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练习2 | 备课日期 | 9月26日 | |||||||
教学目标 | 1、学用字词句,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2、写好钢笔字,注意带撇和带竖笔画的字的写法。 3、读读背背,积累描绘民族建筑和山水风光的词语。 4、口语交际,听到有人敲门怎么说,怎么做。 5、学会毛笔字的基本笔画:竖。 | |||||||||
教学重难点 | 1、学用字词句,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2、口语交际训练,注重口语表达的能力的培养。 | |||||||||
教学准备 | 学生准备好《新华字典》,写钢笔字所需物品 | |||||||||
教学时间 | 三课时 | |||||||||
教学过程 | ||||||||||
第一课时 | ||||||||||
教学目标 | 1、学用字词句,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2、写好钢笔字,注意带撇和带竖笔画的字的写法。 | |||||||||
教学重难点 | 学用字词句,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举例导入 二、总结方法 三、练习巩固 四、写好钢笔字 | 1、导入:在《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出示句子(略)。大家细细读一读,想想这句话里的“漾”的什么意思? 2、当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个字的? 1、提问:查字典,“漾”有几个意思?怎么确定这句话里的意思? 2、方法小结:一个字词的意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应该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的特定含义。 3、要求学生朗读,熟记理解 字词的方法。 1、练习:小猴在读童话书时遇到了几个不认识的字,你能帮他查查字典找到正确的解释吗? 2、出示练习中的句子。 3、在学生选择字典中的义项时,作及时的指导,点拨。 4、补充练习。 1、教师讲清题目要求 2、出示要写三个字 3、说说三个字的特点 4、指导写“异”:观察撇要缩紧,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 5、教师范写。在学生描红时巡视并作相应的指导。 6、同法指导余下汉字 | 1、朗读句子,回忆“漾”的意思。(水面轻微动荡) 2、回忆并回答。(查字典) 1、结合字典回答。 2、根据具体的句子,确定“漾”的意思是第一个义项。 3、朗读,熟记理解字词的方法。 1、查出带点字的读音,并将语句读通顺。 2、小组讨论带点字应该选择哪种解释。 3、集体交流。 4、补充练习。 1、学生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认读 3、学生说说这三个字特点(上下结构) 4、学生观察:撇要缩紧,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 5、学生认真进行描红。 6、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余下的字。 | 练习写好上下结构的钢笔字,书写时注意撇要缩紧,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 |||||||
作业设计: 完成习字册。 | ||||||||||
第二课时 | ||||||||||
教学目标 | 1、读读背背,积累描绘民族建筑和山水风光的词语。 2、口语交际,听到有人敲门怎么说,怎么做。 | |||||||||
教学重难点 | 口语交际训练,注重口语表达的能力的培养。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教学读读背背 二、教学口语交际 | 1、出示题目要求 2、出示成语 3、请小朋友借助工具书自己学习理解。 4、教师范读 5、帮助理解成语的意思。 玉宇琼楼:形容建筑物华丽精美 错落有致:交错纷杂,别具一格 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通向隐僻幽静的地方。 千岩争秀,万壑争流:形容山岭重叠,风光秀丽,许多条深沟、河谷水流不息的样子。 6、指导背诵。 (一)指导看图 1、出示挂图,组织学生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组织小组讨论: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3、组织小组汇报,教师加以点拨。(熟人和生人) 4、组织讨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些什么?相机板书: 熟人 热情接待 生人 核实身份 (二)指导说话 1、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将后一种情况作重点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表演。 3、讨论评析,并给予指导。 2、再次指名上台表演。 (三)反馈 1、教师巡回倾听指导 2、要求学生同桌互练,能说出对方的优缺点。 3、总结全班练说情况,表扬鼓励,评议 。 | 1、学生明确题意。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查字典解决,也可同桌商量和问老师。 4、学生学读,自由读。 5、学生交流自己理解的成语,不懂的听听老师的讲解,大致了解一下它们的意思,帮助记忆和背诵。 6、自由练习背诵。集体背,个别背。 1、学生观察图画后,进行个别交流。 2、学生积极讨论: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3、学生进行交流。 4、学生积极讨论:在不同的情况下,应注意些什么? 1、学生分角色自由进行表演。 2、学生自由练说,然后上台表演。 3、学生进行评论。 4、再次进行表演。 生自己练习说话 同桌互相练说,评出不足。 几位同学到讲台前说一说。与老师一起参与评议。 | 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可以通过模拟练习,增长生活知识,增强防范意识,以便他们能学会自我保护,适应社会生活。同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说话,在评议中互相得到提高。巩固说话要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提高。 | |||||||
作业设计: 抄写并默写8个成语 |
第三课时 | ||||||||||
教学目标 | 掌握笔画“竖”及运笔方法。 | |||||||||
教学重难点 | 学会写毛笔字的基本笔画:竖。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明确书写内 容 二、指导 三、练习 | 1、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写毛笔字。让我们先来认识“竖”。 2、出示 3、我们来看,写毛笔字时,“竖”分两种,一种叫悬针竖,另一种叫垂露竖。 1、那如何运笔写好这两种竖呢? 2、师一边示范一边说:悬针竖写时,逆锋右上入纸旋右折稍按,向下行笔,渐行渐提,引伸出锋,力送锋尖,悬空回缩收笔。 3、垂露竖的写法,起笔同悬针竖,中锋下行,至收笔处稍顿再折向左上缩回,藏锋收笔。 4、写时一定要注意:要在竖中线上书写,保持中正,防止歪斜。 教师巡视,现场指导。 | 学生明确本次书写内容 学生认真看,并初步认识悬针竖和垂露竖。 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运笔。 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运笔。 学生认真听 学生仿影,练习 | 通过讲解、示范,使学生掌握悬针竖和垂露竖正确的运笔方法,并且通过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现场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悬针竖和垂露竖正确的运笔方法。 | |||||||
作业设计: 练习书写两种不同的竖 | ||||||||||
板书设计 | 练习2 熟人 热情接待 生人 核实身份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