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刑事回避人员适用范围的是( B )
A.证人 鉴定人 辩护人 诉讼代理人
2.在审判阶段对于法定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处理方式是( D )
A.不立案 撤销案件 不起诉 终止审理
3.下列选项中,属于当事人范畴的是( A )
A.自诉人 证人 鉴定人 辩护人
4.下列选项中,属于中级人民一审管辖范畴的是( C )
A.受贿案件 诈骗案件 危害案件 D.渎职案件正网
5.审判阶段法庭员回避的决定主体是( A )
A.人民院长 审判委员会 检察长 机关负责人
6.审判阶段,被迫诉人被称为( B )
A.人犯 被告人 罪犯 犯罪嫌疑人
7.下列选项中, 属于刑事证人条件的是( B )
A.单位 自然人 具有可替代性 通过诉讼内的途径了解案情
8.强制措施的性质是:( A )
A.预防性措施 补救性措施 惩罚性措施 打击性措施
9.下列费用中不属于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的是( D )
A.医疗费 护理费 交通费 精神损害费
10.作出立案决定的首要条件是( A )
A.有犯罪事实 有报案材料 有控告 有自首
11.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发现具备法定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应当( B )
A.决定不起诉 撤销案件 宣告无罪 不予立案
12.审查逮捕阶段的补充侦查中,人民( B )
A.可以作出批准逮捕决定 必须首先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C.可以作出拘留决定 应当作出逮捕决定
13.我国的公诉制度是( C )
A.起诉法定主义 起诉便宜主义
C.起诉法定主义为主,起诉便宜主义为辅白事叫D.起诉便宜主义为主,起诉法定主义为辅
14.法庭审判的最后程序是( D )
A.法庭调查 法庭辩论 被告人最后陈述 评议和宣判
15.第二审人民发现第一审判决违反法定程序的,应当( B )
A.直接改判 B.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C.要求人民撤回抗诉 D.要求被告人撤回.上诉
16.死刑复核程序的任务是( D )
A.仅审查死刑案件认定事实是否准确
B.仅审查死刑案件罪名认定是否准确
C.仅审查死刑案件量刑是否准确
D.对死刑案件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进行全面审查,依法作出是否适用死刑的裁决
17.下列理由中,不属于申诉法定理由的是( D )
A.据以定罪的证据不充分B.认定罪名错误C.量刑明显不当D.被告人已经取得被害人谅解
18.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和解协议的主体是( C )
A.侦查机关和犯罪嫌疑人 公诉机关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C.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 人民和被告人
19.刑事诉讼的最后一个阶段是( D )
A.第一审宣判 第二申宣判 再审宣判 执行
20.宣告缓刑的执行机关是( A )
A.社区矫正机构 机关 人民 监狱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下列选项中,属于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对象的有( ABC )
A.刑事诉讼立法 刑事诉讼实务 刑事诉讼理论 刑事责任 刑罚
22.刑事诉论管辖的原则包括( BCD )
A.客观细致原则 管辖法定原则 准确及时原则
D.便利诉讼原则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23.移送审查起诉的条件包括( ABCDE )
A.证据确实充分 B.犯罪事实清楚 C.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D.罪名认定准确 E.法律手续完备
24.二审程序的功能包括( ABE )
A.纠错功能 B.救济功能 C.审查证据功能 D.法制教育功能 E.统一和平衡法律适用功能
25..上诉不加刑原则的要求包括( ACDE )
A.可以更改罪名,但不能加重刑罚 既不能更改罪名,也不能加重刑罚
C.没有减刑的,不得减刑 宣判缓刑的,不得撤销缓刑或延长缓刑考验期
E.没有宣告禁制令的,不得增加宣告禁止令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将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26.刑事诉讼法是实体法。
答:判断:错误。(2分)
改正: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1分)
27.我国刑事诉讼中对实物证据的排除采取绝对排除模式。
答:判断:错误。(2分)
改正:我国刑事诉讼中对实物证据的排除采取相对排除模式。(1分)
28.人民有权对羁押必要性进行监督。
答:判断:错误。(2分)
改正:人民有权对羁押必要性进行监督。(1分)
29.立案是刑事审判的必经阶段。
答:判断:错误。(2分)
改正: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必经阶段。(1分)
30.没收违法所得案件都应当开庭审理。
答:判断:错误。(2分)
改正:对于没收违法所得案件的审理,如果利害关系人中请参加诉讼的,人民应当开庭审理;如果没有利害关系人中请参加诉讼的,人民可以不开庭审理。(1分)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刑事回避:刑事回避是指依照法律规定,与刑事案件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处理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以及员、鉴定人、翻译人员(1分)不得参与办理该案件的一项诉讼制度。(2分)
32.监视居住:监视居住是指人民、人民、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用的,(1分)命令其不得擅白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不得擅自离开指定的居所,并对其活动予以监视和控制的一种强制方法。(2分)
33.刑事立案:刑事立案是指、司法机关依法接受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1分)按照职能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2分)
34.假释:假释是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1分)执行一定刑期后,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一种制度。(2分)
35.刑事辩护:刑事辩护是指刑事案件的被追诉人及其辩护人反驳对被追诉人的指控,提出有利于被追诉人的事实和理由,(1分)论证被追诉人无罪、罪轻或者应当减轻、免除处罚,维护被追诉人的程序性权利,以保障被追诉人合法权益的诉讼活动。(2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简要回答刑事证据的意义。
答:(1)是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的手段。(2分)
(2)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2分)
(3)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关键依据。(1分)
(4)是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工具。(1分)
37.简要回答刑事侦查的任务。
答:(1)收集证据,查明犯罪事实,查获犯罪嫌疑人。(2分)
(2)及时制止某些持续进行的犯罪并且预防该犯罪分子继续犯罪。(2分)
(3)为提起公诉和审判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充分的证据,以便将犯罪嫌疑人交付起诉和审判。(2分)
38.简要回答简易审判程序的特点。
答:(1)简易审判程序只适用于基层人民。(2分)
(2)简易审判程序的审判组织相对简单。(2分)
(3)简化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程序。(1分)
(4)简易审判程序在必要时应当变更为普通审判程序。(1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10分。
39.试论审判公开原则。
答:(1)该原则的含义:人民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都必须公开进行,包括审判信息公开,审理过程公开,审判结果公开。(3分)
(2)该原则的价值:审判公开原则具有三方面价值:
①监督价值。
②宣示价值。
③教育价值。(2分)
(3)特殊案件的不公开审理及应注意的事项。法律规定了四类不公开审理的案件,
①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1分)
②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1分)
③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1分)
④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1分)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的理由,而且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1分)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2分。
40.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被告人张某因犯抢劫罪被某县人民起诉至该县人民,人民适用简易程序由一名审判人员独任审理,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五年,并于2019年2月17日将判决书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被告人的辩护人收到一审判决书后,认为量刑过重,于2019年3月10 日向上一级人民提起上诉。上一级人民经审理,认为辩护人提出的量刑过重的理由成立,遂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问:请指出该案审理程序违法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1)第一审人民适用简易程序由一名审判人员独任审判错误。基层人民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可能判处被告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只能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3分)
(2)辩护人提起上诉缺乏法律依据。辩护人没有上诉权,只有经过被告人同意才能上诉。(3分)
(3)上一级人民受理超过上诉期限的上诉违反法律规定。对判决的上诉期限为l0日,从判决书送达之日起计算,本案已经超过10日,上诉期限己过,上一级人民应当不予受理。(3分)
(4)上一级人民对案件的处理错误。对第一审判决量刑过重的案件,一审应当直接改判,而不应当撤销原判,发回重审。(3分)