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黄冈市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13:47
文档

黄冈市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黄冈市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指导意见为了有效指导我市村庄建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加快农村地区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村庄整治技术规范》,结合我市村庄建设实际,特制定黄冈市农村村庄建设规划指导意见一、规划指导思想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和“引导、群众主体、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的原则,以突出抓好试点示范村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为重点,扎实开展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发挥村镇规划的综合作用,引导和推进全市
推荐度:
导读黄冈市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指导意见为了有效指导我市村庄建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加快农村地区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村庄整治技术规范》,结合我市村庄建设实际,特制定黄冈市农村村庄建设规划指导意见一、规划指导思想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和“引导、群众主体、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的原则,以突出抓好试点示范村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为重点,扎实开展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发挥村镇规划的综合作用,引导和推进全市
黄冈市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

指 导 意 见

为了有效指导我市村庄建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加快农村地区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村庄整治技术规范》,结合我市村庄建设实际,特制定黄冈市农村村庄建设规划指导意见

一、规划指导思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和“引导、群众主体、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的原则,以突出抓好试点示范村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为重点,扎实开展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发挥村镇规划的综合作用,引导和推进全市农村村庄建设的科学有序开展,促进我市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二、规划指导原则

㈠简洁明了,浅显易懂。农村建设规划有别于城市建设规划,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因而,农村建设规划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听就明。

㈡着重,合理布局。坚持便民利民的原则,按农民的意愿和需要进行规划,特别是要集中居民点、公共设施的布局上,要符合区域特点,符合农愿,符合客观实际。

㈢以人为本,立足长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的社会发展和人居环境。

㈣节约用地,保护环境。合理选择迁村并点而布局方案,保持传统村庄建设风格,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积极引导拆旧建新,实施旧宅基地整理复垦。按照环境友好型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搞好水土保护,扩大植树造林,切实加强对农村自然的保护。

㈤就地取材,节省投资。尊重农耕习惯和农业生产条件,新建与扩建相结合,建设与整治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整合现状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㈥去繁就简,便于操作。农村建设规划是一个具体实施性的规划,结合每个村庄具体情况,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亟待改善、解决的具体问题,将规划工作做实做细,务必要将规划落脚到项目上、布局到具体的建设地点上、避免规划与实际脱节,以便更好地指导建设实施;

㈦因村制宜,分步实施。抓好试点村规划工作,指导试点村建设,树立村庄建设典范,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分层次、分阶段、多模式、稳步推进。

㈧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结合每个村庄的自身特点、乡村特色、地理位置、建设环境和具体实际,突出产业优势,突出田园风格,突出历史风貌,编制不同类型的村庄规划,指导村庄的各项建设,切忌规划趋同,千篇一律。

三、规划依据

㈠《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㈡各县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㈢各乡(镇)域村镇体系;

㈣各乡(镇)城镇总体规划;

㈤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㈥各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

㈦《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㈧《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㈨《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

㈩《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  J277—2003。

四、规划工作要求

村庄建设规划根据现状建设环境的不同可以分为旧村整治规划和新建村规划两类。

旧村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破口,主要对那些有一定的现状建设基础,生产服务半径较合理或不易搬迁的村庄进行整治改建,包括旧村更新整治、撤并扩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类型,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区别对待。村庄整治规划:①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存量土地进行挖潜,合理整合现状资源,立足原有基础进行改造;②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尊重农愿和建设家园的主体地位;③村庄的整治应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避免大拆大建,加重农民负担;④应着重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抓好“三清”(清垃圾、淤泥、路障),“五改五通”(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电信),从而加快村庄的整治进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条件,旧村整治还应该对现状地物、建筑、树木及基础设施等进行实地调查,结合整治需要,有针对性地绘制现状图。旧村整治要以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公用事业,清理违章搭建、收回多占或闲置宅基、制止无序建房为重点,改善卫生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新建村庄主要对那些布局散乱、建设条件差、浪费用地的村庄进行易地建村,应结合防灾移民、生态移民、开发移民、工程移民、撤小并大和新农村发展需要而进行。应注重村庄安全建设与资源配置,加强生态保护,防止填湖、毁林,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树木植被、河湖塘堰,节约建设用地,创建符合现代文明生活需要的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建村庄规划应合理布局,科学选址,宜选择自然环境好,符合安全卫生条件要求,适宜建设在荒山、岗地、坡地及其它非耕地;避开各类保护区,避开噪音源、滞洪区、山石、高压走廊、易发山洪、内涝以及地震灾害地带。同时新建村庄应合理确定建设用地标准,一般人均不超过125M2为宜,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严禁超标占地,引导散居农户和村落向集镇或中心村集中。鼓励建设村民居住小区,提倡建设一楼多户的农民公寓。

五、规划工作内容

旧村整治和新建村庄虽然建设环境和建设基础有所不同,但规划设计的标注却是一致的,其主要内容为:

㈠确定规范范围。按照镇(乡、农场)域村镇体系规划确定的村庄性质和规模,规定村庄规范范围,注意与周围农田、山林、水体的衔接。

㈡确定人口及用地规模。合理确定人口指标,严格控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㈢ 编制村庄详细规划。针对各村庄不同的地形条件和生产建设情况编制详细规划,规划成果应主要由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和相关数据表格上三部分组成:

1、规范说明书

前言

说明编制规划的缘由及主要过程等。

现状部分

㈠区位及用地范围

说明规划用地地位位置、用地周边情况及行政区划、规划用地四至关系等。

㈡现状基本情况

1自然条件

说明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及地址条件、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2资源状况

说明现状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和人文资源。

3人口状况

说明规划用地所涉及的行政村及自然村庄、人口空间分布、居住密布等情况。

4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说明规划村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人均收入、经济来源、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等。

5村庄建设状况

用地情况:说明村庄的用地结构及各类用地布局状况。

建筑情况:说明村庄的建筑物数量、质量状况,对建筑物功能、用途、面积、建设年代、建筑质量、建筑风格及特色进行汇总与评价。

景观和形态:说明现状存在空间景观状况。

公共配套设施:说明现状卫生所、文化站、小学等公共配套设施分布情况、数量及规模。

⑶现状基础设施状况

①道路:说明村庄现状通村公路、通湾公路、村通湾道路、湾通湾道路宽度及总长度。其中土路、已硬化路、原有石板、碎石路宽度及总长度,多功能活动场(打谷场)现状总面积及已硬化面积等情况,道路通畅情况等。

②水利设施:说明村庄现状渠道总长度,实际发挥作用总长度及硬化情况;塘堰总数,实际发挥作用数量;机站座数,实际发挥作用数量;水库、水塔、水坝总数,实际发挥作用数量;现状驳岸长度及状况等。

③用水、厕所、沼气、垃圾:说明村庄现状饮用水、洗涤用水水量、水质情况及已用上自来(井)水的户数;村庄现状厕所分布及卫生状况;村庄现已建沼气池的户数及使用情况等;村庄现状以何种方式处理垃圾,垃圾点及垃圾清运保洁情况。

④畜圈情况:说明村庄现状猪、牛圈的分布情况,需改(牛、猪)圈户数等。

⑤电力、电信:说明村庄现状是否完全通电,安装电话,有线电视等的户数,普及率如何。

⑥环境保护:说明村庄主要污染及污染类型,对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⑦其它需要说明的现状基础设施状况。

⑷村民发展意愿

通过对村民现场走访、发放调查表等形式,收集行政村及自然村庄的基本情况和村愿,对各种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汇总。

   ⑸主要结论

   综合分析村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规划思路,确定工作重点。

   规划部分

   ⑴规划依据及原则

说明包括已审批的上层次规划及专项规划、适用的法规规范和其它相关依据;规划编制所遵循的主要原则。

  ⑵规划目标

  明确村庄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确定合理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和建设规模,提出村庄的发展目标。

   ⑶总体规划布局

   在现状分析结论的基础上,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明确公共配套设施的类型、级别、数量、规模和分布情况,明确绿化系统的布局要求、绿化面积、苗木种类等。

⑷道路系统及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①道路设施:明确道路系统的布局、道路的等级标准、断面形式,路面材料,房前屋后硬化的位置、面积和材料等内容。

②水利设施:说明灌溉系统及断面设计、塘堰驳岸硬化方式、长度、用材及净化方式等内容及要求。

③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说明饮用水供水点(系统)、排水系统及断面设计、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和转运站(堆场)、公共牲畜圈的个数、位置和面积大小、分布情况及增量等内容。

④电力、电信:说明输电线、电话线和有线电视的走向和容量。规划要求达到完全通电、电视、电话、有线电视的要求。

5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

村庄整体风格与景观环境应与村镇环境和谐统一,与村镇的历史文脉应相联系,符合黄冈市的自然气候条件,符合当地村民的审美情趣及行为心理等。景观特色主要从单体建筑的处理形式、沿路景观、总体风貌等方面体现。

⑹户型推荐

户型平面布局、面积、层高、立面形式等内容

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①总用地面积。

②总建筑面积。

③主要建筑物总栋数。

④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

⑤公共设施建筑总面积。

⑥容积率。

⑦建筑密度。

⑧绿地率。

⑨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说明书文字内容可根据村庄不同情况增减内容)

2、规划图纸

★⑴区位图

标明规划用地范围及在各远程区相关区域的地位位置、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及交通联系。

★⑵现状图

主要指现状建筑分析图(根据需要绘制用地评价图、现状景观风貌图、高程分析图)。

★⑶规划总平面图

图上应标明规划居住建筑和公共设施建设(包括卫生站、文化活动室、兽医站、村委会、小学、幼托等设施的位置和面积大小)、绿地、果园、林地、道路、广场、停车场、河湖水面等。

☆⑷分析图

包括规划结构、公建布局、绿化系统、空间景观等分析图。★⑸道路系统图

包括通湾道路、湾间道路、湾内道路的等级标准、断面形式、路面材料、房前屋后硬化的位置、面积和材料等内容。

★⑹卫环设施面点图

包括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和转运站(堆场)、公共牲畜圈的位置和面积大小等内容。

★⑺水利设施图

包括饮用水供水点(系统)、排水系统及断面设计、灌溉系统及断面设计、塘堰驳岸硬化方式、用材及净化方式等内容。

☆⑻电力和电信系统图

包括输电线、电话线和有线电视线的走向和容量等内容。

☆⑼居住建筑推荐单体设计图

包括新建居住建筑的平、立、剖面设计图。

(☆为必备图件,☆为选择图件,可根据村庄不同情况增减内容;⑸、⑹、⑺、⑻可根据村庄不同情况可合成一张图)

3、项目与投资统计

包括每一项具体项目的内容、工程量和投资金额的统计列表及分布示意图。

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㈠村镇体系规划规模划分

各级村庄规划按其不同层次和规划常住人口数量进行升级。

表1:村庄规划分级

村镇类型村庄(人)
村镇层次自然村湾中心湾
规划分级100以上1001以上
50—100301-1000
50以下300以下
㈡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及住宅建筑要求

人均单项用地指标是指规划范围内单项用地面积除以常住人口数量的平均值(根据经验数据,结合国家规范拟定)。

表2: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表

类别代号用地类别人均用地面积㎡/人
中心村自然村湾
R居住建筑用地2525
C公共建筑用地55
M牲畜栏圈用地1515
W仓储堆场用地1010
S道路广场用地1515
Us水利洗涤用地2020
U公用工程设施用地105
G绿化用地1510
八类用地之和115105
㈢村湾设施设计设点(以下面积指标若无特殊说明,均为用地面积指标)

1、水利:整理水库、储水塘和沟渠堤岸,完善村庄农田灌溉系统。

2、用水:明确饮水水源位置及取水方式,可以利用水库、河流等地表水源与一般用地表水源。对于地表水源达不到饮用标准的村庄,应尽量采用地下饮水水源,若地下水水质不良则宜打深井,公共井为4户共用一口;明确排水体系,排水口宜相对集中,避免对塘堰造成染染,有条件的应尽量设置生物净化塘;对洗涤塘进行清淤;统一采用毛石硬化驳岸。

3、卫生设施:按照1座/20—30户,30—60平方米/座的标准设置公共厕所;1所/3—4户设置垃圾收集点为5平方米/处;三位一体的猪圈为8平方米/座,牛圈一头一格,十头一排,10平方米/格。

4、道路:通中心村道路必须硬化,断面宽4—5米;通村道路及湾间道路可采用油渣、碎石夯实,保证护坡稳定,上铺不小于19cm厚水泥路面(宽度不低于3米),路两侧应设置排水沟;湾内道路可参照间道路标准进行建设。

5、绿化:通村道路两侧宜种植两行道树(间距3.5米),树种以速生乔木或果树为主,如意杨、柳树、桔子树、桃树、柿子树等;村湾内部的小面积荒地均可以简单绿化,改善环境。

6、公共设施:公共建筑项目应根据村湾的层次,按下表的规定分级配置。

表3、村镇公共建筑项目配置

类别项    目中心村自然村湾
行政

管理

1、乡(镇)、派出所

2、村镇建设管理机构

3、农、林、水、电管理机构

4、粮管所

5、居委会、村委会

教育

机构

6、初级中学

7、小学

8、幼儿园、托儿所

文体

科技

9、文化站(室)、青少年之家

10、球场

医疗

保健

11、卫生院(所、室)

12、防疫、保健站

13、计划生育指导站

14、兽医站(室)

商业

金融

15、百货店

16、银行、信用社、保险机构

17、饭店、饮食店、小吃店

18、理发、浴室、洗染店

19、综合修理、加工、收购店

集贸

设施

20、粮油、土物产市场

21、蔬菜、副食市场

22、百货市场

23、牲畜、水产市场

注:表中●——应设置的项目;○——可设置的项目。

各类公共建筑的用地面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4:各类公共建筑人均用地面积指标

村镇

层次规划人口

规模分级

各类公共建筑人均用地面积(㎡/人)
行政管理教育机械文本科技医疗保健商业金融
中心村大型0.1-0.41.5-5.00.3-1.60.1-0.30.2-0.6
中型0.12-0.52.6-6.00.3-2.00.1-0.30.2-0.6
注:1、本表各项指标按每户4.0人计算;

2、集贸设施的用地面积应按赶集人数、经营品类计算。

主要公共设计建筑面积可参照以下标准制定:村民活动室按50—200平方米/处设置,卫生站(兽医站、防预站)按50平方米/处设置。中心村宜配置小学及幼托,按65座/千人,建筑面积按4.5-5.0平方米/座、用地面积按9.4-11.3平方米/座村准设置,幼托按25座/千人,建筑面积9.8-10平方米/座,用地面积按10-13平方米/座标准设置。

7、居住建筑技术指标

居住建筑的布置根据当地的气候、用地条件和使用要求,确定居住建筑的类型、朝向、层数、间距和组合方式,并符合下列规定:

⑴建筑的朝向应以南向为主,日照间距按1:12计算。

⑵建筑间距和通道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防火防灾要求。

⑶宅院组合采用一条巷服务两侧住户的组合方式,以缩短交通距离,节约用地,减少道路建设投资。

⑷建筑层数:村湾建筑以二、三层为主。

⑸建筑净密度:二~三层的私人住宅为25~40%。

⑹建筑面积:私人独户住宅,二层建筑每栋面积为100~180㎡;三层建筑每栋面积为120~220㎡。

㈣规划设计制图标准

文字的章节编排、图纸的图面安排、图例、编号等均应统一,并采用统一装订格式。

1、装订格式

文字和图纸统一采用A3幅面横向装订格式。大于A3幅面的图纸亦折叠为A3幅面大小装订。版面在版式上采用统一标。

2、图题

图题应是各类规划图的标题。规划图纸上均应书写图题。

图题的内容包括:项目名称(主题),图名(图幅)。副题的字号应小于主题的字号。本次图题的字体、大小、色调、书写位置将采用统一标准。

3、风玫瑰图与比例尺

在图纸右上角统一绘制黄冈市城市风玫瑰图。

除与尺寸无关的图纸外,必须在图上绘制出表示图纸上单位长度与地形实际单位长度比例关系的比例与比例尺(1:500-1:1000)。

4、道路的标识

3米以下的村镇道路且粗实线表示,3米(含3米)以上道路用双线表示。

5、图例

图纸上标绘的图例均采用统一标准。(附录一)

6、文字与说明

图纸上的文字、数字、代码,均应笔画清晰、文字规范、字体易认,编排整齐。标点符号的运用应准确、清楚。

㈤控制指标名词解释

1、用地面积

指“规划用地”的总面积。

2、建筑面积

一般指单栋建筑物地面以上各层建筑面积之总和。

“总建筑面积”是指“规划用地内总建筑面积”——即规划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地面以上各层建筑面积之总和。公共配套设施的“建筑面积”是指公共配套设施自身的总建筑面积。

3、容积率

“规划用地内总建筑面积”与规划用地面积的比值。

计算方法:容积率=规划用地内总建筑面积÷规划用地用地面积。

4、建筑密度

规划用地内所有建筑物基底面积之和与规划用地用地面积的比率(%)。

计算方法:建筑密度=建筑基底面积之总和÷规划用地用地面积×100%。

5、绿地率

规划用地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与规划用地用地面积的比率(%)。

计算方法:绿地率=绿地面积总和÷规划用地用地面积×100%。

绿地面积的计算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计所属绿地,但不包括屋顶、天台和垂直绿化。

6、建筑控制高度:规划允许建筑物的最大高度。

文档

黄冈市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黄冈市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指导意见为了有效指导我市村庄建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加快农村地区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村庄整治技术规范》,结合我市村庄建设实际,特制定黄冈市农村村庄建设规划指导意见一、规划指导思想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和“引导、群众主体、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的原则,以突出抓好试点示范村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为重点,扎实开展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发挥村镇规划的综合作用,引导和推进全市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