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重庆市2010年宏观经济环境展望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30:34
文档

重庆市2010年宏观经济环境展望

重庆市2010年宏观经济环境展望[2010-5-26]       2010年作为“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和“十二五”规划启动的前奏,是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一年。特别在当前由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发展充满诸多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和产业格局调整趋势增大的今天,准确分析2010年重庆市面临的宏观环境尤为重要。       一、2010年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及国内宏观取向分析       (一)国际政治经济变化趋势分析       国际政治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和平、合作与发展仍是世界的主题。
推荐度:
导读重庆市2010年宏观经济环境展望[2010-5-26]       2010年作为“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和“十二五”规划启动的前奏,是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一年。特别在当前由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发展充满诸多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和产业格局调整趋势增大的今天,准确分析2010年重庆市面临的宏观环境尤为重要。       一、2010年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及国内宏观取向分析       (一)国际政治经济变化趋势分析       国际政治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和平、合作与发展仍是世界的主题。

重庆市2010年宏观经济环境展望

[ 2010-5-26 ]

        2010年作为“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和“十二五”规划启动的前奏,是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一年。特别在当前由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发展充满诸多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和产业格局调整趋势增大的今天,准确分析2010年重庆市面临的宏观环境尤为重要。

        一、2010年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及国内宏观取向分析

        (一)国际政治经济变化趋势分析

        国际政治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和平、合作与发展仍是世界的主题。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关系更趋复杂,大国之间原有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并没有消失,但各国从实现本国21世纪长远发展战略和维护本国根本利益出发,一般采取务实态度处理相互关系,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特别是近期应对危机的国际合作进一步强化了处理国际事务的合作。中国的周边环境仍然是总体平稳,我国依据新的形势特点积极推动和促进区域安全合作,周边地区的政治形势大体将保持稳定,机遇多于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但区域经济一体化意识会有所增强。由于世界经济地理格局的逐步调整和面临上世纪以来全球最大的经济危机,各国发展战略取向会有所调整,但经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意识会有所增强。需要指出的是,此轮经济危机对“十一五”末及“十二五”均有较大影响,此轮经济调整将是一个缓慢趋稳过程,在应对危机和解决全球经济失衡过程中,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可能有所弱化,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明显提升。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向基本面回归,世界贸易和产业转移的长期走势仍将继续,特别是在全球产业调整升级步伐加快的同时,国际产业转移的层次也在不断提高,公司开始了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高端服务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趋势也渐趋明显,但国际间的国家经济平衡战略对此的影响有待进一步分析和观察。

        国际资源战略将进一步强化,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形式会更加多变。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资源的争夺,特别是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将实施全球资源战略作为国家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在此轮全球经济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过程中,围绕石油、铁矿石等的资源抢夺将更加突出,国际资源战略将会进一步强化。同时,经济问题政治化倾向明显将是此轮全球经济调整的一大显著特征,为维护本国利益,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劳工、环保等问题上不断向其他国家施压,贸易保护形式将更加多样化。

        科学技术将引领新一轮世界产业,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备受关注。科技方兴未艾,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将成为新一轮科技的主导。目前发达国家竞相通过技术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引擎,通过“绿色复苏”和“再工业化”以寻求新的战略制高点。如近年来英国一直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推广和宣传;美国正在酝酿以新能源为主导的跨产业技术以确立新的国家竞争优势。同时,关于气候变化、资源紧缺、人口爆炸、核问题、国际恐怖主义、疫病蔓延、主权债务危机导致的金融动荡等新的全球性重要问题正受到各国的高度关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国经济。

        (二)国内政治经济变化趋势分析

        宏观手段更加成熟,国内经济总体向好的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随着有中国特色的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党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全球经济深度衰退的背景下,经济较快实现了企稳回升。2010年及整个“十二五”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形势的好转,当前“保增长”的宽松宏观环境将会得到适度调整,今后几年围绕“调结构”的力度会继续加大,由于国内经济内在稳定性较强,经济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经济发展向好的态势将得以维系。

        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期,为发展提供巨大市场空间。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时期,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能够在较长时期内为我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区域协调发展的需求、“人口红利”仍将长久存在、资金条件的改善都是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

        机制改革将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将取得实质性突破。国家将进一步加快推动涉及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改革步伐,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医药卫生领域的改革,着力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增强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的发展活力。同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取得实质性突破以解决国内经济长期失衡的局面。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调整结构的方向仍将是:经济结构由过度倚重外需转向注重内需;内需结构由倚重投资拉动转向倚重消费拉动;投资结构由“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业转向节能、环保产业,但更加注重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对外开放战略向纵深推进,中西部地区经济活力将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由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地区不断推进,国家主导沿海落后和过剩产能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有力促进内陆地区经济发展。这一战略将在今后更加务实地推进,国家将更加具有针对性地出台部分中西部城市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的优惠,大力推动内陆地区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的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更加凸显,区域板块将呈现多极支撑竞相发展态势。目前,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正由非均衡发展向区域统筹协调发展转变。伴随国家宏观不断推进和区域的不断完善,要素资源加快整合并在更大范围寻求优化配置,产业集聚化和城镇群发展成为主导空间形态,产业集群和城市集群互动态势更加明显,区域将更加注重功能细化,实行差别化的区域,进一步完善国家区域援助体系,资金投入将更多向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资源枯竭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倾斜。同时,结合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划,国家产业布局将更加科学合理。成渝经济区、关中经济区、北部湾、长株潭等新的区域板块的融合将进一步加快,竞相发展,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共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城乡统筹和改善民生将成为新的战略着力点。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将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通过统筹城乡产业布局,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打破城乡长期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互动。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对“三农”和民生领域的投入将进一步加大,让广大农民充分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重庆加快改革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和挑战

        直辖以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重庆经济正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初期,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阶段,也是要实现总要求的“率先在西部实现全面小康”和建成西部重要增长极的关键战略机遇期。特别是随着重庆作为全国五大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和主城“外环”的贯通,拉开了千万级人口特大城市建设的序幕。2010年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 存。

        (一)全球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重庆发展面临新机遇

        此轮全球危机加快全球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国际产业分工出现新的调整,产业发展出现新的动向,部分产业加速向成本更低廉的地区转移。重庆有西部大开发、三峡库区、统筹城乡等一系列优惠,加上保税港区、水陆空交通便利、成本和人力资源等软硬件优势,正是加快对外招商引资、积极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发挥后发优势的大好时机。

        (二)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既是压力更是动力

        统筹城乡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机制改革,既要体现社会公平,又要保证效率优先。由于我市农村地区面积大,山地多,农村产业基础薄弱,剩余劳动力丰富,以工促农的能力较弱。一方面我们要为实现建立“西部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这一目标而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而另一方面我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和与社会发达地区之间在收入分配和发展上的差距仍将继续存在甚至扩大,这对全市财政资金的投入需求较大。经济的快速增长(快)和统筹城乡发展(好)客观上增加了我市当前发展的压力,但更是发展的动力。

        (三)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陆纵深推进,有利于提升我市开放型经济活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由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地区不断推进,重庆凭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将迎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目前我市经济发展动力是以投资和消费主导的双轮驱动为主,经济的外向型程度较低。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适时调整,为我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积极探索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路子创造了重要发展机遇。特别是以重庆北部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保税区为龙头和平台,把我市建成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还任重道远,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产业招商及投资环境,都还亟待改善。当前中西部地区都在实施“大开放”战略,对国际及沿海产业的转移承接竞争激烈。

        (四)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调整有利于拓展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空间,但区域间竞争更加激烈

        重庆作为在西部地区基础条件好、配套能力较强的核心区域,将得到国家更大力度的支持,重庆上升为国家级五大中心城市将进一步增强其在西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影响,同时,成渝经济区将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打造的经济区之一,有利于进一步拓展重庆的经济腹地支撑,进而带动和辐射区域经济发展。但同时,西部地区成渝经济区、关中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均在依靠不同的发展优势增强自身规模,强化增长极的极化效应。重庆经济经过直辖以来的快速增长奠定了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全国新的战略构架下区位优势和产业实力均更为突出,但是经济总量小、带动能力弱。还面临四川、陕西等省市在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和市场方面的激烈竞争,重庆的外部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五)“五个重庆”建设加快推进,将进一步优化改善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五个重庆”建设将极大地改善重庆的投资软硬方面的环境,对吸引国际产业转移、高端科技研发管理人才的引进、降低产业发展成本和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时,以“五个重庆”和“六大功能”为载体的大量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将为全市“一圈两翼”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提供强劲需求,有力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文档

重庆市2010年宏观经济环境展望

重庆市2010年宏观经济环境展望[2010-5-26]       2010年作为“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和“十二五”规划启动的前奏,是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一年。特别在当前由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发展充满诸多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和产业格局调整趋势增大的今天,准确分析2010年重庆市面临的宏观环境尤为重要。       一、2010年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及国内宏观取向分析       (一)国际政治经济变化趋势分析       国际政治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和平、合作与发展仍是世界的主题。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