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52:52
文档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题一、读《桃花源记》,回答下列问题。(17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
推荐度:
导读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题一、读《桃花源记》,回答下列问题。(17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题

一、读《桃花源记》,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⑴渔人甚异之(          )    (2)便要还家(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答:        

4.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6.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一、读《陋室铭》,回答下列问题

陋 室 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这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例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有仙则名   (             )       (2)谈笑有鸿儒(             )

(3)无丝竹之乱耳   (            )    (4)无案牍这劳形(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                    。(2分)

6、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请仿照①句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为②句在括号内作批注。(2分)

①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名人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7、“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2分)

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这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   名:

(2)惟吾德馨   德馨: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二、读《桃花源记》,回答下列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2)悉如外人 (       )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   (4)阡陌交通(          )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一、读《爱莲说》,回答下列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亭亭净植(         )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分)

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分)

一、读《大道之行也》,回答下列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选贤与能 与 (jǔ)     B.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guān)

  C.男有分,女有归 分(fēn)   D.是故谋闭而不兴 兴(xīng)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修(崇尚、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大家一样)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分)

  译文: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3分)

  译文:

  

③男有分,女有归。

译文:

13.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 (3分)

  ①

  ②

  ③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2题。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林嗣环《口技》

(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其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

9.填空。(4分)

    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_________编选的笔记小说《___________》。甲文段以“______________”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__________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会宾客大宴 会:_________  ②罔不因势象形 罔:__________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                                  

②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                                  

12.甲文段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2分)

                    

二、读《爱莲说》,回答下列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加点的字。(4分)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3)不蔓不枝                        (4)陶后鲜有闻                                   

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2.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4分)

文档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题一、读《桃花源记》,回答下列问题。(17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