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测量
1、将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千克50克 4005克 4吨50千克 450千克
错因分析:这里涉及三个重量单位之间的复合单位之间的比较,这个对学生而言难度很大,一是一下子四个之间的比较该怎么样去比,二是孩子在进行两两比较的时候不懂灵活把不同单位转换成相同单位进行比较,如,4千克50克与4005克比较,
三是区分哪一些在进行两两比较时那些该转换单位,那些不用,如,4千克50克与450千克。
2、8分米-43厘米=( )厘米
错因分析:小部分孩子不懂得8分米转换成厘米,部分孩子不懂不同单位相加减要先把单位转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
第二单元 万以内书的加法和减法(二)
1、805-( )=198
错因分析:一是孩子不懂的在减法算式中减数=被减数=差;二是孩子计算粗心算错。
2、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下去又来了403位游客,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全天园内来了多少游客?
错因分析:一是孩子在计算第一小问时,没有理解问题中的“这时园内”指的就是来的游客人数减去离开的游客人数,很多孩子也没有理解数学信息,直接乱用403-265,或者是直接计算全天园内来的游客数量;二是有很多孩子看漏题,直接忽略第2个问题。
3、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红说:我家到学校有312米。小明说:我家到学校只有155米。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远?
错因分析:孩子的思维太过定式,没有考虑到有两种情况,大部分孩子都是只想到其中的一种情况,这个题也说明孩子在对于解决此类问题时没有养成画线段图的习惯。
第三单元 四边形
1、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错因分析:主要是第二个问题出错,错因是孩子没有动手画一画靠墙可以有哪些情况,多以很多孩子都只是想到其中的一种,没有把两种情况写出来比较大小。
2、把两个长是5厘米、宽是3分米的长方形拼在一起,拼成一个四边形,品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先把你拼的图画出来,再计算)
错因分析:一是在用两个长方形拼图的时候很多孩子只想到了一种拼接方法,没有再懂脑筋再想其他的拼法;二是懂得两种拼法的孩子在计算拼成图形时,只是简单把原来的每个长方形的每条边相加,不会找出新拼成图形的边长,然后根据拼成多的图形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1、除数最小填几?这时被除数是几?填一填。
( )÷( )=4…… 3 ( ) ÷( )=2 …… 7
错因分析:一是孩子不懂得利用“余数比除数小”这句话来找除数,自己瞎写一个;二是孩子没有注意审题,题目中说“除数最小”,如第一题得余数是3,除数比余数大,而且又是最小的只能是4。;三是在确定好除数后,有孩子不懂得被除数=除数乘商加余数。
第五单元 时、分、秒
1、填一填。
180秒=( )分 240分=( )小时
错因分析:这两个题都是由小的时间单位转换成大单位,孩子不懂得想:180秒里有3个60秒,一个60秒就是1分,也就是3分。
2、填写合适的单位。
①一节课是40( )。 ②运动会上,赵伟用13( )跑完50米。
③脉搏跳8下用了6( )。 ④兰兰做30道口算题用了3( )。
错因分析:孩子缺乏对生活的了解。
3、由北京驶来济南站的列车到达济南站的时间是10:50,发车时间是11:00。徐叔叔从济南站上车,他10:25到了火车站,还要等多久?
错因分析:孩子缺少生活经历,忽略了列车到达某个车站后要停留一小段时间,把后来时间弄混淆了堪称是10:50,这里应该要了解常识,判断发车时间才是作为后来时间。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1、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5 1 0
× 6
3 6 0
错因分析:孩子在计算百位乘6时,五六三十,是指5个百和一个6相乘得30个百,30个百是3000,所以30的各位写在百位上,3往前一位进3作为千位。
1 0 8
× 5
5 0 4 0
错因分析:孩子在计算百位乘5时,在百位的数位下面没有把5个百的5写在百位下方,把十位0成5得0的0写作在百位上。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
错因分析:一是孩子不知道是一根长的线段平均分成7分,看到括号括的就以为是分括号括着的;二是在知道平均分后,不懂的没一小段就是整条长线段的七分之一,而几段就是七分之几。
2、六分之四是( )个( )。
错因分析:孩子没有真正理解六分之四的意思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六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六分之一,而几份就是几个六分之一。几分之几中分母就是平均分的份数,分子是指取其中的几份。
第八单元 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