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判断题
1. 每个汉字都代表一个音节,所以汉字是音节文字。
A. 错误
2. 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根,很好地表现了汉民族的文化.
B. 正确
3. 现代汉语常用字大致是在7000左右。
B. 正确
4.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拥字量最多的笔画数是十画的汉字。
A. 错误
5. 字符和部件是对应的,二者的区别是观察划分汉字的角度不同。
A. 错误
6. 基础部件就是能构成很多汉字的部件,例如“口、木、山”等。
A. 错误
7. 按照笔画顺序排列汉字,“千马土干乡三”这几个汉字的正确顺序是“三干土千马乡”。
B. 正确
8. “领、岭、零、拎、玲”从现代汉字角度看都是形声字。
B. 正确
9. “贝”是意符,“木”是音符,“手”是记号。
A. 错误
10. “礴”可以拆分出五个基础部件。
B. 正确
11. “鸭”是半意符半记号字,“红”是记号字中的合体记号字。
B. 正确
12. 汉字的发展总趋势是简化,所以汉字的结构越简单越好用。
A. 错误
13. 繁体字就是笔画结构复杂的汉字,例如“齉”。
A. 错误
14. 规范汉字就是书写规范、笔画正确的汉字。
A. 错误
15. 定序就是确定汉字的书写笔画顺序标准。
A. 错误
16. 网络语言是一种于现实语言之外的一种语言。
A. 错误
17. 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与网民使用方言有关,所以属于地域方言。
A. 错误
18. 网络词语是语言的社会变体,是一种社会方言。
B. 正确
19. 网络语言一般只在网络环境使用,现实语言会适当吸收使用。
B. 正确
20. 网络语言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兼容性和依赖性。
A. 错误
21. 输入文字快捷简便的要求是网络语言产生的重要原因。
B. 正确
22. 为了汉语的纯洁性,应该禁止使用网络语言。
A. 错误
满分:2 得分:2
23. 网络语言的三多是指读音多、笔画多、音节多。
A. 错误
24. 语言的自我调节是指语言会自行调整,与社会运用无关。
A. 错误
25. 语言中产生补位现象是因为语言使用过程中的缺位。
B. 正确
二、简答题
1. 如何确定一个字符是意符、音符还是记号?
答: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意义上和语音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
2. 繁体字“馬”简化为“马”,所以“媽瑪碼”中的右偏旁都类推简化为“马”,这几个字写作“妈玛码”,“徹”简化为“彻”,请问“澈”中间和右边的偏旁可否简化为“切”?为什么?“澉、橄”中的字符“敢”能不能简化为“干”?为什么?
答:“澈”中间和右边不能简化为“切”,否则与“沏”构成同形。
“澉、橄”中的“敢”不能简化成“干”,否则与“汗、杆”同形。
3. 什么是现代汉字的规范化?为什么要推行字形规范?
答: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规范汉字,提高交际效率势在必行。所谓“规范”就是正确、一致的标准。现代汉字的标准化,是指对“五四”以来的现代汉语用字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整理,作到“字有定量、字有定形、字有定音、字有定序”的“四定”。“定量”就是规定现代汉字的使用总量。“定形”就是规定现代汉字的统一字形,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形体。“定音”就是规定每个汉字的标准读音,需要定音的是异读词的字音。“定序”就是确定现代汉字的排列顺序,规定标准的检字方法。
语言文字规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语言文字都是社会的产物,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所以只有明确规范的标准,才能便于社会运用,才能使交际顺利实现。
4. 举例说明什么是网络语言发展的补位、过滤、虚位和挤位?
答:网络交际随网络的产生而产生,新事物新行为不断出现,汉语词汇中出现了大量的缺位,网络语言起到填补缺位、满足交际的作用。如“聊天室”、“冲浪”等,当“补位”任务基本完成后,语言自我调节就进入了“过滤”阶段,补位阶段的大量遗留问题还需解决,比如“虚位”和“挤位”现象仍然存在。“虚位”是一种形式占据了多个词位,如“大虾”、“潜水”、“恐龙”、“水牛”等;“挤位”是一个词位上有多种形式,如“妹妹”、“美眉”、“MM”等。
5. 网络语言会不会对现实语言产生负面影响?应该如何规范?谈谈你的看法。
答:“网络语言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会对规范的现代汉语形成冲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晁继周这样分析。“青少年处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阶段,对他们来说,正确的语言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网络世界里乱用惯了,就有可能把那些不合规范的词语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对语言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既然现在还拿不出一个好的方案去规范网络语言,那么网络语言将走向何方?美、英等国一些权威词典已经收录了部分网络语言,作为国内普通话用词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是否也会收录它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室一些专家表达了他们的看法。词典室助理研究员张铁文认为:“网络语言能否被收录还要经历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他举了个例子,比如前几年大家都把手机叫作“大哥大”,但是现在大家却都叫手机,反而少有人叫“大哥大”了。主管部门没有规定说“大哥大”不能叫,也没用行政力量来强制执行。但大家觉得“大哥大”这个词不好听,带点的性质。现在手机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没有必要把它叫成“大哥大”,于是这个词就被淘汰出局,中间还不到两三年的时间,这就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三、论述题
1
1.你学习本课程有哪些收获?请具体谈谈。
2.本学期你参加了哪些形式的网上学习?请简要总结一下。
3.现代汉语规范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请结合学习谈谈你对语言规范的认识,同时将这个内容发送到课程论坛“语文规范大家谈”帖子里面与大家交流。
2011年9月,我加入了电大,开始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在入学教育中,我了解到了开放式教育与以往教育方式的不同之处,网络学习是开放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我来说,正是一个好途径。就我的工作而言,每天要面对电脑7-8个小时,而上网更是必不可少的。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一份网上学习计划表,要求自己每周必须到电大的各相关网站上进行浏览,包括北京电大在线,电大在线, 北京电大远程教学系统;每天必须到本班的bbs上查看相关内容,一般学习时间在中午午休或晚上下班之后的时间。从网上下载相关的学习资料,查找在学习中所遇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可以在网上与同学进行沟通,互相交换在网络中取得的资料。
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各种文字资料外,我还从电大、北京电大及其他电大的网站上下载了一些老师的讲课视频,能够更生动、更直接地进行学习。对于一些文字资料,我通过各种聊天工具及电子邮件在班组同学间进行交流。所谓网上学习,就是学生在网上查找所需的学习资料,并针对学习中所遇见的问题与老师进行方便、快捷的交流,并从网上获得更多、更广的知识。
对语言规范的认识问题。语言的主要功能就是交际。规范是为了更好地交际。衡量规范与否,唯一标准是交际值――交际到位的程度。规范是有层次的,交际是分类型的,对不同语体的语言规范的要求是不同的。正如不能拿应用文的规范来要求小说、诗歌一样,不能拿别的一些语体语言的规范来要求网络语言尤其是一些人在聊天室里的用语。有人可能把规范和规则混同起来了,而且还把某种语体的规则当作是正常的,是许多甚至所有语体应该遵循的,认为不遵循就是不正常了。还有,说话不能都是老一套,求稳和求新是语言既能用来交际又交际得好的要求,语言能力是跟不同的人实际交际,既求稳又求新或者说既趋同又趋新把握好度的不断磨合的能力,这种交际和能力是语言发展的一个动力。如果一个语言不能发展了,那是最大的不规范。所以,我们还是要有语言规范,目的就是更好地使语言为交际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