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单位符号是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
【习题】1.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______m—_____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____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_____cm。
2. 1km= m= dm= cm = mm = nm
3. 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700 ;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
(3)一课桌的高为0.52 ; (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
2.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刻度尺带刻线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紧贴);零刻度线或重新确定的起始刻线要与被测物体对对齐(对齐);刻度尺要放正,被测物体平行,能倾斜(平行);刻度尺要正方。
D、“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E、“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习题】1.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
B、 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C、 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
D、 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2. 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
A、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 B、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
C、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 D、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
3. 要比较准确地测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 )
A、做一根分度值为1m,长为100m的长度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打开地图,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
C、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
D、将公路等分成n段,测出每段的长度s,再由ns算出
4. 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cm。此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cm。
5.怎么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写出你需要的辅助器材,画出你的测量方法。
3. 时间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单位符号是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时间单位:时、____。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____min;1min=____s。
4. 时间的测量——归纳停表的使用规则和读数方法: 。
5. 误差
(1)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 )
(2)误差产生原因:测量仪器不精确,试验方法粗略,环境因素对测量仪器的影响等客观原因和测量者自身的主观因素影响而产生的。
(3)错误产生原因: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读书时粗心大意。
(4)减小误差的方法: ; ;
(5)错误时不该发生的,是能够消除的;而误差是不能消除的,只能( )。
注: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习题】1.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6.像科学家一样探究的七个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 )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习题】下列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月球绕着地球转 B.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C.空气的流动 D.洒在水里的糖使水变甜
2.参照物
(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物。
参照物 二者位置 变——研究对象——发生机械运动
研究对象 不变—— 研究对象——相对( )
【习题】1、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 。
2、“月亮躲进云层里”是以 为参照物;“潮起潮落”是以 为参照物的。
(2)参照物的选择:
A.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通常根据研究方便来决定,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B. 参照物一旦选定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C.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D.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 )同。
E.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性。
【习题】1.一位跳伞运动员从直升飞机上跳下时,看到地面向他扑来,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直升飞机 C、自己 D、无法判断
2. (多选题) 乘客坐在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
A. 江岸的码头 B. 游轮的船舱 C. 迎面驶来的汽艇 D. 奔流的江水
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位法国的飞行员在战斗中看到身旁似乎有一个“小虫”,用手抓来一看,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颗子弹是从对面的飞机上射来的
B. 这颗子弹是从地面上射来的
C. 这颗子弹相对于这架法国飞机是静止的
D. 这颗子弹和这架法国飞机具有相同方向,相同大小的速度
4. 某车站并列停放着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从一侧的窗口看到田野上树木向北运动,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则( )
A. 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车比甲机车快
B.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C. 甲、乙两车同时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机车慢
D.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停留在站台上
5. 一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
A. 一定上升 B. 一定下降 C. 一定静止 D. 无法判断
6. 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a、b、c三辆汽车,a车上的人看到b车匀速向南,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
A. 只有a车 B. 只有b C. 只有c D. a车和c车
7. 一位同胞坐船来到上海,说:“上海终于来到我的身边”。他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 。
8. 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出来”,诗中两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和______,这运用了物理学中的_____________原理。
三、运动的快慢
1.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用( )表示。
A. 比较快慢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 );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 )。
B.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2. 计算公式:v =( )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 )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 )或km·h-1,
1m/s=( )km/h。 v=, 变形可得:s=vt,t=。
3.匀速直线运动
1. 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 )变;
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 )变;
曲线运动: 沿曲线的运动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特点:A.任意一点的速度( )同。
B.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同。
C. 速度的大小与时间、路程的变化无关。
D. 快慢( )变,沿着( )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E.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4.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5.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 v=s/t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情况
6.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 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习题】1. 客机匀速飞行的速度为250 m/s,对其物理意释正确的是( )
A、客机在1秒内的速度为250m B、客机在1秒内的速度为250m/s
C、客机每秒飞过的路程为250m D、客机每秒飞过的路程为250m/s
2. 有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这个物体在2s内的速度一定是( )
A、2.5m/s B、5m/s C、20m/s D、40m/s
3.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10:3 B、3:10 C、8:15 D、15:8
4. 战斗机在空中加油,已知加油机的速度是800km/h,则此时战斗机的速度应是( )
A. 0 B. 800 km/h C.大于800 km/h D. 小于800 km/h
5. 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100m,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用了5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 m/s,通过后一半程的速度是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6. 小华骑自行车沿直线运动,前3s内运动了6m,接下来的5s内运动了8m,最后的4s内运动了6m,则前3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最后4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 m/s,小华在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