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星中学 唐 波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
大家好!我叫唐波,来自仪陇县文星中学。
我说课的题目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我主要从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教法设想与学法指导、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主要学习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它是在学习了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等知识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结合在一起,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今后更广泛的应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奠定基础,具有在代数学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是初中代数的一个重要内容。
2、教学目标
根据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终身学习为本的理念,依据本节课的教材以及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逐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利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答实际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重点确定如下:
重点:建立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由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较多,有些又比较隐蔽,所以分析解决起来相对难度较大,也富有挑战性。因此,我确定难点如下:
难点: 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根据具体信息列出不等式组。
4、教材练习题的处理
为反馈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学习情况,教科书练习第2题在课堂上学生完成。为巩固所学知识,在课后布置了必做题:教材习题9.3第4、5、6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掌握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简单应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后学习本节的,初步了解了不等关系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逻辑思维较弱,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初步形成了从实际问题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的方法,初步了解了方程和不等式是现实生活中“等”与“不等”关系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教师应从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兴趣,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加深对数学建模中的“符号化”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法设想与学法指导
根据课程标准中以 “学”定“教”、“学为主体”的原则,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教师的“启发引导”;在学法上突出学生的“探索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
1、教法设想
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教学、学生活动参与、师生互动探究及多媒体直观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数学活动,始终围绕学生活动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时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指导
(1)、创设生动现实有趣的问题情境,把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合理补充调整自己观点,训练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习惯。
(3)、引导学生关注以前学习的知识与本节学习内容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感悟类比方法。
四、教学流程设计
1、设计思路
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因此,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了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引入时设问激趣,练习时竞赛闯关,成功时给予“奖励”; 我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有效性,适时点拨,指导参与方法,创设时空,保证参与机会;我注重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在重视探究学习和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时不排斥接受学习。我关注了学习情感的有效性,激发兴趣,诱发学习动机,鼓励与欣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2、教学环节设计
环节一:设问激趣,引入新课
针对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中的有趣问题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首先提出问题:“猜一猜:我属狗,请同学们根据我的实际情况来猜测我的年龄?”引出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环节二:观察发现,竞赛闯关
为了熟练上节课学习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我设计了“比一比:填表找规律”。由学生抢答并给出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为了让学生勇于挑战自我,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设计了梯度练习:幸运大闯关第一关初出茅庐和第二关小试牛刀。
环节三:欣赏图片,探究新知
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在两次闯关结束后,我设计了图片欣赏“五岳看山”。利用图片欣赏引出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由课本例题仿编的例题。
在讲解这个例题时,先让学生齐读,找出已知和未知条件;再默读,找到表示数量关系的关键词句。让学生感悟解实际问题必须认真读题,分析题意。
为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组,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不能完成任务”的数量含义的?你是怎样理解“提前完成任务”的数量含义的?
(2)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设未知数?
(3)在本题中,找到了几个不等关系,可以列出几个不等式?
为了让学生理解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步骤,渗透化归思想,我设计由学生类比归纳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步骤,由教师补充完整。
环节四:闯关练习,巩固新知
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我设计了幸运大闯关第三关崭露头角和第四关百尺竿头 (课本练习题),两题有一定难度,适当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以提示。
练习中我设计了由学生分析比较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区别,让学生了解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环节五:畅所欲言,归纳小结
同桌之间交流: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何感想?你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发言后,媒体展示本课内容小结。
此活动设计为了梳理本节知识要点,纳入学生认知结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环节六:课后演练,终极挑战
为了促进知识的巩固,我布置了必做题:教材习题9.3第4、5、6题;
为了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及广度,我布置了选做题:一个两位数,它的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1,而且这个两位数大于30小于42,则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3、板书设计
简明、直观的板书设计,突出本课知识重点,体现知识内在联系。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①
解:设每个同学原计划每天拍x张,得
②
步骤
解得 15 各位老师,本节课我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的教学上进行了一些尝试. 我创设一个探索数学方法经历数学建模的学习环境,从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兴趣,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加深对数学建模中的“符号化”的理解与运用。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关注的是学生参与度和思考层次能否在引导下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关注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考虑问题。给了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且教师的鼓励与欣赏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积极评价的教育功能。 以上就是我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五、教学评价答:每个同学原计划每天拍16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