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统筹法计算工程量的要求
统筹法是一种用来研究分析事物内在规律及相互依赖关系,从全局角度出发,明确工作重点,合理安排工作顺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科学管理方法。
1.统筹程序,合理安排
统筹程序、合理安排的统筹法,计算工程量药店的思想是不按施工顺序或者不按创痛的顺序计算工程量,治安计算渐变的原则安排工程量计算顺序。如,有关地面项目工程量计算顺序,按施工顺序完成是:
室内回填土 地面垫层 地面面层
---------- 1 ----------- 2 ---------- 3
长*宽*厚 长*宽*厚 长*宽
这一顺序,计算了三次“长*宽”,如果按计算渐变的原则安排,上述顺序变为
地面面层 地面垫层 室内回填土
---------- 1 -------------- 2 ------------- 3
长*宽 地面面层*厚 地面面层*厚
显然,底二中顺序只需计算一次“长*宽”,节省了时间,简化了计算,也提高了
结果的准确度。
2.利用技术,连续计算
技术是指计算工程量时重复使用的数据,包括L中、L内、L外、S底简称“三线一面”。
通过分析,工程量计算汇总,总有一些数据贯穿在全过程中,只要事先计算好这些数据,提供给后面计算工程量重复使用,就可以提高工程量的计算效率。
* 运用技术计算工程量是统筹法的重要思想
2.统筹法计算工程量的方法
| (一)外墙中线长 | |||
| 外墙中线长用L中表示,是指围绕建筑物的外墙中心线长度之和。 | |||
| 利用L中,可以计算下列工程量: | |||
| 基数名称 | 项目名称 | 计算方法 | |
| 外墙基槽 | V=L中*基槽断面积 | ||
| 外墙基础垫层 | V=L中*垫层断面积 | ||
| L中 | 外墙基础 | V=L中*基础断面积 | |
| 外墙体积 | V=(L中*墙高-门窗面积)*墙厚 | ||
| 外墙圈梁 | V=L中*圈梁断面积 | ||
| 外墙基防潮层 | S=L中*墙厚 | ||
(二)内墙净长 | |||
| 内墙净长用L内表示,是指建筑物内墙的长度之和。 | |||
| 利用L内,可以计算下列工程量: | |||
| 基数名称 | 项目名称 | 计算方法 | |
| 内墙基槽 | V=(L内-调整值)*基槽断面积 | ||
| 内墙基础垫层 | V=(L内-调整值)*垫层断面积 | ||
| L内 | 内墙基础 | V=L内*基础断面积 | |
| 内墙体积 | V=(L内*墙高-门窗面积)*墙厚 | ||
| 内墙圈梁 | V=L内*圈梁断面积 | ||
| 内墙基防潮层 | S=L内*墙厚 | ||
| (三)外墙外边长 | |||
| 外墙外边长用L外表示,是指围绕建筑物外墙边的长度之和。 | |||
| 利用L外可以计算下列工程量: | |||
| 基数名称 | 项目名称 | 计算方法 | |
| 人工平整场地 | S=L外*2+16+S底 | ||
| 墙脚排水坡 | S=(L外+4*散水宽)*散水宽 | ||
| L外 | 墙角暗沟(明沟) | V=L内*基础断面积 | |
| 外墙脚手架 | V=(L内*墙高-门窗面积)*墙厚 | ||
| 挑檐 | V=L内*圈梁断面积 | ||
| S=L内*墙厚 | |||
| (四)底层建筑面积 | |||
| 底层建筑面积用S底表示。 | |||
| 利用S底可以计算以下工程量: | |||
| 基数名称 | 项目名称 | 计算方法 | |
| 人工平整场地 | S=S底+L外*2+16 | ||
| 室内回填土 | V=(S底-墙体结构面积)*厚度 | ||
| S底 | 地面垫层 | 同上 | |
| 地面面层 | S=S底-墙体结构面积 | ||
| 顶棚面抹灰 | 同上 | ||
| 屋面防水卷材 | S=S底-女儿墙结构面积+四周卷起面积 | ||
| 屋面找坡层 | S=[S底+(-)女儿墙结构面积]*平均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