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顺序效应(Sequence Effects)
顺序效应(Sequence Effects)是指刺激呈现的顺序影响人们判断的现象。
1、人们回忆经历的时候只是回忆一些片断,而非回忆全部的细节。一般来说,以下几个因素对人们的回忆有很大影响:苦乐顺序的发展趋势,最高和最低点,结尾。(也有说法认为开头也非常重要,但是一般承认其重要性远远弱于结尾)
2、人们一般喜欢多次连续进步的体验。比如赌钱,连续赢两次5块钱就比一次赢10块钱更容易让人快乐;
3、在对两个刺激进行比较时,与刺激的客观顺序实际上并无关系,但当人们出现,把通常最先出现的刺激或后面出现的刺激评价过大的倾向称之为顺序效应。
二、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
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
三、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所谓“近因”,是指个体最近获得的信息。所谓近因效应,也称为“新颖效应”,它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
四、相似效应(Similarity Effect)
考官对于考生表现出的与自己相似的经历、思想和行为,往往有更多的兴趣,对这样的考生也易产生好感。例如,考生看过的某部影片正好考官也看过,对主人公的评价,对故事情节的感受都相同,或双方都有相同的兴趣、爱好等。
五、晕轮效应(The Halo Effect)
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六、鲶鱼效应(Catfish Effect)
鲇鱼效应源于一个典故。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可上市的沙丁鱼只有一位老渔民捕的鱼是活的。其奥秘在于:他在捕来的沙丁鱼中掺了少量的鲇鱼,使得捕来的沙丁鱼一直保持兴奋状态,活蹦乱跳的,所以能卖出高价。"鲇鱼效应"在人才学中泛指与众不同的人、能给群体和企业带来活力的人。这样的人最受欢迎。招聘时,特别是在人才市场上有众多毕业生时,招聘人员会非常注意观察每一个人的表现,应聘者中,谁最有活力,谁最有创意,谁最受青睐。集体面试时,也一定要注意"鲇鱼效应"。如果轮到你发表意见时,要力求主旨明确,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方能脱颖而出。
七、移情效应
我国古代早就有“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之说 ,就是移情效应的典型表现。意思是说,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后人以“爱屋及乌”形容人们爱某人之深情及和这人相关的人和事,心理学中把这种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物上来的现象称为“移情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