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及答案
一名解.(4*8)
1、不对称转录
2、酶原及酶原的激活
3、乳酸循环
4、丙氨酸-GS循环
5、信号肽
6、转氨基作用
7、管家基因与组成性表达
8、DNA变性
二.简答(11*8)
1 何谓氧化磷酸化? 1mol乳酸能生成多少ATP? 过程?
2何谓半保留复制? 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复制保真性的依据
3三种RNA的功能,并说明原核生物合成蛋白质中所有与tRNA有关的过程
4天冬氨酸生成糖及糖原的过程
5 比较二种胆红素生成及生化特点的不同
6 VLDL的作用及代谢途径
7 转录因子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8原核与真核RNA聚合酶的特点及各亚基的作用
三.论述(15*2)
1 用实验说明肝是合成尿素的器官,并说明尿素合成的机制
2 从基因的不同层次说明一种基因产生多种蛋白质的4种可能机制
参
简答题
1、 氧化磷酸化概念略。
乳酸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
(1)乳酸+NAD→丙酮酸+NDAH+H(乳酸脱氢酶)
细胞溶胶中产生的NADH通过苹果酸-天冬氨酸途径进入线粒体内膜。
(2)丙酮酸+NAD→乙酰辅酶A+NADH+H(丙酮酸脱氢酶系)
乙酰辅酶A进入TCA循环
(3)TCA循环
1mol乳酸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ATP摩尔数为:5×2.5+1×1.5+1=15mol
2、DNA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概念略。
证据:
3、mRNA 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rRNA 是核糖体的重要构成成份,并在蛋白质的合成中可能还有某些酶促催化功能;
tRNA 不仅是活化氨基酸的载体而且还是 mRNA 分子上遗传信息的解读者。
氨基酸的活化
2010年生化回忆版
名词解释
1酶促反应的竞争性抑制
2嘌呤核苷酸循环
3 cDNA文库
4外显子和内含子
5增强子
6核酸分子杂交
简答
1胆汁酸的种类及代谢过程
2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特点,乳糖操纵子结构及作用机制
3影响酶促反应速的因素及作用机制
4基因工程所用的酶类及作用
5体内氨的来源和去路及其反应过程
6脂肪,脂类在小肠吸收的过程及各种参与成分作用机制
一、名词解释(2*15)
1别构酶 2差向异构体 3丝氨酸蛋白酶 4反竞争性抑制 5合成酶
6合酶 7凝胶过滤层析 8乙醛酸循环 9. Q循环 10EMP 11ω氧化
12 DNA半不连续复制 13片段 14阻遏蛋白 15显子 16中心法则 17酵解
二、判断(1*30)
1. 透明质酸 2.糖苷的结构组成 3.胶原蛋白的结构 4.血红蛋白的协同效应 5.蛋白质的Mr与消光系数的关系-------------------30不记得了
三、简答(3*14)
1. 羊毛衫等羊毛制品在热水中洗后在电干燥器内干燥,则收缩。但丝制品进行同样处理,却不收缩。如何解释这两种现象?
2. 人的头发每年以15到20cm的速度生长,头发主要是a-角蛋白纤维,是在表皮细胞的里面合成和组装成“绳子”。 a-角蛋白的基本结构单元是a-螺旋。如果a-螺旋的生物合成是头发生长的限速因素,计算a-螺旋链的肽键以什么样的速度(每秒钟)合成才能解释头发每年的生长速度?
3. HMP的主要生理意义
4. 内含子有无功能,其意义是什么
5. 葡萄糖生成的条件
6. 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的原理
7. 氨基酸脱氨基的几种方式
8. TCA循环中的调节酶
9.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如何起作用
10. 脂肪酸氧化和载体(同2014年)
11. 细胞内核酸的类型、结构、功能
12. DNA复制方向、原料、引物作用、类型
13. DNA双螺旋的依据,为什么适合做遗传物质
四、论述与计算(6*8)
1. 许多生化学家的经典实验对于探讨生物代谢的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请用简练的语言完成下表:
| 代谢反应 | 经典实验(试验)之一 | 说明的问题 |
| EMP | ||
| TCA | ||
| -氧化 | ||
| 电子传递 | ||
| DNA合成 |
3. EMP的10步反应的共性,氧化反应?
4. 等电点的计算题
5. 嘌呤降解与芳香族氨基酸降解的共性
6. PCR实验的原理,各物质的作用,有无引物的区别,退火温度高或低的后果
7. 用3H标记DNA 以显示其合成过程。用32P标记会怎样?
8、G完全降解中的氧化过程。
9、基因断裂的意义?
真题部分答案
三、
1、 羊毛纤维多肽链的主要结构单位是连续的a-螺旋圈,其螺距为5.4A。当处于热水环境下,使纤维伸展为具有β-折叠构象的多肽链。在β-折叠构象中相邻R基团之间的距离是7.0A。当干燥后,多肽链由β-折叠构象重新转化为a-螺旋构象,所以羊毛收缩了。
而丝制品中的主要成分是丝心蛋白,它主要由呈现β折叠构象的多肽链组成的,丝心蛋白中的β-折叠含有一些小的、包装紧密的氨基酸侧链,所以比羊毛中的a-螺旋更稳定,水洗和干燥其构象基本不变。
2、每秒钟大约合成43个肽键(a-螺旋的每一圈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为0.54nm)
3、(1)为生物合成提供还原力NADPH
(2)为生物体提供戊糖、四糖和七碳糖
4有功能
(1)内含子的存在促进了重组,避免了重组过程中由于错位而造成的基因失活
(2)增加了基因的复杂性,可称为新的编码序列
6、痛风是由于尿酸在体内过量积累而引起的。别嘌呤醇与次黄嘌呤结构很相似,两者共同竞争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部位,对黄嘌呤氧化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尿酸的合成,达到治疗痛风的效果。
7、(1)氨基转移反应
任意氨基酸在氨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将氨基转移到酶分子上,自身转变为相应的a-酮酸;
酶分子将氨基转移到酮酸受体,形成另一种氨基酸,同时酶再生。
(2)氧化脱氨基作用
谷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将质子转移到NAD(P),形成a-亚氨基戊二酸,这个具有亚氨基的中间产物经水解即形成a-酮戊二酸及氨。
(3)联合脱氨基作用
①a-氨基酸先借助于转氨酶的作用转移到a-酮戊二酸的分子上,生成相应的a-酮酸和L-Glu,
然后L-Glu在DHE的作用下脱氨基生成a酮戊二酸,同时放出NH3
②由嘌呤核苷酸循环的联合脱氨基作用。
(4)其他脱氨基作用
L-氨基酸氧化酶及D-氨基酸氧化酶把FAD作为辅酶,催化L-aa及D-aa的氧化反应。产出的FADH又被氧气再氧化:
aa+FAD+H2O→a-酮酸+NH3+FADH2
FADH2+O2→FAD+H2O2
8、(1)柠檬酸合酶
受底物乙酰辅酶A、草酰乙酸供给情况所控制。琥珀酰辅酶A竞争性反馈抑制作用。
(2)异柠檬酸脱氢酶
受NADH的强烈抑制。
(3)a-酮戊二酸脱氢酶
受NADH和琥珀酰辅酶A的抑制。
9、
(1)丙酮酸脱氢酶组分E1:丙酮酸氧化脱羧形成CO2和乙酰基(TPP)
(2)二氢硫辛酰转乙酰基酶E2:将乙酰基转移到辅酶A形成乙酰辅酶A(硫辛酰胺)
(3)二氢硫辛酸脱氢酶E3:将还原型的硫辛酰胺转变为氧化型。
10、答案见2014年
11、
类型:脱氢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结构:
功能:
12、DNA复制的方向、原料、引物作用、类型。
(1)DNA的复制方向:5′→3′
(2)原料:dATP、dGTP、dCTP、dTTP四种缺一不可。
(3)引物作用:所有已知的DNA聚合酶都不能发动新链的合成,而只能催化已有链的延长
反应。而引物可以为DNA聚合酶提供3′-OH端,合成新的DNA链。
(4)类型:①直线双向②多起点双向③( )型双向④()型单向⑤滚环复制⑥D-环复制
13、依据:①已知核酸化学结构和核苷酸键长与键角的关系。
②Chargaff发现的DNA碱基组成规律显示碱基间的配对关系
③对DNA纤维进行X射线分析获得的精确结果。
四、
1、
| 代谢反应 | 经典实验(试验)之一 | 说明的问题 |
| EMP | 无细胞酵母汁发酵实验 | 存在酵解酶 |
| TCA | 丙二酸抑制实验 | 说明代谢反应是循环的 |
| -氧化 | 苯基羧酸饲喂动物实验 | 说明脂肪酸的-氧化 |
| 电子传递 | 光谱测定实验 | 说明电子传递顺序 |
| DNA合成 | 放射自显影实验 | 说明DNA复制是双向复制 |
(2)组蛋白中不带电荷的疏水区域,向着核心DNA的内部,使蛋白质分子易于通过疏水作用力团聚起来。
3、
4、
5、见2014年
6、原理:PCR是一种类似于细胞内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利用半保留复制的原理,以待扩增的DNA为模板,在体外由引物介导的酶促合成 特异DNA片段。
将目的DNA在高温下解链为单链模板;人工合成的一对 与目的基因两侧序列相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 在低温下 分别与变性的目的基因片段两侧的两条链的部分序列 互补结合;在中等温度下 由耐热的DNA聚合酶将dNTP中的 脱氧单核苷酸 加到引物的3′-OH末端,并以此为起点,沿着模板以5′→3′方向延伸,合成一条新的互补链。
经过高温变性、低温退火、适温下延伸3个步骤反复循环,PCR的特定DNA产物 以指数方式 递增,即n次循环后,得到2的n次方 的特定目的DNA产物。
所需物质:
(1)DNA模板 作为模板指导新DNA链的合成
(2)引物 DNA聚合酶无起始链合成的功能,所以需要已合成的引物来介导酶促合成新的特异DNA片段
(3)耐热的DNA聚合酶 在引物的介导下,催化新生DNA链的延伸
(4)dNTP 作为体外扩增DNA的原料
PCR温度过高,引物与模板不结合,无产物;PCR温度过低,会有非特异性产物-引物二聚体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