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编制依据
2.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2.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2.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2.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二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建设地点:/
建构类型:剪力墙结构;
建筑面积:/
建筑层数:/
建筑高度:/
标准层高度:3.00m.
三 卸料平台方案选择及布置
3.1 考虑现场施工要求,采用钢管落地式脚手架卸料平台,本卸料平台限载500kg。
3.2 落地卸料平台设计长3.0m,宽3m,卸料平台支撑架搭设高度为13.40m,立杆的纵距 b=1.00m,立杆的横距 l=1.00m,立杆的步距 h=1.80m;
四 卸料平台的搭设
4.1 材料准备
4.1.1 按规定对所有的钢管构配件进行质量验收。验收合格后按规格堆放好。
4.1.2 采用ø 48×2.8钢管及扣件,钢管经过防锈处理的,其材质必须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88)中Q235-A的相应规定,同时不得有明显变形、裂纹、压扁和锈蚀;扣件采用机械性能不低于KT-33-8的可锻铸铁扣件,其材质必须符合《可锻铸铁分类及技术条件》(GB978-67)的规定。
4.1.3 脚手板:采用自然木板,安全围挡采用多层胶合板。
4.1.4 地基为一层结构楼层。
4.2 卸料平台的搭设要求
4.2.1 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是施工负责人向作业人员进行职责落实的法律要求,要严肃认真的进行,不能流于形式,并履行签字手续。安全技术交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施工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对施工方案进行细化和补充;二是要将操作者的安全注意事项讲明,保证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4.2.2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检查 。项目、班组必须专人负责对卸料平台的搭设、拆卸进行跟踪、督促、检查。
4.2.3 各种材料必须满足国家及行业要求,必须是合格产品,符合卸料平台施工方案中对材料的要求。
4.2.4 卸料平台限重500kg,严禁超载运行。挂限重牌,并固定责任人。
4.3 卸料平台的搭设技术与工艺
4.3.1 卸料平台采用ø 48×2.8钢管搭设。平面尺寸为3000mm*3000mm。平台立杆下垫50mm厚木板。立标纵距为1.00m,横距为1.00m,步距为1.8m,采用双立杆。平台横向铺设钢管间距250mm。料台工作面上满木板,三面用1.2m高胶合板做围护。纵向横向都需设置剪刀撑。
4.3.2 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卸料平台先搭设到一层标高处,平台面围护及铺板按照4.3.1条执行。搭设上层平台时,根据下面立管在满足规范搭设接要求同时进行立杆搭设。
4.3.3 由施工员进行测量定位,安放底座垫板。
4.3.4 为保证操作平台的整体稳定,在搭设过程中,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得在同一高度,应交错布置,也不应设在同一步内,同步内相隔立杆的高度方向错开的距高不小于500mm
4.3.5 立杆接长除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他各步均采用对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
4.3.6 纵向水平杆应布置在立杆的内测。连接应采用对接扣件,同时应交错进行布置。如采用搭接,其长度不小于1m。
4.3.7 主节点处应设置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进行连接,严禁拆除。
4.3.8 纵横向的扫地杆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立杆上。
4.3.9 剪刀撑与地面的倾角在45。~60。之间,其搭接长度不小于1m。
4.3.10 拉接点、通道、围护的布置。
4.3.11 拉接点:用钢管将操作平台与框架梁、柱相连接,每层设置,并随着平台搭设高度的增加及时布设,不得和脚手相连。
4.3.12 通道:在操作平台和结构楼层之间搭设水平运输通道,在通道的两侧用栏杆和钢笆片进行围护。
4.3.13 围护:在搭设完操作平台后,平台工作面的三边栏杆内设置胶合板进行围护,确保施工操作的安全。
五 搭设安全措施
5.1 由架子工搭设。架子工必须持有效特种作业证上岗。
5.2 在施工区域设置警戒标志,并有专人负责看守、指挥。
5.3 在搭设卸料平台时,应与结构设置可靠的临时拉接。避免立体交叉作业。严格按本方案及相应安全规范、标准进行施工。控制好立杆的垂直度,横杆的水平度,并确保节点符合要求。
5.4 必须戴好安全带,穿防滑鞋。禁止在平台面板上加垫脚手架(马登)或其它物品增加操作面高度。
5.5 严禁搭设人员在架面上奔路、退行、嬉闹和坐在栏飘杆上,避免发生碰撞、闪失、失衡、脱手、滑跌和落物等不安全作业。
5.6 上下平台必须走通道及脚手架,严禁攀爬平台架或脚手架上下。
5.7 严禁向下抛掷材料、物品。
六 卸料平台的拆除
卸料平台使用完毕后,进行拆除工作。在整个平台拆出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事先对作业工人进行技术及安全交底。首先清除平台上的木胶板和木枋,拆除防护栏杆,然后再沿上往下拆除。严禁上下同时作业。拉接件应逐层进行拆除。严禁先拆完拉接件后,再拆除卸料平台。
拆卸时,要有专人负责指挥,并在拆卸范围内设置警戒线,防止人员闯入发生安全事故。拆卸人员应佩戴安全带,严禁向下抛扔平台构件。
七 安全文明施工
7.1 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穿好防滑鞋等,现场严禁吸烟。
7.2 严禁酗酒人员上架作业,施工操作时要精力集中,禁止开玩笑和打闹。
7.3 卸料平台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考试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定期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发上岗证。
7.4 平台的搭拆、维护必须由架子工完成,其他人员不得拆改。
7.5 不得超重堆码材料,做到及时吊运。保持卸料平台的干净整洁,严禁平台上堆放隔夜材料。
7.6 卸料平台上材料的吊运要有指挥,操作中要及时发出“请注意”“请让一让”的信号。材料要轻搁稳放,不许采用倾倒、猛磕或其他匆忙卸料方式。
7.7 加强检查监督、消除事故隐患。包括审查搭设方案、验收检查、上岗检查。
7.8 卸料平台的上部拉结点,必须设于建筑物上,不得设置在脚手架等施工设备上;
7.9 卸料平台侧必须装置固定的防护栏;
7.10 卸料平台使用时,应有专人负责检查,发现扣件断裂和架体变形要及时维修整改
7.11 操作平台上应显著标明容许
钢管落地卸料平台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一、架体参数
平台长度A(m) | 3 | 平台宽度B(m) | 3 |
平台高度H(m) | 13.4 | 立杆纵距la(m) | 1 |
立杆步距h(m) | 1.8 | 立杆横距lb(m) | 1 |
板底支撑间距s(m) | 0.25 |
每米钢管自重g1k(kN/m) | 0.031 | 脚手板自重g2k(kN/m2) | 0.35 |
栏杆、挡脚板自重g3k(kN/m) | 0.14 | 安全设施与安全网自重g4k(kN/m) | 0.01 |
材料堆放最大荷载q1k(kN/m2) | 3 | 施工均布荷载q2k(kN/m2) | 2 |
基本风压ω0(kN/m2) | 0.3 | 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 0.8 |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 0.74(立杆稳定性验算),0.74(连墙件强度验算) |
钢管类型 | Φ48×2.8 | 钢管截面抵抗矩 W(cm3) | 4.25 |
钢管截面惯性矩I(cm4) | 10.19 | 钢管弹性模量E(N/mm2) | 206000 |
钢管抗压强度设计值 [f](N/mm2) | 205 |
G2k= g2k×lb/4 =0.350×1.00/4=0.088kN/m;
Q1k= q1k×lb/4 =3.000×1.00/4=0.750kN/m;
Q2k= q2k×lb/4 =2.000×1.00/4=0.500kN/m;
1、强度计算
板底支撑钢管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等跨连续梁计算。
q1=1.2 ×(G1k+G2k)= 1.2×(0.031+0.088)=0.142kN/m;
q2=1.4×(Q1k+Q2k)= 1.4×(0.750+0.500)=1.750kN/m;
板底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Mmax=(0.100×q1+0.117×q2)×l2=(0.100×0.142+0.117×1.750)×1.002=0.219kN·m;
Rmax=(1.100×q1+1.200×q2)×l=(1.100×0.142+1.200×1.750)×1.00=2.256kN;
σ=Mmax/W=0.219×106/(4.25×103)=51.522N/mm2≤[f]=205.00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计算
q'=G1k+G2k=0.031+0.088=0.119kN/m
q'=Q1k+Q2k=0.750+0.500=1.250kN/m
R'max=(1.100×q'1+1.200×q'2)×l=(1.100×0.119+1.200×1.250)×1.00=1.630kN;
ν=(0.677q'1l4+0.990q'2l4)/100EI=(0.677×0.119×(1.00×103)4+0.990×1.250×(1.00×103)4)/(100×206000.00×10.19×104) =0.628mm≤min{1000.00/150,10}mm=6.667mm
满足要求!
四、横向支撑钢管验算
平台横向支撑钢管类型 | 双钢管 | 钢管类型 | Φ48×2.8 |
钢管截面抵抗矩 W(cm3) | 4.25 | 钢管截面惯性矩I(cm4) | 10.19 |
钢管弹性模量E(N/mm2) | 206000 | 钢管抗压强度设计值 [f](N/mm2) | 205 |
q=g1k=0.031kN/m;
p=Rmax/2=1.128kN;
p'=R'max/2=0.815kN
横向钢管计算简图
横向钢管计算弯矩图
Mmax=0.426kN·m;
横向钢管计算剪力图
Rmax=3.841kN;
横向钢管计算变形图
νmax=1.037mm;
σ=Mmax/W=0.426×106/(4.25×103)=100.259N/mm2≤[f]=205.00N/mm2;
满足要求!
νmax=1.037mm≤min{1000.00/150,10}=6.67mm;
满足要求!
五、立杆承重连接计算
横杆和立杆连接方式 | 单扣件 |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kN) | 8 |
扣件抗滑移承载力系数 | 0.8 |
满足要求!
六、立杆的稳定性验算
钢管类型 | Φ48×2.8 | 钢管截面回转半径i(cm) | 1.6 |
钢管的净截面A(cm2) | 3.98 | 钢管抗压强度设计值 [f](N/mm2) | 205 |
双立杆计算方法 | 按照分配系数分配 | 主立杆受力分配系数κ | 0.6 |
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 | 1.5 |
NG2=g2k×la×lb/1.00=0.350×1.00×1.00/1.00=0.350kN;
NQ1=q1k×la×lb/1.00=3.000×1.00×1.00/1.00=3.000kN;
NQ2=q2k×la×lb/1.00=2.000×1.00×1.00/1.00=2.000kN;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N=1.2(NG1+NG2)+0.9×1.4(NQ1+NQ2)=1.2×(1.616+0.350)+ 0.9×1.4×(3.000+2.000)=8.659kN;
支架立杆计算长度:
L0=kμh=1×1.50×1.80=2.700m
长细比λ=L0/i=2.700×103/(1.60×10)=168.750≤[λ]=250
满足要求!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计算:
L0=kμh=1.155×1.500×1.8=3.119m
长细比λ= L0/i=3.119×103/(1.60×10)=194.906
由λ查表得到立杆的稳定系数φ=0.191
ωk=μzμsωo=0.74×0.80×0.30=0.178kN/m2
Mw=0.9×1.4×ωk×l×h2/10=0.9×1.4×0.178×1.00×1.802/10=0.073kN·m;
σ=kN/φA+Mw/W=0.60×8.659×103/(0.191×3.98×102)+0.073×106/(4.25×103)=85.407N/mm2≤[f]=205.00N/mm2
满足要求!
七、连墙件验算
连墙件连接方式 | 扣件连接 | 连墙件布置方式 | 一步一跨 |
连墙件对卸料平台变形约束力N0(kN) | 3 | 内立杆离墙距离a(m) | 0.25 |
ωk=μzμsωo=0.74×0.80×0.30=0.178kN/m2
AW=1.80×1.00×1×1=1.8m2
Nw=1.4×ωk×Aw=1.4×0.178×1.8=0.448kN
N=Nw+N0=0.448+3.00=3.448kN
长细比λ=L0/i=(0.25+0.12)×103/(1.60×10)=23.125,由λ查表得到立杆的稳定系数φ=0.967。
Nf=0.85×φ·A·[f]= 0.85×0.967×3.980×10-4×205.00×103=67.063kN
N=3.448≤Nf=67.063
满足要求!
2、连接计算
连墙件采用扣件方式与墙体连接。
单扣件承载力设计值 Rc=8.0×0.80=6.400kN
N=3.448kN≤Rc=6.400kN
满足要求!
八、立杆支承面承载力验算
地基土类型 | 素填土 |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g(kPa) | 140 |
基础底面面积A(m2) | 0.25 | 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 | 1 |
Nk=(NG1+NG2)+(NQ1+NQ2)=(1.616+0.350)+ (3.000+2.000)=6.966kN;
p=Nk/A=6.966/0.25=27.865kPa≤fg'=140.000kPa
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