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随着 B.负势竞上:凭依
C.窥谷忘反:通“返” D.在昼犹昏:夜晚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 , ”(用原文回答)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游、水之、山之、山之,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的人生态度。
4.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 |||
字词 | 意思 | 例句 | 翻译 |
从 | 顺、随 |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
奔 |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 |
反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6.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7、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百许里 B百千呼 C千百成峰 D赏赐百千强
8、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法。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负势竞上( ) (2)好鸟相鸣( )
10 .文章理解。
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 )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 ( ) 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 ) 的思想。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 )”一句相照应。
1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
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
1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1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1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参:
1.D2.(1)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2)急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像奔马。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急 高 险(峻;峭;陡)示例: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宁静淡泊或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4.飞奔的马 通“返” 返回乘船随着江流飘荡,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5.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或: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7.A(A的“百”是实指,指数目一百,B、C、D项的“百”是虚指,表“很多”之意)
8.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2分),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1分)。
9.①凭依(或:凭借、依仗)②美丽(若答“友好”也可给分)
10.空一: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 空二:千丈见底
空三:幽静(或:寂静、静等) 空四:鄙弃名利(或:淡泊功名、淡泊人生等) 空五:皆生寒树 11.B
12.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3.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14.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对比阅读(一)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作:
③梅花为寒所勒 勒: ④山岚设色之妙 设: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 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3、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
1、①奔:飞奔的马。②作:发出。③勒:约束,阻止。④设:着,涂。
2、①(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②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
3、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对比阅读(二)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2)窥谷忘反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文:
3.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
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4.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截至2006年5月20日,大坝工程全线建成。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想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说些什么? (字数在50个以内)
参:
1、(1)这里指飞奔的马 (2)同“返″,返回
2、(1)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2)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3、B4、例: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你们谱写了筑坝史上的记录,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对比阅读(三)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晌。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贝《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 ) (2)乃记之而去( ) (3)窥谷忘反(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译文: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摆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参:
1.(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
2.(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3.(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4.(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对比阅读(四)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1)沿溯阻绝。沿; (2)良多趣味。良:
(3)直视无碍。碍: (4)窥谷忘反。反:
2、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译文:
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4、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参:
1.略。2.略。3.B
4.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对比阅读(五)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落,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山川之荚,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加点的词。
①猛浪若奔 奔: ②负势竟上 上:
③猿则百叫无绝 绝: ④沉鳞竞跃 鳞: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
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
3.甲乙两文在描写山和水时都抓了其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山的和水的。
参:
1.①(马一样)飞奔 ②向上 ③停止 ④鱼 【评分】4分。每小题1分。
2.①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②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3.【答案】奇 异
对比阅读(六)
甲《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也作“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出淤泥而不染 而: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蔽: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
3.《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
4.阅读《与朱元思书》第二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
答:
5.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答:
参:
1.(1)却(可是,但是)(2)通 (同)“返”,返回(3)遮蔽(遮住,遮掩)
2、(1)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2)蝉接连不断(不停)地呜叫(叫着、长鸣),猿(猿猴)不停(长久)地啼着(鸣叫)。
3、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陷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4、清澈(水清,清);湍急(流急、急)。
5、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对比阅读(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负势竞上 (4)望峰息心
2、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译文:
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参:
1、(1)“阙”通“”缺,空缺;(2)即使;(3)凭借或依靠;(4)平息或停止2、A
3、(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1)湍急、清澈;(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每空一分,意思对即得分)
对比阅读(八)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 ; , 。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参:
1.B。
2.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4. 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比较阅读(九)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____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答案】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3.(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4.(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填空题。
《三峡》
①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②写出《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③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到过三峡的人都说,春冬时候的水依然像郦道元笔下所描写的那样
“,”,“,”。
“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④三峡工程蓄水之时,面对汹涌澎湃的江水,我们不由得想起郦道元《三峡》中表现夏水湍急的句子:“,,”。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谢中书书》
文中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的句子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记承天寺夜游》
①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野望》中表现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一句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黄鹤楼》
①李白如何称颂崔颢的《黄鹤楼》: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诗中感慨古人不可见,世事茫茫难预料,具有伤感惆怅之情的句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②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③诗人从怀古的,带有惆怅的情感回到现实中来的诗句:“,”。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④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⑤用来表达人们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⑥《使至塞上》:
①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其中“直”、“圆”两字用得逼真传神,《红楼梦》里香菱评论说“再找不出两个字”来替换。
②使至塞上》中诗人自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的(借用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诗句是 : “,”。
③《使至塞上》中“,”。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渡荆门送别》
①李白《渡荆门送别》中“,”。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
②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子是:“,”。
③《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
④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2)(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
①《钱塘湖春行》中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③钱塘湖春行》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④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庭中有奇树》
“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
“攀条折其荣,_______________。”
《龟虽寿》
①曹操《龟虽寿》中表现诗人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积极进取,有建功立业远大政治抱负,决心为统一中国而继续奋斗,能表现作者人生的形象写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人们常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③诗中通过传说表明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④建设四化不但要有信心,更要有雄心壮志。请写出一句表现“雄心壮志”的名句,表达你对四化建设者们的理解和支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诗中能表明作者人老雄心在,人老志不老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⑥诗中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其自然,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精神愉快,调养好身体,就能延年益寿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赠从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刘桢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说明人要有坚韧不拔的美好品质.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②《赠从弟》中诗人借松柏勉励堂弟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品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③《赠从弟(其二)》诗中展示松柏意态从容、坚贞志节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④《赠从弟(其二)》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本诗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梁甫行》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②“_______________,寄身于草野。”
③“妻子象禽兽,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