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 0805 学年学季:20182
窗体顶端
判断题
1、RAPD标记是指简单重复序列标记,主要检测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普遍存在着二核苷酸、三核苷酸或四核苷酸的简单串联重复序列尤其是(CA)重复序列 | ||
1.A.√ 2.B.× |
2、RFLP分子标记多态性出现只能由性酶切位点的改变所导致 | ||
1.A.√ 2.B.× |
3、基因介导的基因遗传转化属于物理转化 | ||
1.A.√ 2.B.× |
4、pUC质粒载体可以容忍插入比λ噬菌体载体更长的外源DNA片段 | ||
1.A.√ 2.B.× |
5、White首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例人工合成培养基 | ||
1.A.√ 2.B.× |
6、Western杂交是针对转基因生物外源目的基因RNA转录水平的检测 | ||
1.A.√ 2.B.× |
7、“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哈布兰特)于1902年提出的 | ||
1.A.√ 2.B.× |
8、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的概念是等同的 | ||
1.A.√ 2.B.× |
9、花粉培养可以获得单倍体植株 | ||
1.A.√ 2.B.× |
10、分子标记是遗传标记的一种形式 | ||
1.A.√ 2.B.× |
11、胞质杂种属于非对称杂种的一种形式 | ||
1.A.√ 2.B.× |
12、最早记载的植物病毒是 。 | ||
参: 郁金香杂色病 |
13、植物原生质体是指不含 的植物细胞。 | ||
参: 细胞壁 |
原生质体诱发融合包括NaNO3法、高pH-高钙法、PEG法、 及微融合。 | ||
参: 电击法 |
15、与pBR322等环状质粒不同,λ噬菌体为 双链DNA分子。 | ||
参: 线状 |
原生质体主要的培养方法有三种:液体浅层培养法、固体培养法和 。 | ||
参: 固液双层培养法 |
17、由免疫动物的单细胞系所产生的抗体称为 。 | ||
参: 单克隆抗体 |
18、用农杆菌转化植物时,需要在植物再生培养基中添加 ,防止细菌过度生长而产生污染。 | ||
参: 抑菌性抗生素 |
19、血清学检测病毒的原理是 。 | ||
参: 抗原-抗体反应 |
20、我国首例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园艺植物是 。 | ||
参: 番茄-百日鲜 |
21、我国颁布的第一部与转基因植物有关的条例是 。 | ||
参: 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
22、图位克隆法需要对目的基因进行定位,定位的主要途径是通过 技术。 | ||
参: 分子标记 |
23、通过花粉培养可以获得 植株,在植物育种中具有重要价值。 | ||
参: 单倍体 |
世界上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 | ||
参: 美国 |
体细胞杂种中叶绿体的遗传行为主要有三种:单亲传递、共存及重组,其中较为常见的遗传方式是 。 | ||
参: 单亲传递 |
26、世界上首例转座子是在玉米中发现的 。 | ||
参: AC/DS |
世界上第一例通过植物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是由印度科学家培养 植物花药得以实现。 | ||
参: 曼佗罗 |
人生物体外进行DNA的复制采用的方法是 。 | ||
参: PCR |
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上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状态的薄壁细胞称为 。 | ||
参: 愈伤组织 |
30、热处理脱毒的原理是利用病毒类病原与植物的 不同。 | ||
参: 耐热性 |
配子-体细胞融合可以获得无籽的 植株。 | ||
参: 三倍体 |
农杆菌用于植物遗传转化时,适合用于 类型的植物的转化。 | ||
参: 双子叶 |
33、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主要使用来源于 和发根农杆菌的工程载体。 | ||
参: 根癌农杆菌 |
34、 年,世界首例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 | ||
参: 1983 |
目前植物离体培养中最常用和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培养基是 。 | ||
参: MS |
36、连锁图谱构建的理论基础是 。 | ||
参: 染色体的交换与重组 |
37、离体培养的植物材料常用的碳源是 。 | ||
参: 蔗糖 |
净化工作台无菌风送风方式主要有垂直送风和 。 | ||
参: 水平送风 |
发根农杆菌侵染植物后,会诱使植物细胞产生许多 。 | ||
参: 发状根 |
对维生素、蛋白质、多肽、生长因子等无法用高温高压灭菌的物质,一般用过滤的方式灭菌,过滤器所使用滤膜的孔径为 的滤膜可以除去细菌和霉菌。 | ||
参: 0.22μm |
41、对培养基的灭菌一般采用湿热高温高压灭菌法,灭菌的温度为 。 | ||
参: 121℃ |
RNA提取过程中的关键是抑制 的活性。 | ||
参: RNA酶 |
43、理想的遗传标记应具备的特点? | ||
参: (1)多态性高,标记数目多,提供的信息量大。(2)共显性遗传,能区分纯合基因型与杂合基因型。(3)呈现中性,不影响目标性状表达,与不良性状无必然连锁。(4)表现稳定,不受植株内外环境的影响。(5)经济方便,易于观察记载。 |
44、简述原生质体分离酶液的组成及作用。 | ||
参: (1)纤维素酶。从绿色木霉中提取的一种复合酶制剂,主要含有纤维素酶C1,作用于天然的和结晶的纤维素,具有分解天然纤维素的作用,还含纤维素酶CX,作用于定形的纤维素,可分解短链纤维素。(2)半纤维素酶。可以降解半纤维素为单糖或单糖衍生物。(3)果胶酶。 降解联结细胞的中胶层,使细胞从组织中分开,以及细胞与细胞分开。(4)离析酶。离析形成单细胞。 |
45、简述影响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因素。 | ||
参: (1) 原生质体来源。分离原生质体所用外植体的生理状态与原生质体的质量对其后的频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2)基因型。同一植物不同基因型的原生质体脱分化与再分化所要求的条件不一样,造成不同品种在相同条件下的再生能力也会不同。(3) 培养基。来源于同一种基因型的原生质体,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再生能力也不一样。(4)培养基附加成分。包括培养基中的内源、外源激素以及其他添加成分也会对培养产生影响。(5) 培养条件和培养方法。主要是培养环境的光质会影响到原生质体细胞壁再生。(6)渗透压调节剂。(7)外界微电流处理。 |
46、简述AFLP标记优缺点? | ||
参: (1)AFLP标记优点:A、具有RFLP技术的可靠性与PCR技术的高效性。B、与RFLP相比,AFLP不需要Southern转移、分子杂交等步骤,故只需少量DNA,实验结果稳定可靠,信息量大。(2)AFLP主要的缺点:A、对基因组DNA和酶的质量要求高,酶切不完全可能会出现假阳性。B、操作步骤较多,对实验技能要求高,成本也较高。C、大多数为显性标记,难于鉴别等位基因。D、该技术已申请专利,只能用于非盈利性的科学研究。 |
47、转基因食品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 ||
参: (1)、有毒物质。转基因食品不应比其他同种可食食物含有更多的毒素,必须确保转入外源基因或基因产物对人畜无毒。 (2)、过敏源。主要分析基因的来源、目标蛋白与已知过敏源的序列同源性、目标蛋白与已知过敏患者血清中IgE能否发生免疫反应,另外还要考虑营养物质和抗营养因子的含量等。(3)营养问题。外源基因可能对食品的营养价值产生无法预期的改变,其中有些营养降低而另一些营养增加。(4)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遗传工程体中引入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是否有可能转移到胃肠道的微生物或上皮细胞中,并成功地结合和表达,从而对抗生素产生抗性,影响到人或动物的安全。 |
48、转基因沉默的原因及对策? | ||
参: 转基因在受体植物中往往不能稳定表达,有时甚至完全不表达,出现转基因沉默现象。转基因沉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外源基因失活或沉默的分子机制,可将其分为三类:位置效应、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TGS)和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PTGS)。防止基因沉默的对策主要从以下方面实现:(1)转化载体中应尽量避免使用相同的启动子及重复序列并保证载体上的构建序列在同一个方向阅读以免产生异常或反义RNA,尽量使用植物偏爱密码子。 (2) 使用去甲基化试剂。(3)转基因的侧翼接上核基质结合序列(MAR)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位置效应,提高基因表达。(4)将外源DNA整合到染色体的特定位点上。 |
49、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主要用于哪些领域? | ||
参: (1)、种质资源保存。主要用于超低温保存。(2)、原生质体融合。通过不同类型的原生质体融合克服传统育种方法所面临的生殖障碍,创造新的种质材料。(3)、筛选突变体。 由于原生质体在培养过程中能够产生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可以从中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变异体,因此可成为农作物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4)、遗传转化。(5)、基础研究。原生质体为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理学、病毒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想的实验体系。 |
50、在植物病毒检测中将涉及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简述制备的基本步骤? | ||
参: (1)免疫注射。 用病毒抗原免疫注射实验用小白鼠。(2)细胞融合。取免疫小白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共培养,使两者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3)克隆化。 采用稀释法,取单细胞在培养板中进行培养。(4)、 筛选。采用血清学方法,用已知的抗原病毒对单细胞培养液中的抗体进行检测,保留抗体分泌阳性的单细胞系。(5)抗体生产。可用一定浓度的杂交瘤细胞注射小白鼠腹腔,使其产生腹水,取腹水离心后获得含抗体的腹水。或将所获的杂交瘤细胞株在盛有培养液的培养瓶中进行培养,获得含单克隆抗体的培养液。 |
51、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 ||
参: (1)、快速繁殖。离体培养方法已成为一些园艺植物良种繁育的一种有力手段,可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2)、脱毒种苗培养。(3)、提高育种效率,改良品种。A、培育单倍体;B、胚与胚乳培养;C、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提高育种成效。(4)、种质资源保存。(5)、进行生理生化,细胞学,遗传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 |
52、用于构建文库的cDNA载体应具有哪些共同的特性? | ||
参: (1)能在受体细胞内进行和稳定的DNA自我复制。(2)易于从宿主细胞中分离,并进行纯化。(3)在其DNA序列中,具有适当的性内切酶位点。这些位点位于DNA复制的非必需区内,可在这些位点上插入外源DNA,但不影响载体自身DNA的复制。(4)具有能够观察的表型特征,在插入外源DNA后,这些表型特征可以作为重组DNA的选择标志。 |
53、如何对转入植物基因组中的外源目的基因进行检测? | ||
参: (1)对转入的目的基因序列片段进行检测。包括两种手段:一是PCR方法检测外源基因;二是用Southern杂交方法,以目的基因DNA为探针,检测植物基因组中与其同源的部分。常见有Southern斑点杂交和Southern印迹杂交两种。 (2)转入目的基因的RNA转录水平检测。包括两种方式:一是Northern杂交, 通过总RNA或mRNA与探针的杂交来分析;二是RT-PCR,以植物总RNA或m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然后经PCR扩增目的基因特异条带。 (3)外源基因表达蛋白的检测。外源基因编码蛋白在转基因植物中能够正常表达并表现出应有的功能乃是植物基因转化的最终目的。外源基因表达蛋白检测主要利用免疫学原理,主要采用ELISA检测、Western杂交检测。ELISA检测程序包括抗备、抗体或抗原的包被、免疫反应及检出三个阶段。Western杂交程序包括转基因植株蛋白提取、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蛋白质条带印迹、探针制备、杂交检出五个步骤。 |
54、植物培养基由哪些成分构成,具有何作用? | ||
参: (1)、无机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氮、磷、硫、钾、钙、镁、铁、锰、铜、锌、硼、钼及碳、氢、氧等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2)、有机成分。为了不同的培养目的往往要加入一些有机物如维生素类和氨基酸类等有机成分,以利培养材料的快速生长。离体培养的植物材料常用的碳源是蔗糖。(3)、生长激素。 植物组织培养细胞的启动、愈伤组织的生长以及根、芽的分化或胚状体的发育等必须辅以适当种类和适当浓度的植物激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伸长和。在组织培养中常用于诱导根的分化和细胞,与一定量的细胞素配合使用,可诱导不定芽的分化、侧芽萌发与生长以及诱导胚状体产生。细胞素主要是促进细胞,诱导愈伤组织,促进器官分化不定芽及解除顶端优势促进腋芽萌发。(4) 琼脂、pH及其他成分。 琼脂是一种由海藻获得的多糖类物质,是固体培养最好的固化剂,本身并不提供任何营养。离体培养的植物材料大多数要求弱酸性的环境,需要的pH在 5.0-6.0之间。 在培养基中往往因培养目的不同、植物材料不同,而加入一些成分,较常见的有活性炭、抗氧化剂、抗生素、诱变剂等。 |
55、分子标记主要在园艺植物哪些方面应用? | ||
参: (1)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亲缘关系研究。采用比较植物学特征并结合细胞学、孢粉学和同工酶学等方法进行评价和分类都有其局限性。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分子标记技术为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亲缘关系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2)遗传图的构建和基因定位。遗传图谱是遗传研究的重要内容,又是种质资源、育种及基因克隆等许多应用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分子标记为构建高饱和度的连锁图提供了有力的工具。(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高育种效率。(4)核心种质筛选。分子标记可以在DNA水平上直接反映种质资源的基因型和遗传结构,具有受环境影响较小、检测快速、多态性高等优点,在园艺植物核心种质构建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5)品种鉴定与纯度分析。分子标记是在基因水平上的品种鉴定和种子纯度检验无组织器官特异性,不受环境的影响,准确度高、重复性好。 |
56、一个完整的组织培养室由哪些部分所构成? | ||
参: (1)洗涤室。洗涤室用于组织培养用的玻璃器皿、塑料器皿和其他实验用具清洗。(2)储存室。用于各类器皿和用具的存放与保管。配备各种规格的货架、货柜、塑料框等。(3)培养基配制室。培养基配制室主要用来完成培养基配制的各个环节的工作,如药品的称量、溶解,培养基的配制和分装等。(4)灭菌室。灭菌室用于培养基、玻璃器皿及接种工具的灭菌。(5)接种室。(6)培养室。培养室要求卫生清洁、保温和隔热效果要好。窗户用双层玻璃,以利于隔热保温,还可防止灰尘、昆虫及微生物的进入,达到清洁效果。(7)研究室。 研究室用于对培养材料及培养结果进行观察、鉴定、记录和分析。(8)温室或苗圃。 温室用来对培养的再生植株的驯化和移栽。 |
继代培养 | ||
参: 对来自于外植体所增殖的培养物(包括细胞、组织或其切段)通过更换新鲜培养基及不断切割或分离,进行连续多代的培养,就称为继代培养。 |
转基因植物 | ||
参: 指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有益基因转移到植物细胞内,改变其遗传组成,使之获得有益的生物特征而培育出来的高产、优质、多抗的植物新品种。 |
转基因生物安全 | ||
参: 是指防范由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以及生态环境构成的危险或潜在风险。 |
愈伤组织 | ||
参: 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上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状态的薄壁细胞 原生质体:指采用机械或酶解法去掉了细胞壁的裸露的且具有活力的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