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来源:《丝路视野》2017年第22期
[摘要]介绍移动医疗现状、面临同质化竞争、盈利模式难以建立、医疗资源和监管滞后挑战,对移动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和描述,“数据具有连续性和可追溯性”和“产品和服务具有连续性与不可替代性”将成为移动医疗产业追求方向。未来移动医疗产业将分化成三大阵营,即提供大数据样本的数据服务商、基于个性化需求的健康管理服务和提供医疗资源(医生、检测等)的服务商。
[关键词]移动医疗;APP;大数据;个性化需求的健康管理
移动医疗由国外Mobile Health衍生而来,即通过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等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而移动医疗APP是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而开发的一种医疗健康类应用软件。移动医疗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健康管理方式,推动整个健康产业结构改善,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医疗效率和质量,为满足个性化健康需求提供了可能。
一、移动医疗现状
(一)市场规模迅速增长,行业竞争加剧
计世资讯行业研究部最新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29.9亿元,2017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2015年4月,移动医疗用户规模为0.9亿。根据《2014中国医药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国内基于安卓、苹果等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医疗APP已达2000多款。主要提供购买医药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配合硬件的健康应用、查询专业信息、寻医问诊类应用以及商业保险类等服务,具体如下表所示。
(二)产业链不断延伸,群体需求不断挖掘
移动医疗已经基本实现了产业链的一线贯通,实现了专业人士、机构入口、硬件入口、大众人士入口分门别类的入口方式,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开发出不同的医疗应用,从信息服务逐步向健康管理延伸,从粗放式咨询到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并开始细分行业,以专业性提供更多的个性化需求产品。
(三)环境逐渐破冰
2013年10月14日由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移动医疗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文件显示“到2020年,将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而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2015年3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定下了5年内医疗资源配置的原则,其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等发展”。随着各类文件出台,各省份都为移动医疗、健康数据等提供了专项资金,在摸索中逐渐提供相关配套和引导。
二、移动医疗的发展困境
(一)同质化竞争严重,客户黏性差
细观移动医疗APP提供的服务,相同服务类型的APP之间总是惊人的相似,由于技术的开放性和通用性,创新的服务在短时间会被迅速模仿。消费者在追逐移动医疗提供的服务同时,更多的被促销所吸引,谁的红包发放多,谁就能短期内聚集客户群体,但是随着红包投放量的下降,整个客户活跃度逐步下降,据不完全统计,活跃客户占自身客户总数的10%都不到。
(二)移动医疗定位和执业范围存在断层,盈利模式无法建立
移动医疗由于目前仅定性在信息服务商,其特色服务和允许执业范围之间存在着断层,因此移动医疗始终无法围绕其特色服务建立盈利模式,更多的是通过广告费的形式来进行盈利。由于过渡依赖植入性广告收入,服务质量不高,由此造成其盈利微薄,而发展资金的短缺,又让其很难扩大市场。
比如说问诊式APP,无法按照医生诊疗方式进行患者收费,患者也就不可能获得实质性的诊疗服务,APP样榜化的诊疗模式在提供便捷服务时也在加大就诊风险;比如专业咨询类APP,可以一定程度上向用户收费,但是却无法在个体收费和专业数据库之间找到完美平衡点;比如用药类APP,受制多方渠道,基本就没有盈利模型。
(三)医疗优质资源垄断
移动医疗背后是医疗资源的支撑,移动医疗的竞争最终还是医疗资源(人才资源、数据资源)的竞争。但是现在传统行业垄断了绝对优质的医疗资源,没有真正融合到移动医疗产业中,使得移动医疗产业只能创造需求,但是却无法深入满足需求,后继乏力。
(四)监管滞后
移动医疗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新兴问题,比如如何保护受众隐私、如何保证诊疗的专业性,处方的合理性,移动医疗的建议结果和传统医疗产业诊断结果相冲该如何评判,药物配送的安全性和及时性等等。总的来说,移动医疗在“误诊、误治和延误病情、不规范、不科学和过度商业化”等方面问题凸显,而救济渠道的缺失更是给应用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担忧。
三、移动医疗的发展前景
(一)需求倒逼监管加速出台。受控状态的移动医疗获得真正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智能化计划的大幅应用,大数据的整合,移动医疗的发展势不可挡。移动医疗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使得移动医疗方面的监管明显滞后于移动医疗的发展和现实需要。现在大多数移动医疗服务商是以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为主要营业内容,随着相关法规的出台,现在大多数以提供信息服务为幌子的移动医疗服务商将有正式的渠道和途径,从幕后走向前台,监管的到位,移动医疗产业才能真正发挥出市场平台的作用,获得真正的腾飞。而救济渠道的建立将成为监管中的重要环节。
(二)移动医疗呈现寡头竞争,一体化进程加快
由于互联网的平面化和多选择性,客户黏性差,现实的互联网产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盈利模式,就必须整合足够多的资源或者持续提高客户的关注度。因此对于移动产业来说必然会出现寡头竞争格局,移动医疗也不例外。现在的移动医疗产业已经开始出现竞争龙头,比如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等旗下都拥有不同功能的移动医疗服务资源,这些资源在资本的力量下必将快速纵向整合,形成差异化的竞争能力;在未来的5~10年,移动医疗每个细分子行业通过各类纵向或横向一体化并购,将出现1~2个行业领袖,呈现寡头竞争。
(三)电子健康档案标准化统一,以商业保险为平台的移动医疗服务将会率先突破医疗资源垄断壁垒
电子健康档案的标准化是未来移动医疗大数据的基石。随着《居民健康档案标准》《电子病历标准》等相关文件的出台,国家及区域电子健康平台和规章制度的建立,为提高医患交流效率,随时随地查阅患者病历,提高就诊质量和就诊效率提供了基础。同时,由于移动医疗的竞争实际是医疗资源的竞争。由于长期以来,医疗资源集中在传统医疗行业,由于传统医疗行业垄断性的地位,使得移动医疗无法突破门槛,获得优质的医疗资源进行嫁接。而作为和现有传统医疗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保险产业,长期以来因商业医疗保险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群体,在为这些群体服务的过程中,必然要和传统医疗数据对接,融合。因此,以商业保险为平台的移动医疗服务将会率先突破医疗资源垄断壁垒。比如平安已经通过移动网络开始整合保险、患者健康数据等,形成“保险+医疗服务”的行业跨界雏形。
作者简介:陈勇隽(1976-),男,上海人,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学,研究方向:移动医疗经济、医疗健康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