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楼场地地质情况较为复杂,从筏板底(251.5)以下6-8m为素填土,混有大量的卵砾石、砖瓦碎块,局部有大块的建筑垃圾,场地换填过2米的砂砾土。两种成桩工艺在场地均有施工经验,下面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就两种工艺分别从工期、安全文明施工、质量、成本方面进行比较。
一、工期比较:
1、长螺旋钻孔工艺:
该工艺施工速度快,钻机移动灵活,根据现场实际施工经验,在正常情况下(无地层漏浆、混凝土不堵管)成桩时间为2.5小时/根。
2、冲击钻孔工艺:
该工艺施工速度较慢,采用正循环置换泥浆,正常情况下成桩时间为1天/根。
二、安全文明施工比较:
1、长螺旋钻孔工艺:
该工艺噪音小、震动小、扰民少,无需泥浆护壁,现场干净,安全文明工作较好。适应大部分地质情况,但遇特殊地质情况,则不能穿透,如局部有大块建筑垃圾、局部地层较硬等等,现场。因钻杆较长,钻孔过程中钻杆极易掉落土块、石子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冲击钻孔工艺:
该工艺噪音大、震动大,需要布置泥浆池等,现场极易脏乱差,安全文明工作较差。但是能适应大部分底层,尤其是长螺旋钻不能钻进的地层。
三、质量比较:
1、长螺旋钻孔工艺:
试桩报告反映,3根试桩反射信号清晰,桩身结构完整性类别为Ⅰ类;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为6000KN,沉降量见下表:
| 试桩编号 | 终止荷载(kn) | 极限承载力取值(kn) | 极限承载力对应桩顶沉降量(mm) |
| S1 | 6000 | 6000 | 19.39 |
| S2 | 6000 | 6000 | 17.60 |
| S3 | 6000 | 6000 | 16.29 |
2、冲击钻孔工艺:
试桩报告反映,冲击钻扩孔严重;桩身完整性一般,部分桩身的完整性为Ⅱ类,即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加载作用下沉降较大。具体数据见下表:
该工艺有泥浆置换,摩阻力较小,容易出现缩颈甚至断桩等现象,截面不规则,浮浆多,混凝土浪费较多,现场施工有时候充盈系数超出合理范围。
四、成本比较:
1、长螺旋钻孔工艺:
工艺决定钢筋笼长度为桩长的2/3,节约大量钢材;因震动小、噪声小,连续施工,减少泵管冲洗等混凝土浪费,单价大约600元/m,工期短,综合经济效益显著。
2、冲击钻孔工艺:
该工艺钢材耗费较多,噪音大,2013年打的试锚桩结算单价大约为1560元/m,工期长,综合经济效益没有长螺旋钻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