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7+000~K47+977.265)
60T龙门吊计算书
编制: 侯兆隆、吴晓栋
审核: 钱 江
审批: 田连民
1、计算依据
1.1、《灌阳至凤凰高速公路NO.1合同段60T龙门吊设计图》;
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3、《装配式公路钢桥多用途使作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1.4、《起重机设计规范》(GB/T 3811-2008);
1.5、《机械设计手册》;
1.6、《钢结构设计手册》。
2、龙门吊总体结构
60T龙门吊采用轨道行走式,轨道间距25m,净高约9m。门吊主梁采用三角桁架组拼,每个主梁采用2排三角架,门吊支腿采用钢管结构,主支腿采用φ325×10钢管、副支腿采用Φ219×6钢管管;卷扬机最大输出张力8t,卷扬机与80t滑车组相连,滑车组绕12线,龙门吊总体构造见图2-1。
图2-1 60T龙门吊总体构造图
3、计算荷载
3.1、 计算荷载
(1) 结构自重荷载由MIDAS CIVIL2010计算程序自动计算。
(2) 起升荷载:
吊重荷载600kN,吊具30kN,起吊小车80kN
合计:
吊车与轨道接触长度度为1.93m,故线性荷载Qd=710KN/1.93m=183.94KN/m
(3) 起吊小车行走制动荷载:
按起升荷载10%取值,
吊车与轨道接触长度度为1.93m,故线性荷载Qz=710KN/1.93m=18.39KN/m
(4) 风荷载:
因风荷载对龙门吊影响甚微,故不作考虑
3.2、 荷载组合
组合1:小车起吊重物在跨中横梁上行走
承载力验算:1.1×(1)+1.2×(2)+1.2×(3)
变形验算:1.1×(1)+(2)+(3)
组合2:小车起吊重物在边跨横梁上行走
承载力验算:1.1×(1)+1.2×(2)+1.2×(3)
变形验算:1.1×(1)+(2)+(3)
4、龙门吊结构计算
4.1、吊具计算
龙门吊起重设备采用卷扬机起吊,卷扬机最大输出张力8t,卷扬机与80t滑车组相连,滑车组绕12线,钢丝绳直径24mm、最大破断拉力317KN,取安全系数5,则吊具理论吊装重量317×12/5=760.8KN>1.1×(600+30)=693KN,满足要求。
4.2、起吊平车吊梁计算
起吊平车轨道间距2m,吊梁采用HW428×407型钢,吊梁跨中承受吊重荷载及吊具荷载:。
(1) 吊梁计算
HW428×407截面参数:
,,,,
弯矩
剪力
(2) 吊耳计算
起吊平车吊梁连接吊耳结构见图4-1所示。
图4-1 60T龙门吊总体构造图
① 焊缝强度计算
吊耳连接焊缝采用角焊缝,设计焊缝高度不小于10mm,焊缝强度按100MPa计。
吊板焊缝抗拉应力:
② 销接强度计算
耳板厚度为20mm,销孔加强板厚度10mm,销轴直径110mm,销轴材质为Cr40。
耳板销孔抗剪应力:
耳板销孔抗压应力:
销轴抗剪应力:
4.3 、龙门吊主梁、支腿结构计算
龙门吊主梁、支腿结构计算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 CIVIL2010计算。
4.3.1、模型建立
龙门吊所有杆件均采用梁单元;主梁连接框、均横梁、稳定杆等铰接杆件释放其梁端约束,小车轨道与上弦杆、主梁与支座的连接采用弹性连接中的刚接,主副支座支腿采用公用节点进行刚接,将支腿进行固定并释放X轴方向的转动约束;重力荷载程序自动计入,起升荷载及起吊小车行走制动荷载均采用均布荷载。龙门吊结构计算模型如图4-2所示。
图4-2 门吊结构计算模型(小车在中跨)
4.3.2、组合1验算
组合1为小车起吊重物在跨中横梁上行走,承载力按1.1×(1)+1.2×(2)+1.2×(3)进行验算;变形验算:1.1×(1)+(2)+(3)。
1)承载力验算
承载计算结果如图4-3所示,可见其最大应力在跨中为188MPa<215MPa,故知其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
图4-3 应力图
2)变形验算
变形结果如图4-4所示,可见其最大变形在跨中为4.9cm<25/400=6.25cm,故知其变形能满足规范要求。
图4-4 位移图
4.3.3、组合2验算
组合2为小车起吊重物在边跨横梁上行走,承载力验算按1.2×(1)+1.2×(2)+1.2×(3);变形验算:1.1×(1)+(2)+(3)。
1)承载力验算
承载计算结果如图4-5所示,可见其最大应力在跨中为167MPa<215MPa,故知其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
图4-5 应力图
2)变形验算
变形结果如图4-6所示,可见其最大变形在跨中为4.9cm<25/400=6.25cm,故知其变形能满足规范要求。
图4-6 位移图
4、结论
经过计算进行验算可知,龙门吊各项受力及变形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另因计算软件本身为杆系计算,故会导致小车轨道及主支座等个别地方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而现实中节点连接均是面面接触,根据设计经验及应力大小可以忽略其影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