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60分)
A卷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C )
A.暂时(zhán) 栖息(qī) 纤细(qiān) 诲人不倦(huì)
B.瑰丽(guī) 泥泞(nìng) 拮据(jí) 海市蜃楼(shèn)
C.解剖(pōu) 粗犷(guǎng) 挑衅(xìn) 苦心孤诣(yì)
D.蓦然(mù) 陨落(yǚn) 贮藏(chù) 揠苗助长(yà)
【解析】A中应是“暂时(zàn)”“纤细(xiān)”;B中应是“拮据(jié)”;D中应是“蓦然(mò)”“贮藏(zh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殒落 兼程 食不果腹 枉加揣测
B.简练 晕眩 删繁就简 含辛茹苦
C.乔装 孽根 和言悦色 相形见拙
D.身份 宣泄 汗牛充栋 好高鹜远
【解析】A.殒——陨;枉——妄;C.言——颜;拙——绌;D.鹜——骛
3.下列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
A.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累累,真可谓罄竹难书。
B.李向群在抗洪斗争中威武不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不愧为新时期的雷锋。
C.我们一定要从今年多起特大瓦斯爆炸中吸取教训,触类旁通,严防此类事故的发生。
D.近年来,美国奉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以邻为壑,在国际上已是众叛亲离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A.自然界中的风声、雨声、水声、涛声,兽声、鸟声,甚至如花开花落的声响,都有一定的抑扬顿挫。
B.刘明同志身材魁梧,所以在集团公司的篮球比赛中总是作为主力首发。
C.来长沙参加省十届会的岳阳代表许军说:“在扶贫助教期间,农民们向我们吐露了心声。农民们的话对我们基层干部很有感触。”
D.中学生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要注意写身边的真人真事,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解析】B:强加因果,删掉“所以”;C:主客关系颠倒,应为“基层干部对农民的话很有感触”D:“切忌”、“不要”去掉其中一个。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A.辑录了《阿长与〈山海经〉》、《风筝》、《藤野先生》等作品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B.《范文正公集》和《欧阳文忠公集》中的“文正”和“文忠”分别是范仲淹和欧阳修的谥号,这两本书都是以作者去世后的封号作书名。
C.《水浒传》是一篇章回体小说,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达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D.《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期,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解析】A项中的《风筝》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不是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常识的记忆要分类,这样清晰。
二、文言文阅读及诗积累。(16分)
(一)文言文阅读(13~15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16~19小题,共10分;本大题共16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晋陶渊明独爱菊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B.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
C.陶后鲜有闻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D.同予者何人 予观夫巴陵胜状
【解析】均为“我”。A.唯独,只/老而无子的人;B.更加/好处;C.少/娇艳,鲜艳。
7.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水陆草木之花 宋何罪之有
B.自李唐来 屠自后断其股
C.濯清涟而不妖 丁壮者引弦而战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解析】均为介词,从。A.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C.表转折/表修饰;D.助词/疑问代词,哪里。
8.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陪笔,引入正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解析】“借景抒情”应为“托物言志”。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或:(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藤蔓,也没有旁逸的枝干〕。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吧。
(二)古诗文默写(8分)
10.根据课文,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句子。(8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2)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司马迁《陈涉世家》)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7)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8)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3题。
科学素质是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是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更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在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公民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先进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国计民生和生活品质的直接因素。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在当前是一个紧迫任务。
2011年,日本发生的9.0级强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故,在我国公众中掀起了一场抢盐风波,这场风波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无独有偶,2007年广东和海南等地“吃了得香蕉黄叶病的香蕉会得癌症”的谣言满天飞,致使香蕉价格不正常地大幅下跌,蕉农损失惨重。这里面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公民科学素质不高显然是一个重要因素,这凸显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紧迫性。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讲求科学思维,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公民科学素质是可以测量的,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通过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获得在“了解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技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三方面都达标的公民比例。201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预计2015年将超过5%。但是,这个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据中国科普研究所预测,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应超过10%,才能有效支撑创新型科技人力资源的产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可见,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11.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3分)
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是紧迫任务(简明、准确,意思对即可)
12.选文第二段运用了两个事例,删去一个好不好?请说出理由。(3分)
不好。本段中的两个事例论证了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紧迫性,删去后不能充分地论证中心论点。(意思对即可)
13.从选文来看,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有哪些?(3分)
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讲究科学思维,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四、作文。(40分)
14.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叮咛……而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请以“带着________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2)自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要有真情实感;(4)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B卷
一、阅读理解(23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1~12题。(5分)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
宋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一蓑烟雨湿黄昏。
15.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2分)
诗人通过烟雨打湿黄昏的情景,生动可感地写出了雨中黄昏清幽润泽的韵味。
【解析】品味诗歌语言,主要是品味关键字词,古人写作诗歌讲究对字的推敲,所以有“炼字”“诗眼”之说。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湿”生动可感地写出了雨中黄昏清幽润泽的韵味。
16.全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诗歌通过对自然清新的乡村美景的点染以及对烟雨黄昏中悠然的渡人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乡间静谧悠闲生活的向往。
【解析】鉴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学会从诗歌意象中总结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6~9题。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
(2)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
(3)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
(4)非若是也 是:这样
18.下面几句中的“之”与“皆布衣之士也”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3分)
A.辍耕之垄上 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怅恨久之
1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6分)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是小看我吗?
(2)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我明白了: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10分)
①生活里常可见到这样的场面——
②两个年轻的妈妈在聊天,甲乙都说我的孩子怎么怎么样。她们的心里都充满希望对方欣赏自己孩子的渴望,但忘了自己也该去欣赏对方的孩子。
③一场演出刚完,全体演员拉着手排着队出来谢幕,但观众却已走了一半。剩下的也拥挤着往外走。掌声稀稀落落。其实演出成功,观众也满意,但就是不鼓掌。真为演员们难过,他们所要求观众的,不就是稍慢一点走,鼓一下掌吗?观众为什么就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表示一下对他们演出的欣赏呢?
④人们总是很吝啬对别人的欣赏。
⑤其实欣赏别人有什么不好呢?几下掌声,几句赞誉,或者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也可以。但别人却会从你的欣赏里,得到了对自我的肯定,得到了鼓励、欢乐、信心和力量。
⑥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
⑦有一个中学生高考失败,万念俱灰,于是,带上所有储蓄出去旅游,预备花光钱就自尽。半路遇上两个小孩儿溺水,他奋勇救助,观者无不为他的勇气和出色的泳技鼓掌。小孩儿父母更是拉他到家中,感谢之余,赞叹不已。他不禁热泪盈眶,从别人的赞赏中,重新认识了自我,觉得生活还是值得留恋,于是轻松地踏上了归途。
⑧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常常捧着我那只能“发表”在本子上的习作欣赏,一番点评之后,是一句“这里有黄金”,包含了所有的期待和鼓励,使我战胜自卑,练笔不止。
⑨社会是一个大舞台,也是一个竞技场。人生是表演,也是奋斗。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注、喝彩和鼓掌,就像需要批评一样。如果只有沉默,那生活就一定会索然无味。
⑩欣赏不同于阿谀,它是出于真诚,它是对别人人生意义的肯定,它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修养。
伟大的发明、杰出的成就固然值得欣赏,但普普通通的一个巧思、一个小小的创见,甚至一件漂亮的衣服、几句机智的玩笑,都同样值得欣赏。只要我们敞开胸襟,我们就一定会发现,周围竟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欣赏。
我们欣赏别人,别人也会欣赏我们。生活会因为有了欣赏而变得更加美丽。
20.本文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很吝惜对别人的欣赏这一现象(用文中语句回答),阐述了要欣赏别人(要善于欣赏别人,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中心论点(用自己语言概括)。(2分)
21.第⑦⑧两段运用举例的论证方法,从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欣赏的作用)这一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第段告诉我们生活中许多东西值得欣赏,阐明了欣赏别人要敞开胸襟(善于发现)的道理,从而进一步论述了中心论点。(4分)
22.第⑨段中加点的“沉默”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冷漠(漠不关心)。(2分)
23.第⑩段中说“欣赏不同于阿谀”,请简答“欣赏”与“阿谀”有什么不同。(2分)
欣赏是真诚的(欣赏是对别人真诚的肯定),阿谀是虚伪的(阿谀是对别人虚假地讨好)。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7~20题。(12分)
爬根草
①凡在乡间长大的人都不会忘记这种草。它好像就是有关乡村最深的记忆,像大地与生俱来的美丽纹身。
②爬根草的生命力极强,只要给它土壤,一点点阳光,一点点雨水,一点点风,足以让它悠然自得地生存下来。据说它是唯一可以穿越四季的草,就是在最严寒的冬天它也是枯而不死。如果扒开地面的土,就会轻易看到它根部所固守的昂扬绿意,有着蓄势待发的姿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灵魂之草或草中之王。古诗有云:“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想,这诗里歌颂的就是它,因为只有它才有这份生之坚韧和顽强。
③它是一种会走动的草,它时时都在播种着自己的未来。每往前伸延出一寸嫩绿的触须,它的茎就会深深扎进泥土。然后继续朝四方衍生,继续扎根。它的执着和专注给人以一步一叩拜的圣教徒般的赤诚感觉,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它长长的生命线,一直穿行在太阳一样的亮丽针孔里,被一个神奇的缝纫机刺进泥土。可以说,每株爬根草都是一摊摊刺绣的山水画,都是一篇篇锦绣的诗意文字。
④童年的记忆里,在夏天,无数次光着脚丫在爬根草装饰的乡间小路上行走,我们用脚心感受着它与季节共同的温柔,有着一种走在红地毯上的幸福憧憬,有着穿上草鞋的温暖感觉。那时感到脚心和心一样是向世界敞开的,它们说着同样的爱的语言。以那样的方式走进田野是神圣的,也是古朴而浪漫的。走在这样的路上,你永远不会想着回来,因为你正走在回家的路上。这样的路本身就是一种令人神往的目的地,它通向的是天地的心。
⑤曾有人把它和爬藤联系起来。一个在大地上匍匐前进,一个缠在树干上向上攀登;一个流向时光的大海,一个攀向岁月的峰峦。它们都给了我们一个格言式的指引:爱着心中的爱,一切的努力和等待都会成为最美的春天。
⑥也曾有人把它和蚂蚁联系起来。爬根草和蚂蚁一样是卑微的,然而它们却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攀登者。它们一直把高山当做平地来走,用攀登的姿势和毅力将自己的灵魂在天地间高高耸立,它们一直在用卑微成全自己的伟大与超越。
⑦爬根草在草中是特立独行的。它是一种多情的草,只要有土的地方,都是它扎根的天堂。它对土地的爱是一种死去活来,是一种奋不顾身,是一种勇往直前,是一种从一而终。就这样它的生命且歌且舞,渐行渐远,像一条永不消失的绿色地平线!
⑧每株爬根草都是一条生命的赤道!
24.从全文看,爬根草有哪些特点?(3分)
爬根草有坚韧顽强的生命力;爬根草对目标的执着与专注;虽卑微但却用毅力成全着自己;特立独行、对土地的奋不顾身、勇往直前、从一而终及死去活来的爱。(意思对即可)
25.文章的第②③④段已经对爬根草作了具体的描述,为什么在第⑤⑥段还要把它和爬藤、蚂蚁联系起来?(3分)
作者通过爬藤和蚂蚁与爬根草作类比,突出爬根草虽然活得卑微,但爱着心中所爱,成就自己的伟大与超越,装点美丽的春天。(意思对即可)
26.阅读第③段,结合加点的词语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它是一种会走动的草,它时时都在播种着自己的未来。
“播种”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爬根草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根草心中有着远大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执着而专注地努力向前爬行、生长,表达了作者对爬根草这种精神的赞美之情。(意思对即可)
27.谈谈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这是一条爬根草装饰的乡间小路,它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温柔和对幸福的憧憬,走在这通往理想的路上,正如同行走在自己的心路上,令人神往,所以没有人想着回去。(意思去即可)
二、语言运用。(10分)
28.某中学开展了以“科技兴国”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
(1)综合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结论。
【材料一】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31成果、8位科技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公报》,以数字解析此项中国科技届盛事。“两弹一星”功勋于敏院士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该奖于199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重大改革时设立,2000年首次评审,于敏院士成为第25位获奖者。
【材料二】对于于敏个人而言,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颁发“迟到”了50年。作为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之一的于敏院士,是此次唯一获得该奖项的科学家。于敏是新中国氢弹研究中的核心人物。他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1965年10月,在于敏的亲自组织和部署下,氢弹理论得以突破。目前全世界只有两种氢弹构型,美国的T—U构型和中国的于敏构型。
“两弹一星”功勋于敏院士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使氢弹理论得到突破。
(2)学校准备让你去采访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于敏院士,请写出你准备的采访问题。
示例一:于爷爷,您好,您为了实现自己和国家的梦想却失去了与家人团聚的幸福,您觉得值吗?__示例二:于爷爷,您好,如果再给您一次选择的机会,您会继续选择做一名科技工作者吗?
(3)总理李克强指出,创新引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未来,必须把提升人力素质放在优先位置,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请你就如何提升人力素质,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两条建议。
①各级、企业机构破除论资排辈、头衔崇拜,敢于让青年人挑大梁、出头彩。②学校和各级研究院要善于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和尊重个性、尊重创造的环境,使创新成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形成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③各个学校开设有关科学技术的课堂教育,鼓励学生发现自然奥秘,并设置创新技术奖,从小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创新意识。④培养市民的维权意识,对申请了创新专利的人员或企业给予丰厚奖励,并保护其所有权。(注意建议要切实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