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的飞速发展形成了特殊的网络语言,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沟通。本文以近几年微博的广泛使用为例,探讨了网络语言的特征、变化以及它对现代汉语所产生的影响。
1、引言
互联网的产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性的转变,因此互联网也被称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兴起的以高效速捷著称的第四媒体。在互联网中,人们的语言由于很多原因发生了变化,进而形成了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一个有着多种理解的概念,它既可以指称网络特有的言语表达方式,也可以指在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还可以把网络中使用的所有符号都包括在内。综合很多语言学者的研究,网络语言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刘天明和石红宇(2007)认为,广义的网络语言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吴传飞(2003)而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在网络交流中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主要用于网络论坛、网络留言板、虚拟聊天室等。所以,由于网络语言的使用仅仅存在于网络中,我们必须运用语言学的体系在网络环境中研究。洛杉矶南加州大学传播学院教授Manuel Castells曾写到,我们的语言便是我们的媒介。我们的媒介是我们的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内容。因此,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和语言现象,研究网络语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网络虚拟世界及其体现的网络文化,还能把握语言演化的动态,这也是语言学的重要研究任务。
刘天明和石红宇(2007)从网络语言的构思方法上研究网络语言的分类,他们把网络语言分为缩略构词、谐音构词、旧词新义、隐喻造词和将缩略、谐音等构词法综合运用的杂糅构词。张云瑞(2008)根据网络语言的来源,把网络语言归纳为两种,即原有词汇产生新意和新词汇的产生。其中新词汇的产生又可以分为英文外来词,港台借词和造词三种。
网络语言的研究虽然有较长的时间,但是研究往往局限于网络语言的构词和来源。而且由于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的研究也慢于网络语言的发展。特别是2009年底微博进入中国以来,网络语言具有了新的特点和影响,这种影响不只是对于语言的影响,而且对社会也有较深的影响。因此,对于这些方面的研究仍然较为欠缺,不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语言发展脉络。
本文将以对微博中网络语言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况,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归纳、演绎和类比,更加翔实地讨论微博中网络语言的特征,并考察它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2、微博语言的语言学特点
作为一种网络语言,微博语言首先具有网络语言的一些特点。例如在音位、词汇、句法、字位上与传统语言不同的特点。
2.1音位
在音位上,微博语言运用了大量的拟声词、谐音词和声音的重复强调。例如下例:
今天和一个曾经非常熟络的人通了个长长得电话,问了不少心中疑惑,解答许多最近有些挥之不去的像小细菌一样的烦恼。有好长一段时间像被催眠了一样,享受着混混沌沌时光,在平静的生活里,神经和思维都带上了毛茸茸的手套,忽略了生活的温度与疼痛。大脑转速缓慢的配合着心疼,蹦擦擦蒙咋咋。
——赵薇微博 2009.11.05
“蹦擦擦蒙咋咋”这种拟声词能够形象生动的 了写作者的心情,增加了语言的氛围,达到了烘托的效果。
在微博的语言中,还有一类根据相同或者相似发音拼写出来的大量谐音词。一方面,谐音词的使用可以利用人们在视觉或者听觉上的一种错误感觉创造出来新的意义;另一方面,谐音词的使用还可以增加写作者的打字速度,节省时间。
例如:
围脖威武!
——黄健翔 2010.06.29
PS:保安会不要我进去么……55555
——郭敬明 2010.05.15
第一例中用围脖代替微博的发音,使围脖一次具有了新的意义,增加的词汇的内容。第二例中,“55555”模拟哭泣的声音,使写作者的表达更加形象和生动。
最后,在音位特点上。微博语言运用了大量的声音反复,推进了写作者的情感,让受众群体感受到他们内心感受。例如:
iPhone 好厉害哦!哈哈哈!!
——林俊杰 2010.05.22
2.2词汇
微博语言中新词、借词和缩略词大量出现。新词、借词和缩略词的出现可以使语言交际更加鲜活、丰富和活泼。社会语言学家陈原先生曾经说过:“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和激变时,语言——作为社会现象,同时作为社会交际工作——毫不含糊地随着社会生活进展的步伐而发生变化。”新词衍生和发展符合认知语言学中的省力原则。这一原则最先由美国哈弗大学学者George Kingsley Zipf明确提出,因为他发现“语言中的短词很明显地比长词更受到人们的欢迎”。
因此,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沟通方式在社会流行,促使语言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最能速捷地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状态的活语言材料,因而具有丰富的人文蕴涵。
2.3句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