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六讲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二)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56:37
文档

第六讲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二)

第六讲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二)学习提示在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确定单位“1”是关键,但题目中常常出现几个不同的单位“1”,这时需要将它们转化为统一的单位“1”,以便于比较和发现数量关系。转化时应注意认真审题,首先明辨题目中有哪几个单位“1”,以其中一个量为单位“1”,以这个单位“1”为标准,看一看其他几个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或几倍)。基本训练:甲乙两数是不相等的两个自然数,甲数的与乙数的相等,甲乙两数哪个大?为什么?分析:方法1,以分数的意义来理解由于,可知:甲数较多的部分与乙数较
推荐度:
导读第六讲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二)学习提示在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确定单位“1”是关键,但题目中常常出现几个不同的单位“1”,这时需要将它们转化为统一的单位“1”,以便于比较和发现数量关系。转化时应注意认真审题,首先明辨题目中有哪几个单位“1”,以其中一个量为单位“1”,以这个单位“1”为标准,看一看其他几个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或几倍)。基本训练:甲乙两数是不相等的两个自然数,甲数的与乙数的相等,甲乙两数哪个大?为什么?分析:方法1,以分数的意义来理解由于,可知:甲数较多的部分与乙数较
第六讲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二)

学习提示

  在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确定单位“1” 是关键,但题目中常常出现几个不同的单位“1”,这时需要将它们转化为统一的单位“1”,以便于比较和发现数量关系。转化时应注意认真审题,首先明辨题目中有哪几个单位“1”,以其中一个量为单位“1”,以这个单位“1”为标准,看一看其他几个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或几倍)。

基本训练:

甲乙两数是不相等的两个自然数,甲数的与乙数的相等,甲乙两数哪个大? 为什么?

分析:  方法1, 以分数的意义来理解

由于,可知:甲数较多的部分与乙数较少的部分相等,所以乙数大于甲数。

   方法2, 图解法

从图中很容易看出,黑色部分是相等的部分,而乙数大于甲数。如果把相等的部分都平均分成12份,使每一份的大小都相等,则甲数平均分为15份,乙数平均分为16份,乙数大于甲数。还可以得出甲乙两数之间的关系:甲数占乙数的,乙数是甲数的倍。

方法3, 用具体数字举例 

假设甲数是30,则乙数=,乙数大于甲数。

方法4, 代数法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得到下面这个等式:甲数=乙数,等式两边同时乘以4和5的最小公倍数20可得:甲数=乙数,写成比例式:甲数:乙数=15:16,于是可得甲乙两数之间的关系:甲数占乙数的,乙数是甲数的倍。

   我们不难总结出一个规律而得到甲乙两数的关系:

   以甲为单位“1”:乙数是甲数的

   以乙为单位“1”:甲数是乙数的。

典型题解

[例1]哥哥和弟弟共有人民币19.8元,哥哥用去自己钱数的75%,弟弟用去自己钱数的80%,两人所剩的钱正好相等,哥哥原来有多少钱?

分析:由题意可知,弟弟钱数的(1-75%)与弟弟钱数的(1-80%)相等,通过基本训练中掌握的方法可以找到兄弟二人钱数之间的关系,哥哥的钱数是弟弟的(1-80%)(1-75%)=,与19.8对应的分率是兄弟二人分率之和。因此,弟弟钱数为(元),哥哥的钱数是(元)。

解法一:(元)

     (元)

解法二:(元)(想一想,单位“1”代表那种量)

答:哥哥原来有8.8元。

试一试,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例2]甲、乙两个班共有120人,甲班人数的比乙班人数的少10人,两个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  已知条件中的两个分率对应的是不同的单位“1”。由甲班人数的比乙班人数的少10人已知:给甲的每个都添上人,即给甲的人数添上人,这时总人数为120+25人,可使得甲班人数的与乙班人数的相等,乙班人数占甲班人数的,两班人数的和占甲班人数的,这与120+25相对应,用除法计算可得单位“1”甲班的人数,但不要忘记减去后添上的25人。

解答   

       =75(人)

        (人)

        (人)

答:甲班原有50人,乙班原有70人。

[例3]柳荫街小学的校园里,原来柳树的棵树是全校树木总棵树的。今年又种了50棵柳树。这样,柳树的棵树就占全校树木总棵树的。柳荫街小学原来一共有多少棵树?

分析   题目中两个分数的单位“1”是不同的,需要统一单位“1”。由已知条件可知:其它树木的数量是不变的,说明原来树木的1-与现在树木的1-相等。以原来树木的棵树为单位“1”,即现在树木的棵树占原来的;以现在树木的数量为单位“1”,即原来树木的棵树占现在的。

解法1  以原来树木的棵树为单位“1”

(棵)

解法2  以现在树木的数量为单位“1”

(棵)

550-50=500(棵)

解法3  以不变量——其它树木的棵树为单位“1”

(棵)

(棵)

答:柳荫树小学原有500棵树。

[例4]水果店运进一批桔子,第一天卖出全部的,第二天卖了24千克,第三天卖的是前两天总数的150%,这时还剩下全部的,水果店运进的这批桔子共有多少千克?

分析    题目中有两个不同的单位“1”,需要统一成以水果店运进的这批桔子的总数为单位“1”。第三天卖出全部的及()千克。

解答  

     

     

(千克)

答:水果店运进的这批桔子共有180千克。

[例5]有一种商品,甲店进货价(成本)比乙店进货价便宜10%,甲店按20%的利润率来定价,乙店按15%的利润来定价,结果甲店的定价比乙店的便宜11.2元。问甲店的进货价是多少元?

分析:设乙店的进货价为单位“1”,则甲店的进货价就是(1-10%),甲店的定价为,乙店的定价为,与11.2对应的分率就是1.15与1.08的差。

解答:(元)

(元)

答:甲店的进货价为144元。

说明:以上例题所给出的全部是算术解法,许多题目用方程来解也很方便,方程解法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解题思路,由于在五年级教材中及后面的章节中都已讲到,在此没有给出方程的解法,就留给同学们思考吧,一题多解可是提高解题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哟!

[例6]某商店原来将一批苹果按100%的利润价出售,由于定价过高,无人购买,不得不按38%的利润重新定价,这样售出了40%。此时因害怕果腐烂变质,又再次降价,售出了剩下的全部水果。结果,实际获得的总利润是原来利润的30.2%,那么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解答:设第二次降价是按x%的利润定价的,有总利润的方程:

                        

所以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原定价的(1+25%)÷2=62.5%

答: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原定价的62.5%

课后自测:

1.修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的长度与第一天的比是4:3,这时还剩下800米没修,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2.某服装厂有三个车间,其中二车间人数占全厂人数的25%,三车间比二车间少,一车间人数比三车间多,一车间有130人,这个服装厂共有多少人?

3.姐妹共养兔子180只。已知姐姐养的只数的与妹妹的相等,姐妹各养多少只兔子?

4.在学校阅览室里,女生占全部人数的,后来又进来两名女生,这是女生占全部总人数的,阅览室原来有多少人?

5.某校有学生465人,其中女生的比男生的少20人,那么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6.甲乙两人共做了84个零件,其中甲做的与乙做的共58个,甲乙两人各做了多少个零件?

7.兄弟四人合买一台电视机,老大出的钱数是另外三人总数的一半,老二出了另外三人总数的,老三出了另外三人总数的,老四出了910元,这台电视机共多少元?

8.有一桶汽油,第一次用了12升,第二次用了剩下的,第三次用了全桶油的一半,正好用完,第二次用了多少升?

9.把100人分成四队,一队人数是二队人数的倍,一队人数是三队人数的倍,那么四队有多少人?

10.某校四年级有两个班,现在要重新编为三个班,将原一班人数的与原二班人数的组成新一班,将原一班的与原二班的组成新二班,余下的30人组成新三班。如果新一班的人数比新二班的人数多10%,那么原一班有多少人?

文档

第六讲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二)

第六讲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二)学习提示在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确定单位“1”是关键,但题目中常常出现几个不同的单位“1”,这时需要将它们转化为统一的单位“1”,以便于比较和发现数量关系。转化时应注意认真审题,首先明辨题目中有哪几个单位“1”,以其中一个量为单位“1”,以这个单位“1”为标准,看一看其他几个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或几倍)。基本训练:甲乙两数是不相等的两个自然数,甲数的与乙数的相等,甲乙两数哪个大?为什么?分析:方法1,以分数的意义来理解由于,可知:甲数较多的部分与乙数较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