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九年级 班 时间:
实验小组成员: 记录人:
实验名称: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 | 研究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三个阶段中所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
实验仪器和用品 | 蜡烛、玻璃杯、火柴、适量的水、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
第一步 | ①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气味;从蜡烛上切下一块,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 | 蜡烛呈 ,状态为 ,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味。放入水中水中的部分蜡烛漂浮起来,且没有溶于水。 |
第二步 | ②点燃时:点燃蜡烛 仔细观察火焰分层。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分别在火焰上罩上一只干燥的小玻璃杯和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小玻璃杯。 | 火焰分为 ,最外层最亮,最内层最暗。平放入火焰中的火柴两端 ,中间无明显变化,罩在火焰上的玻璃杯内壁有 生成。 |
第三步 | 熄灭后:熄灭蜡烛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继续燃 | 蜡烛熄灭时,有 产生,用燃着的火柴迅速靠近白烟,可使蜡烛 。 |
第四步 | ||
实验结论 | ||
反思与总结 |
班级:九年级 班 时间:
实验小组成员: 记录人:
实验名称: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实验目的 | 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有什么不同。 | |
实验仪器和用品 | 烧杯、饮料吸管、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火柴、酒精灯、小木棍、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
第一步 | 收集呼出的气体和空气各三瓶。 | |
第二步 | 实险1:取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向1瓶空气和1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 | 后者石灰水比前者的 |
第三步 | 实验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观察并记录。 | 前者的火柴的火焰比后者的更
|
第四步 | 实险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 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 |
实验结论 | 呼出的气体的 和 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要多; 而吸入的空气的 含量比呼出的气体要多 | |
反思与总结 |
班级:九年级 班 时间:
实验小组成员: 记录人:
实验名称: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目的 | 学会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 | |
实验仪器和药品 | 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铁夹,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导管,橡皮管,单口塞,高锰酸钾。 |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
第一步 | (1)组装:把药品装入试管,盖上单口塞(塞上棉花),连上导管,铁夹夹住试管管口1/3处,试管底部略微上倾,水槽装一半水,集气瓶装满水用毛玻璃片盖住,并倒置于水槽中,把导管伸入集气瓶。
| |
第二步 | (2)点燃酒精灯,先不收集气体(要把装置内空气排尽),过一会之后收集气体至集气瓶中水排尽。
| 有 产生时开始收集; 时停止收集。 |
第三步 |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满。
| 木条复燃,说明氧气 。 |
第四步 | 将木炭在空气中灼烧至红热,再由上到下慢慢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最后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 发出 ,放出 。 |
实验结论 | 氧气具有 。 | |
反思与总结 |
班级:九年级 班 时间:
实验小组成员: 记录人:
实验名称: 探究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实验目的 | 通过实验证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 |
实验仪器和药品 | 大烧杯、小烧杯、浓氨水、蒸馏水、酚酞溶液、滴管 |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
第一步 | 1、向盛有月40ml的蒸馏水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 | 1、酚酞试液 |
第二步 | 2、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加入浓氨水 | 2、酚酞试液 |
第三步 | 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向C烧杯中滴入5ml的浓氨水,并用大烧杯罩起A、C烧杯来,大烧杯外放B烧杯 | 3、烧杯A中酚酞试液 ; 大烧杯外的烧杯B中酚酞试液 。 |
第四步 | ||
实验结论 | 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但 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分子在 。 | |
反思与总结 |
班级:九年级 班 时间:
实验小组成员: 记录人:
实验名称: 用过滤法净化水
实验目的 | 了解过滤操作的适用范围、学会过滤操作步骤、明白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 |
实验仪器和药品 | 烧杯、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粗盐水、滤纸 | |
实验步骤 | 实验解释 | |
第一步 | 折叠滤纸制过滤器 | |
第二步 | 将滤器放入漏斗中并用水湿润 | |
第三步 | 用玻璃棒 (填玻璃棒的作用)进行过滤 | |
第四步 | 对比过滤前后水的澄清程度 | 水由浑浊变 |
实验结论 | 过滤是分离 和 的净水方法 | |
反思与总结 | 注意过滤时的“一贴、二低、三靠”。 |
班级:九年级 班 时间:
实验小组成员: 记录人:
实验名称: 用铁和硫酸铜反应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目的 |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的质量的实验测定,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守恒的原因 | |
实验仪器和药品 | 托盘天平、烧杯、镊子、铁钉、硫酸铜溶液、石棉网、砂纸 |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
第一步 | 在100 mL烧杯中加入约20 mL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打磨光亮的铁钉和盛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读出读数,记录。 | |
第二步 | 将铁钉浸泡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 | 铁钉表面析出一层 的物质,溶液颜色由蓝色变 。 |
第三步 | 将反应后烧杯和内容物放到天平上再次称量,读出读数,记录。 | 将两次称量的结果加以比较,质量 。 |
第四步 | ||
实验结论 | 化学反应前后, 等于 。 | |
反思与总结 |
班级:九年级 班 时间:
实验小组成员: 记录人:
实验名称: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实验目的 | 1、 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装置、收集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 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及有关实验现象。 | ||
实验仪器和药品 | 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集气瓶、玻璃片、导管。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1:1)、石蕊溶液、澄清石灰水。 |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
预习思考 |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
2、长期存放石灰水的瓶子内壁有一层不易洗去的白色固体是 , 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 ||
第1步 | 1连接仪器,检查装置 | 观察石灰石是 固体,盐酸是 液体、大理石或石灰石的化学成分是 。 | |
第2步 | ②、在锥形瓶中小心放入两三块石灰石,然后量取15ml(1:1)的稀盐酸从长颈漏斗中倒入。 | 观察到的现象是
| |
第3步 | ③收集气体。用 法收集。 能否用排水法收集?为什么?
| ||
第4步 | ④验满:用 放在 ,若 证明已收集满。 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 闻一闻 气味。 ⑤检验: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 ,若产生 的现象,证明是是CO2 | ||
反思与总结 |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你可以用哪些实验来证明? 长期存放石灰水的瓶子内壁用一层不易洗去的白色固体怎样洗去比较方便?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班级:九年级 班 时间:
实验小组成员: 记录人:
实验名称: 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目的 | 通过对燃烧及其现象的观察,认识到燃烧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以及推论出灭火的基本原理。 | |
实验仪器和药品 | 酒精灯、烧杯、薄铜片、三脚架、坩埚钳、两节短蜡烛、滤纸碎片、乒乓球碎片、石棉网、酒精、清水、棉花团等 |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
第一步 | 将薄铜片放在三脚架上,在薄铜片两端各放一小片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然后再三脚架下方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 | 薄铜片上 很快燃烧起来,证明了燃烧需要 。 |
第二步 | 将两个棉花团先分别浸满水和酒精,然后用坩埚钳夹住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现象。 | 浸满 的棉花团很快燃烧起来,证明了燃烧需要 。 |
第三步 | 将两只蜡烛点燃,立在石棉网上,并点燃。将其中一只蜡烛用烧杯轻轻罩住。观察现象。 | 罩住烧杯的蜡烛 ,另一只蜡烛则 ,证明了燃烧需要 。 |
实验结论 | 可燃物燃烧需要有 、 、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 |
反思与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