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1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56:28
文档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1

高三历史试题2014.1.5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巾唐诗人王建描述汴梁“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扬州城“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上述材料说明当时A.已取消对市场的时间B.“夜市”已在各地普遍推广C.个别大城市开始出现“夜市”D.已取消对市场的空间2.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A.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B.有利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3.《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记载“长沙
推荐度:
导读高三历史试题2014.1.5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巾唐诗人王建描述汴梁“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扬州城“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上述材料说明当时A.已取消对市场的时间B.“夜市”已在各地普遍推广C.个别大城市开始出现“夜市”D.已取消对市场的空间2.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A.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B.有利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3.《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记载“长沙
                         高三历史试题

                            2014.1.5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巾唐诗人王建描述汴梁“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扬州城“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上述材料说明当时

A.已取消对市场的时间    B.“夜市”已在各地普遍推广

C.个别大城市开始出现“夜市”    D.已取消对市场的空间

2.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A.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有利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3.《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记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洋货竟占于该业市场。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

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4.《后汉书》有载:(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C.当时已有铁犁牛耕                 D.当时农作物种类较多

5.南宋《岁时广记·售农用》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上述材料表明

A.宋代草市方便了民众的生活        B.宋代定期举行的草市比较繁华

C.宋代草市已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D.宋代草市受到的严格管理

6.按照历史学家安古斯·麦迪森测算,在1700~1820年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23.1%提高到32.4%,而同期整个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  所占比重仅从23.3 01提高到26.6%,令人疑惑的是中国却没有实现工业化。导致当时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①中国落后的小农意识非常浓厚       ②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③西方列强入侵阻碍中国工业化发展   ④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8.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

并推动了工业,因为工业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

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场       B.贩卖黑奴     C.传播教思想          D.输出机器

9.张謇说过“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因此,他把纱

厂的名字叫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                B.应大力发展重T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10.图中a 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主要使用的能源是

  

A. 电力    B.石油        C.煤      D.核能

11.史载.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汉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

12.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请欣赏下列四种文字

上述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13.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

A.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   

B.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自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

C.知识即美德,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D.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判断是非

14.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15.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A.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B.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C.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16.他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大多数物理学家沿着牛顿的道路继续前行时,他却走上了一条创新之路,提出了对牛顿力学体系和绝对时空观进行根本性变革理论。他提出的根本性变革理论是指

A.进化论    B.经典力学        C.量子论    D.相对论

17.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在这种“令人极度失望”的社会背景下兴起的文学流派是

A.启蒙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    D.古典主义文学

18.章实斋云:“盈天地问,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即史料)。”史料的价值有高低。近年来,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李鸿章的争议颇多,以下材料最有价值的是

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      B.“”中出版《李鸿章反动言论》

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        D.李鸿章的部分奏折、书信的影印件

19.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斗争.反对         B.建立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20.下列成果中体现人类先进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实践相结合的是

①郑观应提出“与外国进行商战”的早期维新思想

②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③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④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1.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叶,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辅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2.“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

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此材料说明对他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

23.(2013·汕尾模拟)《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

B.“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

C.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当时的商业受到的严格控制

24.(2013·湛江月考)“牙行”是清代寄生于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居间经纪行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向买卖双方抽取牙佣(佣金),牙行种类很多,如米行、豆行、布行、丝行等约有三百余种。“牙行”的出现(  )

A.是手工业分工的细化       B.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

C.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避免了同行业间的竞争

25.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可以直接说明的结论是(    )

A. 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             B.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C. 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6、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超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

A、防止      B、重农抑商   C、重义轻利       D、维持社会等级

27、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重农抑商”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它造成的后果不包括: (    )

A、原料不足       B、市场狭小        C、劳动力缺乏      D、资金短缺

28.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

A.自由流通的支票          B.兑换货币的凭证    

C.国家发行的债券         D.中国最早的纸币

29.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30.(2013·东北师大模拟)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起锚西航,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富的9/10要归西班牙王室。由此可见探险远航的本质是(  )

A.拓展生存空间      B.延伸贵族王权    C.殖民掠夺活动      D.奴役他方民众

31. 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2.《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写道:“由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对材料中的“创造了奇迹”的最准确理解是(    )

A.哥伦布发现美洲             B.荷兰建立商业殖民帝国

C.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33.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

3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描述到:从10年到1840年,西方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转辗沟壑的小农、高谈性心理义的士人。当时的中国社会出现的现象不包括(  )

①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②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 近代工业兴起             ④ 中外文化有所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35.(2013·广东六校联考)天津是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1915年天津第一家大型机器面粉厂——寿星面粉公司诞生;1917年天津最大纱厂之一的华新纱厂建成;1919年近代中国最大的制碱厂——永利碱厂在天津塘沽诞生。促使这一时期天津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有① 辛亥带来的政治变革

② 欧洲列强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 天津拥有九河下梢,渤海之滨的优越地理位置

④ 有识之士认识到实业的重要性,积极投资新式工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36.(15分)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3分)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3分)

(2)根据材料二中的诗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3分)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6分)

37.(11分)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门)

年份新办民族工业

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

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

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

新增资本/万元

1869~14

50多

500多

1.421.41
15~1900

100450016.7750
(1)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3分)

材料2: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与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2)据材料2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转型所产生的影响。(2分)

材料3:南京国民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3)依据材料3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2分)

38.(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钱穆《英国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什么经济现象?其形成原因有哪些?(4分)

材料二  

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王斯德《世界通史》)。

英国出口商品额在全部产品中的比重,1851 年为1/4,1861 年为1/3,1871 年达到了3/5。——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第120页

(2)材料二现象的形成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反映了当时英国怎样的经济特点?(4分)

材料三  英国议会改革和法制建设表:(整理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和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832年

工厂法通过,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

1832年

议会改革,重新划分选区,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取消“衰败选区”;重新分配下院名额,工业资本家取得政治权利。

1842年

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10岁的儿童从事井下劳动。

1867年

第二次议会改革,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使工人阶级大部分得到选举权。
1870-1907年

颁布7项教育法,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并对学生提供食品和医疗保障。

1875-1909年

先后有5个住房法出台,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

1884-1885年

第三次议会改革,再次降低选民资格,农业工人和矿工也得到选举权。
材料四  工业化之后,伦敦的工厂如雨后春笋,高大的烟囱林立,处处浓烟滚滚,能见度极低。……(其他城市)正如恩格斯说的,“凡是可以用来形容伦敦的也可以用来形容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形容所有的大城市”。在19世纪后期的英国,呼吸系统的疾病,特别是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和气喘等,已成为非常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1873年、1880年和12年,伦敦相继发生由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

----梅雪芹在《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工业的影响。(5分)

高三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C A A D B   6-10 C A A C B    11-15 C B C D B    16-20 D B D C C 

21-25 A A D C A   26-30 D A B A C   31-35 D D D D A 

二、非选择题(14分)

36、

(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1分)

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2分)

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纺织业显著发展。

      市镇经济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3分)

(2)①自然经济加速解体;(1分)

     ②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1分)

     ③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1分)

(3)消极: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中国贫穷和落   

           后的根源(1分)

     积极:①促进了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2分)

           ②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促进了近代企业如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和  

           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2分)

37、

38、

文档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1

高三历史试题2014.1.5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巾唐诗人王建描述汴梁“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扬州城“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上述材料说明当时A.已取消对市场的时间B.“夜市”已在各地普遍推广C.个别大城市开始出现“夜市”D.已取消对市场的空间2.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A.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B.有利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3.《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记载“长沙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