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LTE 系统采用OFDM技术,每个子载波上都可视为平坦衰落信道。故假设一个下行窄带多用户MIMO系统共有K(在LTE系统中,K=2)个用户,第K个用户的接收天线数为基站共有个天线如图所示:
用户K接收到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为用户K的信道矩阵,为用户的预编码矩阵,表示用户包含N个符号的发送信号矢量,为噪声。上式也可以表示为:
其中且
LTE中的多用户方案:
1、PU2RC方案:
PU2RC 方案是由Samsung 公司提出来的,该方案全称为每用户归一速率控制(Per- User Unitary andRate Control)。其发射端结构如图2所示。
PU2RC 方案的处理流程为:
第一步:接收端信道估计。各用户通过信道估计,估计出其与基站之间的信道矩阵。
第二步:接收端反馈。接收端依次计算码本中每个预编码矢量对应的SINR值,然后反馈最大的SINR值对应的码本索引值。
第三步:发送端用户匹配。基站收集各用户反馈的码本索引值,将预编码矢量为酉矩阵的不同列矢量的多个用户归为一组。如用户1 反馈的码本索引值对应的预编码矢量为[1,1]T,而用户2 反馈的码本索引值对应的预编码矢量为[1,- 1]T,则将用户1和用户2 归为一组。很显然,当小区中的用户数较多时,采用相同预编码矢量(如[1,- 1]T)的用户很可能不止一个用户,即用户组中的用户大于2。这时就需要根据一定的准则(如吞吐量最大准则)在用户组中调度两个用户进行用户配对。
第四步:发送端根据图2 所示的原理对已经配对的用户分别选择编码调制方式(AMC)并进行预编码操作,然后发送出去。
第五步:接收端利用MMSE 准则消除其他用户的干扰,恢复出自己的数据。
2、ZF方案:
ZF 方案是由Freescale Semiconductor 公司提出的,该方案全称为迫零(Zero- forcing)。其结构如图3所示。
从图3 可知,各UE 通过信道估计,估计出其与基站之间的信道矩阵之后,通过SVD 分解得到信道的右奇异矩阵,然后根据某种准则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矢量u,使其最逼近右奇异矩阵的第一列(右奇异矩阵的第一列对应最大的右奇异矢量),接着,各UE 将该预编码矢量u 的索引值及对应的CQI 值反馈给Node B。Node B 收集多个UE 反馈的码本索引值和CQI,然后根据某种准则(如吞吐量最大准则)选出两个用户进行配对(即用户选择)。然后为选中的两个用户分配预编码矢量(注:可以与UE 反馈的预编码矢量不同),并组合成一个预编码矩阵X=[μ1μ2],再利用矩阵X 构造ZF 波束赋形矩阵:
其中,α 是一个常数,主要用于消除用户间干扰。
虽然发送端已经利用ZF 波束赋形对用户间干扰进行了消除,在理想情况下,能完全消除用户间干扰。但在实际系统中,由于信道量化误差和反馈延迟带来的影响,使得用户间干扰仍然存在。为了消除仍然存在的用户间干扰,每个用户需要采用MMSE 准则消除其他用户的干扰,恢复出自己的数据。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与PU2RC 方案相比,ZF 方案不仅在发送端利用波束赋形技术对信号矢量进行预处理,从而减少用户间干扰,提高系统性能;而且其在用户调度时对用户组中的用户没有严格的要求,任意两个用户都可以配对。因此即使当用户数较少时,也有较高的多用户分集增益。
问题:多用户时候操作都是一对一对的操作,当用户数多于两个的时候是怎样处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