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
第6部分:除尘器检修 DL/T 748.6-2001
Guide of maintenance of boiler unit for thermal power station
Part6: The maintenance of precipitator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除坐器检修的基本内容、工艺要点和质量要求,适用于电除尘器、旋风式除尘器和文丘里一水膜除尘器的检修。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0880-19 电除尘器漏风率测试方法
GB/T 13223-1996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13931-1992 电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
GB/T 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和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DL 748.1-2001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1部分:总则
电安生[1994] 227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
3除尘器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按DL/T748.1的规定执行。
4除尘器检修期间的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4.1在除尘器内部及外部高空检修作业按电安生[1994] 227中有关规定执行。
50℃以下,排除电除尘器内的残余气体后进行。在除尘器内部检修过程中应始终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
4.3进入电除尘器电场内部检修前,必须将高压隔离开关置于接地位置,用接地线对高压硅整流变压器输出端电场进行放电,每个供电区集尘极均应做好接地措施,以防电场有残余静电。
4.4进入电除尘器电场内部检修前,也除尘器各加热系统解列,停止全部转动设备并停电,检修期间严格执行停、送电操作制度。
4.5进入电除尘器电场内部检修前,按规定在控制盘上取下人孔门联锁系统的钥匙,在醒目处挂“电场内有人工作”的标示牌。
4.6进入电除尘器电场内部检修前,各个电场灰斗内应无存灰。
4.7进入电除尘器电场内部检修,至少应有两人,其中一人负责监护,电除尘器人孔门外部另安排一人负责接应。
4.8检修用的照明电压不大于12V,电焊线不应有漏放电处。
4.9当灰斗装有放射性料位指示时,检修人员进入灰斗内工作前,应先将射线源防护铅盒关闭(转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02-12批准
2001-07-01实施
DL/T 748.6—2001 |
4.10除尘器内部检修完毕后,清理检修时的杂物及临时焊接部件,并且不能留有尖角、毛刺,检修工具不得丢弃在除尘器内部。
5电除尘器检修
设备名称 | 检修内容 | 工艺要点 | 质量要求 |
5.1 电场 内部 | 5.1.1电场内部 清灰 | 1电场内部清灰时要自上而下,由入口至出口顺序进行。 若为水冲洗清灰时,对冲洗水应加药,防止腐蚀,并禁止开启引风机,避免风将水带入尾部烟道。电除尘器底部若有干除灰系统时,要有必要的措施防止冲洗水进入除灰系统的管道内。 2清理灰斗内的积灰。积灰不宜从灰斗人孔门放灰,避免污染环境 | 1 水冲洗后需立即通风或热风 烘干,否则不允许进行水冲洗。 对燃用高硫煤、高钙煤的电 厂,一般不推荐使用水冲洗。 2灰斗内无存灰、积灰 |
5.1.2 清灰后的检查
| 1 检查电场内部结构部件表面的清除效果。 2检查设备部件、框架、壳体内壁的变形和腐蚀。 3检查放电极是否变形、脱落及松动。 4检查集尘极是否变形、偏移、腐蚀及极间距变化。 5检查振打部件是否开焊、松动、偏移。检查轴承磨损、定位装置移动等 | 结构表面无积灰、结垢。做好检查记录及登记工作,分析缺陷原因。为检修提供可靠资料 | |
5.2 集尘极板 | 5.2.1检查单个集尘极板 | 检查集尘极的腐蚀、磨损、曲变形,修补腐蚀严重及穿洞的极板 | 平面度偏差不大于5mm,扭 曲小于4mm,板面应无毛刺、尖角 |
5.2.2 检修集尘极板排 | 1检查极板上夹板固定销轴、凸凹套的定位焊接;检查悬挂式极板方孔及悬挂钩的变形、磨损。 2检查集尘极板排连接腰带的固定螺丝及焊接。 3检查极板排下夹板、撞击杆、承击砧头,以及固定用的铆钉或螺栓。检查振打中心,必要时进行调校。 4检查集尘极板排和灰斗处的热膨胀裕度。 5参照振打装置中心位置,检查极板板排下沉和沿烟气方向的位移。检查极板板排的悬挂装置。 6检查整个板排组合
| l无开焊、磨损、变形。 2螺丝无松动,焊接无脱焊。 3下夹板、撞击杆无变形、脱 焊,承击砧头无磨损,铆钉或螺栓无松动。 撞击杆在导轨内的活动间隙为4mm。调校时应在集尘极板排及传动装置检修后进行。 4无变形、挤住或卡涩。 5极板板排无下沉、位移,悬 挂装置无变形。 6板排无明显凸凹现象。 平面弯曲小于10mm,两对角线长度差小于5mm | |
DL/T 748.6—2001 |
设备名称 | 检修内容 | 工艺要点 | 质量要求 |
5.2 集尘 极板
| 5.2.3 测量集尘 极板排同极距
| 同极距测量在每个板排的出入口应置,沿极板高度分上、中、下三点(极板高度大于12m时,分点可适当增多)进行,每次检修时的测量应在同一位置,做好测量记录 | 同极距符合设计要求 |
5.2.4 调校极板 同极距
| 同极距超出规定范围时,对变形的极板进行调校,对弯曲变形极板用调校方法不能消除时,应揭顶检修,进行整排极板更换 | 同极距允许偏差不超过±10mm。 当电除尘器极板大面积变形,影响除尘效率时,才揭顶处理 | |
5.3 集尘 极板振打系统
| 传动设备检修
| l 重点检查和检修积灰严重的极板及和其相应的振打装置。 2检查每个振打系统的径向偏差,超过规定的根据具体情况相应调整轴承座、振打电机、减速机位置。 3检查振打轴承座,对摩擦易损部件给予更换,对同一传动轴的各轴承座应校水平和中心,超标要进行调整。 4盘动或开启振打装置检查各轴,轴跳动、卡涩的要调整或更换。 5捡查各个转动轴的中心线。 6检查振打万向联轴节、法兰、连接螺栓、弹簧垫圈,更换损坏的部件。 7检查振打锤U形螺杆,磨损严重时应更换。 8检查旋转锤的旋转臂连接处。 9检查振打锤头,更换不能修复的振打锤。 10回装后,盘车观察转动情况。 11检查和更换振打保险片或销。 12检查振打轴穿墙部位,更换漏风严重的密封件 | 2径向偏差符合设计要求。 3轴承座无变形、脱焊、位移。 对摩擦易损部件使用寿命应保证一个检修周期。 4振打轴无弯曲、偏斜,轴承径间磨损厚度超过原轴承半径1/3时应更换。 5中心线高度和振打锤和打击点的中心线平行。 振打轴水平偏差应不大于1.5mm,其同轴度偏差在两相邻轴承座之间为1mm、全长为3mm。 6无脱落、松动、断裂,联轴节之间的膨胀间隙符合设计要求。 7无松动、滑扣或磨损。 8磨损处需给予修复或焊补。 9无磨损、脱落或变形。 10旋转臂转动灵活,过临界点能自由落下。锤头和承击砧的接触位置偏差在水平方向为±2mm,前后为0mm~10mm,在竖直方向,锤头低于承击砧接触位置水平线5mm。锤头和承击砧线接触长度大于锤头厚度的2/3,锤头转动灵活,无卡涩、碰撞。 11 振打保险片或销符合设计要求。 12无漏风
|
DL/T 748.6—2001 |
设备名称 | 检修内容 | 工艺要点 | 质量要求 |
5.4 顶部提升振打装 置 | 提升传动设备检修
| 采用顶部振打如电磁振打或机械提升等,提升应自由灵活,振打锤应打在锤座中心 | 允许偏差3mm。 检修质量要求按有关制造厂规定要求执行 |
5.5 集尘极振打减速器
| 5.5.1 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检修
| 1 减速器放油。 2拆卸电动机及联轴器。 3 在减速箱体端盖结合面做标记。 4拆卸联轴器接头铜套连杆、本体结合面时均应做好标记,注意原始结合面纸垫厚度,回装时按原始垫厚和标记位置进行。 5沿轴取摆线轮“A”(轮上有标志)时,要注意摆轮端面标志 “A”相对于另一摆线轮标志“B”的位置。回装按原始标志的相对位置进行。 6拆卸和回装间隔环时,注意防碰碎。检修偏心套上滚柱轴承时,应将轴承连同偏心套一起沿轴向拆卸和回装。 7清洗滚针、齿套、齿壳等部件时,检查间隙及磨损情况。 8检查各滚针。 9检查耐油橡胶密封环及其弹簧的松紧程度,回装的密封环应注满油脂。 10箱体内注入规定的润滑油至要求的油位。 11按常规检修轴承。轴承一般采用热装。 12回装输出轴销轴插入摆线轮相应孔中时注意间隔位置,用销轴套定位防止压碎间隔环。 13回装完毕后,盘车检查 | 1按有关制造厂要求执行 8 滚针长度一致 13转动灵活,无摩擦。 |
DL/T 748.6—2001 | |||
设备名称 | 检修内容 | 工艺要点 | 质量要求 |
5.5 集尘 板振打减速 器
| 5.5.2双极蜗轮蜗杆减速器检修 | 1减速器放油。 2拆卸电动机及联轴器。 3减速箱体端盖结合面作标记。 4取出链轮轴及二级蜗轮及两轴套。 5拆卸一级蜗杆两端盖,取出一级蜗杆。 6在拆卸二级蜗杆和装有一级杆的端盖上做标记,取出二级级蜗杆和一级蜗轮。对各个部件进 行清洗、检修。 7检查链条的磨损、节距,链条和链轮的结合面,链轮有断齿、损伤、磨损时应更换。 8检查链轮轴、轴套磨损、间隙。 9检查二级蜗杆蜗轮啮合间隙及磨损情况。 10检查或更换推力轴承,各个部件回装。 11将二级蜗杆、一级蜗轮和轴 承回装就位,把涂好密封胶的端 盖按标记回装,紧端盖螺丝,二 级蜗杆应传动灵活。测量啮合面,符合质量标准。 J 12转动二级蜗杆,将装好轴承的一级蜗杆就位,且将上两端盖 加青壳纸垫。测量啮合间隙及啮 合面,符合质量标准。 1 3将装有二级蜗轮的蜗轮轴上 轴套试装,测量啮合间隙和啮合 面后,取出把轴套下部涂密封胶 后回装。 14箱盖结合面涂密封胶,按标 记扣盖、紧螺栓。 15回装减速机,电动机就位,回装联轴器,电机就位找中心, 上链轮罩。盘车,加油
| 15盘车时无卡涩、跳动、周期性噪声等情况。油标清晰,油位正常
|
DL/T 748.6—2001 |
设备名称 | 检修内容 | 工艺要点 | . 质量要求 |
5.5 集尘 板振打减速 器
| 5.5,3 振打装置 试运转
| 1在将保险片或销装复前,先 试验电动机转向。 2 开启电动机检查减速器是否 存在异常声响和振动,温升是否 正常。 3振打系统均复位,盘车检查 振打轴转动及振打落点情况。 4安装保险片或销后,整套振 打装置试运行1h | 减速器轴承温度小于80℃。 旋转灵活,方向正确,锤落点 准确。 无过载,轴无卡涩。 减速器声音、温升正常,无 渗、漏油
|
5.6 放电 极悬挂装 置、大小框 架
| 5.6.1 检修绝缘 子室及绝缘套管保 护筒
| 1 检查承重绝缘子小横梁的水 平及变形。需要更换承重绝缘子 及绝缘套管时,检修人员做好放 电极大框架的固定措施。 2检查保护筒的同心度。腐蚀 严重的应更换,更换保护筒时要 做大框架和内壁的固定措施,记 录吊杆螺栓外露长度及有关位置 尺寸后,再将吊杆顶部大螺栓松 开,拆下吊杆,穿入保护筒。吊 杆就位时根据吊杆中心,校正保 护筒的中心及同心度,并固定保 护筒。拆除大框架的临时固定设 施,校核大框架的高度、横向位 置及绝缘子水平小梁的水平度。 3检查绝缘子室。 4检查人孔门 | 1 更换新承重绝缘子和套管时 应符合电气技术要求。 绝缘套管底部周围用石棉绳塞 严。 2绝缘套管中心线、保护筒和 吊杆中心线偏差不大于10mm。 3保温良好,内壁应严密平整, 无凸凹鼓起,室内清洁。 4人孔门开关灵活、严密 |
5.6.2检修放电 极大框架
| 1 检测放电极大框架的水平和 垂直度、和壳体内部的相对尺 寸。 2检查大框架结构。 3检查大框架上的爬梯 | 1 框架平整度偏差不大于 10mm,对角线偏差不大于 5mm。放电极大框架应垂直于 水平面,其垂直度偏差允许值为 框架高度的1/1000,且不大于 10mm。标高偏差±2mm。 2无变形、脱焊、开裂。 3无松动、脱焊 |
表(续)
DL/T 748.6—2001 | ||||
设备名称 | 检修内容 | 工艺要点 | 质量要求 | |
5.6 放电极悬挂装置、大小框 架
| 5.6.3 检修放电极小框架
| 1 检查上下小框架间连接处以及小框架在大框架上的固定。 2检查小框架的平面度,超过规定的应校正。 3在调校放电极小框架时,要结合异极距测量进行,最终保证异极距在规定范围内,并以集尘极为标准调整放电极小框架 | 1无弯曲、变形、脱焊,圆管无磨损。 2放电极小框架平面偏差不大于10mm.两对角线长度差不大于5mm,小框架及放电极上螺栓、螺母作止转焊接,焊接处无毛刺
| |
5.7 放电极极线 | 5.7.1 检修管状芒刺线 | 1 检查极线和小框架的连接处 有无开焊或螺丝松动、脱落,处 理并作止退焊。 2检查极线放电尖端钝化、电 蚀以及掉刺。同一框架内大量断 线及放电极芒刺严重钝化或脱落时,应更换极线。安装放电极 时,防止小框架变形 | 各种型号极线要求: 1极线无腐蚀、电蚀、裂纹。 2极线芒刺、针、齿等尖端放电部位无钝化、脱落。 3极线安装在框架的螺丝、楔销等连接部位无松动、脱焊。 4极线紧力和平面度符合设计要求 | |
5.7.2检修星形线 | 1检查极线,更换断线。更换 新线时,穿入孔中拉紧,把两个 楔销紧固。 2检查极线紧力 | |||
5.7.3检修锯齿线 | 1检查极线,更换断线。 2检查极线和小框架连接螺丝 的开焊、脱落处,进行处理。 3检查极线的紧力及平直度。 4检查极线齿尖无腐蚀、电蚀 | |||
5.7.4 检修鱼骨针线 | 1检查极线,更换断线。 2检查极线和小框架连接螺丝 有无开焊、脱落,进行处理。 3检查极线的紧力及平直度。 4检查极线针尖无腐蚀、电蚀, 鱼骨针无脱落 | |||
5.7.5 检修螺旋线 | 1 检查螺旋线的弹性及是否断 线、脱落。 2 检查螺旋线挂钩有无腐蚀。 3安装更换螺旋线时,要保持 螺旋线的弹性 |
DL/T 748.6—2001 |
设备名称 | 检修内容 | 工艺要点 | 质量要求 |
5.7 放电极极线 | 5.7.6 检修其他型式放电极 | 按制造厂家要求进行
| |
5.7.7 测定异极距
| 1测定异极距应在大小框架检修完毕,集尘极板排的同极距调整至正常范围后进行。 2测定方法、测定布置按GB/13931-92《电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第5.3条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 异极距偏差不超过±10mm | |
5.8 放电极线振打装置(旋转锤侧部振打) | 5.8.1 检修振打传动装置 | 1按5.3集尘极振打系统检修, 如振打锤、轴、轴承及联轴节 等。 2放电极顶部传动装置检修: a)检查大针轮和小针轮的啮 合位置。 b)检查传动轴上的轴承支架。 c)检查瓷轴。 d)检查瓷轴联轴器套简上缘 和传动轴的同心度。 e)检查传动轴和防尘套的中 心线, f)检查传动轴和壳体接触处 | a)啮合正确。 b)支架焊接牢固。 c)瓷轴符合电气设计要求, 瓷轴能上下移动10mm。 d)同心度符合设计要求。 e)偏差不超过±5mm。 f)密封严密
|
5.8.2检修振打减速器装置 | 参照集尘极振打减速器的检修 | 按制造厂有关要求进行 | |
5.8.3 检修瓷轴保温箱
| 1 放电极振打保温箱清灰。 2检查传动轴和瓷轴的位置。 3检查聚四氟乙烯板,擦拭干净,更换有泄漏、老化及放电痕 迹的聚氯乙烯板。 4 用干燥清洁的软布对瓷转轴 擦拭干净,更换有机械损伤、裂 纹及放电痕迹的瓷轴 | 1 内壁无腐蚀,清洁干净,保温箱严密不漏风。 2热膨胀裕度10mm。 3穿墙部分清洁、无漏风。 4瓷轴更换前应进行耐压试验,需达到有关电气规定要求
| |
5.8.4 放电极振打装置试运转 | 放电极振打系统试运参照集尘 极振打系统 |
DL/T 748.6—2001 |
设备名称 | 检修内容 | 工艺要点 | 质量要求 |
5.9 其他 型式放电极 振打装置
| 电磁振打、蜗轮 提升振打、链式提 升等振打型式的检修 | 按制造厂有关规定执行
| |
5.10除尘 器壳体、出 入口烟箱、 顶部、人孔 门
| 5.10.1 检修除 尘器壳体
| l 检查壳体内壁,有磨损、腐 蚀的应做挖补处理。 2检查壳体的内支撑管、拉筋,磨损严重的应更换。 3检查壳体内壁板、阻气板有变形的应调校平直 | 1 内壁无磨损、腐蚀。壳体无漏风,保温材料完好,要求除尘器出入口温降小于10℃。保温层外护板平整,拼缝严密无缺损,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之差小于25℃。 2无磨损、腐蚀。 3平直无变形 |
5.10.2 检修入 口烟箱
| 1 检查入口烟箱前的导流板,挖补或更换磨损严重的导流板。 2检查焊缝,开焊部位进行补焊。 3检查导流板。 4检查入口烟箱内壁,有磨损或腐蚀的应处理。 5检查内壁支撑及拉筋,有磨损或腐蚀的应修补更换。磨损严重的做防磨处理。 6检查烟道和入口烟箱的法兰结合面。 7烟箱内有凹塌处应修复并加固。 8检查防爆装置,防爆片有腐蚀、变形的应更换。 9 检查气流分布板连接固定卡子夹板,有松动脱落及螺丝磨损的应处理,螺丝做止转焊接。 10检查固定用角钢,检查上部吊挂气流分布板的槽钢及螺丝的腐蚀,腐蚀严重的应更换。 11检查分布板的变形和开孔的磨损情况,板变形和开孔磨损严重的应调整和焊补。 12检查分布板底部和入口封头内壁的间距。 13 对于更换分布板面积超过1/3的应做气流分布试验。 14分布板振打装置检修参照集尘极振打系统检修 | l无磨损。 2焊接牢固。 3导流方向、角度及和气流分布板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 4无磨损或腐蚀。 5无磨损或腐蚀。 6结合面密封材料良好,无漏风。 7 内壁光滑平直。 8 防爆片符合设计要求。 10角钢无摆动。 11分布板平直,开孔无磨损。 12 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13气流分布均匀性评判标准采用相对均方根法,要求&≤0.25或按设计要求规定执行
|
DL/T 748.6—2001 | |||
设备名称 | 检修内容 | 工艺要点 | 质量要求 |
5.11除尘器壳体、出入口烟箱、顶部、人孔门 | 5 .11.1检修除尘 器顶部
| 1检查电除尘器顶盖,有凹塌、腐蚀及漏风的应处理。 2检修雨水集水槽及下水管。 3 检修顶部整流变压器泄油槽。 4检修顶部防雨罩 | 1顶盖平整,无漏风。 2无腐蚀或泄漏,管道通畅。 3无腐蚀或泄漏,管道通畅。 4无滴漏 |
5.11.2检修出口 烟箱 | 1检修出口烟箱参照入口烟箱的检修。 2检查槽型板的磨损、变形,严重的应更换。 3检查槽型板顶部的吊挂结构及固定带。 4检查槽型板排间的间距及平面度,超标应调校,槽型板两端和侧墙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 5检修槽型板振打装置参照集尘极振打装置检修 | 2槽型板无磨损或变形。 3结构牢固可靠。 4 槽型板同排间距不大于100mm.允许偏差±10mm;异排间距60mm,允许偏差10m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5‰;平行度偏差小于或等于10mm | |
5.11.3 检修人 孔门
| 1 检查人孔门开关部件及密封,密封材料失效或损坏应更换。 2 检查人孔门内壁腐蚀及进行处理。 3 人孔门和高压供电装置有闭锁时,配合电气人员进行检修 | 1开关灵活、严密不漏风。 2内壁无腐蚀。 3人孔门上“高压危险”的安 全标志齐全、清晰 | |
5.12 楼梯、平台、护栏
| 楼梯、平台、护 栏检修
| 1 检查除尘器内外所有平台、通道、楼梯、护栏等,对有损坏和不符合安全规定的应进行修复加固。 2.平台、通道、楼梯、护栏、减速器壳体等露天钢结构刷漆 | 1 要求无裂纹、锈蚀,平台步道平直,无明显的凸凹不平。 2外观无锈蚀
|
DL/T 748.6—2001 |
设备名称 | 检修内容 | 工艺要点 | 质量要求 |
5.13灰斗及卸灰装置
| 5.13.1检修灰斗
| 1 检查灰斗内壁的腐蚀、焊接情况,有开裂及漏灰的进行补焊堵漏。 2 检查灰斗四角弧形板是否完好。 3 检查和处理灰斗法兰结合面的漏风及支撑变形、磨损情况。 4 检查灰斗外部蒸汽加热装置环形管的腐蚀、泄漏情况,检查阀门及外部保温。 5 检查灰斗气化装置。 6 检查灰斗阻流板、活动部分耳板及吊环,有磨损、变形或脱落的部件进行焊补及更换。 7 检查灰斗的手动搅拌器 | 1 灰斗内壁光滑清洁。 2 弧形板光滑完好。 3 无漏风、变形、磨损。 4 管道无泄漏,阀门灵活,外部保温完好。 5 气化板完整,表面气孔无堵塞。气化管路通畅、阀门灵活。 6 无磨损、变形或脱落。 7 装置灵活,无泄漏 |
5.13.2检修卸灰 装置
| 1 检修减速机参照集尘极振打减速器的检修。 2 卸灰阀解体:抽转子,检查叶轮和外壳间隙及磨损情况,磨损严重有明显漏灰的应更换。检查叶轮密封材料的磨损。 3检查支撑轴承、轴套。 4各个部件清洗、检修。 5轴套、轴承涂润滑油脂后安装。 6检查法兰之间的密封,安装时加密封垫。 7 减速器就位以卸灰机转子为基准找中心。 8检修卸灰插板阀及导向挡板 | 2间隙符合设计要求,密封材料无磨损。 3轴承无磨损和麻点,转动灵活,轴套无裂纹或损伤,间隙为0.02mm~0.03mm。 6严密不漏。 7转子和减速器输出轴的同心度小于0.2mm,靠背轮间隙为3mm~5mm。 8启闭灵活,严密 | |
5.13.3 检修落 灰管
| 检查落灰管的结合面、法兰、膨胀节等的腐蚀、积灰结垢及泄漏情况,对变形腐蚀严重和管内结垢无法清除的给予更换 | 落灰通畅,无泄漏点
| |
5.13.4 卸灰阀 试运转 | 启动卸灰机运转1h,进行观察 | 声音正常,旋转方向正确,轴承无异常发热 |
11
DL/T 748.6—2001 |
6.1验收试验的目的
检验电除尘器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设备检修质量及电除尘器的性能。
6.2验收试验的条件
6.2.1电除尘器高低压电气设备的各项试验及调整全部完成。
6.2.2电除尘器机械检修完毕,转动设备试验完成。
6.2.3验收试验需有关人员互相配合进行.
6.3验收试验项目
6.3.1电除尘器冷态试验
6.3.1.1气流分布试验。试验中的试验条件、测试截面及测点布置、测试仪器和数据测定、气流分布
均匀性判定按GB/T13931-92第5.1条中气流分布试验的有关规定执行。
6.3.1.2集尘极和放电极振打试验。试验中的测定方法、评判方法、测定用仪器按GB/T13931-92第
5.2条中阳极板和阴极线振打加速度测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6.3.1.3极间距的测定。试验中的测定方法、测点布置按GB/T13931-92第5.3条中阴、阳极间距安
装误差测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6.3.1.4空载通电升压试验。试验中的试验条件、试验方法按GB/T13931-92第5.4条空载通电升压
试验中的有关规定执行。空载通电升压试验包括:
a)静态伏安特性试验。振打系统不投入、引风机不运行,电场处于静态,无烟气通入情况下进行
的伏安特性试验。
b)动态空载升压试验。振打系统投入、引风机运行、高低压电气设备投入情况下进行的升压试验。
6.3.2电除尘器热态试验
6.3.2.1热态试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a)电除尘器检修完毕运行3000h后进行有关试验。
b)机组在额定负荷或烟气流量达到设计值时运行稳定。
c)电除尘器各电场高压硅整流设备、振打系统、卸灰系统全部投入并运行正常。
6.3.2.2热态升压试验是电除尘器各个电场正常投入情况下进行的升压试验。
6.3.2.3漏风率试验,测定方法按GB10880-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6.3.2.4阻力试验,测定方法按GB/T13931-92第5.6条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6.3.2.5除尘效率的测定方法为:
a)试验方法按GB/T16157-1996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b)烟尘排放标准按GB13223-96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7文丘里一水膜除尘器检修
设备名称 | 检修内容 | 工艺要点 | 质量要求 |
文丘里— 水膜除尘器
| 7.1 检修文丘里 除尘器
| 1 清理文丘里管内的积灰。 2拆卸喷嘴及供水管,冲洗环 形母管。 3检查供水管的磨损情况,更 换来水管的防磨板 | 2管道通畅,无杂质。 3喷嘴供水管及其防磨板无磨 损 |
DL/T 748.6—2001 |
设备名称 | 检修内容 | 工艺要点 | 质量要求 |
文丘里—水膜除尘器 | 7.1检修文丘里除尘器 | 4 检查喷嘴的磨损情况,清理堵塞的喷嘴。更换磨损、损坏及腐蚀严重的喷嘴。 5检查内衬板材料的磨损,已经脱壳鼓起的衬板应及时拆除,对脱落及拆除的衬板进行贴补。 6贴补衬板按下列步骤进行: d)在钢板表面及石板表面均 涂上胶泥,利用揉挤法铺砌。 e)用胶泥将缝隙填平。 f)大面积贴补衬板时,应进 行养护,养护期为7天,环境温度10℃以下时进行热养护。 7检查人孔门。 8回装供水管及喷嘴。 9检查喷嘴供水阀。 10进行喷水试验。 11修补外侧保温 | 4喷嘴完好,安装正确。 5文丘里管内衬平整齐全,无缺损,脱落。 a) 外壳不应有严重缺陷,不应有磨穿泄漏部位。 c)胶泥按材料的设计要求配制。 d)胶泥层厚度为5mm~8mm。 7开关灵活,内壁无腐蚀,密封严密。 9开关灵活严密,无滴漏。 10雾化情况良好,全面封闭喉部截面
|
文丘里—水膜除尘器 | 7.2 检修水膜除尘器 | 1打开人孔门,清理内部积灰。 2检查筒体内的衬板,衬板脱 落的应修补。 3对采用环形喷嘴的筒体: a)检查环形喷嘴有无堵塞, 清理环形喷嘴。 b)检查环形喷嘴的腐蚀情况, 更换腐蚀严重影响形成正常水膜 或造成飞溅水花的喷嘴。 c)检查喷嘴的安装角度。 d)检查及更换胶管,冲洗环 形母管。 4对采用溢流槽的筒体
| 1 内部干净,具备检修条件。 2衬板光滑平整,不溅水。 a)喷水正常,无堵塞。 b)无损坏或腐蚀。 c)喷嘴周向布置角度偏差不超过±2°,喷嘴中心线一般较水平下倾10°。 d)胶管元老化或泄漏,管路 通畅
|
DL/T 748.6—2001 |
设备名称 | 检修内容 | 工艺要点
| 质量要求 |
文丘里一水膜除尘器 | 7.2 检修水膜除尘器 | a)检查溢流槽的腐蚀情况, 局部腐蚀的应更换。 b)检查溢流槽的溢水情况。 5检修稳压水箱及浮阀。 6检修给水系统的阀门。 7检查“r”形挡水板的腐蚀,腐蚀严重或脱落的应更换或修复。 8检查烟气进口顶部挡水槽的结垢及腐蚀情况。清除挡水槽内 的结垢,更换腐蚀、漏水及不能 很好导流的挡水槽。 9检查灰斗的水封槽及密封部件,腐蚀严重的应更换。检查烟 气出口烟道。 10检修人孔门。 11检查及更换顶部防爆装置。 12检修水膜除尘器筒体楼梯、平台和栏杆。 13冷态喷水试验 | a)无腐蚀或杂物。 b)筒体溢水量均匀,形成良好水膜。 6开关灵活,无泄漏。 7无结垢或腐蚀,导流良好。 8无腐蚀、结垢、积灰。 9水封槽密封良好,不漏风。 10无腐蚀,密封严密。 11 防爆片符合设计要求。 12无裂纹或锈蚀,平台步道平直,无明显的凸凹不平。 13水流布满内壁,水膜均匀,水管路(包括环形母管)和喷嘴接头严密不漏,喷嘴无堵塞 |
设备名称 | 检修内容 | 工艺要点 | 质量要求 |
旋风式除 尘器(包括 大旋风子、 多管除尘 器)
| 检修旋风式除尘器
| 1清除除尘器内的积灰。 2检查旋风子排灰口,清除堵塞,查明原因。 3检查旋风子排气管的磨损情况,重点检查迎烟气方向前部旋风子排气管的磨损,经常磨损的排气管应装防磨保护管套。 4局部排气管磨损严重时,应通过试验调整入口烟气均流板或加装均流板,改善烟气分布的不均匀性。 5检查轴向进气带导向叶片旋风子导向叶片的磨损情况,磨坏的应更换。 | 1内部无积灰。 2无杂物,畅通。 3多管旋风子排气管磨损超过原厚度的2/3时,应更换。 4进入每个旋风子的烟气量应基本相同。 5一个大修期磨损厚度不大于原厚度的50% |
DL/T 748.6—2001 |
DL/T 748.6—2001 |
设备名称 | 检修内容 | 工艺要点
| 质量要求 |
旋风式除 尘器(包括 大旋风子、 多管除尘 器)
| 检修旋风式除尘器
| 6检查切向进气的旋风子进气 导管、蜗壳处的磨损情况,并修补或更换。 7检查多管旋风子排气管和上 隔板连接处的密封。 8逐个检查旋风子外壳,重点 检查排灰口、直筒和下锥口变断面处,磨损严重的应修补或更换。 9检查多管除尘器上隔板和周 围壁面间的密封。 10对灰斗加装有十字隔板和蜂 窝形隔板的多管除尘器,检查其焊接处有无裂纹、开焊,进行修补。 11 检查灰斗下灰管的密封装 置。 12检查及更换除尘器的防爆装 置。 13对于钢制旋风子外壳,检查 钢制外壳的腐蚀情况,局部腐蚀严重的应进行挖补或贴补。保温层完好。 14 对于砖砌的多管除尘器外 壳,应检查接缝处有无泄漏,进行堵漏。 15检查人孔门
| 7采用焊接结构的,焊缝应无裂纹或开裂。采用石棉绳填料密封的,应无泄漏。 8无磨损。 9 上隔板和周围壁面严密无泄漏。 10 十字隔板和蜂窝隔板无烟气短路的通道。 11密封严密,下灰管不向灰斗内漏风。 12防爆片符合设计要求。 13无腐蚀。 14无泄漏。 15开关灵活,内壁无腐蚀,密封严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