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击卸法:利用手锤对零、部件进行敲击达到拆卸目的的方法。
2.拉卸法:利用静压力或不大的冲击力对零部件进行拆卸的方法。
3.顶压法:顶压法是一种静力拆卸的方法,适用于拆卸形状简单的过盈配合件。常利用螺旋C形夹头、手压机、油压机或千斤顶等工具和设备进行拆卸。
4.温差法拆卸:利用材料热胀冷缩的性能,加热包容件或冷却被包容件使配合件拆卸的方法,常用于拆卸尺寸较大、过盈量较大的零件或热装的零件
5.无损检测:无损检测是指对材料或工件实施一种不损害或不影响其未来使用性能或用途的检测手段。
二、填空题
1.拆卸是修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不能执行拆卸工艺,不仅影响修理工作_效率___,还可能造成零部件 损坏 ,设备 精度 丧失。
2.拆卸设备时,应在熟悉技术的基础上,明确拆卸的步骤_______,正确地_使用拆卸工具______,采用正确的_拆卸方法______。
3.常用的拆卸零件的方法有__击卸法_____、__拉卸法_____、___温差法__和_顶压法。(破坏性拆卸法也算)
4.一般的机械零件清洗主要包括 除油 、 除锈 及清除涂装层 。
5在修理过程中正确的接触零部件间相互的约束与固定形式,把零部件分解开来的过程称为__拆卸_____。
6.在拆卸零件时,加热包容件或冷却被包容件,利用零件的胀、缩减过盈量,使零件易于拆下的方法称为__温差_____法。
7.机械零件的清洗内容主要包括__除油_____、__除锈_____和_清除涂装层____等。
8.机械零件的除锈方法主要有电化学除锈法 、 机械除锈法和化学除锈法 等。
9.机械零件的常用无损检测方法主要有_磁粉法、 超声波法、 渗透法和射线法_等。
10.机械及其部件都是由__零件___组成的,装配精度与相关零部件制造误差的累积由关,特别是关键零件的__加工精度_____。
11.常用的机械装配方法有__调整___装配法、___修配__装配法和___选配____装配法等。(还有互换装配法)
12.螺纹连接的常用防松方法主要有___摩擦防松____、___机械防松____、__破坏螺纹副的不可拆防松_____等。
三、选择题
1.清洗一般的机械零件时,应优先选用___C____作为清洗剂。
A.汽油 B.煤油 C.合成清洗剂 D.四氯化碳
2.合成清洗剂一般配成__ B__%的水溶液。
A.1 B.3 C.10 D.30
3.拆卸零件时应注意识别零件的拆出方向,一般阶梯的拆出方向总是朝向轴、孔的__ C_____方向。
A.任意 B.小端 C.大端
四、简答题
1.机械设备拆卸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拆卸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机械设备拆卸前的准备工作:
(1)拆卸场地的选择与清理(2)保护措施(3)拆前放油(4)了解机械设备的结构、性能和工作原理
拆卸的一般原则是:(1)根据机械设备的结构特点,选择合理的拆卸步骤(2)合理拆卸(3)正确使用拆卸工具和设备
2.简述机械设备拆卸的基本顺序。
拆卸设备时,首先由电工拆除电器设备,断开影响部件拆卸的电器接线,再按照与装配相反的顺序和方向进行拆卸,即先装的零件后拆,后装的零件先拆。先将设备分解成几大部件,再将每个部件拆成零件。一般按由表及里,先上后下的次序拆卸。
3.机械设备拆卸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机械设备拆卸前的注意事项有:
(1)对拆卸零件要作好核对工作或作好记号(2)分类存放零件(3)保护拆卸零件的加工表面
4.采用击卸法拆卸零部件时,主要应注意哪些问题?
采用击卸法拆卸零部件时,主要应注意:
(1)应根据所拆卸的零、部件的尺寸、重量及配合牢固程度,选用重量适当、安全可靠的手锤。
(2)必须对所击卸件采取保护措施,通常用铜棒、胶木棒、木板或专用垫铁等保护击卸部位。
(3)要先对击卸件进行试击,如果听到坚实的声音,要停止击卸进行检查,看是否由于拆出的方向相反或紧固件漏拆所引起的。一般轴的拆出方向总是朝向轴、孔的大端方向。
5.拆卸机械零部件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拆卸机械零部件的常用方法有:击卸法、拉卸法、温差法、顶压法、破坏性拆卸法等。
6.机械零件清洗的种类有哪些?其清洗方法主要有哪些?
机械零件的清洗的种类有清除油污、水垢、积碳、锈层、旧涂装层等。
(1)清除油污:常采用清洗液,如有机溶剂、碱性溶液、化学清洗液等。清洗方法有擦洗、浸洗、喷洗、气相清洗及超声波清洗等。
(2)除锈:主要采用机械、化学和电化学等方法进行清除。
(3)清除旧涂装层方法一般是采用手工工具,如刮刀、砂纸、钢丝刷或手提式电动、风动工具进行刮、磨、刷等。有条件时可采用化学方法,即用各种配制好的有机溶剂、碱性溶液退漆剂等。
7.机械零件的检验有哪些内容?在修理过程中的检验方法有哪些?
机械零件的检验有修前检验、修后检验和装配检验。
在修理过程中的检验方法有:
(1)目测 用眼睛或借放大镜对零件进行观察,对零件表面进行宏观检验,如裂纹、断裂、疲劳剥落、磨损、刮伤、蚀损等。
(2)耳听 通过机械设备运转发出的声音、敲击零件发出的声音来判断技术状态。
(3)测量 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和仪器对零件的尺寸、形状及相互位置精度进行检测。
(4)测定 使用专用仪器、设备对零件的力学性能进行测定,如应力、强度、硬度等进行检验。
(5)试验 对不便检查的部位,通过水压试验、无损检测等试验来确定其状态。
(6)分析 通过金相分析了解零件材料的微观组织;通过射线分析了解零件材料的晶体结构;通过化学分析了解零件材料的合金成分及数量等。
8.机械装配的一般工艺原则有哪些?
机械装配的一般工艺原则有:
装配时的顺序应与拆卸顺序相反。要根据零、部件的结构特点,采用合适的工具或设备,严格仔细按顺序装配,注意零、部件之间的方位和配合精度要求。
(1)对于过渡配合和过盈配合零件的装配,如滚动轴承的内、外圈等,必须采用相应的铜棒、铜套等专门工具和工艺措施进行手工装配,或按技术条件借助设备进行加温加压装配。如遇有装配困难的情况,应先分析原因,排除故障,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再继续装配,千万不可乱敲乱打鲁莽行事。
(2)对油封件必须使用心棒压入,对配合表面要经过仔细检查和擦净,如若有毛刺应经修整后方可装配;螺柱联接按规定的扭矩值分次均匀紧固;螺母紧固后,螺柱的露出螺牙不少于两个且应等高。
(3)凡是摩擦表面,装配前均应涂上适量的润滑油,如轴颈、轴承、轴套、活塞、活塞销和缸壁等。各部件的密封垫(纸板、石棉、钢皮、软木垫等)应统一按规格制作。自行制做时,应细心加工,切勿让密封垫覆盖润滑油、水和空气的通道。机械设备中的各种密封管道和部件,装配后不得有渗漏现象。
(4)过盈配合件装配时,应先涂润滑油脂,以利于装配和减少配合表面的初磨损。另外,装配时应根据零件拆卸下来时所作的各种安装记号进行装配,以防装配出错而影响装配进度。
(5)对某些有装配技术要求的零、部件,如装配间隙、过盈量、灵活度、啮合印痕等,应边安装边检查,并随时进行调整,以避免装配后返工。
(6)在装配前,要对有平衡要求的旋转零件按要求进行静平衡或动平衡试验,合格后才能装配。这是因为某些旋转零件如皮带轮、飞轮、风扇叶轮、磨床主轴等新配件或修理件,可能会由于金属组织密度不匀、加工误差、本身形状不对称等原因,使零、部件的重心与旋转轴线不重合,在高速旋转时,会因此而产生很大的离心力,引起机械设备的振动,加速零件磨损。
(7)每一个部件装配完毕,必须严格仔细地检查和清理,防止有遗漏或错装的零件,特别是对环境要求固定安装的零、部件要检查。严防将工具、多余零件及杂物留存在箱体之中,确信无疑之后,再进行手动或低速试运行,以防机械设备运转时引起意外事故。
9.装配精度一般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装配精度是指产品装配后几何参数实际达到的精度。它包括如下几部分。
① 尺寸精度 是指零部件的距离精度和配合精度。例如卧式车床前、后两顶尖对床身导轨的等高度。
② 位置精度 是指相关零件的平行度、垂直度和同轴度等方面的要求。例如台式钻床主轴对工作台台面的垂直度。
③ 相对运动精度 是指产品中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间在运动方向上和相对速度上的精度。例如滚齿机滚刀与工作台的传动精度。
④ 接触精度 是指两配合表面、接触表面和连接表面间达到规定的接触面积大小和接触点分布情况。例如齿轮啮合、锥体、配合以及导轨之间的接触精度。
10.什么是装配工艺系统图?它有什么作用?
在装配工艺规程制定中,表明产品零部件间相互装配关系及装配流程的示意图叫装配工艺系统图。
装配工艺系统图作用:装配工艺系统图以示意图的形式直观、形象地表达了产品零部件间相互装配关系及装配流程,可指导装配生产。
11.什么是装配工艺规程?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目的是什么?
装配工艺规程是指用文件的形式将装配内容、顺序、操作方法和检验项目等规定下来,是指导装配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
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目的是:合理的装配工艺规程,对保证装配质量、提高装配生产效率、缩短装配周期、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缩小装配占地面积、降低生产成本有重要的影响。
12.螺纹连接产生松动的原因是什么?常用的防松方法有哪些?
螺纹连接一般都具有自锁性,受静载荷或工作温度变化不大时,不会自行松脱。但在冲击、振动以及工作温度变化很大时,会因螺纹工作面间的正压力突然减小,造成因摩擦力矩降低而可能产生松脱。
常用的防松方法有摩擦防松装置和机械防松装置两大类,另外,还可以采用破坏螺纹副的不可拆防松,如铆冲防松和粘接防松等方法。
13.简述圆柱面过盈连接装配方法?
圆柱面过盈连接装配方法有:
(1)压入法
当过盈量较小、配合尺寸不大时,在常温下压入。
(2)热装法
对于过盈量较大的配合一般采用热装的方法,利用物体受热后膨胀的原理,将过盈连接的孔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孔径增大,然后与常温下的轴装配,待冷却收缩后,轴孔便形成过盈连接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加热方式有热浸加热、电感应加热、电炉加热、煤气炉或油炉加热、火焰加热等,可根据工件尺寸大小和所需加热的温度选用。
(3)冷装法
冷装法是利用物体温度下降时体积缩小的原理,将轴件低温冷却,使其尺寸缩小,然后将轴件装入常温的孔中,温度回升后,轴与孔便紧固连接得到过盈连接。对于过盈量较小的小件可采用干冰冷却,可冷却至 −78℃;对于过盈量较大的大件可采用液氮冷却,可冷却至−195℃。
14.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有哪些?
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有:
① 齿轮孔与轴的配合符合要求,不得有偏心和歪斜现象。
② 保证齿轮副有正确的安装中心距和适当的齿侧间隙。
③ 齿面接触部位正确,接触面积符合规定要求。
④ 滑移齿轮在轴上滑动自如,不应有啃住或阻滞现象,且轴向定位准确。齿轮的错位量不得超过规定值。
⑤ 封闭箱体式齿轮传动机构,应密封严密,不得有漏油现象,箱体结合面的间隙不得大于0.1mm,或涂以液态密封胶密封。
⑥ 对于转速高的大齿轮,应进行静平衡测试。
15.举例说明齿轮传动的接触精度是如何判断的。
齿轮传动的接触精度是以齿面接触斑痕的位置和大小来判断的,它与运动精度有一定的关系,即运动精度低的齿轮传动,其接触精度也不高。因此,在装配齿轮副时,常需检查齿面的接触斑痕,以考核其装配是否正确。15题图所示为渐开线圆柱齿轮副装配后常见的接触斑痕分布情况。15题图a所示为正常情况。15题图b和15题图c分别为同向偏接触和异向偏接触,说明两齿轮的轴线不平行,可在中心距超过规定值,一般装配无法纠正。图15题图e为沿齿向游离接触,齿圈上各齿面的接触斑痕由一端逐渐移至另一端,说明齿轮端面(基面)与回转轴线不垂直,可卸下齿轮,修整端面。予以纠正。另外,还可能沿齿高游离接触,如15题图d所示,说明齿圈径向跳动过大,可卸下齿轮重新正确安装。
15题图 渐开线圆柱齿轮接触斑痕
16.滚动轴承的装配有哪些方法?
滚动轴承的装配方法有:敲入法、压入法、温差法等。
17.试述剖式滑动轴承的装配步骤。
剖分式滑动轴承如下图所示,其装配步骤:① 轴瓦与轴承体的装配② 轴瓦的定位③ 轴瓦的粗刮④ 轴瓦的精刮⑤ 清洗轴瓦⑥ 轴承间隙。
17题图 剖分式滑动轴承
18.常用联轴器有哪些类型?怎样调整联轴器的同轴度?
常用联轴器类型有:锥销套筒式、凸缘式、十字滑块式、弹性圆柱销式、万向联轴器等。
(1)弹性柱销联轴器的同轴度调整:
① 先在两轴上装入平键和半联轴器,并固定齿轮箱。按要求检查其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
② 将百分表固定在半联轴器上,使其测头触及另外半联轴器的外圆表面,找正两个半联轴节之间的同轴度。
③ 移动电机,使半联轴器上的圆柱销少许进入另外半联轴器的销孔内。
④ 转动轴及半联轴器,并调整两半联轴器间隙使之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然后移动电机,使两个半联轴器靠紧,固定电机,再复检同轴度达到要求。
(2)十字滑块联轴器的的同轴度调整:
① 将两个半联轴器和键分别装在两根被连接的轴上。
② 用尺检查联轴器外圆,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应均匀接触。
③ 两个半联轴器找正后,再安装十字滑块,并移动轴,使半联轴器和十字滑块间留有较小间隙,保证十字滑块在两半联轴器的槽内能自由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