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分数: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总分 |
得分 |
dà chén xiàn jì xié tiáo yǔn nuò qīn lüè
píng héng chì dào hào dà fǔ chōng liè bào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威(______) 闻(______) 沙(______) 到(______) 哗(______)
戚(______) 闷(______) 抄(______) 倒(______) 华(______)
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15分)
成(____)结(____) 夜(____)降(____)
心(____)神(____) (____)(____)而飞
根据意思,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
结成一群群、一队队。形容人多。(_______)
2.用“心( )神( )”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0分)
无论……都…… 如果……就…… 因为……所以……
只要……就…… 宁可……也不…… 虽然……但是……
1.(____)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______)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2.很多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到,(____)多读多写,作文(____)会有进步。
3.(____)困难有多大,我们(______)能克服。
4.(____)他热情地为同学们服务,(____)受到同学们的好评。
5.刘胡兰(____)牺牲自己的生命,(____)说出党的机密。
6.我(____)知道这件事情,(____)并不了解事情的全过程。
五、按要求写句子。(15分)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毫迈的口号声。(缩句)
。
2.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改成“被”字句)
。
3.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改成反问句)
。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贪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有一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①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馒头。开完典礼,我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路上,我看着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的那一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还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
……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一星儿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②娘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的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的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不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笑着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拿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写出了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描写“我”吃第二个馒头时的心理活动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来。
3.“……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一星儿了。”此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试着补出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娘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描写,“我”娘的话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理解“笑”的含义。
①处:“娘也笑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处:“娘笑笑,没吭声。”她似乎在对“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6.“我”明明没有拿回来馒头,“我”娘却对二丫娘说拿回来了,是因为( )
A.“我”娘在保护“我”的自尊心。
B.“我”娘怕二丫娘笑话“我们”家穷。
C.“我”娘知道“我们”家的馒头多。
7.“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作者说自己的童年结束了,是因为( )
A.“我”已经长大了,而且吃的馒头也多。
B.那一天“我”长大了,结束了童年,走进了少年。
C.那一天“我”理解了娘对“我”的爱,“我”仿佛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事情。
七、习作。(20分)
以“同桌的你”为题写一篇作文。(6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一
大臣 献计 协调 允诺 侵略 平衡 赤道 浩大 俯冲 猎豹
二
威风 听闻 沙漠 到处 哗笑 亲戚 闷热 抄写 倒回 华丽
三
群 队 幕 临 旷 怡 比 翼 成群结队 家乡的优美景色总让我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四
略
五
1. 狼牙山上响起了口号声。
2. 掩护任务被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
3. 五壮士的英勇壮举怎能不令我们激动呢?
六
1. 比喻 家里清贫的程度
2.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
3.省略了“我”吃第三个馒头的过程。 走着走着,我看见荷叶里的最后一个馒头还冒着热气,闻着热气腾腾的馒头散发出的香味,口水又流了出来,我情不自禁地拿起馒头咬了一口,然后又把馒头放回荷叶里,心想:“如果妹妹问起这个馒头怎么缺一口,我怎么说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都吃了。”于是我又把留给妹妹的最后一个馒头也吃了。
4. 动作 语言 娘对“我”深深的爱
5. 娘听了“我”的话,感到欣慰。 娘知道你把馒头吃了,娘不责怪你。
6.A
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