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组织学与胚胎学实习的目的
实习的目的在于把讲课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实习标本互相印证,以加深和巩固对理论部分的理解,并通过实习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作风及基本技术操作,逐步达到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切片的能力,从而提高思考和分析综合的水平,为其他医学课程打下一定的形态学基础。
二、实习的要求
组织学实习主要是以自学为主,进行操作的原则,教师只是在实习方法和具体内容上予以指导,为此对参加实习的同学提出以下要求:
1.按时上下课,不得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纪律,穿白大衣。
2.实习前预习“实习指导”,实习时按要求认真观察。
3.用学生证,从显微镜室领取显微镜使用,并填好使用记录本中各项内容。
4.实习时要爱护显微镜及标本,损坏者要求及时报告,并给以赔偿。
5.固定座位,不得随意调动。实习桌少放物件,保持充分的工作空间。
6.班长负责从实验准备室借出切片标本,结束后如数归还。
7.组织学实习的绘图方法,为了加深认识和理解,应掌握绘图显示,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组织结构并注字。
工具:红蓝彩色铅笔与黑色铅笔各一支,将图画在实验报告纸上。
方法:
1.按照显微示教照片, 选择典型。
2.确定画面
3.构画草图
4.着色注字,红色嗜酸性结构,蓝色示嗜碱性结构,黑色铅笔注字。
5.绘图顺序:画管状器官时,应从腔面向外侧画,画实质性器官,应从表面向内部画。
6.在图的左上角,应注明标本名称、取材与染色方法
三、观察切片标本的注意事项
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形态结构,与理论上所理解不一致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有机体生活时,机能状态不同:如腺细胞充满分泌物和完全排出后的形态不同,由柱状可以变为扁平或立方。
2.立体和平面,全面与局部和关系:
我们观察的标本是组织,器官的局部一个切面,不同的断面,应仔细体会把切面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建立整体观念。
3.在切片制作的过程中常见有以下几种人为现象:
(1)组织的收缩现象:制作切片过程中,应用各种化学药品处理组织,可引起组织的收缩,所以在切片中,常看到一部分组织与另一部分组织分离,或看到细胞与周围有较大的空隙。
(2)组织死后变化:动物死亡时间较长,或取材时刀不锋利,使组织受损,组织出现死后变化,在切片中看到细胞结构模糊不清,核固缩等情况。
(3)组织皱褶现象:石蜡切片很薄,在粘片时易皱褶没有展平,经染色后,皱褶处是染色深而厚的一条。
(4)固定液未洗尽,有时存异物,或染色液的渣子。
(5)刀痕,切片刀有缺口,使被切的组织出现直线样空白。
实验一:绪论、细胞学复习
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拿显微镜时,不能用手随便提起,应以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保持镜身平正,轻拿轻放。
2.将显微镜置于身体前方的实验台上,左侧放实习指导,右侧准备绘图。
3.在观察时,调整转椅高度,以便舒适地坐位观察。插上电源,打开显微镜开关,选择适当亮度。
4.观察时把低倍镜(10×接物镜)转到镜筒正下方,将切片至于载物台上,用标本移动器固定,一定要使盖玻片向上,并将要观察之组织对准载物台圆孔的,将载物台移到上限。
5.双眼观察,调节接目镜,逆时针转动粗调节器,直至物象清晰为止。切忌不能将载物台从下向上移动调焦。
6.使用高倍镜时(40×接物镜),当低倍镜调清晰后,直接将高倍镜转换过来,用细调节器略加调节就可观察。
7.显微镜观察完毕后,取下切片,将镜头叉开,镜筒降至最低位置关闭开关后,拔出电源插头,送还显微镜室。
8.镜头有灰尘附着时,绝不能用口吹或是用手擦,应以擦镜纸(或细绸布)轻拭之。经常保持显微镜的清洁。
总之,要牢记观察显微镜切片标本的原则,载物台从上向下移动调焦,先用低倍镜观察标本全貌,选择典型,再用高倍镜观察重点微细结构。
二、细胞学复习
(一)标本1脊神经节
取材:犬
染色:H、E
观察:
[肉眼]椭圆形实质性器官
[低倍镜]外包结缔组织被膜,节内有大小不等的神经细胞称节细胞。其胞体被有髓神经纤维束分隔成群。
[高倍镜]节细胞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嗜酸性,胞质内有细小颗粒状尼氏体,分布均匀嗜碱性。胞核圆形居中,胞膜清晰、核仁明显、染色质着色浅。呈颗粒或线状。节细胞被卫星细胞不完全地包裹。
(二)用幻灯及电镜照片复习细胞超微结构。
绘脊神经节细胞的组织结构图。
实习二、上皮组织
被覆上皮分布在体表或管状,囊状器官的内表面(腔面),在观察上皮时,一般须器官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寻找。
一、标本56 单层柱状上皮
取材:人的小肠
染色:H、E
观察:
[肉眼]切面为长条状,标本上一侧有指状突起的小肠腔面,在突起上还有更细小的突起叫绒毛。
[低倍镜]绒毛的表面均有一层柱状上皮被复。在柱状上皮之间可看到散在空泡状圆形结构(有的切面染成深蓝色)即为杯状细胞(腺细胞)。
[高倍镜]选择上皮排列整齐的部位进行观察。
1.柱状上皮细胞:排列成一层,胞质着粉红色。细胞游离面有一薄层,呈暗红色的纵纹样的膜状结构称为纹状缘。胞核位于细胞基底部,为椭圆形,染成蓝紫色,可见核仁。
2.杯状细胞:散在于柱状细胞之间,如高脚酒杯形状,细胞顶端膨大,底部细窄。在顶部圆形部分染色浅(或深蓝色)似空泡状,这是因为杯形细胞产生的分泌颗粒,在制片
过程中被溶解破坏所致。细胞核被挤压在基部,呈倒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着色深。
绘单层柱状上皮组织结构图
二、标本31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取材:猴气管
染色:H、E
观察:
[肉眼]气管横断面呈椭圆形结构,被复腔面紫色薄层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低倍镜]在官腔之腔面,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游离面与基底面都很整齐,但核位置高低不一致,密集着深色。
[高倍镜]上皮细胞密集排列成层,界限不清,大都是柱状细胞,表面有一排细而整齐的纤毛,基底侧细胞核都属于其它类型细胞(梭形细胞、基底细胞)的胞核。由于这些核不在同一平面上。因此显示几层排列的核,似乎是复层,实际上是单层上皮。
上皮细胞的基部与深层结缔组织相接处,有染成粉色均质膜状结构,成为基膜。
三、标本7 复层扁平上皮
取材:人食道
染色:H、E
观察:
[肉眼]食道的横断面,官腔面被覆有染色的上皮为复层扁平(鳞状)上皮。
[低倍镜]复层扁平上皮为多层细胞,各层细胞形态不一,其下方的结缔组织呈不规则的乳头状突起。伸入上皮组织,因此上皮的基底面凹凸不平。
[高倍镜]上皮表层细胞呈扁平形、核亦扁平。上皮依此命名。中间部分细胞为不规则的多角形、核圆。深层(基底)细胞呈单层矮柱状,核卵圆形,胞质中核外染色质多,故为深蓝色。
实习三、结缔组织(一) 疏松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在人体中分布最广,种类也最多,其细胞及间质成分更是十分复杂。因此实习时,必须充分掌握它们的特点及其所执行的功能。重点观察疏松结缔组织。
一、标本26 肠系膜
取材:大白鼠肠系膜
染色:整装铺片。活体注射胎盘蓝、伊红--醛品红染色。
本标本是观察疏松结缔组织中主要是细胞和细胞间质成分,以及它们在自然状态下存在的形式。
观察:
[低倍镜]选择肠系膜较薄的地方,可见到许多纤维与深染的细胞。
纤维:
1.胶原纤维(白纤维):较多,染成粉红色伊红着色,较粗大,弯曲,有分支交织成网。
2.弹性纤维(黄纤维):较少染成紫色,醛品红着色,细而直,有分支吻合成网。
[高倍镜]
继续观察纤维形态,然后观察下述细胞:
1.巨噬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多突,胞质染色浅,含有大小不等的呈蓝色台盘蓝颗粒,借以了解细胞形态,胞核未然,没显示出。
2.肥大细胞:圆或卵圆形,胞质中充满粗大紫色颗粒,分布均匀,大小相等。细胞核由于未着色而是一白色发亮区域或不能看到。
绘肠系膜铺片组织结构图。
二、标本55 胃底
取材:人胃底
染色:H、E
观察:上皮组织与肌肉组织之间疏松浅染部位。可见疏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切面,呈粉红色而疏松。还有成纤维细胞细胞核、染紫色。
实习四、结缔组织(二) 血液
一、标本36 人血涂片
染色:瑞氏染色(伊红-美兰)甲醇固定
观察:
[低倍镜]选择细胞均匀的地点,涂片上白细胞多被推向边缘。故观察时注意选择部位。
[高倍镜]分辨红细胞,各种白细胞,血小板。
1.红细胞:数量多,为小而圆的无核细胞,染成粉红色。在涂片上多为正面观,由于红细胞成双凹盘状,故细胞边缘染色比的深。
2.噬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数量最多的一种,占白细胞50-70%,胞质淡红色,有细而分布均匀的中性颗粒,染成粉紫色,核多分叶。可为杆状或2-5叶以三叶最多,染成紫色。
3.嗜酸性粒细胞:比嗜中性白细胞稍大,占0.5-3%,较难找。胞质呈粉红色,含有粗大而分布均匀的嗜酸性颗粒,染成红色。细胞核多为两叶。
4.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占0-1%,不易找到。胞质染成淡粉色,含有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嗜碱性颗粒,为深紫蓝色,充满胞质,常常遮盖胞核。胞核性状不规则或半月形,位细胞。
5.淋巴细胞:较多占20-30%,体积大小不等,以小淋巴细胞为多,其体积似红细胞,大淋巴细胞体积大。淋巴细胞胞核占胞体大部分,染色深,呈深紫色。胞质很少呈天蓝色围绕核的周围。
6.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细胞,数量较少占3-8%,核呈马蹄形成肾形,染色质较少,故核染色较浅而比较明亮。胞质为浅蓝灰色,含噬天青颗粒,分散分布较少。
7.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成群存在于红细胞之间。呈小的粉红色点状结构。
绘血细胞和血小板组织结构图。
实习五、肌组织
肌组织实习时,应注意掌握其构造特点,特别是平滑肌很易与结缔组织或神经纤维相混淆,要仔细加以鉴别。并分清三类不同的肌组织。
一、标本10 骨骼肌
取材:兔
染色:H、E
观察:
[肉眼]:标本上长条形为骨骼肌纵切面,椭圆形为骨骼肌横切面。
[低倍镜]
1.纵切面:肌纤维呈长柱形,肌膜下有多个椭圆形或杆状的细胞核,蓝紫色,染色浅,核仁明显。
2.横切面:肌纤维聚合成束,肌束间为结缔组织包绕,称为肌束膜。
[高倍镜]
1.纵切面:在肌纤维中有肌原纤维为纵行排列的细丝。调节光线使视野稍暗后,可见明暗相间的横纹。
2.横切面:肌纤维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不能见到横纹,肌原纤维呈小点状,染成粉红色,肌原纤维之间为胞质。细胞核位于肌纤维的周边,可见多个紫色的圆形核。
绘骨骼肌纵、横切面的组织结果图。
二、标本12 心肌
取材:猴心脏
染色:H、E
观察:
[高倍镜]纵切面:纵行的心肌纤维彼此平行,有分支相吻合成网,网眼间有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肌浆中肌原纤维纵行排列,其横纹不如骨骼肌明显;细胞核呈卵圆形,位于肌纤维。使视野稍暗后,在心肌纤维每隔一定距离处,可见较深的阶梯样细线,为闰盘(板)。
三、标本8 平滑肌
取材:兔膀胱
染色:H、E
观察:
[肉眼]有两块组织,薄者为膨胀的膀胱,厚着为收缩状态的膀胱。染为红色处为膀胱壁的平滑肌。
[低倍镜]在移行上皮组织的下面,找到染成深红色的平滑肌组织。较附近的结缔组织为红。由于膀胱内平滑肌组织数层分布,各层平滑肌纤维排列方向不同,故可见肌纤维的纵横节面。
[高倍镜]
1.平滑肌纤维纵切面:呈长梭形、胞质染成粉红色。胞核长杆状,位于肌纤维。肌纤维之间有结缔组织。
2.平滑肌纤维横切面:呈大小不等的圆形,有的肌纤维内可见蓝紫色细胞核的横断面。大多肌纤维只有粉红色的胞质。
实习六、神经组织
一、标本14 神经元
取材:狗脊髓
染色:H、E
观察:
肉眼]:脊髓横断面呈扁圆形,在脊髓可看到呈H形,染色较暗得的部分为灰质,其一端较宽为脊髓前角,即在此处找运动细胞。
低倍镜]先找到前角,可见许多散在神经细胞为前角运动细胞,体积较大,选择其中的结构较完整的细胞用高倍镜观察。
高倍镜]前角运动细胞,为多极神经元,有的细胞可见数个突起,由于断面不同,突起多少不定,长短不一。
1.胞体:较大,呈多角形。胞核大而圆,居中,核染色浅,核仁一个大而明显,染成红色。
胞质中有散在蓝紫色不规则的小物块物质嗜碱性,称为尼氏体。在神经元周围,有许多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核,而胞质不显,是神经胶质细胞。
2.胞突:树突、轴突不易分清。树突量多内含尼氏体。轴突只有一个,自胞体伸出区域不含尼氏体叫轴丘,见到轴丘方能确定为轴突。轴突不含尼氏体。
绘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组织结构图。
二、标本21 有髓神经纤维
取材:猫,坐骨神经
染色:H、E
观察:
[肉眼]:长条形是神经的纵切面,圆形是神经横切面。
[低倍镜]:了解神经的组成,观察横切面。
1、神经外膜:包围在整个神经外面,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小血管和神经。
2、神经束膜:由许多神经纤维与周围的结缔组织组成神经束,周围的结缔组织称束膜。
[高倍镜]
横切:1、神经膜细胞:包在每条神经纤维外面,其胞质细窄,粉红色,胞核为圆形,染色较成纤维细胞核略浅。
、髓鞘:神经膜内,粉色的网状结构。
、轴突:位于神经纤维的中间,染成浅蓝紫色。
纵切:1、神经膜细胞:呈细线位于每条神经纤维的两侧,胞核为椭圆形,其狭窄为郎飞
氏结。
、髓鞘:神经膜内,粉色的网状结构。
、轴突:位于神经纤维的中间,呈蓝紫色或空白状。
实验七:循环系统
三、标本40 中等动、静脉
取材:人
染色:H、E
观察:
[肉眼]:此标本上有两个血管的横切面,腔小而圆,壁厚者是动脉;腔大、壁薄者是静脉。
(一)中等动脉:
[低倍镜]:管壁较厚,管腔较小而圆。由管腔面向外逐层观察,内膜最薄,其中内弹性膜染色红而亮,呈波纹状;中膜较厚主要为数层环行排列的平滑肌,外膜与中膜等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
[高倍镜]:
1.内膜:可分为三层。
(1)内皮:由单层扁平上皮构成,核扁圆形,突向腔面,胞质不清。
(2)内皮下层:极薄,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多数不明显。
(3)内弹性膜:为波纹状的薄膜,结构均匀,染色红而亮。
2.中膜:较厚,为多层环形平滑肌,纵切面的肌纤维之间为结缔组织,其间夹杂有弯曲状的弹性纤维,较细。
3.外膜:与中膜厚度相似,主要为结缔组织构成。在于中膜交界处,弹性纤维较多,构成数层不完整的外弹性膜,在外弹性膜之外为疏松结缔组织,内有小血管(营养血管)和神经分布。
绘中等动脉组织结构图
(二)中等静脉:
[低倍镜]
注意观察各层结构,并与中等动脉相比较。
1、内膜:内皮细胞与动脉同;内皮下层不清,无内弹性膜。
2、中膜:平滑肌不发达,排列较疏散,大部分为环形排列,平滑肌间的结缔组织较多。
3、外膜:最厚、与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相移行。
四、标本42 大动脉(示数)
取材:人
染色:H、E
观察:
[肉眼]:此系大动脉壁的一段。较平坦的一侧为腔面,对侧为管壁的外面。
[低倍镜]:内、中、外三层膜的界限不清,内膜较薄,中膜最厚,外膜的结缔组织中有小血管的断面。
[高倍镜]
1.内膜:可见内皮、内皮下层;内皮下层的结缔组织中散在有纵行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内弹性膜不明显,因此与中膜的分界不清。
2.中膜:最厚以弹性膜为主,其间夹有平滑肌和结缔组织。
3.外膜:较薄,由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弹性纤维,胶原纤维,营养血管和神经。
附:在外膜内找到小动、静脉进行观察对比:
小动脉:官腔小,管壁相对较厚,内膜除内皮外,其余二层不明显,中膜较厚,由几层平滑肌构成;外膜与周围的结缔组织相移行。
小静脉:官腔较大,管壁甚薄,除内皮外,只有1-2层平滑肌和少量的结缔组织。
五、标本39 心脏
取材:犬
染色:H、E
观察:
[肉眼]:内外膜很薄,染色浅;肌层很厚有分层。
[低倍镜]:心内膜很薄,靠近腔面,染色浅。肌层厚染色深。由大量走行方向不同的心肌纤维组成。心外膜在肌层之外,为心包脏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和间皮所构成,其中含有较多的脂肪细胞,血管和神经。
[高倍镜]
1.心内膜:内皮位于腔面,其下为内皮下层较薄,由结缔组织构成,在靠近心肌膜处为心内膜下层,在其内的疏松结缔组织中有时可见到一些斜切的染色较深,直径较大的浦肯野纤维,此纤维肌浆多。
2.心肌层:很厚,由多种切面的心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所构成,结缔组织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纵切的心肌纤维,为细长形,有分支和明暗相间的横纹,核长圆形,位于肌纤维的(闰盘不清);
横切的心肌纤维为多边形,有一圆形核。
3.心外膜(心包脏层):由结缔组织构成,最外被覆一层间皮,表面光滑结缔组织中有脂肪细胞,血管和神经分布。
实习八、免疫系统
一、标本25 淋巴结
取材:猫
染色:H、E
观察:
[肉眼]:此淋巴结的断面为扁圆形,周围染色深的部分是皮质,色浅的部分是髓质。
[低倍镜]
1.被膜:为包绕在淋巴结表面的薄层致密结缔组织。其深入实质,构成小梁。
2.皮质:其主要结构为淋巴小结,皮窦和小梁。每个淋巴小结是由大量密集的淋巴细胞所形成的团状结构,小结的染色较浅为生发中心,小结的周围染色较深。主要是密集的小淋巴细胞。
3.髓质:由淋巴索(髓索)淋巴组织为索条状排列、淋巴窦(髓突)和小梁构成。
[高倍镜]重点观察淋巴小结和髓质淋巴窦。
1.淋巴小结:生发中心主要是由网状细胞、和大、中淋巴细胞构成。这些细胞的核较大,染色浅,核仁明显。生发中心的周围小淋巴细胞密集,这些细胞的核小而圆,染色较深。
2.髓质淋巴窦:
(1)网状细胞:为星形多突样细胞,胞质染色为粉红色,核于细胞的,呈圆形,色较浅,有明星的核仁。够成淋巴窦窦壁。
(2)巨噬细胞: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胞质染色较深,可有吞噬颗粒。
(3)淋巴细胞:细胞为圆形,核大而圆,胞浆少。多为小淋巴细胞。
绘淋巴结的组织结构图。
二、标本47 脾
取材:人
染色:H、E
观察:
[肉眼]:本片与淋巴结相比较,无皮质、髓质的区别,而在断面上有许多蓝色小点是白髓(脾小结),其间染色较红的部分是红髓。
[低倍镜]
1.被膜:在标本的一侧可见被膜较厚,为致密结缔组织,伸入实质形成小梁。被膜的外面被有一层间皮。
2.实质:
(1)白髓:是密集的淋巴组织,由脾小结(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两部分构成。密集成团淋巴组织为小结(体)其有时可见到生发中心,脾小结内可见动脉的断面。
(2)红髓:位于白髓之间的部分,因其中含有许多红细胞,故呈红色,又分为脾索和脾窦。
[高倍镜]
1.被膜和小梁: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夹有少量平滑肌纤维。被膜的外面有间皮(浆膜)被膜。注意观察小梁动、静脉。
2.脾小结:进一步观察小结的结构,比较和周边的淋巴细胞大小和动脉。
3.红髓:
(1)脾窦:观察窦壁细胞突入腔内,比血管内皮细胞大, 核为圆或长圆形,窦中有血细胞。
(2)脾索:位于脾窦的周围,除为淋巴组织外,其中还含有其他血细胞。
实习九、消化系统(一)————消化管
一、标本55 胃底
取材:人
染色:H、E
观察:
[肉眼]:本切片为一长条形的组织,一侧染蓝紫色为胃的黏膜层,其余染成粉红色的是胃壁其它几层。
[低倍镜]由腔面开始,注意腔面可能有出血和粘液,辨认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的界限,重点观察粘膜的结构特点。
1.粘膜层:厚、表面起伏不平。
(1)上皮:为单层柱状,表面小窝形成胃小凹,有时可见与胃底腺相连。
(2)固有层:于上皮的下方,此层充满胃底腺,在胃底腺之间为结缔组织。
(3)粘膜肌层:为薄层的环形平滑肌。
2.粘膜下层:成于疏松结缔组织,内有血管、神经。
3.肌层:较厚,排列不规整,大致可分为三层,内斜中环,外纵走行。
4.浆膜层:较薄,位于肌层的外面,主要为疏松结缔组织,外表在有间皮(不完整)被复。
[高倍镜]主要观察黏膜层的各种结构。
1.粘膜层上皮及胃小凹的上皮,为单层柱状细胞,细胞核靠近基底部,顶部胞浆浅染。
2.胃底腺:管状腺,腺细胞主要分为:
(1)壁细胞(泌酸细胞):多分布在腺体的颈体部,细胞较大,圆形或多边形,胞质嗜酸性,染红色,核居。
(2)主细胞(胃酸细胞):数量较多,多分布在腺体底部,细胞呈椎体形或柱状,核圆,位于细胞的基部,胞质染色较深,嗜碱性。胞质的顶部可见细小的酶原颗粒。
(3)颈粘液细胞:数量最少,散布在腺体的颈部,胞体呈低柱状或烧瓶状,核扁圆位于基部。
绘胃底粘膜层组织结构
二、标本56 小肠
取材:人
染色:H、E
观察:
[肉眼]:本标本为长条形,一侧染色蓝紫色为腔面,其较大的三个突起为环形皱壁,其余较小的突起为小肠绒毛,这是粘膜层。另一侧染红色为肠壁的其他各层。
[低倍镜]:分辨肠壁的四层结构。
1.黏膜层:重点观察小肠绒毛的结构。小肠绒毛是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腔面突起构成的指状结构,上皮向内凹陷形成小肠腺,开口在绒毛之间,固有膜结缔组织中有时可见密集成团的淋巴小结,粘膜肌层很薄。
2.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血管、淋巴管、神经。
3.肌层:较厚,为平滑肌构成,分为两层,内环、外纵。由于本切片为小肠的纵断面,因此环行平滑肌为横断面,纵行肌层的平滑肌细胞为纵断面。
4.浆膜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和间皮所构成的一薄层。
[高倍镜]着重观察粘膜层的结构。
1.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游离面有纹状缘,核卵圆形位于细胞的基底侧。在柱状细胞间夹有杯状细胞,其胞质顶端浅染,核不规则,位于细胞的底部。
2.选择绒毛的纵断面观察:绒毛中轴是固有层,其可见乳糜管,毛细血管和少许分散的平滑肌细胞。
3.肠腺:分布在固有层中,为管状腺。腺上皮可见柱状细胞,少许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帕内特细胞)其腔面可见嗜酸性颗粒。
实习十、消化系统(二) 消化腺
一、标本58 肝
取材:猪
染色:H、E
观察:
[肉眼]:近似长方形状的结构,一边不规则为肝的被膜。
[低倍镜]:
1.被膜:位于肝脏表面的一薄层,由结缔组织和间皮构成。
2.肝小叶:为多边形结构,由放射状的肝板构成,四周以薄层的结缔组织为界。
(1)静脉:位于肝小叶的,管壁薄内皮和少量结缔组织可见肝血窦开口。
(2)肝板和肝血窦:肝板以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互相吻合成网状。网眼为肝血窦,血液经此汇入静脉,其管腔、大小不规则,肝窦中多有血细胞。
3.汇管区(门管区):在几个肝小叶临接的地方,结缔组织较多,同时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伴行,构成汇管区。
二、标本59 肝
取材:猴
染色:H、E
观察:
[低倍镜]:
1.被膜:在凸出的一侧,由薄层的结缔组织构成。
2.肝小叶:小叶之间的界限不清。首先找出静脉,其管壁直接与肝细胞相接触,肝细胞排列成条索状,以静脉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的排列。
3.汇管区:肝小叶之间结缔组织稍多之处,其中包括有小叶动、静脉和小叶间胆管,肝小叶四周的汇管区,即可作为划分肝小叶范围的界限。
4.小叶下静脉:在肝小叶一侧的结缔组织内,可见单独分布的较大的小静脉,其旁并无动脉和胆管并行。
[高倍镜]
1.静脉:由一层内皮细胞和薄层结缔组织所构成。它是肝小叶内呈放射状分布的肝血窦的总汇之处。
2.肝板:由1-2行肝细胞排列呈索条状。肝细胞为多边形,胞体大,核圆,位于,有时可见到双核的肝细胞。
3.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窦壁的内皮细胞核,染色深,血窦内可见到形状不规则的细胞,此为枯否氏细胞,有吞噬作用。
4.汇管区:注意区分三种管道的结构。
(1)小叶间静脉:腔大、壁薄。
(2)小叶间动脉:腔较小、壁厚,有少许平滑肌细胞。
(3)小叶间胆管:其管壁由单层立方状上皮组成。
绘肝小叶与门管区的组织结构图。
示数 :标本60号 肝
取材:鼠
染色:活体注射台盘兰染料 、E染色
观察:
[高倍镜]在血窦内可见到不规则形,有突起的细胞,在其胞质中含有吞噬的天蓝色颗粒,核呈圆形或卵形,染紫色。
三、标本62 胰
取材:猴
染色:H、E
观察:
[肉眼]:形状不规则。可见被分为许多大小不等的小叶。
[低倍镜]:
1.被膜和小叶间隔为疏松结缔组织,很薄。被膜的结缔组织伸入小叶之间形成小叶间隔,内有血管和小叶间导管。
2.小叶间导管:位于小叶间隔中,为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
3.小叶:在小叶内布满不规则的浆液性腺泡,在腺泡之间可见有染色较浅,大小不等的细胞团,此即胰岛。
[高倍镜]重点区分内、外分泌部。
1.腺泡:为浆液性泡状结构,由单层锥体状细胞组成,核位于基部,圆形。细胞基底部嗜碱性,染色深紫色,细胞顶部染色成红色,充满细小的酶原颗粒。
在腺泡内试找泡心细胞。
2.胰岛:胰岛细胞排列成不规则的团索状。染色较浅,周围包有薄层结缔组织。胰岛细胞为多边形,界限不清,核圆,位于细胞的。在细胞团索内可见毛细血管。在本标本上不能区分A、B、D细胞。
实习十一、呼吸系统
一、标本31 气管
取材:猴
染色:H、E
观察:
[肉眼]:此标本为气管的横断面,管壁为环状。管壁内蓝色的半环是气管软骨环,缺口处为气管的背侧,是与食道相接的部分。
[低倍镜]:
1.黏膜
(1)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基膜清楚,染浅红色。
(2)固有膜:由细密的纤维组成,内有弥散的淋巴组织和浆细胞,纵行的弹性纤维在此标本中为横断面。有时可见腺体导管通过。
2.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与固有膜的界限不清,内含有混合形腺体,血管,神经等。
3.外膜:由透明软骨和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在背侧软骨环的缺口处,有平滑肌束,多为纵切面。另外还可见到混合性腺体,血管和神经。
[高倍镜]着重观察黏膜层的结构
1.在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内,夹有杯状细胞。
2.固有膜与黏膜下层交界处可见有横切的弹性纤维层。
二、标本50 肺
取材:狗
染色:H、E
观察:
[肉眼]:为一海绵样的组织,大部分为肺的呼吸部。其中有些较大的管腔,为肺内的支气管和血管的断面:肺泡很小,肉眼不能分辨。
[镜下]
1.被膜:在标本的一侧可见由一薄层胸腔脏层被覆,为结缔组织和间皮。
2.肺内支气管:先在低倍镜下寻找横切的肺内支气管,然后换用高倍镜观察,由内向外逐层辨认管壁的各层结构。其同样具有的气管三层膜的构造,但管径和管壁已是更小,更薄。粘膜层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变薄,而固有膜外的平滑肌束则变的较明显,粘膜下层的腺体减小,外膜里的软骨环已由环状变成不整形的软骨片。
3.终末细支气管:低倍镜观察时寻找管腔较小,腔面皱褶不平的管道,然后再用高倍镜观察,此处上皮为单层柱状。小部分有纤毛,杯状细胞消失不见,固有膜外的环行平滑肌成层排列。腺体和软骨块也消失不见。
4.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胞囊和肺泡:低倍镜下为海绵组织,充满在肺导管之间的部分,然后有高倍镜依次观察。
(1)呼吸性细支气管:管壁基本保留细支气管的结构,但不完整,有少许肺泡的开口,上皮性质不一致,可依次为单层纤毛柱状,单层柱状,单层立方和单层扁平上皮,在上皮之外,尚有少量平滑肌和结缔组织围绕,有时可见到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相连通的情况。
(2)肺泡管:管腔不规整,较大而长,腔壁有许多肺泡开口,肺泡管的管壁即位于相邻肺泡之间结节性膨大的部分,由一小束平滑肌纤维和被覆在其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或立方上皮组成。
(3)肺泡囊:为数个肺胞共同开口的地方。
(4)肺泡:呈泡状,数量最多,开口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相邻的两个肺泡壁之间的组织组成肺泡隔,其内富于毛细血管网和少量的结缔组织。
绘肺呼吸部的组织结构图
实习十二、泌尿系统
一、标本67 肾脏
取材:狗
染色:H、E
观察:
[肉眼]:染色较深部分为肾皮质,染色较浅的髓质,呈锥体形。
[低倍镜]:
1.被膜:薄质,位于肾表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2.皮质:注意辨认皮质迷路和髓放线。
(1)髓放线:为一束束纵行的管道切面,彼此平行排列。
(2)皮质迷路:位于髓放线之间,有许多球形肾小体,在肾小体周围是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的横切面。
3.髓质:位于皮质的深层,染色较淡,可见各种肾小管的不同断面。无肾小体的结构。
[高倍镜]
1.皮肤迷路
(1)肾小体:位于皮质内,近似圆球形。
①血管球:位于肾小体的,为毛细血管或团状的结构。
②肾小囊:包绕在血管球之外,囊腔清晰易辨认,其壁层由单层扁平上皮组成,在肾小体的外周。脏层附着在血管球上,不易辨认。
在肾小体附近,有时可见小动脉的切面,此为入球或出球微动脉。
(2)近段小管曲部:位于肾小体的周围,数量多,官腔小,大小不规则。其上皮细胞为锥体形,细胞界线不清,胞质嗜酸性较强,粉红色,核圆,数量较小,位于细胞的基底部,腔面有刷状缘,基底有纵纹。
(3)远端小管曲部:官腔较大,数量少,上皮细胞较小,为立方形,胞质嗜酸性较弱,粉红色较淡,核圆,数量较多,排列较密,相对偏于游离端。
2.髓质
(1)髓袢:可见近端小管直部、细段、远端小管直部。
(2)集合管:管腔大而规则,细胞为立方或柱状,核居,细胞界限清楚易辨,胞质清明。
(3)乳头管:在靠近椎体乳头处、官腔大。构造与集合管相似,有时可见开口于乳头者。
3.在自己所看标本上,试找肾小球旁器(球旁复合体)-----致密斑。
绘肾皮质迷路组织结构图。
实习十三、男性生殖系统
一、标本67号 睾丸与附睾丸
取材:人尸体睾丸
染色:H、E
[肉眼]:大部分是睾丸的切面,小部分结构是附睾的切面。在其一端,可见小圆形的管,即输精管。
[低倍镜]睾丸最外一层染成粉红色的薄膜即是白膜。此膜在睾丸与附睾相邻部位增厚,成为睾丸纵隔,在其之间的裂隙,称睾丸网。
实质内许多各种断面生精小管,管的基部是粉红色的基膜。管壁内有大小不同的细胞。生精小管之间是结缔组织为睾丸间质。
[高倍镜]选择完好的生精小管,由外向内依次观察下列细胞。(根据细胞的位置,核大小、染色的程度来鉴别)
(一)生精细胞:
1.精原细胞:位于最外层,基膜上,呈圆形或不规则圆形,体积较小。核圆,着色深,染色质呈细粒状。
2.初级精母细胞:位于精原细胞的内侧,约2-3层,细胞体积大,核也大,因常处于状态,故可见到粗大的染色体,交织排列。
3.次级精母细胞:位于初级精母细胞内侧,胞体较小,因存在时间短,很快,故不易找到。
4.精子细胞:在精母细胞内侧,大都是靠近生精小管的官腔。有数层,细胞体积更小,呈圆或椭圆形,核圆,小。核内不见粗大的染色体,着色较深。
5.精子:位于腔面,然深蓝色为点状,尾部不易看清。
(二)支持细胞:位于生精细胞之间,形状不清,在切片只能见到细胞核,为不规则的三角形,染色浅,核仁明显。
睾丸间质为结缔组织充填于生精小管之间,在此可见间质细胞,大多成群排列,胞体较大圆形或多边形,胞质嗜酸性,核大而圆多偏于细胞一侧,核内染色质少。
绘生精小管组织结构图
附睾
[低倍镜观察]在睾丸的尾部,可见附睾管的断面,管腔平整,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在其另一端可见输精管的断面:其管壁较厚,腔面有突起的皱壁,上皮为假复层柱状上皮。
本标本因切面位置之故,不能观察输出小管。
实习十四:女性生殖系统
一、标本1号 卵巢
取材:猫的卵巢
染色:H、E
观察:
[肉眼]:外形如卵圆形,周边深染的大部分为皮质,髓质位于,空泡状的结构为卵泡,切片一侧染粉红色的为卵巢门。
[低倍镜](必要时可结合高倍镜)
1.被膜:卵巢最外面是单层扁平上皮。上皮下为致密的结缔组织组成一层白膜。
2.皮质:为各期发育的卵泡,及致密的结缔组织。依次观察各期的发育卵泡。
(1)原始卵泡:位于皮质浅层,为数甚多,卵泡有一体积较大的初级卵母细胞,核圆形,染色质少,核仁明显在卵细胞周围有一层扁平的卵泡细胞环绕。
(2)次级卵泡
初级卵母细胞增大,周围的卵泡细胞变成多层细胞排列不规则,只能见到核。
此期还可见:
透明带:在初级卵母细胞与卵细胞之间染成红色均质厚膜。
放射冠:为紧贴透明带一层卵泡细胞呈放射状排列。
卵泡腔:出现在卵泡细胞之间,以后主见融合成一个大腔,内有卵泡液。
卵丘:为部分卵泡细胞及卵细胞被压向一侧呈丘状突向卵泡腔内的隆起。
卵泡腔周围的多层卵细胞称颗粒层细胞。
卵泡周围的结缔组织逐渐密集形成卵泡膜,内层含较多梭形或多边形的膜细胞和丰富的毛细血管,外层纤维较多,并有少量平滑肌纤维。
(3)成熟卵泡:卵泡发育的最后阶段,其结构与次级卵泡晚期相似。此期卵泡腔更大,初级卵母细胞继续增大成熟。核呈空泡状,染色质少。核仁明显,完成第一次成熟,形成次级卵母细胞。
(4)黄体排卵后,卵泡内陷形成实心细胞团,颗粒细胞和卵泡膜内层内膜细胞增大,分别变成颗粒黄体细胞和泡膜黄体细胞,外面仍有卵泡膜外层(结缔组织)构成的外膜包绕。
二、标本75 子宫(分泌期)
取材:人的子宫
染色:H、E
观察:
[肉眼]:大部分红色为肌层,少部分蓝色为粘膜。
[低倍镜]
1.粘膜层---又称子宫内膜
(1)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
(2)固有膜由结缔组织组成,其间可见许多细胞和各种断面的子宫腺。腺体呈弯曲状,腺体扩大,血管弯曲呈螺旋动脉。可见许多小动脉切面。
2.肌层:特别厚,平滑肌成束,肌束之间可见血管和结缔组织,由于肌束排列搅乱,不易区分三层结构。
3.外膜:为浆膜。(除子宫颈部为纤维膜外)
绘卵巢次级卵泡的组织结构图
实习十五、内分泌系统
一、标本:垂体
取材:人的脑下垂体
染色:Mallang(曼氏)
观察:
[肉眼]呈半圆形,大部分染色深,为远侧部,小部分染色浅的为神经部,两者之间为中间部。
[低倍镜]表面未见被膜。
1.远侧部:细胞呈团索状排列,细胞之间有结缔组织和血窦,可以观察到下列细胞。
(1)嗜酸性细胞:染成红色。
(2)嗜碱性细胞:染成蓝色。
(3)嫌色细胞,染色浅。
2.中间部:细胞排列成滤泡样,腔内有胶状物,也有一些细胞排列成团索样结构。
3.神经部:有许多无髓鞘神经纤维,垂体细胞和毛细血管。
[高倍镜]
1.远侧部:
(1)嗜酸性细胞:胞体较大,数目多,呈圆或卵圆形,核圆常偏向一侧,胞质内含嗜酸性颗粒。
(2)嗜碱性细胞:胞体最大,较少,胞质内含嗜碱性颗粒。
(3)嫌色细胞:胞体最小,数量最多,染色浅,界限不清楚。
2.神经部:由神经胶质和神经纤维组成,可见梭形多突的细胞,即是垂体细胞。
二、标本80 肾上腺
取材:猴子的肾上腺
染色:H、E
观察:
[肉眼]周围深染的为肾上腺皮质,中间浅染的为肾上腺髓质。
[低倍镜]由外向内观察
1.被膜: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外周有大量的脂肪组织相连。
2.皮质:根据细胞的排列形态不同,故分为三带。
(1)球状带:位于被膜下,较薄,细胞聚集成球团块,染色深。
(2)束状带:球状带的内侧最宽,染色浅,细胞呈索条状排列。
(3)网状带:位于皮质最内侧,中等宽度,染色深,细胞排列成索状,交互排列成网状。
3.髓质:位于肾上腺的部分,最窄。细胞排列成团或索,可见血窦的静脉。
[高倍镜]
1.球状带:细胞圆或矮柱状,胞核色深,细胞界限不清。团索之间可见毛细血管。
2.束状带:细胞大,为圆形或多边形,胞质多呈空泡状。(由于类脂质被溶之故)核大而圆。细胞索之间可见血窦。
3.网状带:细胞圆形,较小,核圆,胞质染色深。有血窦。
4.髓质:细胞大,胞质清明,但分界不清,核大而圆,着色较浅,胞质内可见微黄色的颗粒为嗜络颗粒。
在有的切片中可见到交感神经节细胞。
绘肾上脾皮质的组织结构图。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示数)
取材:狗的甲状腺和甲状旁腺
染色:H、E
[低倍镜]一侧为单层立方上皮围成的大小不等的滤泡,腔内有红色的胶状物质,即甲状腺。
另一侧,可见到细胞排列成团索状,细胞之间有毛细血管和结构组织,细胞界限不清,只见到深色即是甲状旁腺。
实习十六、皮肤
一、指皮
取材:人的手指皮
染色:H、E
观察:
[肉眼]:可分出深染的是表皮,染成粉红色的真皮和皮下组织。
[镜下]低倍镜观察必要结合高倍镜。
一、表皮:是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表皮与真皮交界处起伏不平。
依次观察下列结构:
1.基层:是表皮最底下的一层,细胞呈矮柱状。
2.棘层:为数层多变形细胞,细胞与细胞之间有间桥。
3.粒层:在棘层外有2-3层梭形细胞,胞质中含深蓝色的颗粒,为透明的胶质颗粒。
4.透明层:在粒层之外,为数层胞体较透明的,染色粉红色的薄层,细胞界限不清,胞核消失。
5.角质层:最外层,很厚,由数十层细胞组成,不见胞核由于角化,故细胞失去原结构,在深部可见细胞轮廓。
在此层有穿行整个表皮的汗腺,导管,因为这些导管是螺旋状,通出表面,所以在切片上,能见到一连串的一管断面。
二、真皮:在表皮下方,是致密的结缔组织,含有汗腺及血管等,可分为三层。
1.乳头层:紧贴表皮之下,呈乳头状突起,此乳头层染色较淡,由较细的纤维构成。根据结构不同又可分为:
(1)血管乳头:乳头中有毛细血管。
(2)神经乳头:乳头中有麦氏小体(神经末梢)。
2.网织层:乳头层下方,纤维粗大,交织成网,有较大的血管和神经束,可见许多汗腺导管及分弥部的断面。
汗腺排泄部是两层上皮细胞组成,管径小,着色深。
分泌部的单层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围成的。
三、皮下组织:结缔组织组成。为富含脂肪细胞的疏松结缔组织。
头发(有毛的)
取材:人头皮
染色:H、E
观察:
[肉眼]长方形结构,上面有一条较细染成蓝色的即表皮,其下方粉红色部分是真皮,还可见毛发的断面,蓝色为点状。
[镜下](低倍镜)
首先分出表皮,真皮与皮下组织,着重观察与指皮结构不同部位,即头皮的表皮较薄,在真皮内有毛发,竖毛肌和皮脂腺。
1.毛发:分为毛干和毛根,毛干是伸出皮肤表面部分,此片不易见到。毛根是深入皮肤深层的部分。
由数层角化细胞构成,含有黑色素,下端膨大呈球状即为毛球。结缔组织向毛球内深入,为毛乳头。毛发外色有毛囊。
2.竖毛肌:在毛根和表皮所形成的纯角侧,有斜行的平滑肌束,即是竖毛肌。
3.皮脂腺:位于毛囊与竖毛肌之间,为一团染色淡的细胞团呈分支泡状,外层细胞染色较深,胞体小,愈近细胞体积也愈大,染色较浅,胞质内充满许多空泡,是被溶解的脂滴,开口于毛囊。导管短,为复层扁平上皮。
实习十七、感觉器官
眼球
取材:人尸体的眼球
染色:H、E
观察:
[肉眼]眼球最外面染成红色的是纤维膜,分为角膜和巩膜两份,在眼球前面是半圆形凸起,为角膜,其余部分是巩膜。视神经自眼球后方走出,染成红色。位于前房后的椭圆形结构为晶状染成红色。巩膜内侧棕黑色的膜,是血管膜;在晶状体浅的二条棕黑色组织是虹膜,是瞳孔。其余部分是脉络膜,连接于脉络膜的前方,较厚的为睫状体。附在血管内层的是视网膜。
镜下:
用低倍镜找到各部,再用高倍镜观察各部的结构。
一、纤维膜:眼球壁的最外一层
1.巩膜:在眼球后不,较厚,由密集的胶原纤维及少量弹性纤维构成。
2.角膜:在巩膜之前,稍向前突起。由外向内可以区分为下列五层:
(1)角膜上皮:复层鳞状上皮、表面与基部均匀平整。
(2)前界层:是一层均匀一直,染成粉红色的薄膜。
(3)角膜固有层:由大量平行成层排列的胶原纤维,少量弹性纤维组成,其间有扁平的纤维细胞。
(4)后界层:是一层均匀一致的薄膜。
(5)角膜内皮:在角膜最内面,是一层扁平上皮。
在巩膜和角膜交界的地方,巩膜的内缘有狭长的空隙,腔隙表面衬附内皮细胞,即是巩膜静脉窦。
二、血管膜:纤维膜内面棕黑色的膜,可分连续三部分。
1、脉络膜属于血管膜的后面大部分在眼球后紧贴于巩膜内面。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内有丰富的血管及色素细胞。
2、睫状本是由脉络膜向前增厚的前面。内有睫状肌。
3、虹膜是由睫状体再向前内方移行的膜,游离于角膜之后,晶状体之前。虹膜与角膜之间的腔隙与前房,虹膜与晶状体之间的腔隙称后房。
三、视网膜:血管膜内面的膜,可分为两部。
1.视网膜盲部:紧贴于睫状体与虹膜内面。
四、视网膜视部:较厚,在脉络膜内面,由外向内可以分为下列各层:(因在普通染色标本上细胞形态不清楚,故只须辨认视网膜十层结构。)
(1)色素上皮细胞层:视网膜的最外层,是一层含黑色素的柱状上皮。
(2)感光层:由视杆细胞及视锥细胞的外侧突起(树突)组成,呈红色条状。
(3)外界膜:为一层无结构的粉红色薄膜。
(4)外核层:是视杆细胞、视锥细胞胞体所在,只看到紫色核。
(5)层 :胞体相接的纤维层,由视锥细胞、细杯细胞的轴突和双极细胞的树突及水平细胞的突起组成,呈红色网状。
(6)内核层:只见到许多蓝色的细胞核。
(7)内网层 :为胞体突起相接的纤维层。呈红色网状。
(8)神经节细胞层:这个层含有神经节细胞的胞体,排列疏松。
(9)神经纤维层:由节细胞轴突沿视网膜向视神经乳头集中姓陈的。
(10)内界膜:视网膜最内层,为一层无结构的粉色薄膜。
四、晶状体:在虹膜后,呈椭圆形。
(1)被膜:包在晶体外面薄而透明的膜。
(2)晶状体上皮:在晶状体前面的为单层扁平上皮,接近晶状体两侧上皮渐渐增高为立方及柱状。
(3)晶状体纤维:纤维是构成晶状体的主要成分。成层环绕排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