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二(南校区)(1班)历史周练试卷(2)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30:45
文档

高二(南校区)(1班)历史周练试卷(2)

高二(南校区)(1班)周练试卷(2)2011-9-18一、选择题(60分)1、中国思想的源头基本起自先秦时期,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都可以从哪里找到最初的萌芽A、原始社会B、夏商时期C、诸子百家D、百家争鸣2、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学,有利于国家巩固、统治,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A、仁者爱人B、民贵君轻C、天人感应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
推荐度:
导读高二(南校区)(1班)周练试卷(2)2011-9-18一、选择题(60分)1、中国思想的源头基本起自先秦时期,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都可以从哪里找到最初的萌芽A、原始社会B、夏商时期C、诸子百家D、百家争鸣2、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学,有利于国家巩固、统治,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A、仁者爱人B、民贵君轻C、天人感应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
    高二(南校区)(1班)周练试卷(2) 2011-9-18

一、选择题(60分)

1、中国思想的源头基本起自先秦时期,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都可以从哪里找到最初的萌芽

A、原始社会    B、夏商时期      C、诸子百家     D、百家争鸣

2、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学,有利于国家巩固、统治,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A、仁者爱人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麽思想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4、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 表现自我, 追求神韵意趣是什麽绘画的特点

  A、原始岩画  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

5、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伽利略——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B、牛顿——其经典力学标志着现代科学的形成

C、爱因斯坦——20世纪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

D、普朗克——量子论诞生,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6、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于2007年2月3日在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举行,中国京剧与西方的交响乐交相辉映。中国艺术团选择京剧作为表演重点的原因是

  A.京剧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B.京剧代表了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

  C.京剧体现了中国文化雍容华贵的一面  D.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7、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一个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鼎内铸有小篆铭文。如按迄今为止的考古常识推测其最早当属什么时期的墓葬,其中最有证据意义的是

  A.玉面人的年代    B.玉面人的特征  C.鼎内壁的小篆    D.扁足青铜方鼎

8、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D.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9、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其本质都是

A.为加强集权制造             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

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   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10、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上是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11、《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12、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欧洲已告别迎来新的曙光

13、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学生为拯救他,买通狱卒,他却婉言谢绝,以“公民应服从法律”为由,从容赴死。他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他的最后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下列对苏格拉底的表现认识不恰当的是

  A.他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B.他认为法律至上

  C.他遵守社会道德            D.他对民主政治还有疑惑

14、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  ②考古发掘  ③史载  ④民间传说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下列材料中不能直接相互印证的是  

A.“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行”与“昼观日,夜观星,晦观针”                          

B.天水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与《天工开物》中的造纸工序示意图

C.雕版印刷术与《金刚经》卷子

D.“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与“李杜诗篇万口传”

1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隋唐时期的绘画,山水、花鸟成为主题,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宋朝绘画中,表现人民生活的世俗场景大量出现。这些变化说明了    

A.外来文化的中国化                    B.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C.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17、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隋唐时期的绘画,山水、花鸟成为主题,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宋朝绘画中,表现人民生活的世俗场景大量出现。这些变化说明了    

A.外来文化的中国化                    B.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C.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18、生旦净丑被称为京剧的四大行当,下列图片中属于“生”的是

                      

       

A                 B                   C               D

        A                   B                       C                 D  

19、某中学高中历史课上学生在探讨清初学者唐甄“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唐甄个人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是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必然结果

C.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上的反映      D.是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产物

20、参与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物理学家周光召曾说:“没有……就不可能有半导

体、集成电路、激光器和信息科学。”“……”可能是指

    A.基因技术        B.经典力学        C.相对论        D.量子力学

21、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22、右图是1930年在甘肃北部居延的烽燧遗址中出土的《汉代木简》。它记录了这座烽燧所拥有的兵器及其它驻屯军用品的数目,其中有东汉和帝“永元”的纪年。对上述信息的认识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起源于木简刻字     B.为便于流传,弃纸而用木简

C.木简上的文字应该是楷书D.木简仍是当时重要的书写载体

23、“僧问: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禅师曰:谁诟汝? 问:

如何是涅般?禅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禅师观点相似的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24、导致下列左图向右图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中世纪欧洲社会结构示意

新教改革后的欧洲社会结构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罗马教会与欧洲世俗王权的矛盾斗争

C.文艺复兴推动思想    D.宗教神学被彻底驱除出科学研究领域

25、某小组同学做主题宣传,搜集了以下一些材料:

鲜花在哪里;鲜花在姑娘的怀抱里。

姑娘在哪里;姑娘在小伙子的怀抱里。

小伙子在哪里;小伙子在战场上。

战场在哪里;战场在坟墓中。

坟墓在哪里;坟墓在鲜花的怀抱里。

  ------- 鲍勃.迪伦

如继续从中国古代文化探源,最适合的素材还有                       

A.孔子          B.韩非子    C、孙膑    D、墨子

26、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演说最直接的社会意义在于

A.鼓励了社会的竞争意识   B.进一步挑战了教会的权威   

C.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27、证明“造物主”即神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使人的思想上发生跃进的学说是

A.血液循环学说    B.细胞学说   C.现代进化论学说      D.生物进化论学说

28、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的最直接变化是

A.阶级结构变化           B.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人民生活的丰富         D.世界形势发展紧密

29、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宣言》 、《和公民权宣言》和《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和法国大影响深远     D.科技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30、“器官产生需求,反之需求又产生器官”,是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的一句名言。其成就最早且与此相符的生物学家是

A.施莱登     B.拉马克      C.施旺      D.达尔文

二、材料解析题:(40分)

3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世纪时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但其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与智识思想力量的减弱。

——摘自马克·尔文《中国历史发展的型式》

材料二: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摘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三: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

——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四:中国的发明创造也是引人注目地随着时间而起伏不定。直到公元1450年左右,中国在技术上比欧洲更富于革新精神,也先进得多,甚至大大超过了中世纪的世界。中国的一系列发明包括运河闸门、铸铁、深钻技术、有效的牲口挽具、火药、风筝、磁罗盘、活字、瓷器、印刷(不算菲斯托斯圆盘)、船尾舵和独轮车。接着,中国就不再富于革新精神。

——摘自贾雷德·戴蒙德《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1)上述材料均谈及中国古代的科技问题,其观点所具有的共识之处有哪些?(6分)

(2)材料二中论及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8分)

(3)材料一和材料三在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方面作了阐释,其共同认识是什么? 你认为出现这种认识的原因有哪些?(26分)    

高二(南校区)(1班)周练试卷(2) 2011-9-18   

一、选择题(60分)                        班级:           姓名:

12345678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二、材料解析题(40分)

30、(1)上述材料均谈及中国古代的科技问题,其观点所具有的共识之处有哪些?(6分)

(2)材料二中论及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8分)

(3)材料一和材料三在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方面作了阐释,其共同认识是什么? 你认为出现这种认识的原因有哪些?(26分)

高二(南校区)(1班)周练试卷(2) 2011-9-18   

一、选择题(60分)                        班级:           姓名:

12345678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二、材料解析题(40分)

30、(1)上述材料均谈及中国古代的科技问题,其观点所具有的共识之处有哪些?(6分)

(2)材料二中论及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8分)

(3)材料一和材料三在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方面作了阐释,其共同认识是什么? 你认为出现这种认识的原因有哪些?(26分)

高二(南校区)(1班)周练试卷(2) 2011-9-18

1-5:CCACB  6-10:DCBAA  11-15:CBAAB  16-20:DDACD  21-15:CDDDD  26-30:BDBAB

30、(1)”都认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卓著,而在近代社会到来之前逐渐停滞落后。(6分)

(2)认同。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唯有读书高”等观念,引导大批青年人皓首穷经以应科举,是造成科技人才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者:不认同。中国科技在公元1400年以前一直领先西方,期间儒士大夫和儒学一直居于中国社会的主导地位。明代(公元1400年前后)中国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而明代则是儒士大夫和儒学在传统社会文化中开始失落的年代。) (8分)

(3)都认为在18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缺乏社会经济动力。(6分)原因:缺乏社会需要和经济发展的推动(自然经济的封闭和分散性);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制约;制度对科技人才的束缚;相对封闭和相对富庶的造成的经济生活方式的影响。(原因每点5分,即可得20分)

高二(南校区)(1班)周练试卷(2) 2011-9-18

1-5:CCACB  6-10:DCBAA  11-15:CBAAB  16-20:DDACD  21-15:CDDDD  26-30:BDBAB

30、(1)”都认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卓著,而在近代社会到来之前逐渐停滞落后。(6分)

(2)认同。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唯有读书高”等观念,引导大批青年人皓首穷经以应科举,是造成科技人才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者:不认同。中国科技在公元1400年以前一直领先西方,期间儒士大夫和儒学一直居于中国社会的主导地位。明代(公元1400年前后)中国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而明代则是儒士大夫和儒学在传统社会文化中开始失落的年代。) (8分)

(3)都认为在18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缺乏社会经济动力。(6分)原因:缺乏社会需要和经济发展的推动(自然经济的封闭和分散性);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制约;制度对科技人才的束缚;相对封闭和相对富庶的造成的经济生活方式的影响。(原因每点5分,即可得20分)

高二(南校区)(1班)周练试卷(2) 2011-9-18

1-5:CCACB  6-10:DCBAA  11-15:CBAAB  16-20:DDACD  21-15:CDDDD  26-30:BDBAB

30、(1)”都认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卓著,而在近代社会到来之前逐渐停滞落后。(6分)

(2)认同。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唯有读书高”等观念,引导大批青年人皓首穷经以应科举,是造成科技人才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者:不认同。中国科技在公元1400年以前一直领先西方,期间儒士大夫和儒学一直居于中国社会的主导地位。明代(公元1400年前后)中国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而明代则是儒士大夫和儒学在传统社会文化中开始失落的年代。) (8分)

(3)都认为在18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缺乏社会经济动力。(6分)原因:缺乏社会需要和经济发展的推动(自然经济的封闭和分散性);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制约;制度对科技人才的束缚;相对封闭和相对富庶的造成的经济生活方式的影响。(原因每点5分,即可得20分)

高二(南校区)(1班)周练试卷(2) 2011-9-18

1-5:CCACB  6-10:DCBAA  11-15:CBAAB  16-20:DDACD  21-15:CDDDD  26-30:BDBAB

30、(1)”都认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卓著,而在近代社会到来之前逐渐停滞落后。(6分)

(2)认同。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唯有读书高”等观念,引导大批青年人皓首穷经以应科举,是造成科技人才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者:不认同。中国科技在公元1400年以前一直领先西方,期间儒士大夫和儒学一直居于中国社会的主导地位。明代(公元1400年前后)中国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而明代则是儒士大夫和儒学在传统社会文化中开始失落的年代。) (8分)

(3)都认为在18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缺乏社会经济动力。(6分)原因:缺乏社会需要和经济发展的推动(自然经济的封闭和分散性);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制约;制度对科技人才的束缚;相对封闭和相对富庶的造成的经济生活方式的影响。(原因每点5分,即可得20分)

文档

高二(南校区)(1班)历史周练试卷(2)

高二(南校区)(1班)周练试卷(2)2011-9-18一、选择题(60分)1、中国思想的源头基本起自先秦时期,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都可以从哪里找到最初的萌芽A、原始社会B、夏商时期C、诸子百家D、百家争鸣2、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学,有利于国家巩固、统治,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A、仁者爱人B、民贵君轻C、天人感应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