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药材
1【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洗净,煮或蒸至透心,晒干,除去须根。
2【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常弯曲,有的具短叉状分枝,长2~5cm,直径1~3cm。表面深黄色,粗糙,有皱缩纹理和明显环节,并有圆形分枝痕及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
3【鉴别】
3.1显微鉴别
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扁平,壁薄。皮层宽广,有叶迹维管束;外侧近表皮处有6~8列木栓细胞,扁平;内皮层细胞凯氏点明显。中柱鞘为1~2列薄壁细胞;维管束外韧型,散在,近中柱鞘处较多,向内渐减少。薄壁细胞含油滴、淀粉粒及红棕色色素。
3.2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2g,加无水乙醇20ml,振摇,放置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姜黄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姜黄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ZT-TS-02-004-1《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96:4:0.7)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分别置日光下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和荧光斑点。
4【检查】
4.1 照ZT-TS-02-001-1《水分测定法》第二法测定,水分不得过16.0%。
4.2 照ZT-TS-02-002-1《灰分测定法》测定,灰分不得过7.0%。
4.3 照ZT-TS-02-002《灰分测定法》测定,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
5【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ZT-TS-02-003-1《浸出物测定法》测定,不得少于12.0%。
6【含量测定】
6.1 照ZT-TS-02-013《挥发油测定法》测定,挥发油不得少于7.0%(ml/g) 。
6.2 姜黄素 照ZT-TS-02-005-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40%冰醋酸溶液(48:5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30nm。理论板数按姜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姜黄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细粉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精密量取上清液1ml,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姜黄素(C21H20O3)不得少于1.0%。
7【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中间品
1 【净制标准】
照ZT-TS-02-009-1《杂质检查法》测定,杂质(包括空瘪者)不得超过2%。
2 【洗润标准】
饮用水冲洗至表面无泥土等杂质。浸润至手捏法检查柔软,断面无干心。但不得有伤水现象。
3 【切制标准】
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厚片,片厚2~4mm。切面应光滑,边缘整齐。异形片或片厚不在2~4mm的不得超过10%(取样100g,拣出异形片称重计算)。
4 【干燥标准】
照ZT-TS-02-001-1《水分测定法》第二法测定,水分不得超过12.0%。
成品
1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或类圆形的厚片。外表皮深黄色,有时可见环节。切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
2【检查】
照ZT-TS-02-001-1《水分测定法》第二法测定,水分不得超过13.0%。
3【含量测定】
照原料【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挥发油不得少于5.0%(ml/g);按干燥品计算,含姜黄素(C21H20O6)不得少于0.90%。
4【鉴别】、【检查】项下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应符合药材项下规定。
5【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