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窈窕淑女(身段苗条的样子)在河之洲(水中的陆地)
C.君子好逑(愿意追求)左右流之(采撷)
2.下列各选项中有词类活用的是( )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C.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本诗没有用到的写作方法是( )
A.比兴 .实写 .虚写 D.对比
4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手法为赋、比、兴。
B.本文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比兴和重章叠句。
C.诗中的“君子”和“淑女”含义上近似于贵族的“少爷”和“小姐”。
D.本诗风格健康明朗。
5.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现了人们对于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使人由此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句中的“悠”是“忧思的样子”的意思,连用两遍,把男子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致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滴尽致。
D.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形式,起到了加重感情、増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6.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真切感人。
B.诗中善用双声叠韵的词,増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C.诗歌末章抒写了主人公梦想成真的欢乐情景。
D.诗中由“雎鸠和鸣”引出“君子好逑”是比兴手法
7.下面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8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句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关雎是为了引起下文对“君子”思念“淑女”内容的描写。
B.是为了把“君子”比作“关雎”,说他们都在寻找美妙的爱情。
C.写关雎的孤独寂寞,是为了与“君子"”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相对比。
D.这是整首诗的“诗眼”,其他内容都是对这句话的具体描述。
9对“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男女相会时的兴奋之情。 B.表现相恋的喜悦。
C.表现相思的缠绵。 表现求之不得后的痛不欲生。
10.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中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
B.“琴瑟友之”,“友”,亲密相爱;以弹琴奏瑟,喻其相会相处时的谐和愉快。
C.“钟鼓乐之”,则是实写结婚时的热闹场面。
D.这一爱情心理的描写,正是对生活中所习见的爱情心理的深微的捕捉和真实的刻画。
11.下列对本诗的艺术手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
B.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C.用韵方面,这首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D.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
12.对《关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抒发了男主人公求偶不得的痛苦,求而得之的喜悦,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的追求。
B.前四句运用了比兴手法,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这是“兴”的艺术手法。同时雎鸠相和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这是“比”的艺术手法。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其动作描写,“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
D.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虽然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但由于反复较多稍有冗长之感。
13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右芼之”的“之”指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在这里是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使······快乐”的意思。
14.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属于《诗经》中的“颂”,也是当时的民歌。
B.本诗意境含蓄委婉,场景朦胧,叙事线索明晰,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C.诗中运用了双声词(如窈窕)、叠韵词(如参差),富于声韵美。
D.这是一首热情的恋歌,表达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健康明朗。
参
1B 2C 3D 4C 5B 6C 7D 8A 9C 10C 11A 12D 13C 1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