
| 焊材标准 | (18) | |||||||||||
| 填充金属尺寸 | (19) | |||||||||||
| 焊材型号 | (20) | |||||||||||
| 焊材牌号 | .(21) | |||||||||||
| 其他 | ||||||||||||
| 耐蚀堆焊金属化学成分(%) (22) | ||||||||||||
| C | Si | Mn | P | S | Cr | Ni | Mo | V | Ti | Nb | ||
| 其他: | ||||||||||||
| 焊接位置23) 对接焊缝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 焊接方向:(向上、向下)(24)_______________ 角焊缝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焊接方向:(向上、向下)  | " 焊后热处理: 温度范围(℃) ______(27) 保温时间(h) ______(2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