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现状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59:58
文档

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现状分析许磊(聊城大学图书馆,山东聊城252059)摘要: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当今图书馆界共同的奋斗目标。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详细论述了我国共建共享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图书馆合作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34(2005)12190806AnAnalysisofPresentStatusofDocumentResourcesSharinginChinaXULei(
推荐度:
导读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现状分析许磊(聊城大学图书馆,山东聊城252059)摘要: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当今图书馆界共同的奋斗目标。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详细论述了我国共建共享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图书馆合作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34(2005)12190806AnAnalysisofPresentStatusofDocumentResourcesSharinginChinaXULei(
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现状分析

许 磊

(聊城大学图书馆,山东聊城252059)

摘 要: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当今图书馆界共同的奋斗目标。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详细论述了我国共建共享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图书馆合作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7634(2005)12 1908 06

An Analysis of Present Status of Document Resources S haring in China

XU Lei

(Liaocheng University Library ,Liaocheng 252058,China )

Abstract :The Joint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under network are the common objective that the library boundary nowadays aims to achieve.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s that the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s of the joint construc t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in our country from theory and practice,I t also has analyzed the problem a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ho w to do with the work from no w 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resource;cooperative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s sharing;library;library coopera tion

收稿日期:2005-03-03

作者简介:许 磊(1966-),女,山东高密人,聊城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从事图书分类与编目研究.

1 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历史

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历程,可以用几个阶段来概括:起步、停滞、恢复、发展、繁荣[1]

(1)起步时期。1957年 全国图书协调方案 的颁布改变了以往零星、局部的共享状态,开创了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新局面。该方案决定,在科学规划委员会下设置图书小组,负责全国图书工作的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建立全国和地方的中心图书馆委员会,负责具体规划、实施全国的藏书协调工作,组织编制全国图书联合目录。

(2)停滞及恢复时期。10年浩劫,使刚有起色的共享活动陷入瘫痪。直到80年代初,我国各省市区才又陆续恢复了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并逐步组织和开展了一些诸如文献采购协调、集中编目、馆

际互借等共享工作,但全国和地区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却未能恢复。1987年由文化部、国家科委等15个部委联合成立了全国图书情报工作协调委员会,然而其工作却没达到预期的效果。

(3)发展时期。同国外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机遇一样,20世纪60年代之后,网络信息技术使我国进入了全球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新时期。1998年末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先后签署了资源共建共享合作协议;1999年初,在国家图书馆

第23卷第12期2005年12月

情 报 科 学

Vol.23,No.12December,2005

(4)繁荣时期。从21世纪开始,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入快速发展的繁荣时期。随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在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下,共知、共建、共享意识已经成为图书馆人的共识及奋斗目标。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CALIS二期工程等都于这一时期开始启动,并快速投入建设。

2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研究

2 1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意义

在信息社会网络环境中,信息知识海量剧增。图书馆用户需要集读者培训、信息咨询、课题查新、定题服务、文献检索、复制、打印、保存、传递、信息加工为一体的集成化网络信息服务。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仅凭单个图书馆的资源和努力是很难满足用户需求的。图书馆只有结成联盟,共同协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才有可能适应时代的要求[2-3]。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图书馆在信息时代满足读者需求、实现公民自由平等地获取知识信息的必由之路。全球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经济政治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到来,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比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都更为迫切,从而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指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自愿参加、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各成员馆签订一定的合同或协议,组成联盟,从资金、文献资源、人才和技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形成业务关联、互惠互利的利益集合体,把分散的力量形成整体优势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共建共享是对信息资源配置的合理调整,是对信息服务工作的优化。通过资源共建共享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用户的信息保障率。

2 2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解决方案没有固定的模式[4-5]。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国内研究者将共建共享模式分为十几种,如按层次分,有型、地区型和省市型;按系统分,有系统内型和跨系统型;按资源共建的投资来源分,有国办式和民办式;按共建共享网络发展的进程分,有过渡型模式和完成型模式;按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方式分,有合作馆藏建设、联机联合编目、馆际互借、网上文献传递、在线信息咨询等等。

什么模式是目前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最佳选择?对此不同研究者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6]。有的学者认为,适合目前我国国情的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应当是以国办为主、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过渡型模式[4]。这里的!多元化∀是指在不同地区(如东、西部地区)、不同系统采取灵活多样的共享模式。具体讲就是以国家投资为主,以国家级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为主导,东西部地区分别分步实施,先系统内共建,后地区性共建,实现集中与分散管理的过渡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待这一过渡型模式实现后,再建立全国性跨系统、跨地区的真正的无边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实现全国资源共享。

也有学者提出,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开展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应采取小共建、大共享的模式[7]。所谓小共建、大共享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共建,全国共享;二是区域性共建,全国共享。也就是说,我国图书馆现阶段应采取全国性系统内的共建共享和地区性跨系统的共建共享相结合的模式。

还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宜采用渐进共享解决方案[1]。所谓渐进共享解决方案是先建立一个或几个核心网,然后通过核心网吸引本地区乃至外地区的图书馆加盟,最后再通过核心网的互联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2 3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研究

平台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的承载体,平台的建设取决于将要开展的活动,它促进或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活动及其效果。目前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平台建设,主要

1909

12期 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现状分析包括:技术平台、管理平台和法制平台。

(1)技术平台。指支撑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的计算机和通信体系结构,包括计算机系统、系统和应用软件,以及电子通信网络等。技术平台建设的关键是要解决规划和标准问题,包括图书馆硬件和软件配置的统一标准、图书馆管理系统软件、检索软件的引进和开发,书目数据和全文数据库的建库标准。网络规划要兼顾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要着眼于国际接轨,要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网络标准则要侧重兼容和规范化,确保国际标准、国内标准以及各行业系统条例和细则的兼容,确保用户界面、数据格式、数据库建设规则、信息交换协议的统一等等。

(2)管理平台。主要指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观念体系、协调组织、管理方法和程序等!软件基础∀,是当前制约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管理平台建设的关键是协调组织、协调机构的组成及组成程序必须能够体现共建共享各方和各个层面的利益,体现协商的性质,体现自愿参与的原则。管理程序和方法应充分体现公平、科学、民主的原则,由所有成员馆协商讨论确定。

(3)法制平台。主要指超出协调组织权限的和法律问题。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个需要多行业参与和协作的社会活动,图书馆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为了协调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和职责,就需要出面制定相应的和法规,规范各方的行为,确保各方的利益不受侵害。

2 4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设内容

主要包括合作馆藏建设、联合采购、联机联合编目、文献传递、在线信息咨询等。

(1)合作馆藏建设。合作馆藏建设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核心任务。通过对各成员馆馆藏的合理布局、分工协调,突出各成员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基本特色,在一个地区或一个系统内建立比较完整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避免文献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

(2)联合采购。以集团名义与出版发行商或产品供应商进行谈判,争取优惠价格,降低建设成本,包括图书馆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图书馆应用软件、文献信息资源等,争取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解决各成员馆在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资金不足的矛盾。

(3)联机联合编目。联机联合编目是网络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前提,其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会过分,它不仅能够保证各馆编目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实现目录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同时极大地节减了各成员馆的编目人员,大大降低了编目成本。目前,联机联合编目技术已经比较成熟,C ALIS联机编目中心的成功运作就是范例。

(4)文献传递。文献传递是在传统的馆际互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服务内容,包括目次、文摘、索引、全文等各种形式的实体馆藏和网络数字资源的传递。文献传递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环节,只有实现馆际之间、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文献传递,资源共享才能成真。

(5)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网络参考咨询服务是图书馆未来通过因特网、有线电视网络、电话网络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主要方式。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的前提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或再生,其实质是以信息产品的开发为核心的信息交流过程。相对与其他信息机构而言,图书馆的竞争优势也正是集中体现在对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方面,这也是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中生存的支点和发展的增长点。

3 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

3 1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8]

作为教育部!211工程∀的配套项目,CALIS 的目标是通过共建共享将全国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为一体,形成包括多种资源类型、多种服务方式的学术资源保障体系。项目分两个阶段,由国家投资。!九五∀期间,专项投资5000万元,各地区中心所在高校和地方财政也有相应投入。该项目由C ALIS管理中心组织实施,采取!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联合保障∀的建设方针,建有4个全国学科中心、7个地区中心。C ALIS的!全国中心#地区中心#高校图书馆∀三级保障结构被认为是70年代之后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第一个较为完备的全国性解决方案。目前已完成!九五∀建设,自行开发了公共服务软件系统,实现了系统的公共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协调采购、联机合作编目等功能。2004年11月CALIS 二期工程启动,CALIS将和中美百万册图书数字图书馆计划整合到一起,命名为!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CADLIS)。

1910情 报 科 学 23卷1999年以来,CALIS的启动和建设使高校图书馆界!共建、共知、共享∀的理想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现实,在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创新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比较成功的道路,得到了全国图书馆界的认可。

3 2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9]

2000年6月,科技部联合财政部等有关部委,成立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由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等单位组成,其建设方针是!整体规划、统一采购、统一标准、联合上网、共享资源∀,其宗旨是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合作收集开发理、工、农、医等领域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面向全国进行文献信息服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是一个虚拟的机构,只设一个办公室负责组织推进各成员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这是一种创新的管理,有利于打破我国现行的各系统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格局,推进各系统文献信息单位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中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3 3 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SI RN)[10]

1994年上海图书馆等19家图书馆联合成立了!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计划建成由上海市公共、高校、科研等系统的图书馆和情报机构组成的文献信息资源网络系统,开展文献采购协调,实施信息服务与人才培养,服务上海、服务全国。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已经成为我国跨系统、地区性共建共享的成功典范。目前协作网成员馆已扩充到27个。2001年6月,上海图书馆创办了虚拟的!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目前有14家图书馆的21位资深参考馆员成为导航专家,导航专家将在48小时之内给读者答复。2002年12月,推出了电子图书的远程借阅服务,1万种具有电子版权的中文图书供用户网上借阅。2003年初,上海图书馆与美国OCLC合作,联合上海、西安等12家图书馆采访了具有电子版权的西文电子图书4000种,并在网上提供给广大的读者借阅。

3 4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11]

2002年,由文化部组织的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始运作。!共享工作∀将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全国各类文化信息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团、研究机构等单位在内的现有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与整合,建成互联网上的中华文化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通过覆盖全国的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畴内的共建共享。工程建设遵循!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国家图书馆建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中心。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为实施主体,实现网络联网的!135∀计划,即实现1个国家中心、30个以上省级分中心、5000个以上县、乡、街道和社区基层网点。2001年起,财政部和地方财政为!共享工程∀拨发专项资金。!共享工程∀预计5年内完成,以期成为中文信息海量数据库的最大提供者。目前,共建省级分中心32个,共建基层网点3168个。

3 5 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图企共建共享图书馆

聊城大学与聊城市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聊城属于鲁西经济欠发达、公共图书馆发展落后的地区,1999年聊城大学校领导提出了极富创新意义和重要实践意义的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的构想,经过校地双方的共同努力,2001年共建共享活动正式启动。校地共建共享使聊城大学图书馆的性质发生了转变,使其既是高校馆又是公共馆,既要服务于学校师生,又要服务于聊城地方建设。经过二年多的运作,校地共建共享工作已取得明显成绩。

济南市图书馆与济钢集团共建共享图书馆[12]。2004年10月,作为全国!企业图书馆振兴行动∀示范馆,济南市图书馆济南钢铁集团分馆正式揭牌成立。分馆的成立不仅拓展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同时也为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提供了智力支持。

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 1 观念问题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虽已成为图书馆理论研究的热点,但实际行动却不尽人意[13]。究其原因主要

1911

12期 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现状分析是观念问题,主要表现为共享意识薄弱,缺乏全局观念和合作精神。受自我封闭、本位主义、重藏轻用等传统陈旧思想的束缚,各图书情报单位各自为政,片面求大求全,造成文献收藏的低水平重复。对资源共享不积极、不热心,只愿共享,不愿共建。为改变这种局面,图书馆必须更新思想,树立和推行全局观念、资源观念、合作观念、双赢观念、投入产出观念、创新观念和服务观念,提高馆员对资源共建共享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使共建共享观念真正深入人心,成为所有图书馆人的共识,从而为全面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扫清认识障碍。

4 2 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图书馆界条块分割的多元化行政管理和运行机制制约着资源共建共享的实施[14]。各类图书馆自成体系、自给自足,只对上级负责,不重视纵横结合、协调发展,不重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国家尚没有一个权威性的机构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方向、重点、措施进行统筹规划。所以,健全各级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协调机构是当前共建共享活动面临的重要任务。国家要加强对信息网络建设与发展的宏观;加强组织建设,成立跨地区、跨系统的权威领导机构,做好共建共享网络和资源建设的规划设计。

4 3 法制建设问题

在我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活动之所以成效不大,相当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目前,我国缺乏有关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相关立法,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活动主要依靠各系统和地方制定的一些性文件来调节,没有能约束全国各图书情报机构的法规性文件。全国范围内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基本处于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状态。

我国要尽快出台 图书馆法以及配套的法律、法规,以立法的形式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社会地位、经费保证、各成员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信息资源建设的和运行机制、总体布局等做出明确规定。要通过立法,保证用户能够充分利用公共信息,保护所有用户能够自由、平等、公平地利用文献信息知识和服务。美国、英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为确保文献资源共享活动顺利进行,在法律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得以借鉴[1、15]。 4 4 资金的问题

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可节约经费,但在一定的时期内必须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目前,我国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一方面,文献购置经费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资源共享本身的投入难以满足各项工作开展的需要。无论是建立事业网,还是技术网都迫切地需要稳定的资金来源。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国家要加大经费投入,筹措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运作经费;其次,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多方筹集资金;第三,建立和完善呈缴本制度,以法律形式规定出版部门必须向国家文献信息中心和当地信息中心提供呈缴本,保证各级文献信息中心资源的完备性。

4 5 技术平台的问题[16]

目前,我国许多图书馆在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过程中,不论是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选择,还是网络建设标准多是各自为政,很少从整体化、网络化、标准化的角度考虑,结果是空耗了原本拮据的建设经费,而彼此之间的设备和软件又难于兼容,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各地区自动化、网络化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各单位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通讯设施发展不平衡。用户界面不友好、联机检索费用过高等等这一系列因素都制约着网络化水平的提高,使资源共建共享难以顺利开展。所以,技术平台建设是当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任务。

4 6 基础业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许多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处于初创的无序阶段,缺乏统一领导和宏观,数据库结构分布不合理;自用的数据库多,全文、事实、多媒体等一次信息数据库少;建库的重复率高,而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却较低。形成了一方面资源大量重复,另一方面资源严重不足,如数据库的引进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一方面各类型数据库不断增多,另一方面各馆之间的数据库却无法有效衔接的散乱局面。

当前,我国数据库建设的重点应是在充分调研、合理布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开展特色文献的数字化建设、创建各种特色数据库,建立各成员馆各具特色的馆藏体系,实行分工购藏。

1912情 报 科 学 23卷(2)联合目录体系急待完善。书目数据库的共享编目是文献资源共享工作的重要功能之一,联合目录又是共享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我国现有的联合目录学科零乱,收录不全,尤其是国家书目控制系统无论是在广度、深度,还是在兼容性、实用性、时效性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缺陷,不能适应大规模文献资源共享的需要。中国国家书目数据库仅收入了图书出版总数的1 2左右[17]。而且,由于我国文献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较慢,符号系统混乱无序,没有统一的著录格式和标准,使加工出的书目信息成为网络交流的障碍。

标准化、规范化的书目数据是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基础。因此,书目数据库建设必须遵循国内外统一的文献工作标准,使文献信息加工的各个环节都有统一的依据,如采用同一规格的MARC格式、同一系统的文献分类和主题标引工具、标准的著录规则等。只有按照标准建立起来的文献资源,才能实现联机检索,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4 7 人才问题

人才问题关系到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成败,培养、稳定一批高素质的队伍是做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必备基础。网络环境下的共建共享建设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热爱图书馆事业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我国信息资源管理人才队伍在数量、素质和群体构成上,都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影响了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的实施。馆员教育始终是图书馆共建共享的重要任务。馆员教育在注重加强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等综合素质教育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弘扬正确的图书馆事业观和图书馆精神,培养爱岗敬业、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团队作风。

4 8 用户信息素质问题

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用户的信息需求急剧上升,但是我国用户的信息素养却令人忧虑。大部分的信息用户存在着计算机操作技能较差、检索知识贫乏、信息检索能力差、情报意识薄弱等问题,严重阻碍着信息检索效果。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授之以渔,是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质量的有效措施。所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用户教育成为图书馆不容忽视的重要职责。

参考文献

1 黄长著,霍国庆.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的战略分析[J].中国

图书馆学报,2000,(3):3-11.

2 戴龙基,张红扬.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互

惠的组织形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3):36-39.

3 朱晓华.在合作中生存发展###论图书馆联盟[J].图书

情报工作,2004,(7):6-12.

4 马恒通,许梅.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论纲[J].情报

资料工作,2003,(4):36-38.

5 谢春枝.我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比较研究[J].中

国图书馆学报,2004,(4):24-28.

6 龚景兴.理想化模式下的资源共享实现机制[J].图书馆

情报工作,2004,(11):119-121.

7 高 波.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新论[J].中国图书

馆学报,2002,(6):25-28.

8 CALIS全国中心[EB OL].h ttp: www.calis.edu.cn,2004-

01-16.

9 全国科技图书文献中心[EB OL].http: www.nstl.gov.cn

index.html,2004-01-16.

10 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EB OL].http: libnet.

sh.cn newsirn,2004-01-16.

11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EB OL].http: www.ndcnc.

gov.cn ,2004-01-16.

12 王佐书,李长顺.如何振兴企业图书馆[N].光明日报,

2004-10-14.

13 高 波,刘兹恒,于丽凤.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信息资

源共建共享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

(4):48-52.

14 曾伟清.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障碍及对策

[J].图书馆,2004,(4):63-65.

15 周明华,谢春枝.美国大学图书馆联盟研究[J].中国图

书馆学报,2003,(5):77-82.

16 周永红,陈能华.中国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分析

[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1):77-80.

17 李家清.我国文献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1):35-39.

(责任编辑:滕代娣)

1913

12期 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现状分析

文档

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现状分析许磊(聊城大学图书馆,山东聊城252059)摘要: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当今图书馆界共同的奋斗目标。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详细论述了我国共建共享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图书馆合作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34(2005)12190806AnAnalysisofPresentStatusofDocumentResourcesSharinginChinaXULei(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