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毓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第29期
1 校本研修的目标
校本研修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校本研修的直接目标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进而促进教师队伍的4种转型:一是在人生观、价值观上,要从“职业型”转为“事业型”;二是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要从“应试型”转为“育人型”;三是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上,要从“单一型”转为“复合型”;四是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上,要从“经验型”转为“科研型”。校本研修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但是这一目标的最终实现是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过程的。因此,学校在开展校本研修时需要设立阶段性目标,这种阶段性目标是与学校的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实际情况相一致的,这样设定的目标就能避免盲目性,真正有利于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
2 校本研修的策略
开展校本研修应当优先考虑教师的成长而不是物的成就,教师的潜力而不是控制教师的行动。实践表明,教师学习是主动的,为了特定的目标自己决定来参加培训的,会表现得更好;教师的学习动机没有被激发,就会主动地封闭自己或不再参与培训;使用贴近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现实的方法培训最为有效;当培训的情境与教师工作的情况相似时,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因此,校本研修要取得实效,关键要激发教师主动研修的热情,选择贴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找准有利于推进校本研修的切入点,这就需要学校建立一整套比较系统、科学的校本研修机制。
2.1 扬师德、塑师魂,全面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
从内驱力方面而言,需要做的是提升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他们从心底里产生一种热爱教育事业的工作热情。因此,学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师德师风建设的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习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引领教师学习榜样,感悟崇高师德;拓展多种教育渠道,使师德教育寓于教师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践行高尚师德,完善师德教育的常规管理机制,落实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从思想意识上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养,激发他们产生爱岗敬业的内在动力。
2.2 完善校本研修机制,提高研修实效
从外驱力方面而言,学校需要建立一套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管理机制、奖惩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在设立校本研修的管理机制中要明确管理研修培训的职能部门,建立开展研修的基本组织,明确该组织的负责管理人,职能部门要审核各个基本组织研修的任务,督查各个基本组织按时开展研修活动,及时展示研修成果,对研修基本组织整体与个体的研修情况进行考核。有职能部门的全程管理,有适合研修的基本组织,有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的研讨问题,这样的研修管理机制才能真正促进校本研修的顺利开展。
在奖惩机制设立时则需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关系的考核:教师的基本工作任务与学习培训任务量的考核;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与学习培训任务量之间的关系考核;学习培训任务完成情况与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考核;考核学习培训出勤与任务完成情况的关系考核。这样才能全面统筹,使奖惩考核真正发挥其有力的杠杆作用。在建立健全教师评价机制中,要把教师的学习培训及其完成情况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把教师培训情况与学校的名师打造工程结合起来,与教师的评优、评先结合起来。在保障机制的设立中,学校一是要严格规范课程设置,尤其是在同学科教师的课务安排中要确保每周有两次开展研修活动的时间;二是对于教师的各级各类培训,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经费上一律予以支持,大开“绿灯”。这种机制的设立要有助于推动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有助于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有助于增强教师发展自我的热情,有助于促进教师间的互惠双赢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2.3 完善网络系统,为校本研修提供技术条件
从硬件设施方面而言,为了能够促进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校本研修,学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多媒体网络设施,加强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相关培训,为校本研修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撑。从学校角度来讲,应确保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
1)当今社会,电脑、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工作中,电脑似乎已经成了人们的“左膀右臂”,大量的工作均需要在电脑上进行操作。从这个角度而言,学校应尽最大可能为每个教师配备电脑,这是推进校本研修的一个硬件保证。
2)进一步完善网络系统的功能,例如资源积累、利用网络平台上课、开设校内OA办公系统、网络在线研修等,使网络成为广大教师备课、磨课、上课、交流、学习进修的广阔平台。
3)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安排专责网络管理员,负责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校园网络的完全开放、局部开放与适时监控的和谐统一。
4)开展多媒体运用技术的培训,针对广大教师在教学实际中的需要,有针对性开展实物投影培训、PowerPoint制作培训、电子白板培训和Flash制作培训,这些多媒体技术培训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广大教师的多媒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3 开展校本研修的方法
3.1 建立并完善校本研修管理机构
校本研修主要涉及教育教学教研等多方面的内容,如何在校内组织开展校本研修,笔者以为首先需要成立学校校本研修的管理机构,这个机构需要有校长、分管校长、教导处主任、德育处主任、教科室主任、教技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共同参与。校长的参与能够为校本培训提供宏观指导意见,分管校长的参与能够让校本研修这项系统工程得以贯彻落实,其他科室主任的参与能够使得校本研修的开展与本科室的主要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同时又能够相互协调,使校本研修工作能够与教育教学的相关工作结合起来,发挥最大效能。新组成的校本研修管理机构主抓校本研修的计划制定、组织实施、督查考核与总结表彰。
3.2 校本研修的具体实施
校本研修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可以从纵横两个层面展开。
横向第一个层面是以学科教研组为主体,聚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研修点。立足于教育教学实际,关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基础。理解、把握三维目标,钻研课本内容,领会编写体系,对教材进行再创造。通过对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环节、课堂提问的预设与应对、课堂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等问题的研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是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横向第二个层面是以年级组为主体,聚焦德育教育中的问题、难点,开展研修活动。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征,研究学校德育工作如何有效推进。研究“两个纲要”所要求的目标、内容以及与学生发展和认知相适应的推进策略。以项目组为主体,与教育教学科研相结合,选择教科研骨干,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在具体实施中,各个基本组织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问题筛选,即在学校统一组织下,对学校在教育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问题作出归纳、分类,形成一定时期内师生共同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纵向第一个层面是开展新教师的入格培训。具体做法:一是引导他们做好角色的转换,主要由学生转为教师,对他们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以及组织能力的培训;二是狠抓教学常规,在备课与上课、作业与辅导、听课与评课等方面着重指导;三是实行师徒结对,给每位新教师配备1~2位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为师傅,在学校工作中进行传、帮、带;四是建立学校考核制度,考核项目有写一份合格的教案、上一堂教学汇报课、写一份教学体会、设计一份活动方案、组织一次公开班队活动、写一份全面的工作总结。
纵向第二个层面是开展青年教师的上格培训。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通过观摩、研讨、竞赛、考核、评比等形式,给每位青年教师创设自己表演的舞台,提供成功机会。创设各种条件,优化培训的环节。学校要积极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给他们提供深造与学习机会,提高他们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纵向第三个层面是开展骨干教师的风格培训。一是以科研为先导。要求骨干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寻找研究课题,学校从理论、方法辅导和经费上给予支持,为他们的研究工作创造条件。二是以能力为关键。对骨干教师的能力培训则主抓他们把握教材的能力、驾驭大纲的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研究和创造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名师课堂”“走出去请进来”等途径,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开拓思路,接受教育新思维。
4 结语
新的时代对教育发出新的呼唤,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校本研修也应顺应时代潮流,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学校应进一步明确校本研修在新时期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确立新的培训目标和策略,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