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三章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41:53
文档

第三章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第三章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只言感悟片语共勉——哪壶不开提哪壶:备受争议的人肯定评价:(1)他是一个思想领域的开拓者,思考着用一种新的方法去了解人性。尽管他的概念是从文化的潮流中取得的,他仍是一位这样的创始人,他忠于自己的基本信念而辛勤工作了五十年,同时,他对于自己的观念体系不惮修改,使它趋于成熟,为人类的知识作出贡献┅┅他的观念日益扩展,直至他的有关人类动机的全部思想普及于心理学家们和普通人之间,在他们看来,弗洛伊德这一修饰词几乎与达尔文同样耳熟了。他已经潜意识心灵这个概念变成了常识。┅┅正是这
推荐度:
导读第三章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只言感悟片语共勉——哪壶不开提哪壶:备受争议的人肯定评价:(1)他是一个思想领域的开拓者,思考着用一种新的方法去了解人性。尽管他的概念是从文化的潮流中取得的,他仍是一位这样的创始人,他忠于自己的基本信念而辛勤工作了五十年,同时,他对于自己的观念体系不惮修改,使它趋于成熟,为人类的知识作出贡献┅┅他的观念日益扩展,直至他的有关人类动机的全部思想普及于心理学家们和普通人之间,在他们看来,弗洛伊德这一修饰词几乎与达尔文同样耳熟了。他已经潜意识心灵这个概念变成了常识。┅┅正是这
第三章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只言感悟  片语共勉

——哪壶不开提哪壶:备受争议的人

肯定评价:

(1)他是一个思想领域的开拓者,思考着用一种新的方法去了解人性。尽管他的概念是从文化的潮流中取得的,他仍是一位这样的创始人,他忠于自己的基本信念而辛勤工作了五十年,同时,他对于自己的观念体系不惮修改,使它趋于成熟,为人类的知识作出贡献┅┅他的观念日益扩展,直至他的有关人类动机的全部思想普及于心理学家们和普通人之间,在他们看来,弗洛伊德这一修饰词几乎与达尔文同样耳熟了。他已经潜意识心灵这个概念变成了常识。┅┅正是这个弗洛伊德,他把动力概念引进了心理学,使心理学家们看到了它,又采用了它。谁想在今后三个世纪内写一部心理学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姓名,那就不可能自诩是一部心理学通史了。

——[美]波林,《实验心理学史》

(2)历史上没有几个人能象弗洛伊德那样对人类思想产生如此冲击,没有一个人类生存的主要领域不曾受到弗洛伊德思想的触及。例如,他对宗教、哲学、教育、文学、艺术以及一切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赫根汉,《心理学史》

(3)如果你感到弗洛伊德令人讨厌,那是我的过错,而不应归咎于他。

——[美] 赫根汉,《心理学史》

否定评价之总结:

(1)因“泛性论”而被视为道德败坏者、堕落者、下流胚。

(2)因本能论而被视为对人类理智的反动。(人类理智遭受第三次致命打击的策划者与实施者)

一、弗洛伊德简介

(一)抱负远大的精神科大夫

(二)善于思考的人

(三)年轻母亲的宝贝

(四)出色而幸福的男人

二、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一)心理分区观点——意识与无意识

1、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观点来自他早期的行为实践

2、无意识活动的证据

(1)梦

梦是无意识的集中流露,因此,考察梦是了解无意识的捷径。

梦是愿望的满足。

(2)弗洛伊德式失误

来源于人们深层无意识动机的失误。

(3)精神病症状

无意识表达的借口。

(4)投射测验

向被试呈现模糊刺激,要求被试根据呈现的刺激编故事、辨认物体或画画,从而考察被试无意识心理的方法。

(5)自由联想

在治疗师的有效引导下,个体可暂时逃避自我的监督,从而自然、坦率又流畅地表达自己内心所想,借以了解无意识活动的方法。

(6)催眠

在催眠师的引导下,个体自我被极度削弱,甚至进入一种暂停状态,根据催眠师的提示以直接获得被催眠者无意识欲求的方法。

(二)人格结构观点——本我、自我与超我

1、本我

(1)本我是原始的本能,与生俱来,它寻求欲望的及时满足、紧张的立即释放。

(2)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即趋乐避苦。

(3)本我力量的压抑会产生转移作用。

(4)本我是人格的根本,是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

(5)本我经常以愿望的形式满足其需要。

(6)本我完全隐藏于无意识中,即处于意识之外。

2、超我

(1)超我是社会道德原则及各种规范的体现者与维护者,其基本功能是控制行为。

(2)超我遵循完美原则行事。

(3)超我拥有两个成分:良心和自我理想。

良心是个体受惩罚而内化的经验;自我理想是个体不断获得奖赏而内化的经验。

3、自我

(1)自我是现实的体现者,以追求现实、尊重现实为原则。

(2)自我是本我与超我冲突的调节者,它依据现实和超我的要求,来满足本我的愿望。

(3)自我具有比较理性化的功能,能忍受紧张,能伸能屈。

(三)人格动力观点——本能和紧张的缓解

1、本能即个体躯体内部的兴奋状态,它寻求表现和紧张释放。

2、生的本能

又称力必多或性力,指一切与保存生命有关的本能、用于延长生命的能量。又以厄洛斯(古希腊神话中的爱神)标称。

3、死的本能

也称塔那托斯即死神。指激发一个人回到有生命之前的无机体的状态中去力量,即从不稳定的生命有机体状态回复到稳定的无机物的倾向。

(四)人格适应观点——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1、焦虑、适应、自我防御机制

(1)焦虑:焦虑是自我在协调现实、本我与超我之间冲突时遭遇危险的信号,它促使个体警觉起来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2)适应:通过自我协调,个体可在来自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冲突中达到稳定状态。

(3)自我防御机制:自我应对焦虑以求稳定状态的基本策略。

2、焦虑类型

(1)神经症性焦虑:自我在遭受来自本我严重威胁时的软弱态度。

(2)道德性焦虑:自我在遭受来自超我严重威胁时的软弱态度。

(3)现实焦虑:自我在遭受来自现实的严重威胁时的软弱态度。

3、自我防御机制诸形式

(1)压抑:指自我将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让人感到困惑或痛苦的思想、欲望或经验压回到无意识中,以致在一般情况下,当事人不能觉察或回忆。

(2)投射:指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别的事物上。

(3)合理化:也称文饰作用,指个体在某些情境下,以个人需要的理由来解释自己不能改变的事实。

(4)升华:指个体将可怕的无意识冲动转化为社会所接受行为的防御形式。

(5)补偿:指个体感觉自己在生理或心理上存在某种缺陷,这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也可能是想象的,因此,他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予以弥补以减轻内心的不适感。

(6)替代或移置:是指个体将危险的冲动(情感或行动)转移到另外一个较为安全的情境下释放出来。

(7)拒绝:指个体将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定,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

(8)反向:指个体按照与其无意识欲望相反的方式行动。

(9)倒退:指个体用较原始和幼稚的方式去对付欲望和冲动所引起的困难境遇的防御形式。

4、正确理解自我防御机制

(1)自我防御机制的特点

其一,一切防御形式均在无意识水平上进行,即本人并不知道自己在用以自卫,因此具有自欺性质;其二,一切防御形式都是在伪装或歪曲事实,从而减轻对个体造成的焦虑或罪恶感。

(2)作用的两面性

积极作用:人们可以借此暂时解除痛苦和不安。

消极作用:毕竟是一种自我欺骗,因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它只能起到使人逃避现实的作用,这有时反而会使现实问题复杂化,甚至使人陷入更大的挫折或冲突的情境中。

(五)人格发展观点——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学说(参考发展心理学相关内容)

1、基本观点

(1)成人人格的本质在生命最初的五、六年里已经基本形成,即早期经验乃人格的根基。

(2)弗洛伊德在性的框架中解释心理发展,即对早期人格的发展主要围绕性的主题,个体心理发展每一阶段的标志是主要的性敏感区,而且这些阶段对成年期人格有不同的影响,因此被称作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

2、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学说

(1)划分标准

心理性欲的发展是以力必多(性力)的投放部位来划分的。力必多的投放部位在发展早期的若干年中是不断改变的。最初在口腔内,然后是肛门,再后是生殖器。这些发展阶段分别称为口欲期、肛欲期和性器期,然后经过一个替代性活动的潜伏期,最后发展到性成熟的生殖期。

(2)发展阶段的具体时间顺序和重要事件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

年龄(岁)  阶段名称  力必多投放部位  发展中的主要事件

0~1          口欲期      口唇      吮吸乳汁、获取各种食物

2~3          肛欲期      肛门            排便训练

3~5          性器期      生殖器        对异性父母的情结

6~12         潜伏期       无       学校生活、习得本领和知识

青春期       生殖期      性器官   成熟的性关系、创造性的活动

(3)各阶段的任务及与人格的关系

心理性欲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基本发展任务;

上阶段良好发展(个体得到的满足既不过多,也不过少),个体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

任何一个阶段发展的失败,都会使个体停留在这一阶段不能发展,称为滞留;

滞留的发生,会使个体在其后的发展阶段中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退行到先前滞留过的阶段去,从而可能造成变态和疾病倾向,成为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病的根源。

三、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应用——精神病治疗

(一)精神分析的目的是将病人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对它进行考察。

(二)精神分析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将无意识冲动带到表层的工作上。成功的治疗能释放自我压抑冲突时消耗的能量。能量一旦释放,病人就能过上快乐、正常的生活。

四、弗洛伊德的人性观

(一)人自兽来,本能至上;万千行为,趋乐避苦。

(二)对一句格言的看法

“你必须象爱你自己一样爱你的邻居。”——弗洛伊德认为,此格言带有明显的矫情,甚至虚伪,根本不可能。

五、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一)贡献

1、弗洛伊德的理论是第一个综合性的人类行为与人格的理论。

此后的多数人格研究者或者借用精神分析的概念和假设,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理论;或者在与弗洛伊德的争论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多数心理学史专家相信,精神分析人格理论为人格理论指明了今后几十年的发展方向。

2、弗洛伊德被公认为建立心理治疗体系的第一人。

如今,采用与治疗师讨论的方式治疗心理障碍,已经被接受为处理生活问题的方法。当初的许多治疗技术如自由联想、催眠和释梦已经成为许多治疗师的标准工具。

3、弗洛伊德推广了重要的心理学原理和概念,并促进了它们的发展。如,有关焦虑的研究,已经成为今天若干人格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批评

1、弗洛伊德理论的创新程度问题。

跟其他人一样,弗洛伊德的研究离不开别人工作的积累。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其他若干人对无意识的早期关注和初步考察,都是弗洛伊德理论的思想和材料来源。但是,弗洛伊德的整合工作无疑是独创的、崭新的。

2、有人认为,根据弗洛伊德理论提出的许多假设难以验证。

3、弗洛伊德用以说明其观点的个案材料存在偏差。

(1)弗洛伊德的富有的病人不能代表典型的成年人;(2)弗洛伊德所用材料有明显的筛选痕迹;(3)弗洛伊德有意无意地诱使病人们说出他想知道的东西;(4)弗洛伊德理论的风格问题:关于人格发展影响因素的考虑过于狭隘和武断,对于个体生命后期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关注不够;弗洛伊德更倾向于关注人格的消极面——心理障碍,而不是日常的心理机能和人格积极面。

本章参考读物:

1、The ego and the id.介绍了其人格理论模型的中心概念。

2、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应用其人格理论模型回答社会如何运转。

3、A  life for our time.最受欢迎的弗洛伊德传记之一。

课后作业:

简析弗洛伊德的人格适应观点。

文档

第三章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第三章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只言感悟片语共勉——哪壶不开提哪壶:备受争议的人肯定评价:(1)他是一个思想领域的开拓者,思考着用一种新的方法去了解人性。尽管他的概念是从文化的潮流中取得的,他仍是一位这样的创始人,他忠于自己的基本信念而辛勤工作了五十年,同时,他对于自己的观念体系不惮修改,使它趋于成熟,为人类的知识作出贡献┅┅他的观念日益扩展,直至他的有关人类动机的全部思想普及于心理学家们和普通人之间,在他们看来,弗洛伊德这一修饰词几乎与达尔文同样耳熟了。他已经潜意识心灵这个概念变成了常识。┅┅正是这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