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写怀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拽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黑了少年头,空悲戚!(栏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一作:壮士;兰山缺一作:兰山阙)
注解
1、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2、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3、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4、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创建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5、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6、择善:轻而易举,随便。
7、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8、贺兰山:贺兰山脉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9、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小的耻辱,至今仍然没被雪洗。做为国家臣子的怨恨,何时就可以抹杀!我必须驾为着战车向贺兰山,连贺兰山也必须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当兵馋了就喝敌人的肉,谈笑解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等待我再次攻占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赏析
岳飞此词,鞭策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高亢但却豪迈的歌音,病毒感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勃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致不肯一泻直下,方见气度渊静,便知有异于狂夫叫嚣之浮词矣。
结尾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下去气势磅礴。再Nagaon,倘是庸手,急于耸听,必定搜寻剑拔弩张之文辞,以揭起浮光掠影之耳目——而实乃于是却道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真个令人迥出意表,怎不为之拍案叫绝!此十四字,微微唱叹,例如见到将军抚膺自理半生悲绪,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可以为缔造。功名就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轻;累有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大赏。(此功名即为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G540此是何等胸襟,何等学识!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之必然反映,莫以现代之国家观念解释千年往事。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痛语,说与天下人体会。沉痛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人意料语,递壮怀,英雄忠愤气概,凛凛犹若神明。盖金人猖狂,残害中原,止畏岳家军,不啻闻风丧胆,故自将军而言,“匈奴”实不难攻灭,祭起“贺兰”,黄龙直取,并非不合逻辑贪生怕死之大言也。“饥餐”、“解渴饮”一联微嫌合掌;然不如此亦无法畅其情、尽其势。未至存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存有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千里万里,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干,他作《虞美人》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匈奴”,是无可非议的。
“等待三步、安顿旧有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积成肺腑。即以文学家眼光学说之,安顿全篇,神完气足,不复安然无恙惋惜,诵之令人神旺,令人舞动!然而岳飞头却未黑,金兵employee困境,由于奸人谗害,宋皇朝无识战败。“莫须有”千古千古,闻者发指,岂复料眼见他带领十万貔貅,与中原父老杉轩朝拜天阙哉?悲夫。
此种词原不应以文字论长短,然即以文字论,亦当击赏其笔力之沉厚,脉络之条鬯,情致之深婉,皆不同凡响,倚声而歌,乃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艺术课也。
满江红·尼里黄鹤楼有感于
岳飞
眺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掉啰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拖,蓬壶殿里笙歌并作。至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人。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解
⑴黄鹤楼:旧址在黄鹤山(武昌之西)西北的黄鹤矶上。陆游《入蜀记》:“黄鹤楼旧传费玮飞升于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
⑵万岁山:即为万岁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财。据洪迈《容斋三笔》说道:“(万岁)山周十余里,最低一峰九十尺,亭堂楼阁不容殆记。“
⑶蓬壶殿:疑即北宋故宫内的蓬莱殿。这四句形容北宋汴京宫室壮丽,富庶繁华。
⑷铁骑:指金国jundui。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
⑸风尘:指战乱。杜甫《赠别贺兰铦》:“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风尘恶,是说敌人占领中原,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
⑹膏:滋润,这里搞被动词。锋:兵器的尖端。锷:剑刃。《庄子·说道剑》:“天子之剑,以燕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这两句就是说道:兵士们在哪儿呢?他们(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意指被刀剑打中而丧生)。
⑺沟壑:溪谷。杜甫《醉时歌》:“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这两句是说:老百姓在哪儿呢?他们已因饥寒交迫而死,被丢在溪谷中了。
⑻缨:绳子。解围,命令身先士卒立功的机会。《汉书·终军传》记终军向汉武帝“自受到长缨,必其四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河洛:黄河、洛水交汇的洛阳地区。这里泛指中原。这句就是说道:哪一天能够向皇帝命令,并获得他的命令带领精锐士兵,互击渡河长江,攻占中原。
⑼汉阳:今湖北武汉市(在武昌西北)。
⑽此墨迹见到将近人徐用仪所撰《五千年去中华民族爱国魂》卷端。原系照片;在本词下面,并有流寇孙、宋克、文征明等人的诃。
译文
凭栏遥望中原,指着在一片荒烟弥漫下,仿佛存有许多城郭。想当年啊!花掉多得盖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就是雕龙砖凤。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饶升平气象。如今,胡虏铁骑却残害围困着京师郊外,战乱连年,风尘长路,形势如此凶险。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悲叹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却田园荒芜,万户萧疏。何时能有杀敌报国的机会,率领精锐士兵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之游兴。
赏析
这首词创作时代较《满江红·怒发冲冠》略早,写于南宋绍兴四年()作者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
这首壮词使用散文化读法,可以分后四段,层次分明。
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洁地写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万岁山亦名艮岳。据《宋史·地理志·京城》记载,徽宗政和七年始筑,积土为假山,山周十余里,堂馆池亭极多,建制精巧(蓬壶是其中一堂名),四方花竹奇石,悉聚于此,专供皇室游玩。“珠翠绕”、“笙歌作”,极写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
第二段以“至而今”三字提出诉讼(澄清“想当年”),直至下片“千村寥落”句终了。写下北方遍及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悲惨情景。与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猛烈对照。“铁蹄满郊畿,风尘恶人”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就是两组合为猜谜的短句:“兵安在?药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木患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同死,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领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建山河之异”的新亭哀伤,而言下正存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所以紧随二句就写道作者心中宿愿——带领劲旅,直渡黄河,铲除金人,复我河山。这两句提及《汉书》终军解围典故,浑成无迹。“何日”云云,正见出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
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
在南北宋之交,词起至了一次风格化的变化,简练洒脱替代了婉约深曲,这种艺术上的转型根源却是内容,是爱国主义沦为词的时代性主题。当时文学创作洒脱词的作家,多就是主战派人士,包含若干抗金将领,其中也存有岳飞,这种现象存有其必然性的。这首《满江红》即以文法进词,从“想当年”、“至而今”、“何日”说道至“等待启程”,严苛遵从时间顺序,结构层次分明,语言明快简练,已具有洒脱词的通常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