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 课题:《 》
阶段 | 观察方向 | 观察内容 | 观察结果 | |
课 前 | 学生 准备 | 1、学生饱满的精神状态、对学习有强烈的期待;(2分) 2、教材、文具摆放整齐;(2分) 3、课前预习充分(课文读的熟、有相关标注、能提出问题)。(2分) | ||
教师 准备 | 1、对本课时教材、本班学生、拟采用的教法、相关教具的准备充分;(2分) 2、课前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收集相关学习资料;(2分) 3、教师有饱满的情绪、得体的教态。(2分) | |||
课 中 | 教 师 层 面 | 目 标 | 1、根据实际确定三维目标,不唯教参、切合实际;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符合学情与新课标理念;(3分) 2、学生基本可达到预期目标,多数学生能完成教学任务、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所收获(3分) | |
方 法 | 1、教学方法灵活并适合课型,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能联系文本进行有价值的拓展;(4分) 2、及时发现学生有价值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中要融入学法指导;(5分) 3、问题设置具有启发性,对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能适宜的鼓励,错误的表达可巧妙矫正。(5分) | |||
过 程 | 1、无浪费时间与无助于目标达成的教学行为;(3分) 2、能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交流的时间、空间、不拖堂;(4分) 3、训练和作业设计合理全面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5分) 4、共性问题与目标预设一致,重难点有效达成。(2分) | |||
基 本 功 | 1、教态自然亲切、大方得体、不造作;(3分) 2、语言规范,准确形象、不过多重复、有启迪思路的作用;(2分) 3、板书简洁、有序,重点突出(2分) 4、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熟练恰当、不滥用。(4分) | |||
个性 | 对课堂教学的自信、教学有个性风格特点。(3分) | |||
学 生 层 面 | 参 与 | 1、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风气氛活跃但不失条理;(4分) 2、自我能力强,参与时机与效率恰当。无开小差、东张西望、做小动作、睡觉、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现象;(4分) 3、学习习惯良好(记笔记、读书动笔墨、三姿端正)。(4分) | ||
互 动 | 1、师生课堂互动明显。教师不能满堂灌、不能群问群答,回答要有针对性;(4分) 2、有生生互动,体现合作学习,且合作效率较高。要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4分) | |||
思 维 状 态 | 1、有创新思维,能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言之有理的回答或者不同寻常的答案或者不同的见解。(4分) 2、学生由自主学习的选择空间、能自己提出有价值有启发性的问题;(3分) 3、体现自主学习,体现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及三维目标实现的渐进性。结论有学生自悟发现,不能教师包办。(3分) | |||
课后 | 教学反馈 | 课堂知识随机调查,统计课堂当堂达标率(10分) |
观察维度:师生
观察项目 | 指标特征 | 问题1:
| 问题2:
| 问题3:
| ……
|
教学目标 | 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 | ||||
三个维度整合 | |||||
师生清楚、明白 | |||||
教学内容 | 选择学点准确 | ||||
教学重点明确 | |||||
内容整体合一 | |||||
突出语言学习 | |||||
教学流程 | 导入自然有趣 | ||||
整体感知有法 | |||||
重点品读有情 | |||||
点评引导有效 | |||||
朗读指导落实 | |||||
读写落实适度 | |||||
过渡总结简洁 | |||||
面向全体突出 | |||||
学生状态 | 兴趣盎然, 精神饱满 | ||||
思维活跃, 回答清楚 | |||||
注意倾听, 敢于质疑 | |||||
互动积极, 乐于参与 |
教师素养 | 态度和蔼, 充满激情 | ||||
板书美观, 重点突出 | |||||
语言规范, 准确形象 | |||||
教学效果 | 目标落实 | ||||
当堂掌握 | |||||
联系生活 | |||||
拓展有度 |
该观察表,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教学行为”作为观察的内容重点,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学生状态、教师素养、教学效果等六个方面。主要记录在每一项内容上,教师、学生的表现,发现村存在的具体问题,作为分析、评价的依据。对所存在的问题,汇总分析,提出解决的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增值。
此观察表可以有一个老师完成,也可以由几个老师分工完成。
教师姓名 | 听课年级科目内容 | ||||
项目 | 内容 | A | B | C | 等级 |
上课 |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全面、合理、具体;知识落实、能力培养、潜能开发合理兼顾。 | 教学目标定位基本合理;知识落实、能力培养、潜能开发有所体现。 | 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知识落实、能力培养、潜能开发没有兼顾。 | |
教学理念 | 课堂教学设计有新意,能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 课堂教学设计新意不够,基本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 课堂教学设计陈旧,没有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 ||
教材处理 | 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整合后的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 | 能理解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教学内容基本贴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也考虑了学生各类学习活动的开展。 | 对教材理解有偏差,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 | ||
课堂结构 | 课堂结构严谨,教学环节设计合理,过度自然流畅,时间分配合理。 | 教学结构较严密,能围绕教学主线展开教学,环节衔接较自然,时间分配较合理。 | 教学结构松散、教学环节混乱,时间分配不合理。 | ||
教法学法 | 教学方法新颖、灵活、有效,教学手段先进,学法指导能贯穿于教学过程。 | 教法选择合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学法指导。 |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选择不当,学法指导效果差。 | ||
教学基本功 | 课堂教学艺术高;课堂及应变能力强;板书设计简明、有序、重点突出;字迹工整,教学个性特色鲜明。 | 具备应有的、应变、表达能力;提问有艺术,情感意识较强;板书设计有重点、字迹工整。 | 课堂及应变能力差;提问较随意;无情感意识差;板书无重点、字迹潦草。 | ||
教学效果 |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互兼顾,学生参与面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学有所得,目标达成度高。 |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学生参与面在40%左右,目标达成度较高。 | 只重视了外知识传授,缺少能力培养,学生参与面在30%以下,目标达成度低。 | ||
备课 | 学期计划 | 各类分析齐全、到位;各类措施可操作也可评价。 | 有各类分析但分析不到位;各类措施可操作性不强,评价困难。 | 各类分析不全也不到位,措施无法操作也难以评价。 | |
课时计划 | 教学目标具体、全面、合理;重点、难点把握准确;课堂预设充分;教学设计有新意;教学过程清晰、流畅。教案详略得当。经常详细记载教学得失。 | 教学目标具体、全面、合理;能把握重点、难点;有课堂预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案详略得当。能记载教学得失。 | 教学目标含糊;重点、难点、难点有偏差;没有课堂预设;教学设计思路混乱;教案详略不当。教学得失记载比较随意。 | ||
批改 | 批改 | 配套作业批改及时、全面、认真;其他书面作业全收全批。 | 配套作业批改及时、全面、认真;其他书面作业批改随意。 | 配套作业批改随意。其他书面作业批改基本不批不改。 | |
评语 | 客观公正,具有指导意义,能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 客观公正,缺少指导意义。 | 该有的评语没有,评语不客观也不公正。 | ||
反馈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