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臣等不肖( ) 2.刎颈之交( ) 3.广成传舍( ) 4.缪贤舍人( )
5.见臣列观( ) 6.相如虽驽( ) 7.臣语曰( ) 8.使人遗赵王书( )
9.睨柱( ) 10.秦王不怿( )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乃辞谢( ) 2.从径道亡( ) 3.间至赵矣( ) 4.臣请就汤镬( )
5.左右皆靡( ) 6.为赵王寿( ) 7.秦王竟酒( ) 8.位在廉颇之右( )
9.一介之使( ) 10.徒以口舌为劳( )
三、在下列句中通假字下画一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本字。
1.可与不( ) 2.拜送书于庭( ) 3.召有司案图( )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
于
1.闻于诸侯( ) 2.故燕王欲结于君( ) 3.归璧于赵( )
4.使不辱于诸侯( ) 5.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 6.苛政猛于虎也( )
之
1.得璧,传之美人( ) 2.即患秦兵之来( ) 3.均之二策( )
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5.至河伯娶妇时……幸来告语之( ) 6.何陋之有( )
对
1.何以知之?对曰( ) 2.对镜贴花黄( )
请
1.璧有瑕,请指示王( ) 2.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 3.诸将请所之( )
书
1.使人遗赵王书( ) 2.秦御史前书曰( ) 3.军书十二卷( )
许
1.宁许以负秦曲(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时人莫之许也( )
4.曳屋许许声( ) 5.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 )
设
1.乃设九宾礼于廷( )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 3.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 )
奏
1.请奏瑟( ) 2.相如奉璧奏秦王( )
顾
1.顾吾念之( ) 2.相如顾召赵御史曰( )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4.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计
1.计未定( ) 2.廉颇蔺相如计曰( ) 3.可计日以待也( )
五、请在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下画一横线,并在括号内标出由何类词活用为何类词。
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动→名)
1.秦璧西入秦( ) 2.秦御史前书曰( ) 3.且庸人尚羞之( )
4.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5.归璧于赵( ) 6.怒发上冲冠( )
7.特以诈为予赵城( )
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
1.求人可使报秦者( )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 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4.大王见臣列观( ) 5.徒见欺( ) 6.以勇气闻于诸侯( )
7.何以知之( ) 8.而君幸于赵王( ) 9.且相如素贱人( )
10.马之千里者( ) 1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
七、请给下列各句补出省略的成分,并写出具体内容。
1.( )固请( ) 2.相如闻( )不忍与( )会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4.请奉盆缶( )秦王 5.(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6.今君乃亡( )赵走( )燕
八、选择题
1.下列加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面面相觑(qù) 睨柱(nì) 蔺相如(lìn) 左右皆靡(mǐ)
B.请奉盆缶(fǒu) 嫔妃(pín) 欲毋行(wú) 刎颈之交(wěn)
C.遗赵王书(wèi) 鄙贱(bǐ) 就汤镬(huò) 渑池(miǎn)
D.礼节甚倨(jù) 肉袒(tǎn ) 与王诀(jué) 相如虽驽(no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秦贪,负其强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C.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D.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勇气闻于诸侯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乃设九宾礼于廷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 D.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B.召有司案图
C.寡人窃闻赵王好音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秦王恐其破璧 B.且庸人尚羞之 C.宁许以负秦曲 D.毕礼而归之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B.璧有瑕,请指示王
C.吾羞,不忍为之下 D.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8、下列各项加点词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乃使其从者衣褐 ③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④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⑤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⑥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⑦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⑧毕礼而归之
A.①②④/⑤⑦/⑥⑧/③ B.①⑧/②③⑦/④/⑤⑥
C.①④/②⑥⑦/③/⑤⑧ D.①⑧/②⑥⑦/③⑤/④
9、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而君幸于赵王
A.会于西河外渑池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以勇气闻于诸侯 D.君何以知燕王
10、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使不辱于诸侯
C.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D.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11、下列各项中,全部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③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④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⑤臣等不肖,请辞去 ⑥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⑦因宾客至蔺相如门 ⑧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A.①④⑤⑦⑧ B.①②③⑥⑧ C.②⑤⑥⑦⑧ D.①③⑥⑦⑧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赵之良将也 ②何陋之有 ③何以知之 ④均之二策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①③ B.②⑤ C.③④ D.⑤⑥
九、课内精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7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
A.徒以吾两人在也 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斑白者多徒行
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⑤⑥
3、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③而相如廷叱之 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十、重难句翻译。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
3、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
6、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
译:
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
译:
参:
四、于1.在 介词2.和 介词3.到 介词4.被 介词5.对 介词6.比 介词
之1.它 代词2.助词,取消句子性3.这 代词4.助词 不译;或我,代词5.我,代词6.助词 表示宾语前置。 对1.回答 动词2.向着 介词 请1.请允许我 动词2.请你 动词3.请示 动词
书1.信 名词2.书写 动词3.文书 名词
许1.答应 动词2.左右 不确定数词3.赞同 动词4.象声词hǔ5.处 名词
设1.安排 动词2.部署 动词3.假设 连词 奏1.弹奏 动词2.进献 动词
顾1.可是 连词2.回头 动词3.拜访 动词4.难道 副词 计1.计策 名词2.谋划 动词3.计算 动词
五、1.西 名→状 2.前 名→动 3.羞 动→意动 4. 先后 形→意动
5.归 动→使动 6.上 名→状 7.诈 动→名
六、1.定语后置句 2.判断句 3.被动句 4.介词结构后置句 5.被动句
6.介词结构后置句 7.宾语前置句 8.被动句 9.判断句 10.定语后置句 11.判断句
七、1.主语,秦王 2.宾语,这件事;介宾短语的宾语,廉颇 3.谓语,厉害
4.介词,给 5.主语,廉颇和蔺相如 6.介词,从;介词,到
八、1、答案 D 解析 D项,“驽”应读为“nú”。
2、答案 C 解析 C项,间:从小路。A项,负:凭借,倚仗/使……承担;B项,使:派,让/出使;D项,徒:白白地/只,不过。
3、答案 D 解析 为:介词,替,给。A.以:介词,凭借/介词,用;B.乃:副词,于是,就/副词,才;C.因:副词,由此,趁此/副词,经由,通过。 4、C 5、B 6、A 7、B
8、【答案】 B(①⑧使动用法,②③⑦名词用作动词,④动词用作名词,⑤⑥名词作状语)
9、B 10、【答案】 D(D项是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被动句)
11、【答案】 A(①指示;④左右;⑤不肖;⑦宾客;⑧约束)
12、【答案】 C(C均为代词。①结构助词“的”,②宾语前置的标志,⑤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性,⑥定语后置的标志。)
九、1、答案 A 解析 A项和例句中的“徒”都是“只,不过”的意思。
2、答案 D 解析 ①③④……的缘故;②⑤⑥用来……的依据。
3、答案 B 解析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性;而:③表转折连词,④表并列连词。
十、1、尚未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也未能找到。
2、衡量一下两种对策,宁可答应它,使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
3、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
4、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从小路回到赵国了。
5、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6、一般人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有出息,请让我们辞去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
7、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鞭,由宾客引领,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