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吨位、大跨度龙门吊的结构计算方法
一 工程概况
xx铁路分离式立交桥全长1218米,其上部结构为:0~3#墩采用30+41+30米一联预应力砼箱梁,梁高1.8米;20~23#和28~31#采用一联钢筋砼箱梁,梁高1.3米,36~39#墩采用21+33+21米一联预应力砼箱梁,梁高1.8米;23~28#跨xx铁路采用35+35+38+32+35米预应力简支板梁,梁高1.76米;其余为25米简支变连续预应力小箱梁,梁高1.4米;标准半桥宽20.25米,两半桥净距1.5米;全桥共有预制25米小箱梁372片,板梁120片。预制梁场设一幅65吨34米跨龙门吊,主要承担梁的预制、移存任务;另外跨线路设一幅65吨49米跨龙门吊,主要承担铁路北梁的架设任务。现以跨线65吨49米跨架梁龙门吊为例,简要介绍其尺寸拟定及结构计算方法。
二 结构计算
(一) 尺寸拟定
1.净空计算
桥面最大宽度 20.25×2+1.5=42m
运梁线路宽 4.0m
另侧预留量 0.6m
净宽 42+4+0.6=46.6m
2.净高计算
梁高 1.76m
吊梁设备 3.0m
轨底标高 9.5(地面标高)+0.2(道渣厚)+0.16(枕木高)=19.86m
盖梁顶至轨底高 24.062-19.86=14.202m
净高 1.76+3.0+14.202=18.962m
考虑预留量 选用净高20.0m。
(二) 轮压计算
1.荷载计算
(1)自重 横梁及走道梁采用四片式军用梁,两片每米约重0.55T;48×0.55×2=52.8T
立柱采用八三轻墩横放、六五式墩立放组合设置,总重76.5T
走行结构重约13.4T
恒载总重 Q恒=52.8+76.5+13.4=142.7T
恒载产生的反力R恒=Q恒/2=71.35T
(2)活载 小车及起吊设备重约 10T
滑轮组及吊梁设备约5T
38m预应力板梁重 48.49×2.6=126T
活载总重 Q活=10+5+1/2×126=76T
考虑活载移动时的冲击系数 k=1.2
R活=k Q活(l-a)/l=1.2×760×(48.5-2.85)/48.5=858.4KN
式中l为两塔架中心间距;a为起重小车至塔架中心最小距离;
(3)纵向风力计算
设工作时风压强度w=500N/m2 风力P=w·f·k1·k2 式中F为受风面积;k1为体形系数,横梁及立柱取0.4,行走小车取1.0;k2为空气动力系数,取1.5;
行车风力 P1=0.5×2×2×1.5=3KN
M1=P1×y1=3×23.0=69KN·M(y为轨顶至受风面积中心的距离)
横梁风力 P2=0.5×48×2×0.4×1.5=28.8KN
M2=28.8×y2=28.8×21=604.8KN·M
立柱风力 P3=2×0.5×20×2×0.4×1.5=24KN
M3=24×y3=24×10=240KN·M
M总=M1+M2+M3=69+604.8+240=913KN·M
纵向风力产生的反力R风=M总/d=913/8=114KN
其中d为两组单轮距离(立柱底部宽度)。
2.荷载组合及轮压计算
受力最大的一组轮子总压力为R总=R恒+R活+R风=(713.5+858.4+114)/2=843KN
采用φ600mm轮子,其容许压力为R轮=210KN
一组轮子数n≥R总/R轮=4
每侧采用3组,每组4个,间距4m,双轨布置,两侧共24个轮子 每个车轮实际受力843/6=140.5KN
(三) 稳定计算
由于龙门吊跨度较大,横向稳定问题不大,主要计算纵向稳定。纵向倾覆力矩由风力及惯性力组成,主要为风力产生的倾覆力矩。(如图1)
1.纵向风力产生的倾覆力矩
计算稳定时按w=1000N/㎡考虑,即为轮压计算时风力的一倍
轮压计算时风力的力矩为913KN·M,则计算稳定时风力的力矩为M风=913×2=1826KN·M
2.惯性力产生的倾覆力矩
P惯=Q/g·V/t Q为自重 V=8m/min=8/60m/s g=9.8m/s2 t=2s
(1)起吊行车及起吊梁产生的惯性力Q4=100+50=150KN
P4=150×8/(9.8×2×60)=1.02KN M4=P4×y4=1.02×23=23.46 KN·M
(2)横梁及走道梁产生的惯性力Q5=134 KN
P5=134×8/(9.8×2×60)=0.91KN M5=P5×y5=0.91×21=19.11KN·M
(3)立柱产生的惯性力(分上下两段计算)
上段立柱自重Q6=275KN
P6=275×8/(9.8×2×60)=1.87KN
M6=P6×y6=1.87×15=28.05KN·M
下段立柱自重Q7=490KN
P7=490×8/(9.8×2×60)=3.3KN
M7=P7×y7=3.3×6=19.8KN·M
M惯=M4+M5+M6+M7=23.46+19.11+28.05+19.8=90.42KN·M
总的倾覆力矩M倒=M风+M惯=1826+79.2=1916.42 KN·M
3.龙门吊自重产生的稳定力矩
M稳=Q恒×d/2=(1427+100+50)×8/2=6308KN·M
K= M稳/ M倒=6308/1916.42=3.29≥1.2(安全)
(四) 龙门吊的内力计算及截面选择
杆件的内力计算
1.假设荷载作用在节点上;
把立体龙门吊桁架分为平面 桁,并按双铰框架计算;(如图2)
每端反力为两立柱平均分担;
横梁惯性矩同立柱的惯性矩;
2.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横梁及走道梁自重作用下5.5KN/m(二桁),恒载作用下龙门吊内力
恒载节点 5.5×2/2=5.5KN/m
竖直反力 5.5×48/(2×2)=66KN
反力为两立柱平均分担 66/2=33KN
K=h/l×J1/J2=20/48=0.42
水平反力H=ql2/4h(3+2K)=2.75×482/4×20(3+2×0.42)=20.63KN
每个立柱平均分担 H/2=10.63KN
根据恒载、反力、水平力则可求得龙门吊各杆件内力。
3.活载作用下杆件的内力计算
将起重机、起吊梁、滑轮组、吊梁设备及预应力梁重量可在横梁上移动,共重858KN作为活载,分布在二桁二节点上,考虑冲击系数 k=1.2
每节点荷载为 1.2×858/(2×2)=257.4KN
竖直反力为2×257.4/2=257.4KN
每立柱反力 257.4/2=128.7KN
水平反力H=2×1.5P·a·b/h·l·(3+2×0.42)=117.3KN
H/2=117.3/2=58.65KN
根据上述荷载、反力、水平力则可计算龙门吊各杆件内力,移动活载计算各活载时内力最大值。
4.杆件内力组合
根据上述计算,恒载加活载在不同位置时所产生的最大内力,即得杆件的内力组合。
5.根据杆件内力及所在位置,查万能杆件应力表,即可选择截面。(如图3)
(五)其它计算
1.横梁挠度计算,计算假定为
按实腹梁的挠度计算;
荷载仅计算静活载,不计冲击力;
计算挠度乘2,考虑万能杆件为粗制螺栓连接,多次装拆增加孔径,影响实际挠度;
走行小车较慢,容许值可采用 挠度/跨度≤1/400
2.走行结构计算
计算车轮架与车轮架连接下的横梁,以及与龙门吊连接的横梁,一般按简支梁计算,并选择截面。
3.其它还需要计算小车走道梁、吊装设备、滑轮组等。
三 结束语
从目前龙门吊的运营情况看,该跨线架梁龙门吊设计合理,运营正常,没有出现安全事故,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