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教师资题库第十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41:38
文档

教师资题库第十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十二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考纲提要:1.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对于教师职业活动的规范要求,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并能正确地判断教育实践中的教师职业道德问题。2.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文件精神,掌握班主任行为规范要求。3.运用职业道德认识,分析评价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道德规范问题。二、与教材的对应关系:中公教材《综合素质(中学)》: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部考试中心教材研究所《综合素质(中学)》:模块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一节中学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
推荐度:
导读第十二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考纲提要:1.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对于教师职业活动的规范要求,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并能正确地判断教育实践中的教师职业道德问题。2.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文件精神,掌握班主任行为规范要求。3.运用职业道德认识,分析评价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道德规范问题。二、与教材的对应关系:中公教材《综合素质(中学)》: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部考试中心教材研究所《综合素质(中学)》:模块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一节中学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
第十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考纲提要:

1.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对于教师职业活动的规范要求,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并能正确地判断教育实践中的教师职业道德问题。

2.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文件精神,掌握班主任行为规范要求。

3.运用职业道德认识,分析评价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道德规范问题。

二、与教材的对应关系:

中公教材《综合素质(中学)》: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

教育部考试中心教材研究所《综合素质(中学)》:模块三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节   中学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说

(一)教师职业道德

1.道德概念。

(1)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一定社会调节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行为规范和行为规范准则的总和”。一个人采取符合共同生活要求的方式,对共同生活有利,这就是有道德。

(2)道德作为一种个人品质。道德在个人身上表现为个人品质,称为“品德”或“思想品德”。 品德是社会的道德要求“在人思想和行动中表现出的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品德至少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2.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与职业实践有密切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一定社会的一般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3.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实践中处理教育活动中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从内部来看,教师的职业关系有四种基本类型: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其他教师和教师集体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

(二)教师职业道德品质

1.内涵:就是教师行业的道德要求在教师个人思想和行动中表现出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2.要素: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等要素。

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包括了思想要求、政治要求和职业内部活动的道德要求;核心是职业道德价值观;

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的重要范畴是“爱”。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范畴是“责任”。

(三)教师职业道德在中学教育活动中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素养,是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保障,也是教育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1.教师职业道德是中学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

2.教师职业道德是中学教育目标实现的保障。

3.教师职业道德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条件。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精神与主要内容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情况

2008年9月1日,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发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精神与基本内容

1.精神。

(1)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2)体现以人为本,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倡导性要求与禁行规定相结合。

2.基本内容。六条规范要求:

(1)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5)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贯穿六条规范的核心、灵魂是“爱”和“责任”。

三、《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精神

(一)产生背景

1952年,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和《中学暂行规程(草案)》明确规定设班主任。

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1.主要内容包括总则,配备与选聘,职责与任务,待遇与权利,培养与培训,考核与奖惩,附则。总则规定:班主任是“日常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2.精神。(1)中小学班主任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健康成长方面,承担着特殊的任务,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是学校重要的具有专门性的工作岗位。

(2)中小学班主任 在班级中承担着特别的教育职责和组织管理任务。

3.《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对班主任的行为规范要求

(1)班主任的道德规范

(2)班主任的工作规范

四、中学教师践行职业道德的若干问题

(一)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与恪守职业道德

1. 教育法律法规与恪守职业道德的共同性

●都是行为规范体系,都是用来调整教育活动中人们的关系的。 

●教育法律法规所提倡和所禁止的行为,也一定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所提倡和禁止的。 

2. 教育法律法规与恪守职业道德的差异性

●范围有差别:道德规范范围要大于法律法规规范范围 

●支持力量不同:法律法规得到国家强制力量的支持;道德规范通过及人们内心的道德自律(良心)来给行为。 

3. 教育法律法规与恪守职业道德的互补性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与教育实践的要求

(三)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与自我教育

教师的道德自律,根本在于教师自我教育。

第二节   中学教师的职业行为

一、教师职业道德中的思想行为与职业行为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两类行为

1.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思想行为:是指教师职业道德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思维方式。

2.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职业行为: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采取的行为,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所倡导的行为。

(二)思想行为与职业行为的关系

1.思想行为是职业行为的基础;

2.职业行为是思想行为的实现;

二、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基本关系与职业行为

(一)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基本关系

1.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

内部关系: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与教育系统内部的其他人或教育系统的其他方面发生的联系。

外部关系:是指教师职业活动与外部国家社会环境的关系。

2. 教师职业活动关系中的基本类型

(1)教师与国家社会。这是首先要面对的关系。

(2)教师与教育事业。这是根本关系。

(3)教师与学生。这是教师职业活动中最重要的关系。

(4)教师与职业劳动。“育人”是教师职业劳动的本质。

(5)教师与自己。

(6)教师与自己的发展。

(二)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关系与《规范》对职业行为的规定

1. 教师与国家社会:爱国守法。具体的职业行为要求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的言行”。

2. 教师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

3.教师与学生:“关爱学生”。 具体的职业行为要求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平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师与职业劳动:教书育人。具体的职业行为要求是:“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教师与自己:为人师表。具体的职业行为要求是:“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教师与自己的发展:终身学习。具体的职业行为要求是:“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扩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中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职业行为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1.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性质。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 处理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1)爱。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关系的根本出发点。

(2)尊重。尊重学生,是教师建立师生间平等关系的表现。

(3)负责。

(4)公平公正。教师的爱是面向一切学生的。

(5)保护。

(6)杜绝伤害。

(二)正确处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1.教师与家长关系的性质。家长是教师责任责任与义务的对象;也是教师工作的合作伙伴。

2. 处理教师与家长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1)尊重。

(2)协作。

(三)正确处理教师与同事的关系

1. 教师与同事关系的性质。教师个人在集体中开展教育活动,集体的教育活动又通过每一位教师的劳动得以实现。

2. 处理教师与同事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1)尊重。

(2)理解。

(3)协作。

(四)正确处理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1. 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性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不意味着不平等的地位,是组织中承担不同任务的人们之间的关系。

2. 处理教师与同事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1)尊重。

(2)支持。

习题

一、选择题

1.2008年我国重新修订过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文件名称是(  C     ) 

A《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

B《中小学教师守则》

C《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D《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

2.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是(   B    )

A爱  B爱和责任  C爱和义务  D爱和良心

3.“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   A    )

A本质要求  B师德的灵魂  C教师的天职  D专业发展的动力

4.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修订,体现了(  A     )

A以人为本的原则  B创新的原则   C禁止性规范原则  D倡导性规范原则

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要求把班主任工作(   A    )

A当做“主业”B看做教学工作以外必须完成的任务

C看做教学         D看做德育工作

6.以下对班主任表述正确的是(C      )

A所有任课老师都可以当   B所有任课老师都必须当  

C学校根据聘任条件选聘的任课老师才可以当 D学校选聘的专职人员可以当

7.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所规范的是(   D    )

A思想行为  B职业行为  C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D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

8.“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的职业行为要求是规范(    A   )

A教师与国家关系  B教师与学生  C教师与同事关系 D教师与家长关系

9.“认真备课、上课”的职业行为要求是规范(    B   )

A教师与国家关系  B教师与教育事业关系  C教师与学生关系 D教师与同事关系

10.以下不属于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是(    C   )

A严慈相济  B做学生良师益友  C对学生进行课外补课 D保护学生安全 

11.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明文禁止的行为是(    A   )

A有偿家教  B在家搞科研  C利用课外时间给学生补课  D在网上给学生指导

12.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对教师衣着(    B   )

A没有规范要求  B要求衣着得体  C要求穿着朴素  D 要求穿着美观 

文档

教师资题库第十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十二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考纲提要:1.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对于教师职业活动的规范要求,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并能正确地判断教育实践中的教师职业道德问题。2.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文件精神,掌握班主任行为规范要求。3.运用职业道德认识,分析评价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道德规范问题。二、与教材的对应关系:中公教材《综合素质(中学)》: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部考试中心教材研究所《综合素质(中学)》:模块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一节中学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