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最新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13:55
文档

最新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已知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把12克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样品加热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9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生成的CO2质量为4.4克B.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30%C.样品中NaHCO3的质量为8.6克D.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3.3%【答案】B【解析】【分析】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设碳酸氢钠质量为x、
推荐度:
导读最新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已知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把12克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样品加热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9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生成的CO2质量为4.4克B.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30%C.样品中NaHCO3的质量为8.6克D.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3.3%【答案】B【解析】【分析】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设碳酸氢钠质量为x、
最新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已知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把12克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样品加热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9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生成的CO2质量为4.4克    B.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30%

C.样品中NaHCO3的质量为8.6克    D.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3.3%

【答案】B

【解析】

【分析】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设碳酸氢钠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碳酸钠y、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详解】

A、反应生成的CO2质量为2.2克,故A不正确;

B、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故B正确;

C、样品中NaHCO3的质量为8.4克,故C不正确;

D、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

2.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有3种分子

B.该反应中分子数减少

C.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3:2

+ 3  2 

【详解】

A、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有甲、乙、丙3种分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3:2,所以该反应中分子数减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甲和乙的总质量等于生成丙的总质量,结合分子个数关系可知,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相等,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生成物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食盐不仅可以做调味品,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电解饱和食盐水,不可能得到的产物是(  )

A.H2    B.Cl2

C.NaOH    D.Na2CO3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详解】

饱和食盐水中不含有碳元素,所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不可能得到碳酸钠,故选D。

4.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一种有毒气体,其反应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HCHO

C.其中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中A与C的质量比为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中的微粒模拟图,可推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2O+O2CO2+H2O。

【详解】

A、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错误;

B、根据O2、CO2、H2O都无毒,可推测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HCHO,正确;

C、四种物质中,只有CO2、H2O两种物质属于氧化物,其余物质不是氧化物,错误;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A与C的质量比=30:44,错误。

故选B。

5.浓盐酸跟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Cl2    B.H2    C.NH3    D.HCl

【答案】A

【解析】

【详解】

浓盐酸跟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气体可能是氯气,氢气为无色的无毒气体;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不可能生成氨气;氯化氢气体无色,不可能是氯化氢。故选A。

6.某金属单质 X与非金属单质Y可发生反应:2X+Y=X2Y。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两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X的用量/g

Y的用量/g

生成X2Y的质量/g

17.41.68.0
29.63.212.0
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  (    )

A.4:1    B.3:1    C.2:1    D.37:8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两次实验数据表,Y的用量增加1倍,而生成X2Y的质量却没有增加1倍,说明第2次反应时,Y有剩余,9.6gX完全反应,生成12.0gX2Y,则同时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12.0g﹣9.6g=2.4g;故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9.6g:2.4g=4:1.故选A.

7.下图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C.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D.1个X分子中含有3种不同的原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不同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由原子守恒可知,X中含1个大黑球和2个小白球,以此来解答。

【详解】

A.反应物无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故B错误;

C.原子守恒可知,X中含1个大黑球和2个小白球,即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故C正确;

D.X中含1个大黑球和2个小白球,有2种不同原子,故D错误;

故选:C。

8.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为

A.14:11    B.11:14    C.11:7    D.7:11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分别设出CO和CO2的质量,利用生成的沉淀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的关系,列出等式,进行解答。

【详解】

解:设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x,CO2的质量为y,

 

 

x:y=14:11。故选A。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条的质量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D.12 g碳和16 g氧气反应,可生成28 g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镁条的质量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和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错误。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是因为其中的C变为CO2气体,其中的H元素变为H2O蒸汽逸出,逸出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得到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因此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蒸汽。D.C+O2CO2。12 g.由方程式可知12g碳和32 g氧气恰好反应,而给出的氧气的质量是16g,不足量,因此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按照氧气来计算。可生成22g.错误。

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级反应物有一种是过量时的计算的知识。

10.髙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剂,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和净化.髙铁酸钾受热时发生分解反应:4K2FeO42X+4K2O+3O2↑,则X的化学式是

A.Fe    B.FeO    C.Fe2O3    D.Fe3O4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0、10,则2X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Fe2O3,故选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1.在细菌作用下,可以用氨气处理含有甲醇(CH3OH)的工业废水,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H3OH + 12O2 + 6NH3 = 3N2 + 5X + 19H2O,则X的化学式为

A.NO    B.CO2    C.H2    D.CO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结合化学反应:5CH3OH + 12O2 + 6NH3 = 3N2 + 5X + 19H2O,可以推出X化学式为CO2,故选B

12.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里反应,质量变化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042020
反应后质量/g

2待测3226
A.乙一定是与该反应无关的杂质

B.甲是一种化合物

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16:13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0g-2g=18g,所以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32g-20g=1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26g-20g=6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甲是一种化合物,故B正确;

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12g:6g=2:1,故C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3.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B.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C.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答案】D

【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受守恒律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是:3C+4NH32N2+3CH4。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故A正确;B、由图示可知,W为甲烷,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75%,故B正确;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故C正确;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D错误;故选D。

点睛: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受守恒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14.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D.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A+B=A2B

【答案】D

【解析】

A、由微观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种类未变,从而可知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B、结合图示可知该反应在发生时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未发生变化,所以元素的种类一定未变;

C、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种类未变,从而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D、由反应图示中关于分子结构及分子的变化情况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2+B2=2A2B;

故选D.

15.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4ClO4)发生反应提供,化学方程式为:2NH4ClO4N2↑+Cl2↑+2O2↑+4X.则X的化学式是(  )

A.H2    B.H2O    C.H2O2    D.HCl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N:2,H:8,Cl:2,O:8,反应后N:2,H:0,Cl:2,O:4,X前有化学计量数4,故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B。

16.铜能与反应,但不产生H2.根据反应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X↑+4H2O,推测 X 的化学式是(  )

A.N2O3    B.NO2    C.NO    D.N2O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X↑+4H2O可知,反应前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8、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故选C。

17.复方冬青油软膏有强力镇痛作用。其有效成分的分子模型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物质属于有机物

B.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8H8O3

C.该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D.该物质分子中氢、氧原子的质量比为8∶3

【答案】D

【解析】

【分析】

复方冬青油软膏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由分子模型图可知,该物质的分子有8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

【详解】

A、该物质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

B、该物质的分子由8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故B正确;

C、该物质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完全燃烧生成和,故C正确;

D、该物质分子中氢、氧原子的质量比为,故D不正确。故选D。

18.“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    B.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C.甲、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相同    D.乙、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CO+2NO2CO2+N2;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氮气属单质,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错误;C、一氧化氮中氮元素为+2价,氮气中氮元素为0价,错误;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故选D。

1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数没有改变

B.甲、乙、丙均属于化合物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乙、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每两个甲分子反应后生成了一个乙分子和两个丙分子,分子数发生了改变,故A不正确;

B、由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可知,乙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故B不正确;

C、由三种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乙、丙的质量之和,故D不正确。

20.CH4和某种氮的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口催化剂N2+CO2+2H2O,则框内物质的化学式是

A.NO    B.NO2    C.N2O    D.N2O5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前后各种原子的个数不变,反应后有2N、C、4H、4O,而反应前有4H 、一个C原子,反应前后差2N、4O,所以框内物质的化学式为NO2,故选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文档

最新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已知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把12克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样品加热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9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生成的CO2质量为4.4克B.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30%C.样品中NaHCO3的质量为8.6克D.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3.3%【答案】B【解析】【分析】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设碳酸氢钠质量为x、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