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治疗失眠病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40:31
文档

中医治疗失眠病

失眠,又称不寐,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表现为难以入睡或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或睡眠不实。是困扰现代人生活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西医称之为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综合症。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冥”,“不得眠”,“不得卧”,《难经》称为“不寐”。《内经》记载失眠原因有三,其中第2个原因为邪气客于脏腑,卫气不能入阴所致。如《灵枢•邪客》曰:“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暝,不卧出者……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暝。”。《古今医统大全•不寐侯》详细分
推荐度:
导读失眠,又称不寐,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表现为难以入睡或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或睡眠不实。是困扰现代人生活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西医称之为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综合症。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冥”,“不得眠”,“不得卧”,《难经》称为“不寐”。《内经》记载失眠原因有三,其中第2个原因为邪气客于脏腑,卫气不能入阴所致。如《灵枢•邪客》曰:“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暝,不卧出者……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暝。”。《古今医统大全•不寐侯》详细分
失眠,又称不寐,是临床常见的一种 睡眠障碍,表现为难以入睡或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或睡眠不实。是困扰现代人生活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西医称之为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综合症。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冥”,“不得眠”,“不得卧”,《难经》称为“不寐”。《内经》记载失眠原因有三,其中第2个原因为邪气客于脏腑,卫气不能入阴所致。如《灵枢•邪客》曰:“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暝,不卧出者……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暝。”。《古今医统大全•不寐侯》详细分析了失眠的病因病机为“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阳独亢,亦不得眠”。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不寐》中将失眠分成有邪、无邪两种类型,认为“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无邪是指“思虑劳倦惊恐忧疑,及别无所累而常多不寐者,总属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张景岳认为“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据此《景岳全书•不寐•论治》中指出:“无邪而不寐者……宜以养营,养气为主治……即有微痰微火皆不必顾,只宜培养气血,血气复则诸症自退,若兼顾而杂治之,则十曝一寒,病必难愈,”。《医宗必读•不得卧》将失眠原因概括为“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五个方面。《医效秘传•不得眠》将病后失眠的病机分析为“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若阴虚为阳所胜,则终夜烦而不眠也 ”。

       人的正常睡眠是体内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地转化的结果。失眠是因为这种规律遭到了破坏,也是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不和所致的“阳不入阴,神不守舍,心神不安”的病理表现。茯苓性平,味甘淡,可入心经、脾经、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尤其适宜心脾两虚型的失眠患者服用。

一、失眠的分型

    失眠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现代最常见的失眠分类法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起始失眠

    又称入睡困难型失眠。特点为夜晚精力充沛,思维奔逸,上床后辗转难眠,毫无困意,直至后半夜才因极度疲劳而勉强入睡。这种类型人占失眠么大多数,通常是“猫头膺型人”,以青壮年多见。

(二)间断失眠

    又称熟睡困难型失眠。特点为睡眠程度不深,夜间常被惊醒,醒后久久无法再眠。这种类型人通常更为焦虑痛苦。常见于体弱有慢性病及个性特殊的人。

(三)终点失眠

    又称睡眠早醒型失眠。特点是早早醒来,后半夜一醒即再难入睡。白天精神状态差,常常打盹,至下午精神才好转,常见于动脉硬化病人及年迈的老人。

由于各人睡眠规律与类型的不同,因此诊断失眠还应参照睡眠质量标准。有的老年人素来醒得很早,醒后十分精神,白无不觉疲劳,尽管少眠不属失眠范围。

二、失眠的原因

    中医认为失眠的基本病机是“脏腑不和,阴阳失交”。具体分析起来原因很多,约有以下四类:

(一)起居失常

    生活不规律,劳逸失度,工作任务紧时就长期开夜车,造成晨昏颠倒破坏了睡眠——觉醒节律,使自主神经系统紊乱是造成失眠常见的原因。

(二)心理因素

    中医称此类因素为情志过极,白天过度紧张或整日忧心忡忡,恼怒、恐惧、抑郁都能造成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失常,以致夜晚失眠。临睡前大怒大喜或激动悲伤亦可造成大脑局部兴奋灶强烈而持久的兴奋,引起失眠。因心理因素导致失眠者,亦占相当部分。

(三)身体因素

    来自身体内部的生理、病理刺激,会影响正常的睡眠,如过饥、过饱、大渴大饮、腑实便秘、疼痛、搔痒、呼吸障碍等。

(四)环境因素

    不良的卧室环境,也能引起失眠,如噪音、空气污染、蚊蝇骚扰、强光刺激、大寒大暑以及地域时差的变化等。

三、失眠的预防

    防治失眠,自古至今方法很多,可概括为病因防治、心理防治、体育防治、食物防治、药物防治、气功防治、针灸按摩几方面,概括介绍如下:

(一)病因防治

    对于身体因素、起居失常、环境因素等造成的失眠,宜采用病因疗法,即消除失眠诱因。对身患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安眠的病人,应当首先治疗原发病,再纠正继发性失眠。

(二)心理防治

    平素宜加强精神修养,遇事乐观超脱,不过分追求能力以外的名利,是避免情志过极造成失眠的良方。青年人则应学会贺驭自己情感,放松思想;老年人则要学会培养对生活的浓厚兴趣,每天对生活内容作出紧凑的安排,防止白天萎靡不振。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有自我暗示法。即上床前放松精神,建立自信心,并对自己说:“今晚我一定能睡着”。躺好后默念:“我头沉了,我疲劳了;我肩沉了,我很累了;我臂沉了,工作完成了;我腿沉了,我要睡了”。长期进行这朴的自我训练,可以形成良好条件反射,乃至上床就着。

(三)体育防治

    《老老恒言》中说:“盖行则身劳,劳则思息,动极而反于静,亦有其理”。体育锻炼不仅改善体质,加强心肺功能,使大脑得到更多新鲜血液,而且有助于增强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稳定性,对防治失眠有良好作用。一般在睡前2小时左右可选择一些适宜项目进行锻炼,以身体发热微汗出为度。

(四)药物防治

    安眠药治疗失眠应用面最广,但一般说,不到不得已时不宜使用,或尽量少用。安眠药一经服用往往产生依赖性、成瘾性,对肝、脑以及造血系统还有不良作用,易发生药物中毒反应,安眠药还打乱了睡眠周期节律,影响脑力恢复。所以安眠药偶尔服、短期用较好,对于中老年人以及失眠不严重的人宜选中成药为佳。

(五)食物防治

失眠者可适当服用一些有益睡眠的食物,如蜂蜜、桂圆、牛奶、大枣、木耳等,还可配合药膳保健。药膳种类很多,可根据人的体质和症状辨证选膳。常用药膳有:茯苓饼、银耳羹、百合粥、莲子粥、山药牛奶羹、黄酒核桃泥、芝麻糖、土豆蜜膏等。此外,玫瑰烤羊心、猪脊骨汤效果亦好。

(六)脏腑经络调理

      1、 扶养阳气,气血和畅,安神定志。

      2、针灸:任脉、督脉、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取穴。

      3、火龙灸、火疗。

1.按摩穴位治失眠

按摩一组穴位:百会、太阳、风池、翳风、合谷、神门、内外关、足三里、三阴交、涌泉。按摩次数以大眠程度为准,失眠轻少按摩几次,失眠重多按摩几次。按摩后立即选一种舒适的睡姿, 10分钟左右可入睡。如果仍不能入睡,可继续按摩一次即可入睡。

2.每天早上请喝一杯水

每天早晨漱洗后,喝一杯温开水,对感冒、上火、大便干燥之类疾病同样有效。

3.上软下硬两个枕头睡眠好

枕头适于用两个,每对高度不超过8厘米,且以上软下硬为宜。上边的软枕便于调整位置,以达睡眠舒适。下边的硬枕主要用于支撑高度。使用这样的枕头,睡眠舒适,解除疲劳快.

4.摩擦涌泉穴治失眠

当你躺在被窝里难以入睡时,将一只脚的脚心放在另一只脚的大拇趾上,做来问摩擦的动作,直到脚心发热,再换另一只脚。这样交替进行,你的大脑注意力就集中在脚部,时间久了,人也累了,有了困意,就想入睡。如长期坚持,还能起到保健作用。

二.食疗方

酸枣仁粥

【原料】酸枣仁末15克 粳米100克

【制作】先以粳米煮粥,临熟,下酸枣仁末再煮。

【用法】空腹食用。

【功效】宁心安神。适用于心悸、失眠、多梦、心烦。

秫 米 粥

【原料】秫米30克 制半夏10克

【制作】先煎半夏去渣,入米煮作粥。

【用法】空腹食用。

【功效】和胃安眠。适用于食滞不化、胃中不适而引起失眠者。

远志莲粉粥

【原料】远志30克 莲子15克 粳米50克

【制作】先将远志泡去心皮与莲子均研为粉,再煮粳米粥,候熟入远志和莲子粉,再

煮一二沸。

【用法】随意食用。

【功效】补中,益心志,聪耳明目。适用于健忘、怔忡、失眠等症。

小 米 粥

【原料】小米50克 鸡蛋1个

【制作】先以小米煮粥,取汁,再打入鸡蛋,稍煮。

【用法】临睡前以热水泡脚,并饮此粥,然后入睡。

【功效】养心安神。用于心血不足、烦躁失眠。

小米枣仁粥

【原料】小米100克 枣仁末15克 蜂蜜30克

【制作】小米煮粥,候熟,入枣仁末,搅匀。

【用法】食用时,加蜂蜜,日服2次。

【功效】补脾润燥,宁心安神。治纳食不香、夜寐不宁、大便干燥。

柏子仁粥

【原料】柏子仁10~15克 粳米50~100克 蜂蜜适量

【制作】先将柏子仁去尽皮、壳、杂质,捣烂,同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对入蜂

蜜,稍煮一二沸即可。

【用法】每日服2次,2~3天为一疗程。

【功效】润肠通便,养心安神。适用于心悸、失眠健忘、长期便秘或老年性便秘。

夜交藤粥

【原料】夜交藤60克 粳米50克 大枣2枚 白糖适量

【制作】取夜交藤用温水浸泡片刻,加清水500克,煎取药汁约300克,加粳米、白

糖、大枣,再加水200克煎至粥稠,盖紧焖5分钟即可。

【用法】每晚睡前1小时,趁热食,连服10天为一疗程。

【功效】养血安神,祛风通络。适用于虚烦不寐、顽固性失眠、多梦症以及风湿痹

痛。

八 宝 粥

【原料】芡实 薏仁米 白扁豆 莲肉 山药 红枣桂圆 百合各6克大米150克

【制作】先将各药煎煮40分钟,再加入大米继续煮烂成粥。

【用法】分顿调糖食用,连吃数日。

【功效】健脾胃,补气益肾,养血安神。适用于失眠以及体虚乏力虚肿、泄泻、口

渴、咳嗽少痰等。

文档

中医治疗失眠病

失眠,又称不寐,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表现为难以入睡或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或睡眠不实。是困扰现代人生活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西医称之为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综合症。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冥”,“不得眠”,“不得卧”,《难经》称为“不寐”。《内经》记载失眠原因有三,其中第2个原因为邪气客于脏腑,卫气不能入阴所致。如《灵枢•邪客》曰:“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暝,不卧出者……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暝。”。《古今医统大全•不寐侯》详细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