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林海》教学实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48:54
文档

《林海》教学实录

朴素的教学,激情的碰撞——《林海》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林海》一课是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运用了准确生动的语句,描绘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根据课文写景抒情的写作特色,同时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边读边展开想像,使课文所描述的景物在你的头脑中浮现。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体悟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2、切实加强读的训练,使学生做到读中思,读中悟。3、品词析句,强化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训练。4、加强
推荐度:
导读朴素的教学,激情的碰撞——《林海》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林海》一课是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运用了准确生动的语句,描绘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根据课文写景抒情的写作特色,同时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边读边展开想像,使课文所描述的景物在你的头脑中浮现。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体悟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2、切实加强读的训练,使学生做到读中思,读中悟。3、品词析句,强化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训练。4、加强
朴素的教学,激情的碰撞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林海》一课是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运用了准确生动的语句,描绘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根据课文写景抒情的写作特色,同时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边读边展开想像,使课文所描述的景物在你的头脑中浮现。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体悟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2、切实加强读的训练,使学生做到读中思,读中悟。

3、品词析句,强化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4、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自然知识的综合运用,解决诸如“为什么那以多绿色”等问题。

5、扩展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用发展和联系的眼光想问题。

教学重点:自读自悟,理解大兴安岭的美丽怎样与建设结为一体,为什么有“兴邦”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三次提到“亲切、舒服”使学生把握作者的写作脉络。

一、谜语导入,激情入趣

师:下面老师给同学们猜一个谜语,大家猜猜是哪篇文章?走进原始森林间,亲切舒服感于怀。绝无云横秦岭险,连绵起伏苍翠园。岭林花色齐装点,兴邦栋梁材。

生:《林海》

师:真不错,说说怎么猜到的。

生1:我从“原始森林”和“亲切舒服”猜到的。

生2:我从“云横秦岭”这句猜到的。

师:同学们很会抓住一些重点词语,体悟内容,这对我们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设计意图:由文自编几句谜语,句句都是文章内容的简括,抓住某一句都可以扣住内容,抓住全诗,又是全文的梗概。此设计让学生体悟文章内容的同时,也会受到教师语言魅力的影响,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感情的抒发也起到一定铺垫。)

二、整体感知,疏通联系

师: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把读懂内容告诉大家。

生:读文

师:下面请大家汇报读书所得

生1:我知道大兴安岭有“兴邦”的本事,(板书:兴邦)

生2:课文三次讲到亲切、舒服(板书:亲切、舒服)

生3:我读懂大兴安岭的岭很多(岭:多)

生4:我读懂大兴安岭的树木和花也很多(板书:林:多、花:多)

生5:我读懂大兴安岭不像秦岭那么险峻……

师:同学们读懂的内容真不少,作者怎样巧妙的把这些内容按一定顺序组织到一起,认真读书我们会有更多收获。

(设计意图:在第一课时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对全文内容再整体认知,有利于下一个教学环节的教学)

三、读品赏析,放手自悟

师:下面同学们再读课文,在读中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多读几遍,然后把你的读中的体会告诉大家,有问题,可以互相讨论,也可和老师商量。

生:读文,讨论

师:下面可以汇报吗?

生:可以

师:谁先说

生1:我喜欢第三自然段,这段告诉我们林海有许多种绿色。

师:能读给大家吗?

生1:读文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2:读得很有感情,但我觉得“林海”应该重读,“多少种绿颜色呀”应该读得抒情一些。

师:那你再给大家读一下好吗。

生:读文

师:问生1觉得生2读得怎么样?

生1:读得很不错。

师:你再来读读

生1:读文

师:这回有什么感觉。

生1:读后觉得林海仿佛如大海一般展现在眼前,我想林海为什么有这么多绿颜色呢?

师:多读一遍,果有高见,问题提得不错。

师:出示投影: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这句话?读中思考为什么有这么多绿颜色?

生:齐读

师:谁来说说“为什么有色这么多绿颜色?”

生2:我想由于大兴安岭树的种类非常多,每种树的深浅也不一样的缘故吧。

师:同学们有这方面的经验没有。

生3:有,在我们学校四周有杨树、柳树和榆树,它们树叶深浅就不一样。另外我还注意到树龄长短和叶子的颜色也有关系,树龄长的,叶子颜色深,树龄短的,叶子颜色浅。

师:又有新发现,你真是个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能让我多有许多收获!

师:谁还有高见。

生:苦思状

师:出示两幅投影片,一幅是远看一片茂密的叶子。一幅是近看一片树的叶子,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感受。

生4:远看树叶颜色深,近看颜色浅,这说明站的位置不一样,感受绿的深浅就不一样。

生5:还有就是同一种树,树叶茂密的地方,让人感觉颜色深。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发现,真不简单,那么这么多种绿颜色,你能说出几种。

众生:深绿、浅绿、墨绿、嫩绿、碧绿、淡绿、草绿、翠绿……

师:这么多绿颜色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仿佛置身绿色海洋,感觉真惬意啊!大兴安岭的树真是多而柔(板书:在“树:多”的后面加“而绿”)

师:读完了绿,谁还有好的段落和大家分享。

生6:我喜欢第二自然段,这段告诉我们大兴安岭的“岭”不但多而且“温柔”(板书:在“岭:多”后加“而柔”),我还特别喜欢最后一句话:“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这句话让我感受到大兴安岭之所以能出产许多树,因为这些珍贵的木材却有默默奉献的精神,孤峰突起可以是胜地的影致,但它只能让叹为观止,不可用于祖国建设,盛气凌人是一种气势,但它缺少谦虚的品质,所以我喜欢拥有温柔岭和珍贵树木的大兴安岭。

师:感悟的真深刻,让我们对大兴安岭有了新的看法。

生7:我喜欢“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也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很白色的”这句话。这句告诉我们大兴安岭的落叶松非常多,而且白桦为其点缀,多美的一幅绿色海洋图。

师:这句中的“泛”可不可以换在“掀”,用手势体会。

生8:不可以,因为“泛”是动的幅度小,而“掀”动的幅度大,(边说边用手势比划)而树不能动起来很高。

师:这句中的“俏丽”可不可以换在“美丽”。

生9:不可以,因为“俏丽”不但有美丽的意思,还含有生动,俊俏的意思。

师:体会的不错。

生10:我喜欢第二自然段。我喜欢几尺厚的松针,在松针上玩一定很有意思,玩累时,躺在上面,看着古木林立,那真是一种享受。

师:听你这么一说,我都想享受这份惬意。

生11:我喜欢第5自然段,这段用拟人手法写出大兴安岭美的一个侧面。

师:出示投影(课文有花、树、小溪、野花的插图)

生11:请你把这美景读给大家,好吗?

师:看到这么美的画面,听了有声有色的朗读,你们有什么新的感悟。

生11:大兴安岭自然的美才美得和谐,美的真实,美的叫人叹为观止。

生12:我想用小诗表达我的感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叮咚,花、树、蝶一处,美丽永长驻。

师:文采斐然,溢于言表,大兴安岭的美真的让我们很向往。朴素的野花,不但多而且美得动人。(在“花:多”后板书“而美”)

生14:我喜欢第6自然段,这段写出了大兴安岭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我想这是作者情之所致的一种抒怀,千山一碧,万古长青这样优美的句子让人对大兴安岭真是羡慕至极。

生15:我喜欢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段写出了人们和山的关系,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赞美,以此达到作者感情的升华,赞美大兴安岭有“兴邦”的意义(板书:兴邦)

师:能说说为什么有“兴邦”的意义?

生15:因为大兴安岭为国家建设提供了许多木材。

生16:因为大兴安岭的树木多,能挡住风沙,就不会起沙尘暴。以因为树木吸水量特别大,还可防止洪水发生。

生17:大兴安岭优美的天然风光让我都向往不已,如果在那发展旅游事业一定能红火,夏天原始森林风光无限,冬天开发雪资源。

师:同学们的见解真不错,正因为大兴安岭能为祖国建设做出这么多的贡献,所以作者由衷地感受到大兴安岭的“亲切、舒服”。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主观意愿来读文体悟,再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设问,生生之间的互动达到对内容的深刻理解,对作者感情的深切体悟,突破了重点)

四、精当提问,小收大展

师:作者三次写到大兴安岭让人感到“亲切、舒服,为什么每到一处都有这样的感受?

生18:每次感到“亲切、舒服”是因为大兴安岭和作者想象的奇峰怪石高不可攀不一样,而几尺厚的松针和古木让作者感受到和看到了大兴安岭朴素的美,所以感到亲切、舒服。

生19:我觉得作者摸到那些古木,一定会想到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这些古木就长在这样人人可攀的山上,它们不求土地的肥沃,而几尺厚的松针是它们最好的养料,这种自给自足,要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甚多的品质多么可贵,所以作者觉得“亲切、舒服”。

生20:作者第二次感到大兴安岭亲切、舒服是大兴安岭的美丽和建设结为一体,这种在美中能实现美的价值的大兴安岭,怎不叫作者感到亲切舒服。

众生:作者第三次感到亲切、舒服是因为它有兴邦的意义,这在前面同学们已经说了原因。所以我觉得作者三次感到大兴安岭的亲切、舒服,感情一次比一次深刻,是大兴安岭的美给作者感情的自然升华。

师:同学们体会的比老师都深刻,这么让人感受至深的句子,让我们再回味一番。

众生:读

(设计意图:抓住作者的感情线,精当的提问,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使学生把握作者的感情脉搏,达到对内容深化理解,点明题旨的作用,突破难点)

师:作者游览大兴安岭,时时有“亲切、舒服”的感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最想表达的内心感受是什么?

生21:我觉得大兴安岭太美了,真是一座天然的大公园,它虽然没有黄山奇异,没有泰山壮美,但大兴安岭内在的美是许多名山所无法比拟的。

生22:我真想到大兴安岭游览一番,体会一下原始森林的美。

生23:我多希望大兴安岭建起一个动物保护场,使那里不但千山一碧,万古长青,让那里也成为动物活动的乐园。这样大兴安岭的旅游业一定能兴旺。

生24:现在人们都喜欢实木家具,我想在大兴安岭开家具公司,一定会很攒钱。

(设计意图:在学生达到作者感情融为一体时,让学生反内心最想说的话说出来,这样做既有利于捕捉学生的灵感,也落实了单元训练重点)

师:同学们美好的设想和淋漓的表达都让老师为之感动了,老师也想抒发情怀,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我就赋诗一首以抒情怀

师:绿色青山保护神,装点江山景色新;千秋万代青山在,造福人类功无边;祖国山河多壮丽,振兴中华志在肩。

生:鼓掌

师:好,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设计意图:在学生情感升华到最高处时,老师精巧的小结,既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对学生表达时做到语言的精炼、恰如其分也是一种熏陶。)

板书设计:

                         岭:多而柔

               景色      林:多而绿

19  林海                 花:多而美

(亲切、舒服)   联想:建设、兴邦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工具性。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给学生探究、合作、读悟的时间,给学生发展、创造、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的思维在集体的熔炉中迸发出个性的火花,使朴素的课堂教学在师生激情碰撞中达到情与思的衔接和延伸。使学生良好的知识储备得到发挥。使学生能够在情趣盎然中生机勃勃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主渠道。

文档

《林海》教学实录

朴素的教学,激情的碰撞——《林海》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林海》一课是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运用了准确生动的语句,描绘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根据课文写景抒情的写作特色,同时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边读边展开想像,使课文所描述的景物在你的头脑中浮现。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体悟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2、切实加强读的训练,使学生做到读中思,读中悟。3、品词析句,强化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训练。4、加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